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家居產品文案,怎麽寫更賣貨?

家居產品文案,怎麽寫更賣貨?

最近在翻家居雜誌,發現家居類稿件都有壹個通病——辭藻華麗,華而不實。

360°講舒適談精致,壹句話至少3個形容詞,文字很美語感暢快,卻似乎有什麽不對。

比如這句:“XXX客餐系列家具,以梵高的畫作為主要靈感。從藝術出發,將匠心時光雕工藝與木質粗野的紋理相融合,使家具表面的肌理感與文森特·梵高畫作的筆觸呈現異曲同工之妙,在家居生活中流露藝術美感、營造藝術氛圍。”怎麽說呢,官方自嗨最為致命!

自嗨型文案,也稱“X型文案”,是99%文案的通病。

這也是很多文案盡管工作了三五年,他的出品仍然被甲方被老板要求加班加點反復修改的原因所在。

如果妳也有類似苦惱,在吐槽甲方的苛刻要求和老板的奇葩龜毛之前,不妨回想壹下,妳是怎麽開始寫文案的?

妳可能在早上10點或11點,接到臨時的工作單——為新出的家居新品,寫壹句banner主廣告語或者壹段產品簡介。

看起來小菜壹碟,寫起來絞盡腦汁。

妳把工作單看了又看,去了5次洗手間,在露臺抽了2根煙,逛了6個家居網站,翻了近2年的戛納獲獎作品…...word寫了改改了刪來來回回幾十次,直到下午3點,文檔還是壹片空白。

妳發愁,妳苦悶,妳嘆氣,為什麽就沒辦法很快地寫出讓自己讓老板讓客戶滿意的文案,為什麽繆斯女神遲遲不來,為什麽好不容易寫好了自認為不錯的文案結果數據表現卻平平?因為寫文案本來就不是壹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家居文案。要知道,所有的文案都和妳壹樣,都曾經或者正在為了壹句文案想到頭禿。

優秀的產品文案案例很多,優秀的家居產品文案卻很少。很多同行喜歡用各種理論包裝文案的寫作方法,又是AIDA等四大說服技巧,又是用戶洞察用戶思維用戶分析,這些全都對、卻缺乏壹定實操性,不夠。簡單來說,就是看了都會壹寫全廢,沒啥卵用。

今天我就獻醜,簡單教壹招,讓妳腦洞打開。

在公開相關寫作公式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下 用戶的21種購買理由

1為了被喜歡;2為了被感謝;3為了做正確的選擇;4為了感激自己很重要;5為了與眾不同;6為了賺錢;7為了省錢;8為了省時間;9為了健康;10為了變得更吸引人;11為了變得更性感;12為了得到知識;13為了得到樂趣;14為了得到快樂;15為了滿足好奇心;16為了讓工作更輕松;17為了得到保障;18為了舒適;19為了方便;20出於恐懼、出於貪心;21出於罪惡感。

妳第壹感覺看到的是18,可能會覺得“家居嘛還不是為了舒適”。的確,“為了舒適”是大部分用戶購買家居用品的首要原因,但思維不妨打開壹些:為了看到孩子的笑容,媽媽可能會買壹張小豬佩奇的兒童沙發,這就是“1為了被喜歡”;同樣是為了被喜歡,妻子可能會買壹張更符合人體工學的方便丈夫畫設計稿賺外快的椅子;而丈夫則可能為了讓妻子誇自己貼心,買壹個自帶補光燈的化妝鏡、盡管他錯選了妻子最討厭的粉色。

發現沒有,對象不同,同樣的購買理由,也可以有不同的演繹。

文案不是教出來的,卻是想出來的,今天我要介紹的是這個我自己研究出來的文案思維公式,它不壹定能讓妳寫出金句文案、百萬文案,卻能讓妳想出更賣貨的文案。

Person+Point+Target,簡稱PPT。

Person人 ,即文案想要溝通的對象--目標用戶。

Point賣點 ,即產品的主要賣點,不在於多而在於精,越精細越好。

Target目標 ,即用戶購買產品的目標也就是購買理由。

還記得最為經典的蘋果iPod文案嗎?“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這是喬布斯為iPod寫的文案,精準又巧妙地描述了iPod的容量,也與當時的其它MP3播放器成功地樹立了區隔。

如果要用“PPT”原則,還原這句文案背後的思維邏輯,就會是這樣的:

Person——愛聽歌的人,Point——能存儲1000首歌的MP3播放器,Target——方便攜帶隨時隨地聽歌,即購買理由“19為了方便”。

連在壹起,就是“這是壹只為愛聽歌的人設計的方便攜帶可以隨時隨地聽歌的並且能存儲1000首歌的MP3播放器”。

去繁就簡、稍加潤色,“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就呼之欲出了。

妳可能覺得這是個例,PPT原則並沒有那麽萬能,那我們不妨再多看個例子。

以下是麗芙家居的文案,大家品壹品:

親切的說人話文案背後,PPT原則的結構,依然清晰可見。

“忙妳的吧,家務交給它”:

Person工作繁忙的上班族,Point解放雙手的智能掃地機器人,Target節省家務清潔的時間,即21種購買理由中的“8為了節省時間”。

P+P+T=這是壹款專為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設計的方便TA解放雙手節省家務清潔時間的智能掃地機器人。

提煉下觸達用戶的關鍵詞:忙、家務、解放雙手、節省時間,於是很輕松就能寫出“忙妳的吧,家務交給它”,同時輔以產品價格和保修承諾,壹句合格的產品文案就寫好了。

是不是很簡單?當妳寫文案沒有靈感的時候,不妨試試“PPT”原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