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蘇州古典園林簡介

蘇州古典園林簡介

簡介:

蘇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它壹直以美麗的風景和優雅的花園而聞名。有“江南園林天下第壹,蘇州園林江南第壹”的美譽。1985年,蘇州園林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壹。據記載,蘇州有大小園林近200座。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宋(960 ~ 1279)、袁(1271 ~ 1368)、明(1369 ~ 168)。“四大名園”與同樣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大師園、環秀山莊、藝術園、情侶園、靜修園壹起,構成了蘇州園林的傑出代表。

蘇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宋代以來的壹千多年間,保存了許多獨具特色的私家園林。所有這些古典園林,在建築布局、結構、造型和風格上,都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景觀對比、景觀遺跡的尺度變換、層次協調、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等各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並將亭、臺、樓、榭、泉、石、花、樹結合在壹起,在城市中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居環境。構成了蘇州古典園林的整體特色。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期吳王的花園。私家園林最早見於東晉(4世紀)的邳江花園,當時稱為“吳中第壹”。此後歷代園林興盛,名園越來越多。據蘇州官方記錄統計,蘇州有周代園林6座,漢代4座,南北朝14座,唐代7座,宋代165,438+08座,元代48座,明代271座,清代130座。現存的蘇州園林多為明清建築,包括數百座古典園林。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壹,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在16 ~ 18世紀的鼎盛時期,蘇州有200多座園林,現在保存完好的有幾十座,使蘇州被譽為“人間天堂”。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拙政園、留園、大師園、環秀山莊都誕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的鼎盛時期。它們因其意境深遠、建造精美、藝術典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蘇州的古典園林和民居是壹體的,可以欣賞,可以遊覽,可以居住。這種建築形式的形成,是人類在缺乏自然風光的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依附於自然,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美化和改善生活環境的壹種創造。

蘇州是水鄉,引水方便,附近太湖石豐富。適合建造精致的假山,再加上舊時代蘇州文人眾多,壹些官僚地主、文人追求“雖居鬧市,亦有山林之趣”,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展。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園林在布局、結構和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起源於蘇州園林鼎盛時期的四大古典園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充分體現了我國造園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建築種類繁多,保存完好。這四座園林占地面積不大,卻巧妙地運用各種造園手法和技巧,將亭臺樓閣、噴泉與花木相結合,模擬自然風光,營造出壹個“城市森林”、“生活在鬧市,親近自然”的理想空間。它們系統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裝飾、家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它們是明清時期(14 ~ 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壹時期中國江南地區較高的居住文明,曾經影響了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風格,促進了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和發展。在美化人居環境,融合建築美、自然美、人文美方面達到了歷史高度,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藝術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蘇州古典園林的壹個重要特點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法用石、雕刻、裝飾,以及花草樹木的寓意、疊石的情懷。它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美麗藝術,而且儲存了許多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物質和精神內容極其深刻。有的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種哲學觀念和思想流派;有的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借助古典詩詞和文學作品,對景觀進行點綴、萌發和渲染,使人們在生活和觀光中把風景變成感情,產生藝術美,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該園收藏了保存完好的中國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是壹件珍貴的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此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第壹座屋園結合的宅園,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居住和離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中國古代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附資料: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蘇州古典園林;

滄浪亭,位於蘇州南部三元坊,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占地面積10800平方米。園中壹泓碧水,波光倒影,勝景萬千。滄浪亭始建於五代王之子錢的臺球廳。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花4萬元買下了這座廢園,並加以修建,還在水邊建了壹座亭子。因為那種“洶湧波濤中的水是清澈的,妳可以舔我的流蘇;洶湧波濤裏的水渾濁,能滿足我的腳。書名為滄浪亭,名為滄浪翁,人稱滄浪亭。歐陽修應邀寫長詩《滄浪亭》。詩中“清風明月無價,可惜只賣四萬”。從此,“滄浪亭”聲名大噪。蘇執政後,滄浪亭幾經廢棄。南宋初(65438+2世紀初),曾是著名抗金名將韓世忠的住所。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巡撫羅松重修園林,將濱水亭移至山頂,形成了今天滄浪亭的布局基礎,並以文徵明隸書滄浪亭為匾。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成為今天的樣子。滄浪亭雖因歷代變遷已非宋初模樣,但其古木古木,古色古香,始終保持著舊時的風貌,部分反映了宋代園林的風貌。

踱步滄浪亭,進園門之前,會看到壹池碧水環繞著花園,四周是嶙峋的巖石和蜿蜒的回廊。走廊的漏窗,將園內外的山川融為壹體。公園以巖石為主,古樹參天,山下鑿有水池,蜿蜒的長廊連接山川。滄浪亭外有臨清池、曲蘭回廊、古樹灰樹、疊湖石。人們稱之為“千古滄浪為崖,滄浪為亭,水之園也”。

滄浪亭主景區以山林為核心,建築環繞。亭子和沿山起伏的長廊,也是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長廊上漏窗的滲透,溝通園內外的山與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子融為壹體。花園四周石徑環繞,古樹蔥郁,翠竹掩映,藤蔓垂掛,野花爛漫。它簡單而自然,景色像真正的山野森林壹樣綠。

著名的滄浪亭隱藏在山頂。它高高聳立在群山之中,屋檐高聳。亭子結構古樸,與整個園林的氛圍相協調。亭子周圍有五六棵幾百歲的大樹。亭子上的石額“滄浪亭”是俞樾所寫。石柱上鐫刻的對聯:

清風明月無價;

近水樓臺先得月。

第壹部分選自歐陽修的詩《滄浪亭》,第二部分來自蘇舜欽的詩《過蘇州行》中“青楊白鷺皆自得,近水青山皆多情”的句子。整個花園的漏窗是***108,花樣繁多,圖案各異,都是做工精致。依山而建的漏窗59扇,在蘇州古典水屋園林中絕無僅有。

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築是假山東南的“明道廳”,寬三間。明道堂取“若聽無邪,則道明”之名。它是明清兩代學者講學的地方。大殿四周假山古樹環繞,殿宇宏偉莊嚴。墻上掛著的宋碑石刻拓片有三幅,分別是《天文圖》、《宋玉圖》、《宋平江圖》(蘇州市地圖)。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時,在江浙壹帶頗有名氣的蘇州評彈藝人王曾在此講學。在塘南,“華鑰境界”、“發起石樓”、“坎山樓”等幾個亭子,都是各有千秋。折向北,有三堂,名為“翠玲瓏”,四周翠竹環繞,因有“日光穿竹,玲瓏剔透”之意而得名。

竹子是滄浪亭自蘇舜欽建館以來的傳統植物,也是滄浪亭的特色之壹。現在種植了20多種竹子。“翠玲瓏”亭連接幾間大小不壹的側室,使亭內曲折青翠,芭蕉竹柏環繞,風初吹,桿搖空,滴綠沁人心脾。與“翠玲瓏”相鄰的是500座聖賢廟。寺內三面石壁上嵌有594尊與蘇州歷史有關的平面石刻人物像,為清代著名人物顧廷周所刻。500聖賢只是被圍捕。每五幅畫像上刻有壹塊石頭,石頭上刻有四句贊美的話,從中可以知道這些古代先賢的大致情況,他們與蘇州歷史有關,從春秋到清朝約2500年。名士多為吳人,也有外地名臣來蘇為官。名人畫像大多出自古籍,也有壹部分出自名人後裔,具有文獻價值。

園西南有壹假山洞,名為“灌頂石屋”。山上有壹座小樓,名叫“闞山樓”,登上這座小樓,可以看到蘇州遠近的風景。此外,還有楊誌亭和渝北亭等建築與之相對。著名建築滄浪亭也有觀魚處。還有石雕34件,計700余人。

獅子林位於蘇州市東北部的婁門花園路。它建於元代,是元代園林的代表。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高塔若隱若現,曲徑通幽,總有壹種迷茫的感覺。走廊墻壁上嵌有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四位宋代名家的書法牌匾,以及南宋文天祥的梅花詩題字。獅子林原是菩提寺的後花園。公元65438年,和尚天乳禪師來蘇州講學,受到弟子們的好評。次年(元朝末代皇帝從舜帝到鄭錚),弟子們買地買屋,為天乳禪師建禪林。天乳禪師從浙江西天目山的獅子山學到了他的方法,為了紀念他的師父,他把它命名為“獅子林”。也因佛教書籍中有“獅吼”壹詞而得名,許多假山形似獅子。

公園建成後,許多詩人、畫家來此參禪,他們的詩畫被收入《獅子林紀聲集》。禪師去世後,弟子散去,寺院花園漸漸荒蕪。明朝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因長安之事,被委以壹碗,獅子林升恩寺、佛殿重修,重現繁華景象。康熙年間,殿與園分開,後被黃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定名為“社院”。1703、11年2月,清朝乾隆皇帝六次視察獅子林,先後頒贈“鏡智圓照”、“畫禪寺”和現存“真趣”等牌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為黃熙高中狀元,精修大宅,重組院落,取名“武松院”。到了清朝光緒中期,黃氏家族已經衰落,園子也倒了,但假山還在。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0000平方米。它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壹,擁有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國的美譽。假山內外上下曲折,穿過山谷,進入迷宮,觸手可及。只有順著山路走,才能出洞。仰望群山,遠眺四周的山坡和山谷,如同進入了崇山峻嶺,令人恍惚。因為以前是寺廟後面的花園,獅子林假山是佛的象征,跟普通假山沒法比。山腰有空靈曲折,宛如迷宮般的洞穴,象征著佛祖的無邊魔力。

獅子林裏有很多漂亮的有湖有石的假山,建築錯落有致。園內最高峰是獅子峰,還有“含光”、“吐月”等其他名峰。園中多竹,方丈以毛竹搭禪窩,建有“卷丹”、“魚劍池”、“小飛虹(橋)”。主要建築有李雪堂、煙雨堂、臥雲石、尖山樓、知柏軒、瀑布亭、真趣亭、文美閣。

《獅子林》主題鮮明,景深豐富,個性鮮明。假洞窟別出心裁,高超獨特,有壹種草木皆兵的獨特魅力。公園裏的長廊貫穿四周,走廊的墻上嵌著書條和石雕,都是名家書法的傑作。

公元1917年,上海顏料大王貝潤生(世界著名建築家貝聿銘的叔祖)從首席民政官李中裕手中買下獅子林,並花了80萬銀元對其進行整修,增加了壹些景點,取名“獅子林”。獅子林壹時加冕蘇州城。貝潤生準備開放,但因為抗日戰爭的爆發而未能開放。公元1945年貝潤生去世後,獅子林由孫北煥章管理。解放後,貝氏後人將此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園林管理處接手整修,於公元1954年對外開放。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東北街178號。它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原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所,元代為大紅寺。明四年(公元1509),明弘治、嘉靖禦史王事業失意,退居蘇州後買下。聘請著名畫家、吳派代表人物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完成。他借用了西晉學者潘嶽的壹句話“蓋房種樹,自娛自樂……早晚壹餐(飼料)菜(書>賣)...這也是我卑微的人的政府,”這句話以花園的名字。打個比喻,我把澆花種菜當成我的“政治”事。建園不久,王就死了,他的兒子徐在壹夜的賭博中把整個花園都輸給了他。400多年來,拙政園幾易其主,壹度分為三部分,名稱各異,或為私家,或為官辦,或散為民居。直到20世紀50年代,城墻才完全整合,恢復了“拙政園”的原名。拙政園占地62畝(其他三料分別為:565,438+0,950平米,約5萬平米,5.2萬平米),分為東、中、西、住宅四個部分。民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拙政園現存建築多為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改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花園。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要景點,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整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閣依水而建,有的亭臺樓閣直出水面,頗具江南水鄉特色。池水面積占整個園區面積的3/5(另壹個數據:1/3)。泳池郁郁蔥蔥,景色自然。形態各異、高低錯落的建築排列在水邊,主次分明。整體格局仍保持著明式園林濃郁、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以荷香為特色的“原香堂”是華中拙政園主要景點的主體建築。位於池的南岸,隔池面向東西山島。池水清澈遼闊,到處都種著荷花。山島上爬滿了藤蔓,兩個山谷之間有小橋。山島上有兩個亭子,西邊是“向雪魏雲亭”,東邊是“待霜亭”,四季景色。元香堂西面的“於壹軒”遠非其西面的船形“香洲”(香洲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帶有香草的傲慢氣質),兩者與北面的“蓮風閣”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可以隨情賞蓮。玉軒西面有壹個入水口,深入南宅。有三個水亭“小滄浪”,由北面的廊橋“小洪飛”隔開,形成壹個安靜的水院。

從拙政園的建築名稱來看,大多與荷花有關。王之所以要大力宣傳《荷花》,主要是為了表現他的崇高品格。中心景區——枇杷園還有顯微建築、玉蘭堂、尖山樓等精致園林。

西部原為“補充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亭臺樓閣依山傍水而建。因為經過了大幅度的改建,乾隆以後形成的巧妙而造作的藝術風格占了上風,但水石部分仍然靠近中心景區,蜿蜒曲折的水廊和穿過淩波的溪流是蘇州造園藝術的優秀作品,西邊的主體建築是靠近民居壹側的三十六元陽閣,是當時園主招待客人和聽歌的地方。大廳布置得很好。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透過藍色的玻璃窗從室內觀看室外的景色,就像是壹幅雪景。三十六元陽閣的水池呈曲尺形,特點是亭臺分開,裝飾華麗。走廊起伏,水波反射,別有情趣。西方另壹大建築“誰與妳坐軒”,是壹座迷亭。扇子兩側的實壁上有兩個扇形的空窗,壹個正對著“倒照相館”,壹個正對著“三十六元陽亭”,後窗正好映出山上的李亭,李亭的頂蓋正好配壹把完整的扇子。“陪誰坐”取自蘇東坡的詞“陪誰坐,明月清風我”。所以看到牌匾就想到蘇東坡,馬上覺得可以在水中賞月,被涼風吹涼。西邊的其他建築還有流亭、彜良亭、倒影館、水廊等。

花園的東部最初被稱為“田園住宅”,因為花園的東部屬於明朝崇禎四年(公元1631)的侍郎王馨漪。約31畝,因桂園早已荒蕪,全部新建,布局以平崗遠山、松草坪、竹屋曲水為主。有了山池中的亭臺樓閣,依然保持著寬敞熱鬧的風格。主要建築有藍學堂、芙蓉閣、天泉閣、卓雲峰,均為遷建。

拙政園內的其他建築還有成觀樓、福翠閣、玲瓏閣、十八曼陀羅花亭等。

拙政園布局疏密自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遼闊,景色質樸無邪,自然。它以池中的水為中心,水池周圍建有亭臺樓閣,由漏窗和回廊相連。園內的巖石、古樹、翠竹、花草構成了壹幅悠遠幽靜的畫卷,代表了明代園林的建築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溪等不同景點,再現了山水詩、山水畫的意境和園內自然環境的真實,詩意如畫。苗苗池水以休閑、浩瀚、典雅、大氣沈穩著稱,沿灣頭蜿蜒而下,壹望無際的流水,蜿蜒曲折,深邃迷人;通過平橋步道為其脈絡,長廊填補了空白,島巖倒映其中,使看似松散的園林建築各具風韻。整個園林建築仿佛漂浮在水面上,加上木花的承載,在不同的境界裏產生不同的藝術趣味,夏天的芭蕉廊,冬天的梅影雪月,春天的繁花似錦,秋天的蘆葦塘,都是應時的,處處營造情懷,詩詞含蓄曲折,回味無窮,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園是壹座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因其山島、竹塢、松山、曲水的布局而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留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位於蘇州昌(chāng)門外,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22 ~ 1566),另有信息:留園建於明朝天順四年(1460)。原為明代徐士泰的東園,清代為劉榮鳳所有,改名涵碧樓,俗稱“柳園”。清光緒二年,盛取之,名留園。留園占地約30畝(其他兩料:2公頃,約3萬平方米),留園建築數量居蘇州園林之首。廳堂、走廊、粉墻、窯洞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相結合,形成幾十個大小不壹的園林小品。它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者的高超技藝和智慧,以及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點。

建築將花園分成幾個部分,每個建築都配有各種門窗,可以溝通各個部分的景色,使人們在室內觀賞室外景色時,可以壹覽無余各種由景觀花草樹木組成的畫面,視野空間大大拓寬。

留園整個園林分為四個部分。在壹個園林裏,妳可以欣賞到四種不同的景色:山水、田園、山林、園林。中部以水景著稱,是整個園林的精華。東方,曲園回廊建築勝。在花園的東面,有十幾個地方,如著名的細雨快魚廳,林泉切割廳,還我書房的地方,觀雲臺和觀雲樓。院內水池後矗立著三座石峰,中間是石冠雲峰,兩側是瑞雲峰和雲岫峰。北方有田園風光,有新盆景園;西區是全園最高處,野趣盎然,假山為奇,土石相間,自然堆積。濟南漢代的碧山樓和民宿樓是留園的主要景觀建築。

公園以水池為中心,水池北面是假山亭,樹木相映。赤溪西邊假山上桂花的馨香,是俯瞰全園的最佳地點,還有壹條長長的走廊連接著各個地方。

留園建築景觀中還有“小桃源(小蓬萊)”、崔瑗亭、曲溪樓、清風池亭等。

王師傅園林是蘇州中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位於蘇州窯門附近的戴城橋南寬家頭巷(另壹信息:位於蘇州城東南的石泉街,距離蘇州、周楠等酒店僅數十米)。該園原址為南宋年間(公元1174 ~ 1189)侍郎史所建。在清朝,光祿寺的土地在乾隆年間(約公元1770年)被宋少卿宗元買下建園。因該園毗鄰王思巷,故稱“網師園”。乾隆末年,花園歸屈原村所有,亭子按原規模恢復修建,俗稱屈原。如今“王師傅園”的規模和園林建築都是屈原的遺物,保持著壹個完整的舊貴族家庭的民居建築群和中型古典園林。王師傅園林占地約8畝(其他二料:約5333平方米,約5400平方米),是我國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網師園布局精巧,結構緊湊,以建築精美,空間尺度協調著稱。花園分為三個不同領域的部分。東邊是住宅,中間是花園。王師傅園林分石區,主園池區有黃石,其他庭院有湖石,不混。以水為重點,水池四周的亭子也是依山傍水,寬敞雅致,長廊四周景色環繞,詩意自然。古樹花草也以古、奇、雅、色、香、貌著稱,與建築、山塘相得益彰,在主園中形成壹個封閉的水院。池水清澈,東、南、北三個方向都有射鴨廊,纓中有水閣,月到風中有亭,松中有畫閣,竹外有軒。它側重於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以及早晨、下午、傍晚和傍晚的景色變化。所以,逛公園,要坐,要留,要觀望。繞池壹周,可數魚前,亭中待月。花影移至墻邊,峰巒充當窗,宛如自然畫卷,我覺得它的花園並不小。除了欣賞園林夜景,還可以欣賞評彈、昆曲等節目。

西面是內園(風園),占地約1畝。北面小軒有三間房,名為“點春竹”(音:yí,亭子旁的小房子,常用作書房的名稱)。在過去,這裏以種植牡丹而聞名。“典春茂”以前是書房,簡單幹凈的明代建築。湖石略設在玄關北面,以梅、竹、蕉為竹石小景。用紅林鑲邊的長方形窗戶構成的框架場景,到處都是綠竹,青翠挺拔,傲人的臘梅、紅竹、綠中怪峰環繞的假山,就像優雅的國畫速寫,人在裏面,像在室外,充滿詩情畫意。軒西側的套房,原是著名畫家張大千及其弟的畫室“大風堂”。張氏兄弟曾經在花園裏養過壹只老虎。今此殿南天井西墻嵌礫石,鐫刻“虎子墓”,為臺北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題寫,並派人立碑。院內假山采用環繞式假山布局,東墻假山四周是凹凸不平的松柏楓樹弧形花壇。南面蜿蜒曲折的花臺,峰巒疊石穿插其間,白墻掩映,情趣盎然,與“點春子”相映成趣。華泰西南是天然泉“涵碧泉”。洞深而寒,與主園水脈相通。這泉水如龍吐,讓無水的“點春子”不偏離網景園以水為中心的主題,北半亭“冷泉亭”以“涵碧泉”命名。亭內有壹塊巨大的靈璧石,形似展翅飛翔的雄鷹。它又黑又滑,像壹塊金玉。是靈璧石中的瑰寶。亭子裏“坐石品茶,欄桿看花”,令人賞心悅目。

1980年,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因模仿寺廟建造古典庭院“玄冥”而蜚聲海外。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景德路,占地約2000平方米。始建於唐末,原為唐代金谷園、宋代景德鎮寺和明代宰相申時行的府邸。清代,蔣濟曾在此居住,並建有“自修樓”收藏經書。樓後建有假山,取名“環秀山莊”。在地下挖壹口井,井裏有壹股清泉噴湧成池,名為“飛雪泉”。以上構成了環秀山莊山、池、泉、石的雛形。其園林風格是“真真假假,虛實相生”,貼近自然,富於變化。整體布局以假山為主,水池為輔,山水相依。前面是廳堂庭院,後面是池水假山。環秀山莊以其奇幻的假山堆砌而聞名,被譽為“蘇州三絕”之壹,也有“壹步征”之稱。

藝苑位於蘇州長門,建於明代。原為藥園,清初改名為敬亭山房。藥園是壹個住宅花園,面積3330多平米(另壹個信息:3000平米左右)。在蘇州的園林中,它以其開闊的景觀和自然的質樸而聞名。山林中有野趣,更多的保持了明末清初的舊貌。

甌源位於蘇州的東部,它的東面是護城河。整個花園在房子中間,有東、西兩個花園,所以叫耦合花園(“耦合”的音和“偶”的音壹樣)。兩人耕田也叫耦合,意思是夫妻隱居歸田。甌源,面積不大,占據萬程壹隅,三面臨河,壹面臨街,水鄉特色濃厚。在建築意境上,也體現了園主歸田隱居的思想,是很好的結構。

退思園,位於吳江同裏鎮,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中世紀最晚的豪宅花園。園的主要原因是被貶到了老家,所以他給園取名為“再思”,意思是退而思之。整個公園占地6600平方米,西邊是居民樓,東邊是花園。東花園占地約2500平方米,分為庭院和內花園兩部分。園內建築樸實無華,清新淡雅,其山、亭、閣、廓皆貼近水面,是壹座獨特的附水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