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急求盛唐時期的所有宮殿名稱及用處

急求盛唐時期的所有宮殿名稱及用處

唐長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宮殿,分別是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稱為“三大內”。其中“大內”就是宮城中的太極宮,是隋朝和初唐時期的皇帝居所和朝會之地。太極宮東西寬1285米,南北長1492米,面積約1.92平方公裏。宮內由南向北分為前朝、後寢和苑囿三塊區域。前朝的正殿為太極殿(隋稱大興殿),四周有廊廡圍成的巨大宮院,東西兩側建有官署。後寢的主殿是兩儀殿,周邊有萬春殿、千秋殿、甘露殿、神龍殿、安仁殿等殿堂。苑囿位於宮殿最後部,有亭臺池沼等,其北的宮墻上有玄武門,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此。由於太極宮是隋文帝所建,所以裝飾等都較為簡樸。唐高宗繼位後,認為這裏比較潮濕,於是搬到了大明宮居住。

大明宮位於太極宮東北方的龍首塬高地上,是壹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長安城。宮殿建於貞觀八年(634年),從唐高宗開始的歷代皇帝都在這裏居住和處理朝政,稱為“東內”。宮城為中軸對稱格局,前部由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組成前朝的南北中軸線,後部以太液池為中心組成內庭,分布著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數十座殿宇樓閣。整座大明宮東西寬1.5公裏,南北長2.5公裏,面積約3.2平方公裏,是“三大內”中最大的壹座。

興慶宮位於外郭城的東部,原是唐玄宗早年任臨淄王時的藩邸,開元二年(714年)改名為興慶宮。開元十四年(726年)進行了擴建,合並周圍的邸宅和寺院,於十六年(728年)竣工,稱為“南內”。天寶十三年(754年)又築宮墻和城樓,形成了壹座小型城堡。同時還附外郭墻建造了壹道北至大明宮,南至芙蓉園的夾城,方便宮內人員來往潛行。唐玄宗和楊貴妃長期在此居住,盛唐後地位降低,成為安置太上皇和太後的場所。

興慶宮南北長1250米,東西寬1075米,周長4.6公裏,面積約1.35平方公裏,規模在“三大內”中最小。宮墻四面設門,正門興慶門在西墻偏北處。宮內以園林為主,且不按中軸對稱布局,因此具有離宮的性質。其南部主要是龍池,周邊有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沈香亭等亭臺樓閣。北部有興慶殿、南薰殿、長慶殿、大同殿等壹組宮殿。唐末興慶宮毀於戰火,1958年遺址改造為公園,並興建了阿倍仲麻呂紀念碑等。

大明宮

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自高宗鹹亨元年以後,大明宮成為朝政活動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