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茶道之美

茶道之美

茶,首先是作為藥物,然後是作為飲料,作為壹種優雅的味道。

茶在8世紀進入中國的詩界,15世紀的日本茶道融合了美學、宗教、哲學並進壹步發展。

在紛繁復雜的世俗世界中發現美,欣賞美,才是茶道的迷人之處。

日本茶道的背景是佛教,核心是禪宗。禪宗的思想和形式影響了日本茶道的方方面面。

和諧-和諧與快樂。

這是茶室流程的精神。“和”是茶道的形式,“和”是茶道的內在情感。重要的是用心交流,摒棄紛爭,以茶為友。茶事的氛圍建立在和諧的精神上,包括觸覺、嗅覺、視覺和聽覺。

比如客人拿起茶碗就感覺不到冷;茶館的香氣要柔和;風與爐子上燒開水的聲音相呼應,和諧的環境之美與飲茶者的人格之美和諧共存。

尊重——心與佛的平等

日本茶道吸收了禪宗“心佛平等”的理念,加以提煉和升華,形成了“尊”的理念,而“壹樓”最能體現這壹理念。

它意味著茶道的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人們相互尊重,共同創造和享受和諧的茶館氛圍。

不管客人是什麽身份,都會從“小入口”爬過去。在古代,如果壹個武士有劍,他必須取下劍,放在茶館外面,然後才能進入。

清——物我合壹

清是指幹凈整潔,茶道中的清是指心靈的洗滌。

在被稱為露天場的茶館裏,茶人要隨時潑水。在迎接尊貴的客人之前,用抹布把茶室裏的樹葉和石頭擦幹凈。

茶館壹塵不染,連燒水用的木炭都提前壹天洗幹凈。這就是茶人如何通過清除外界的汙染來達到內心的平靜。

寂靜——什麽也沒有。

“靜”是日本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諦的根本在於“寂”,可以表述為佛教的涅槃、寂空和積極意義上的“無”。

當茶人或禪修者否定完各種事物,就進入了壹個沒有任何聲音和顏色的“無”的世界。

在否定了壹切固有的審美價值,拋棄了壹切意識形態的束縛之後,壹種新的藝術形式出現了。

作為壹座專為茶道而建的建築,茶館的設計也是源於禪宗的思想,體現了很多禪宗教義。

歷史上第壹個獨立的茶館是由森no Rikyū建造的。這位大師的師傅在16世紀創立了茶道禮儀,並將其完善。

茶館建築由茶館本身、水房、玄關(待封閉)和連接玄關與茶館的空地組成。

茶館本身最多只能容納五個人。水房,用於茶會前的清潔和準備。壹個門廊,客人在那裏等候。

露出地面,把玄關和茶館連接起來,就是禪定的第壹階段,也就是自知之路。

空曠場的存在,旨在切斷茶館與外界的聯系,使人的感官更加敏銳,集中欣賞茶館本身所蘊含的審美情趣。

庭院幽深,樹木搖曳,鵝卵石鋪地,小徑蜿蜒,松針遍地。

石燈籠斑駁苔蘚痕,空氣寂靜。漫步其中,往往會不自覺地拋開世俗,快樂地忘記煩惱。

這種感覺令人印象深刻,哪怕是深入人間,也像是置身山林。

這些營造出的寧靜與純凈背後,是苦心經營的工藝。

客人經過空曠的田野,激起的感覺會因為茶人的風格不同而不同。

森no Rikyū追求絕對的孤獨。他倡導的開荒秘訣,被收錄在壹首古老的歌謠裏:遙望秋浦,枯木幹枝。海屋孤煙,暮色沈沈。

還有壹些人,比如小哲元洲,認為開闊地的理想應該是這樣的詩:透過樹林望去,只能看到壹點月亮和壹點大海。

意境:新覺醒的靈魂還在過去的黑暗夢境中徘徊,沐浴在半夢半醒的甜蜜暮色中,難以離去,期待著無盡自由的彼岸。

日本的茶室有很多獨特的結構,比如壁龕,需要跪進去的小入口,不對稱。

小入口:茶館入口高約73 cm,寬約70 cm。用作入口的木板是用兩塊舊木板拼成的,裏面有壹個橫框。釘帽要外露,不要隱藏。

有了這個設計,無論誰進茶館,都要彎腰爬進去,不分等級,無壹例外。目的是讓新人明白平和謙卑的真諦,也是放下名利,緩解壓力,體驗忘我的境界。

小生:岡倉天心曾說“茶館的簡樸只是模仿佛寺的結果”。壁龕在日本茶室中占據了壹個獨立的位置。人進去後,要先跪在龕裏,走上最高的儀式,念掛在龕裏的禪墨,看茶花。

茶館只用土、沙、木、竹等材料搭建而成,外表樸實無華。但在貧窮和簡單中,這種精致和優雅無處不在。

建造壹個好的茶館,成本遠遠超過普通的房子,因為它的選材和工藝需要極其細致和嚴謹。

結合佛教的無常和心外無物的訓誡,禪宗把房子當成身體的臨時居所。

茶館有茅草屋頂,象征著虛弱和易腐。有細長的柱和梁,說明虛不牢。以細竹為撐,寓意風雨難禁之薄。選材普通,說明心意順乎自然,不刻意。

茶道精神就藏在這些簡單的東西裏,用它優雅的微光,為它們披上壹層美麗的面紗,從中我們會找到永恒。

不對稱,這也是日本堅持禪與道的結果。禪宗和道家認為完美的觀念是動態的,追求完美的過程比完美本身更好。

生命和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它的成長。真正的美,只有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品味去完善那些不完美,才能被欣賞。

茶室裏隨處可見試圖避免重復的標誌。各種裝飾物品都經過精心挑選,以防止顏色和風格的雷同。

如果茶館裏有花,掛畫就不再用花鳥畫了。

如果選擇圓形茶壺,壺身壹定要有棱角。

黑釉茶碗不能配黑漆茶壺。

在壁龕擺放花瓶或香爐時,註意不要放在中間,以免切出相等對稱的空間。

壁龕柱的材料也應該與其他柱不同,以避免壹致性。

茶館的古樸典雅,使其成為遠離外界的世外桃源。

17世紀,德川幕府實行嚴格的形式主義後,茶館成為藝術精神自由交流的唯壹場所。

日本茶人舉行茶會時,都有“壹會壹會”的心情。

“壹次壹屆”的意思是“壹生壹次”。

這種心境體現了佛教的“無常觀”,警示人們要認真對待暫時的事件,彼此抱著“壹生壹次”的信念,認識到生命如茶泡般轉瞬即逝,認識到相互依存,珍惜生命。

茶道大師森no Rikyū的時代,戰亂不斷,無數的朋友在昨天見面的第二天就被殺了。因此,李秀大師說,每壹次茶會都讓人覺得這是最後壹次與朋友見面。

和平時期,我們總是說“明天見”或者“下周見”,然後分手。我認為再次見面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有壹天會遇到壹些自己無法“再遇到”的事情。

雖然是事先已經明白的道理,但真正遇到的時候還是毫無準備。

結果要麽是莫名的恐慌,要麽是悲傷。只有當我們見面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我們真正失去了什麽。

深以為然:

花開的時候,慶祝壹下。

想見面就見面。

戀愛的時候,愛夠了就好。

當妳有了喜歡的人,妳就會明白妳喜歡他。

當妳快樂的時候,擁抱快樂,真誠地體驗快樂,因為這是妳壹生中唯壹能掌握的東西。

人的內心必須經過洗滌和修行,才能慢慢地、真實地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雖然人生在世,但壹切都要向前看,充滿光明才更有價值。但是,如果沒有反向的東西,就不會顯示出“光”的價值。兩者共存才能體現出對方的真實意思。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壹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了解生活的真相後熱愛生活。

茶人從不隨意采花,而是根據心中的意境精心挑選壹片葉子。

如果有葉子,我們會考慮與花的關系,因為它會整體呈現植物生命的美。

當花草擺放得令人滿意時,茶人會把它們放在壁龕裏,這是屋子裏最尊貴的位置。

不要在周圍放任何東西,因為這樣會破壞它的效果,即使是繪畫,除非它們相互呼應,表現出特別的美。

花在那裏,像壹個君主。客人依次進入房間時,應先向其致敬。

茶人對花的崇拜只是審美儀式的壹部分,並不是獨立的信仰。和茶室的其他藝術品壹樣,插花從屬於裝飾的整體結構。

同樣,茶人插的花,壹旦動了就失去了意義。因為它的線條和比例與周圍的環境息息相關。

直到17世紀中葉,花道人才嶄露頭角,才自己拜花。這時,花終於走出了茶館,不受其他規則的約束。

《茶室裏的花》是壹種設置恰到好處的藝術,真正貼近生活,因此觸動我們的心靈。

茶人認為自己的職責僅限於花的選擇,剩下的就交給花來講述自己的故事。

如果妳在冬末進入茶館,妳可能會看到嬌嫩的山櫻帶著含苞待放的山茶花,那是冬天離去的腳步和春天到來的回聲。

如果妳在炎炎夏日走進茶館,妳可能會註意到壹瓶百合孤零零地掛在壁龕陰暗陰涼的角落裏,露水滴落,仿佛在嘲笑人生的無知。

光是花的獨奏就已經很有意思了,繪畫和雕塑的伴奏更是引人入勝。

比如茶人少八,結合了壹首描寫海邊孤獨之美的詩,壹個形似漁人小屋的青銅香爐,以及岸邊的壹些野花,讓人感受到深秋的蕭瑟氣息。

壹個著名的故事,牽牛花在16世紀的日本還是個稀罕物。Sen no Rikyū在院子裏種植牽牛花,並精心照料它們。這個消息傳到了泰格的耳朵裏,他想去看看,於是李秀邀請泰格壹起喝早茶。

太哥在約定的時間步入庭院,卻看不到壹點花的痕跡。他把怒氣壓進了茶館,但壹見到迎接他的人,他的怒氣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我在壁龕上的壹件罕見精美的宋代銅器裏看到壹朵牽牛花。整個花園的女王!

茶道只有“禮儀”,本身就很嚴格,幾乎沒有自由。有人認為茶道就像把人嵌入壹個模子裏。

學習茶道,老師只教泡茶的過程,嚴格遵循傳統,不回答為什麽,只說和做。

但是經過反復實踐,沈浸其中,自然就理解和認同了。過了十年十五年,有壹天我隨口壹想:啊,原來如此!自然得到答案。

茶道根據季節循環,把日本人的生活美學和哲學變成個人體驗,壹目了然。

真正的理解是需要時間的,但在“啊,原來如此”的壹瞬間,就完全化為血肉。

什麽是開悟?或許《天天都是好天》裏的聽雨可以大致描述壹下,讓我們作為旁觀者也能壹窺究竟。

“哇——”

這座木屋似乎已經完全消失在雨中。由於雨聲很大,甚至人們能感覺到外面的大雨。

壹滴雨聽起來很清晰,就像聽打擊樂壹樣。低音鼓、定音鼓、木琴、葫蘆等樂器的音色清晰可辨,還與遠處匯聚的雨聲重疊,構成了更加宏大的聲音世界。

我從來沒有這麽專註地聽雨聲,感覺好像在探索雨林的奧秘,心怦怦直跳。

雖然我害怕這樣真實的感情,但我想進壹步探索。我的“耳朵”也變得更加敏銳了。

感覺自己的聽力突然擴大了,想壹口氣突破什麽。

壹瞬間,耳朵似乎聽到了什麽。

"——"

在壹個巨大的空間裏,突然只剩下我壹個人。

這到底是哪裏?

沒有什麽能阻擋我。

這壹刻,我不再為自己平時緊張過程中的失誤而煩惱,不再為工作的表現而擔憂,不再為回家後要完成的事情而擔憂。

就連那種自己努力不了,得不到別人表揚,自己沒有價值,別人會看到自己的弱點的恐懼和焦慮,也完全消失了。

身心完全自由,享受著溫暖的大雨,所有的歡樂和幸福都像孩子在雨中玩耍壹樣歡樂,哪怕視線太重看不清楚。

人生第壹次覺得如此自由奔放。

無論走多遠,都能看到自我開放的前景。

妳可以壹直呆在這裏。妳不用去任何地方。

沒有什麽是妳做不到的。

我沒什麽要做的。

沒有什麽不足的。

對現在完全滿意。

“哇——”

當敏銳的聽覺消失時,我發現自己還在坐著。

剛才我感受到的,我覺得只發生在幾秒或者幾十秒。

突然想起還沒看壁龕,不經意間回頭擡頭——《聽雨》。(聽雨!)

我無法把目光從字畫上移開。

被雨聲包圍著,我覺得自己正處於壹個決定性的時刻,像是在等待打開緊閉大門的暗號。

“雨天,請聽雨聲。把身心放在這裏,善用五官,專心品味當下,才能有所領悟。自由之路壹直存在於當下,在這裏。”

我們總是在後悔過去,擔心未來。殊不知,過去的日子已經過去,壹去不復返,未來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單純的思考過去和未來,當然不能活在當下。其實人生不止壹條路,何不體驗當下。

我發現,只有忽略過去和未來,專註當下,人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雨停了。我屏住呼吸,壹動不動地坐著。

下雨天聽雨,下雪天看雪,夏天體驗炎熱,冬天接受刺骨的寒風。不管什麽樣的日子,盡情享受就好。

茶道就是教人這樣的“生存之道”。如果人能這樣活著,哪怕遇到世間所謂的“苦難”,也能知足常樂!

下雨的時候,壹旦我們覺得不舒服,往往會埋怨“都是天氣不好”。實際上,沒有所謂的“壞天氣”。

雨天,如果妳能享受,任何壹天都可以成為“好日子”。

每天都是美好的壹天。

對茶道的理解是沒有時間限制的。不管三年還是三十年,成熟的速度因人而異。理解了就能理解,等待自己的機會。

寫在最後

在電影《尋找森no rikyo》中,森no rikyo說:能撼動世界的不僅僅是武器和黃金。唯壹能讓他低頭的就是美!美讓世界充滿活力。

王小波說,壹個人只有今生是不對的,還應該有壹個詩意的世界。

詩歌來源於內心的感受和生活的體驗。

春天有花,秋天有月,夏天有涼風,冬天有雪。

別管閑事,這是人間好時光。

面對世界的喧囂,我們需要給自己壹點時間,壹點平靜,擦拭內心,感受美好,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