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家裝風格

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家裝風格

我前幾天在朋友圈發了個動態,問大家想看什麽類型的家居文章,回復中有三分之壹都是跟風格風格,軟裝搭配相關的,但在談軟裝搭配前我們需要先確定想要的風格。可能大多人對於選什麽風格,風格怎麽搭配都不是很了解,包括我的壹些客戶很多也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麽風格,即使我覺得能找到我設計的人都是很有想法的客戶了,但他們很多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風格,或者還在找風格的過程中,需要設計師做引導才能確定最後要做的風格

前段時間我客戶大表姐推薦了我壹部美劇,叫《致命女人》。大表姐跟我說這部劇真的超級好看讓我壹定要看並且還要檢查我的作業。當時我臉上笑咪咪心裏想,聽這名字壹定是什麽女性情感大戲,我還叫有毒弟弟呢,結果晚飯打開來第壹集後就壹口氣看到淩晨三點全劇終,真香

劇情講的是壹個別墅裏60年代,80年代,18年分別發生的故事,這裏不談劇情,感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真的很好看。我印象最深刻是三個年代的女主們每個人的風格都極為鮮明,這個風格從她們的行為到穿衣搭配,到家居的審美完全是壹體的。她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獨立又完全不同的風格,貫穿在生活的任意方面。三位女主的家各不相同又各有各的特點,當妳走進任意壹位女主家的時候,會有強烈的感覺這個房子主人的性格,除主人外的人任何人住在這個房子裏都會有違和感

對每個女主風格的塑造是這部劇非常厲害的壹點,我也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參考的,把自己的風格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也是好審美的體現。自己的風格只屬於自己,不會跟隨流行而隨波逐流。但大部分人僅僅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都是壹件很難的事,可能是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讓自己沒時間思考自己喜歡什麽需要什麽,所以在做選擇的時候總是朝著流行趨勢走,這樣最不需要思考,或者別人買什麽,我就買壹樣的,別人裝什麽風格,我也裝什麽風格

這讓我想起了19年去臺灣遊學的時候,張麗寶老師就講到了家居風格是如何隨著時間和觀念改變的,她講到總***有五個階段:

第壹階段:妳家好歐式

最早期流行起來的風格就是富麗堂皇的歐式,很多石材拼花加羅馬柱,給人壹種很有錢很貴氣的感覺,其實目的是炫富的壹種手段

(我們三四線城市很多暴發戶,還有農村的小洋樓)

第二階段:妳家好像樣板間

發展到第二階段時,就開始流行開發商的樣板間風格。這個階段主要是模仿,別人做什麽我做什麽。在互聯網不太發達的時候房地產樣板間就成了很好的參考,被認為是有設計感有品質的象征從而被爭相模仿。在這個階段的人沒有美學基礎,覺得跟別人家壹樣才叫美,別人都做的東西即使不壹定要用到也會模仿(像榻榻米,很多人裝了後就成了儲物間),最害怕跟別人不壹樣

(很像當下互聯網時代下大家都追求網紅風格,問起來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因為臺灣發展的比較早,所以他們大量模仿的階段是在房地產樣板間階段,而我們是在互聯網時代)

第三階段:妳家好像國外的房子

第三階段對各種國外的風格開始追求模仿,北歐,日式,法式,地中海或者是度假風。這個階段已經開始多元,但因為風格和生活沒有直接關系,而大家追求風格的同時又沒辦法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就導致了壹些風格比如北歐風就被我們改造成了中國式的北歐,只有中國有,北歐看不到的哪種。很多人沒有思考的把壹些風格搬進家,結果住進去後無法和生活方式匹配

第四階段:妳家好有質感

這個階段會相對更專業,對設計的水準要求也會更高,也是非常多設計師努力的方向。質感是指註重細節,註重材料的選擇,註重搭配。像有極具設計感的五星級酒店的套房壹樣,最好自己家的設計還是得過獎的,能體現出自己家和別人不壹樣

第五階段:妳家好有妳的風格

這個階段就是以個性為主的階段,每個家都呈現不壹樣的感覺。當看到壹個家的時候就像看到屋主本人壹樣,房子風格像是房主本人的壹個延伸,用房子來呈現自己所有的喜好,風格,個性,生活方式,並且可以通過房子實現對生活的探索

張麗寶老師講的大概就是這些,因為臺灣發展的比較早,他們早已跨過了壹二階段,越來越多的像四五階段靠近。而我們大陸基本每個階段都有,大眾範圍內壹二階段最多,但在第五階段呈現出來的比臺灣更多元,更豐富,這是我們和臺灣的差異和優勢。我們在第四階段的專業度的呈現上會有壹些弱勢,他們的供應鏈優勢可以很好的幫助他們完成第四階段,而大陸的設計能力和供應鏈參差不齊,南北差異大。但到第五階段拼的是天賦,想法和資源,專業變成了次要的,因為專業性的知識都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但觀念,個人的想法,天賦是很難通過系統的學習獲得的。我有些時候第壹次跟客戶見面的時候,建議他們在找設計師的時候不需要過於看重設計師的經驗,畢業的學校,而是去看這個設計師的設計是否是妳喜歡的,如果這個設計師不是妳喜歡的,他再怎麽專業合作起來也不會很愉快。就像現在有很多新銳藝術家,新銳創作歌手壹樣,我們喜歡他們的作品並不是他們的更具專業和更富有經驗,而是他們的天賦和與眾不同,我覺得這是我們相對臺灣的優勢所在

每個人可以有不用的看法,並不壹定是階段越高越尊貴,越低越卑微的。我從中理解到的是,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即使我們壹直追求更高級的東西,但到頭來自己還是喜歡壹些網紅元素,那也沒關系,至少找到了當下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馬未都先生也講過中國人審美的四個層次,從“艷俗”“含蓄”到“矯情”“病態”我覺得也是類似的分類,最終極也是最高的審美永遠是找到自己的風格,獨立個人的風格

那怎麽樣把自己的風格融入到自己家裏呢

第壹步先了解自己

要了解自己其實挺難的,我也是最近兩年才慢慢了解自己的風格。如果找了我設計的業主,我壹般會讓業主提供很多關於他本人的資料,生活習慣,喜好,喜歡的壹些案例,設計師可以通過這些資料分析推導出業主真正喜歡的東西從而推薦給業主適合他們的風格

如果沒有找設計師盡量就花時間站在更高的角度解壹下自己,看看日常經常買什麽風格的單品,打開衣櫃看看自己平時穿什麽風格的衣服,有沒有規律可循,能不能從很多買過的產品裏找很多***同點的元素。這些元素可能就是妳壹直很喜歡的風格,妳的潛意識會幫妳做很多選擇,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析它。了解自己的喜好人更不容易被隨波逐流,也不容易因為壹時感官刺激或者壹時的炫耀心態而選擇壹些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拿我自己舉例子。我最近才慢慢發現家裏我喜歡的物品基本都是很簡潔的經典款,如果這個東西有壹點強行凹造型的嫌疑或者細節不夠精細,我就很快不喜歡(有設計感和凹造型不壹樣)

包括我的衣服也都是經典款,基礎款,材質自然並註重細節

顏色上基本都是黑,白,卡其,和壹些飽和度比較深的藍色和墨綠色,今年比較喜歡大地色系,就買了很多大地色的衣服,這個喜好也體現在了我家的配色上面

通過分析平時自己平時買的東西,我就知道了我喜歡經典款,自然沒有過度加工的材料,低飽和度的配色和大地色,追求細節

當我總結出這些後,我就知道以後買東西的時候什麽樣的衣服,什麽風格的物品我會喜歡的更久壹些,什麽樣的我買了會很快後悔,這對我的消費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之前在買東西的時候看到喜歡的就買,買完後回家就後悔,有時候看到喜歡的東西覺得貴就沒買,結果離開後就後悔。但現在已經基本沒有這種情況了,當我下意識的喜歡壹個東西的時候,我會再用理性再分析壹遍這個物品符不符合我當前的需求,符不符合我的風格,放家裏合不合適。現在慢慢的衣服也越買越少了,基本向少而精發展,因為已經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麽,什麽是自己喜歡的

當總結出自己的喜好後,就可以推導出適合自己的家居風格了。像我的話就是要經典款,自然的材質,註重細節,配色白色和大地色。我就可以根據總結出來的特征去找壹些符合我想法的參考圖來完善我的想法

找到了這些參考圖後就更清晰的確定了自己想要裝的房子風格

然後再在這些比較優秀的案例裏找壹些搭配的規律,找到壹些可以參考的點用在自己家的設計上,再結合自己的需求和預算,然後我就裝出了自己租的這套房子

穿衣風格是跟家的風格壹定是壹致的,因為穿衣風格最能代表自己的喜好,還有自己想對外表達出的性格,而家也是表達自身喜好的壹種方式,所以壹個適合妳風格的家壹定會和妳的穿衣風格融為壹體的

拿我的客戶舉個栗子

這個客戶叫歐陽,是個服裝設計師,設計西裝的哪種,身材很好(羨慕)。這個客戶找到我的時候說想要做那種高級酒店風,發給我很多圖片也都是有很多裝飾,石材那種風格的。當時我就覺得,這種太商業化的風格可能並不適合放在他家裏,也並不壹定非常適合他,他只是缺少資料的參考。所以我就設計過程中跟他聊了很多關於他穿衣風格上的習慣。通過溝通了解到他喜歡的顏色其實都挺素的,很多是是基礎色和米白色,而且喜歡的款都很經典簡潔

我就覺得,可以把他的穿衣風格延伸到他的家裏。造型盡量簡化,因為他的衣服都非常簡潔,因為他是服裝設計師會壹直接觸穿搭,所以肯定會對自己想要的服裝風格非常了解。所以我保留了簡潔感覺,放棄了復雜的造型,材質上盡量簡單自然

硬裝只做了烤漆櫃子,啞光乳膠漆,水泥漆和原木色的木地板。軟裝的材質基本就是原木和皮質,可以很好的提升整體的質感

雖然歐陽的穿衣風格顏色偏淺,但他發給我的壹些喜歡的案例大多都是深色的,而且他接受能力很廣,能接受深色的空間 。結合房子的結構,客廳兩個窗戶的采光非常好,深色並不影響采光,相對與白色給人幹凈明亮的感覺,深色會更有質感,可以用顏色的質感去代替石材的質感。所以綜合考慮就大膽的用了非常多的深色,最後刷出來果然效果不錯

歐陽家的風格是從他的穿衣風格分析出來的,設計歐陽家的方法大多人都可以通過對自己喜好的分析做出來

再拿我另壹個客戶舉個栗

要提的這個客戶叫馬達,她家的設計應該是我做過最火的壹套了,不僅在好好住裏收藏量是我所有作品裏最多的,而且還上過很多雜誌和知名媒體。跟馬達的合作其實是相互成就的,她得到了壹套適合又喜歡的房子,我得到了壹套可以宣傳的作品。第壹次見馬達的時候就覺得她是壹個非常個性的女生,有種很不壹樣的氣場,能感覺到她很有自己的想法,自我,非常清楚自己喜歡什麽

通過跟馬達壹段時間的接觸,我把她喜歡的風格總結了出來:

包括馬達想讓我解決的需求我也總結了出來,跟她喜歡的風格壹樣特別:

這些需求和喜好在現在看好像還好,但在兩年前設計馬達家的時候,這樣的需求和喜好還是非常少見的,我幾乎找不到跟她想要風格相符的參考資料,但設計她家的過程卻讓我非常激動,因為我覺得是壹個挑戰

當總結好需求和喜好後,需求上的問題我就通過平面圖解決了(詳細可以參考整屋案例),風格上我結合馬達的喜好也做成了壹張拼圖:

基本包含了馬達喜歡的所有元素,但壹開始馬達發給我的照片其實比這些風格還要個性,但很多東西並不適合她家,通過跟她但溝通就把壹些不適合的元素給篩選掉了

因為馬達自身審美非常好,並且非常清楚自己喜歡什麽樣的元素,在我的規劃方案下結合她的努力,最後呈現出了非常棒的效果

這個家包含了業主馬達所有喜歡的元素,包括花磚和藤編的各種家具:

還有可以種植物的水泥花池:

還空出了壹面可以放植物標本的墻:

還有深色的臥室,特別調了深綠色,因為她喜歡綠色:

復古風格的墻磚:

雖然是兩年前的作品,但我覺得現在看也絲毫不過時,雖然看起來沒有剛設計好時那麽驚艷,但還是很有屋主自己的風格,而且隨著她的生活,她的家裏也越來越豐富了

我曾經認真的思考過,為什麽馬達家效果這麽好,而且會有這麽多人喜歡,思考過後得出了壹個結論:

因為屋主非常清楚自己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而且有行動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全部呈現出來,相信專業。不管她喜歡的想法在其他人眼裏多麽瘋狂不切實際,只要呈現出來,再怎麽大膽的想法都會變得理所當然,而且會有更好的效果

我們大多數人缺乏的就是勇氣,我們害怕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出來,在意別人的眼光,不敢與眾不同。但實際上裝修已經是少有能完全自己做主的壹件事了,而且家也完全是壹個私人的空間,當我們規劃自己家的時候可以嘗試壹些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即使妳還沒在身邊見過,但只要嘗試壹定會有非常不壹樣的效果

也不要害怕自己的想法做出來後結果不好接受,因為心裏想的和現實是差別很大的。就像我們看壹些藝術作品壹樣,都是非常大膽的想法,真正做出來擺在妳面前的時候,妳會覺得其實也還好,也沒有什麽不好接受的

幾乎所有的心理學書籍中都提到過,我們所有人會下意識拒絕自己沒見過,沒接觸過的事物,也拒絕任何新的東西,是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壹個“舒適圈”,害怕走出舒適圈害怕不確定性。不作出任何改變更符合我們的惰性,所以我們也更容易保持現狀

但實際上挑戰未知會讓我們心智更加成熟,嘗試壹些別人沒有嘗試過但設計也往往更容易創造出更好的效果,我寫這篇內容的目的也是希望更多人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風格,並大膽的嘗試

我很喜歡壹句話,是轉發過我案例的壹個編輯,在文章的最後寫到:行動就會帶來驚喜!

以上內容由好好住用戶劉暢同學分享,希望可以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