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坡[論坡小說的哥特式恐怖美]

坡[論坡小說的哥特式恐怖美]

摘要:埃德加·愛倫·坡的小說繼承了哥特傳統的精髓,拓寬了哥特小說的內涵,創新了哥特文學風格的表達空間。坡巧妙地將哥特元素與人物的心理描寫結合起來,體現了主人公的心理分裂、身份分裂和自我異化,同時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積極地交融和成長。坡的哥特式傳統對後來的推理、科學和偵探小說有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坡哥特式恐怖

“哥特式”最初指的是歐洲歷史和中世紀建築的融合。其建築風格主要見於教堂和城堡,突出特點是“高聳的尖頂、厚重的石墻、狹窄的窗戶、彩色的玻璃、陰暗的內部、陰森的隧道甚至地下的墓地”(小,2001)。哥特小說起源於18世紀後期的英國,後來演變為兩個分支,壹個是恐怖哥特小說,壹個是感傷哥特小說,兩者都對美國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哥特小說的主要模式是故事往往發生在遙遠的中世紀,以廢棄的城堡、地牢等封閉場所為背景,融合了血腥、變態、懸疑和愛情。坡是美國恐怖哥特小說的代表人物。坡的作品多以恐怖和死亡為主題,風格獨特,想象力豐富,被譽為“美國恐怖小說之父”。他繼承和發展了哥特傳統的精髓,拓寬了哥特小說的內涵,創新了哥特文學風格的表現空間,達到了哥特小說創作的頂峰。愛倫·坡小說中的哥特式恐怖美,在作品《厄舍大廈的倒塌》中可見壹斑。

首先,可怕的哥特式場景

《厄舍府的陷落》中,小說開頭對厄舍府周圍場景的描述,讓我們感受到了這部作品的恐怖氣息。主人公“我”整天騎著馬,在荒涼的曠野裏跋涉,終於來到了孤獨的亞瑟公館和莊園。作者之所以把故事背景放在壹座幾乎與世隔絕的古宅裏,正如愛倫坡所說,“壹個孤立的場景,必須放在壹個封閉的空間裏,才能產生壹種效果,這就像把壹幅畫放進壹個畫框裏。壹個封閉的空間對於保持讀者的註意力集中有著不容置疑的影響。“厄舍古宅有“荒涼的墻壁和空洞的眼睛般的窗戶”,周圍是發臭的蘆葦、枯樹的白色樹幹和沒有壹絲波紋的小湖。雖然從外觀上看,赭石古宅的各個部分協調得很好,但實際上,它就像地窖裏的舊木制品。”很多年了,他們在外面吹不到壹縷風,看似完整,其實已經腐爛很多年了。“古宅的‘壹道看不清楚的裂縫’用赭石預示著古宅的最終坍塌。古宅的內部體現了它非常古老的哥特式風格:房間高大寬敞,窗戶狹長而尖,墻壁是黑色的窗簾,黑色的地板,還有壹步壹步哢噠作響的紋章。這種哥特式的室內設計本身就給人壹種陰森空靈的感覺。古宅男主人擅長音樂和繪畫,但作品極其抽象,看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作者詳細描述了其中壹幅“不那麽抽象”的內畫,畫中顯示“洞穴深藏地下,雖極寬,卻無出口”,為後面厄舍妹妹被活埋在地窖的故事做了鋪墊。這些都使厄舍府籠罩在壹種陰郁、深沈、不可挽回的憂郁氣氛中。

小說以第壹人稱敘述,讓讀者仿佛置身於壹座即將倒塌的古宅,與敘述者壹起經歷壹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遠離塵世的厄舍淒涼破敗的房子,隱喻著兄妹二人與世隔絕、封閉頹廢的生活。老房子的裂縫象征著赭石失去理智、抑郁、緊張、精神分裂的狀態。古宅之所以存在,並不是因為它受到某種超自然力量的支撐。這座古宅和它的主人在精神上融為壹體。Urschel家族世代相傳,沒有旁系親屬,房子的特點影響了Urschel家族的性格。這兩種影響使得赭石兄妹達到了精神錯亂的地步。赭石希望從死亡中解脫出來,但他害怕死亡。當兩兄妹終於精神崩潰,體力不支的時候,Usher House崩潰了。作者通過描寫陰森的環境,烘托了恐怖的氣氛,但實際上揭示了人類心靈的恐怖,即人性邪惡虛偽的壹面。

第二,畸形或變態的哥特英雄

在愛倫坡的小說中,哥特人物明顯* * *:與世隔絕,行為怪異,在現實和幻覺中掙紮,卻最終無法逃脫死亡的魔掌。通過愛倫·坡對他們小說由表及裏的恐怖描寫,我們感受到了心靈的震顫,有壹種說不出的恐懼,這就是哥特小說的魅力。在《厄舍屋的倒塌》中,小說主要涉及三個人物:敘述者“我”,房子的主人厄舍和她的妹妹瑪德琳小姐。

厄舍是作者描寫的壹個色彩豐富的人物,是哥特人物的典型代表。首先,他有著哥特式人物的恐怖外表:面如死灰,眼睛出奇的亮,頭發像蜘蛛絲壹樣糾結在臉上,看起來怪怪的,根本找不到正常人的影子。只是這樣的臉讓人望而生畏。他語無倫次,動作不協調,說明他極度緊張虛弱。"他時而情緒高昂,時而郁郁寡歡。"他忍受著家人病痛和重病妹妹的痛苦心理折磨。這種折磨讓他無法生存,只能求死。扭曲的心理讓他做出了壹些出格的、自毀的或者傷害他人的事情。所以他希望通過妹妹的死來獲得心理上的解脫,但是活埋妹妹卻讓他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悔恨之中,無法自拔。他甚至聽到了他妹妹在棺材裏掙紮的聲音。"...妳沒聽見嗎?——是的,我聽說了,已經聽說了……”。他壹遍又壹遍地重復著“我聽到了”,看得出來他內心極度的痛苦和恐懼,瀕臨崩潰。

爾徹的妹妹瑪德琳在整部小說中只出現了三次。從表面上看,作者對她的正面描寫非常吝嗇,但實際上馬德琳在整個故事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故事的高潮和故事最恐怖的效果,都是瑪德琳破棺而出。瑪德琳的第壹次出現只是房間裏的壹道閃光,卻足以帶給讀者壹種無比恐懼的感覺。瑪德琳第二次出現是在她死後的壹個地下屍體地窖裏,作者對她的描述只是壹帶而過。“她的胸和臉好像微微發光,嘴角停了壹個狐疑的笑容,特別嚇人。”這暗示她沒有死,而是被活埋了,為後來破棺埋下了伏筆。雖然作者對瑪德琳的描述只是輕描淡寫,但她就像壹個幽靈,給謝麗爾·豪斯蒙上了壹層恐怖的陰影。終於,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瑪德琳掙紮著走出了深深的隧道。這壹次,她終於以正面的面孔出現在我們面前。“他的身體裹在裹屍布裏,他的白袍沾滿了血...他重重地摔在他哥哥身上。”看完小說,壹個血淋淋的女人裹著裹屍布從地下屍窖裏爬出來的形象,總是縈繞在我的眼前。

第三,死亡的血腥恐怖

死亡是愛倫坡小說中最喜歡的主題之壹,這與愛倫坡本人的生活經歷有很大關系。他壹生經歷了太多痛苦的死亡。愛倫坡的小說讓讀者感受到死亡帶來的壓力,也讓讀者感受到受到驚嚇時的精神震撼。在小說《厄舍大廈的倒塌》中,故事壹開始,敘述者就由遠及近把我們帶入了陰森的厄舍大廈。隨後,作者時而正面描寫主人公亞瑟的怪異行為,時而通過其彈琴、作詩、繪畫等活動揭示其精神分裂的變態性格,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他的即興挽歌,表現了他極度的迷茫、空虛和痛苦。憑著他巧妙的幻想,他構思了壹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作者曾經詳細描述過其中壹個,“要麽是地窖,要麽是地道”,幾天後馬德琳小姐的棺材就停在我臥室下面的地窖裏。小說中嵌入的題為“金殿中的惡魔”的詩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是對厄舍樓過去與現在對比的隱喻。這首詩進壹步誇大了小說的恐怖氣氛,但從其隱含的意義來看,敘述者意識到亞瑟已經完全明白自己即將失去理智。當小說中嵌入的故事——《瘋狂的邂逅》中的聲音與現實世界的聲音三次重合時,將小說推向了高潮,而愛倫·坡創造的哥特式恐怖效果也達到了極致。

埃德加·愛倫·坡的作品以其離奇的故事、巧妙的結構和怪誕的氣氛引人入勝。愛倫·坡通過哥特場景展現來自人們內心的恐怖,讓讀者從“恐怖與痛苦”中獲得快感。哥特小說起源於英國,但在19的20世紀30年代以後,哥特小說在英國越來越社會化和現實化,而在美國卻越來越內化和心理化。美國最傑出的內化哥特小說的作家是艾倫?因此,坡是當之無愧的“美國恐怖小說之父”。

參考資料:

[1]肖·,英美文學中的哥特傳統[J],外國文學評論2001(3)。

[2]埃德加·愛倫·坡《評霍桑的兩次講述的故事(五月)》[A]。諾頓美國文學選集[C].尼拉·貝姆編,紐約:諾頓出版社;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995。

[3]王興,愛倫·坡短篇小說選[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孟麗麗(1976-),女,山東德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和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