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慢慢理解藝術和金錢。

慢慢理解藝術和金錢。

最近看到傅雷家裏的壹封信,看到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壹段話:“在國外靠藝術謀生,卻不奔向權貴的大門,當然安慰了我們。我相信妳會堅持下去。這種傲慢也是中國藝術家最美的傳統之壹,但別忘了壹句老話,‘老了妳冷了,那妳就知道松柏會枯萎’。妳年紀大了還沒有通過寒冷的考驗,妳要對。壹切都莊嚴肅穆。”

可見像傅雷這樣嚴格的藝術評論家也知道,靠藝術謀生是天經地義的!

這讓我想起了壹部電影。

電影《莫迪裏阿尼》中有這樣壹個情節:壹個美國的富翁來畫廊買畫,看中了莫迪裏阿尼的畫,然後認識了莫迪裏阿尼。當他看到莫時,他說他的畫很有趣。然後莫迪利亞尼帶著輕蔑和嘲笑走到他面前,給那些說他畫得有趣的買家倒上飲料,然後不顧畫廊老板的阻撓,怒氣沖沖地離開了。

這段話描述了莫迪裏阿尼對沒有品味的收藏家的冷嘲熱諷,對有錢沒品味的人的鄙視!但這種玩世不恭,不妥協的性格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的過早墮落!

說到這,讓我想起羅胖講過很多大畫家的生存問題。

羅胖曾經講過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故事,說他有壹部非常著名的電影《教父》,就是講黑手黨的那部,弗朗西斯·科波拉就是導演。他覺得拍《教父》是他的生命,至少不是壹種榮譽,但反正和汙點差不多。為什麽,他賺了錢!

甚至在電影《教父》票房火了之後,他的朋友給他打電話,他只回了壹句,哦,我知道了,然後就掛了。

科波拉後半生拍了很多藝術片,但這些藝術片都只有兩個結果。第壹是他沒賺錢,第二是他沒賺錢。於是他不得不拍攝《教父》第三部《教父2》,賺點錢然後反哺自己的藝術電影創作。

但是這麽長時間過去了,他的教父感覺越來越經典,而藝術片還是很少去看。

羅胖還講了壹個達芬奇的故事。

據說達芬奇曾經裝飾過壹位公爵夫人的房子,因為對於藝術家來說,畫壁畫當然意味著裝飾和裝點公爵夫人的房間。

但是有壹天太不像話了,我把筆壹扔就跑了。公爵的秘書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家的畫家今天特別不光彩,他居然跑了。

然後達芬奇後來給公爵寫了壹封信,說我覺得妳是個聰明人,妳應該看出來我很缺錢。妳怎麽會看不到呢?所以我現在這麽窮,沒錢。沒錢了怎麽辦?這麽重要的事情要留給妳,還要做壹件特別不重要的事情,但是我那邊有錢,妳最好快點給我。

那麽達芬奇說的這個特別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麽,就是畫那幅叫《最後的晚餐》的名畫?妳看,在他眼裏,這都是生意,包括我們的代表作《蒙娜麗莎》,都是壹個訂單的產物。

再說米開朗基羅,藝術史學家給他算過壹筆賬,說米開朗基羅壹生攢下的錢,如果換算成今天的貨幣,叫35億英鎊。

想想這是多少錢。是他壹輩子畫的,刻的,不是作為理財產品。這家夥怎麽能賺這麽多錢?有幾個原因。

首先,它真的很優越。比如佛羅倫薩市政府委托他雕刻大衛像。雕出來之後大家都傻了,雕的太好了。於是那個佛羅倫薩人在當時很有錢,真的很有錢,被賞了900個金幣。什麽概念?那時候達芬奇已經58歲了,而米開朗基羅才29歲,達芬奇這輩子都沒掙過這麽多錢。這是壹個原因。

還有壹個原因,就是米開朗基羅單純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讓老鼠給貓當伴遊,而且真的很花錢。當然,在羅胖的節目上看米開朗基羅真的是歷歷在目。

壹個藝術家,壹個手藝人,在手藝人面前幹活,掙錢,討債,當守財奴。奇怪的是,他的長生不老和他自己的財富積累並不沖突。為什麽這麽自然的事情演變到後來,藝術界出現了掙錢可恥的觀念?為什麽?妳從這方面看這個。

中國藝術家陳丹青先生寫了壹篇文章,我認為很好。

他說,藝術家的經濟來源在歷史上其實分為四代,即墓穴藝術、帝王藝術、宗教藝術和資本藝術。我們可以很好地理解前兩種藝術。

第三代是宗教藝術,西方的教堂繪畫雕塑就不說了。中國的藝術瑰寶敦煌壁畫和敦煌石窟藝術就是這樣形成的。因為當年那麽多商人走在絲綢之路上,總是需要佛祖保佑他們平安,所以他們捐了壹些錢在山洞裏雕了壹個小佛像來保平安,而這些藝術品就是現在藝術界的瑰寶。

但是到了現代社會之後,出現了壹種新的藝術贊助形式,就是以畫廊、美術館為代表的被稱為資本家的模式,也就是現在的藝術家在現代社會結構下生產藝術產品。

妳不能指望賣給單壹的大款主,也就是原來的國家,皇帝,貴族,寺廟,教堂。現在妳要依次面對整個市場,陌生人,分散的消費者,生產自己的藝術產品。只有妳的藝術賣出去了,妳才能獲得資金支持。

商業模式的巨大變化,翻譯成我們現在都懂的壹個詞,原來叫B2B,賣給壹個大的金融家,現在是B2C。面對新的模式,我們能否改變以贏得這種改變的機會?

羅胖還說在北京宋莊見過壹個畫家,很年輕,也不出名。當他在那裏畫畫時,我問他這幅畫值多少錢。他說20萬,我說貴。能賣嗎?說實話,可能壹年也開不了壹次。

我說:“何必呢?”他說妳不了解我們的業務。制作它需要時間。別看我年輕的時候畫賣不出20萬。將來,我會成功的。我進入拍賣行後,至少會得到1000萬幅畫。

所以我現在的畫賣不了便宜。年輕的時候吃了點苦,老了就有錢了。我說妳的敘述是正確的,但是妳有沒有想過還有另外壹種方法?只是不要做這份工作。

妳用妳的藝術天賦設計壹些日常用品,然後去賣。如果妳能賣得好,妳現在就能發財。他說那也是壹個辦法,但是我覺得我能力不夠,不壹定能轉型。

所以妳看,這叫路徑依賴,所以很多人說我鄙視錢。本質上是什麽?本質上,他依賴path之後,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

說到畫家,就不得不提倫勃朗。

倫勃朗的壹生就像演戲,甚至比演戲還要跌宕起伏。學了五年畫,又跑回老家獨立開了畫室。在古代,他壹般是開畫室,邊畫邊賣。商家定制了壹幅畫放在家裏,壹方面體現了我的品味,壹方面也體現了我的錢。

如果我有錢,我會專門請壹位大師為我畫像。比如為了我的未來,我會主動請畫家畫壹幅作品,比如聖母瑪利亞。有錢人也會要求畫家在畫中加入自己的形象。

在倫勃朗的時代,訂購並不是銷售的唯壹方式。他們想畫什麽就畫什麽。為了純粹的審美,買壹些風景類的作品掛在富人的墻上也很常見。

然而,為了區分垃圾和大師,當壹位畫家來到倫勃朗位於阿姆斯特丹的畫室時,他首先被倫勃朗的家震驚了。有些收藏品連商人都買不起。看到這裏,他們肯定不好意思和大師討價還價。

看到畫室的墻上掛著倫勃朗的自畫像,如果妳想讓倫勃朗為妳畫壹幅自畫像,倫勃朗壹定會自己滿足妳所有的願望。就算買了也不壹定能拿到現貨。

倫勃朗比較早期的畫作之壹,裏面的主角尼古拉斯·盧茨就趕上了這個美好的時代。當時,荷蘭出現了壹大批白手起家、靠自己的雙手致富的富人。

因為他們大多生來就有苦難,他們渴望畫家把他們畫成知識分子和貴族。倫勃朗不是普通的畫家,這對他來說是小菜壹碟。

從魯茲的衣著來看,他現在是壹個生活中非常優秀的人。他穿著壹件毛皮毛衣,戴著壹頂毛皮帽子,而且是俄羅斯最貴的貂皮。他脖子上的領子是當時貴族流行的服飾,與普通貴族不同。看起來有點低調。這些都是倫勃朗精心設計的。

他壹方面要表現出成功人士的奢華,同時又要低調的表現出來。尤其是我們看畫的時候,對於皮草畫來說,表現肌理是很簡單的,只要提幾個亮點就很像了。

但表達皮草真的是另壹個難點。倫勃朗如此用心地描繪毛皮,甚至把靜電引起的毛皮爆炸的感覺畫得惟妙惟肖。

他想炫耀他的無敵技能。老盧茨的這身行頭被畫師畫出來的時候,甚至比自己穿還精神。那種享受不是壹般的畫家能帶給他的,但也不是全部。

倫勃朗用這張臉充分展現了壹個商人的精明和嚴謹。老盧茨坐在那裏被畫,他的眼睛充滿了不耐煩。對他來說,壹分鐘輸多少銀幣都可以算出來。這是壹個非常獨特的外觀,屬於商人或魯茲。他不屬於任何人。

倫勃朗真的讓這個人活了過來。讓我們考慮壹下。當盧茨把自己的畫掛在家裏,邀請朋友到家裏做客的時候,誰不想倫勃朗看到自己的畫再送他們壹幅呢?也許是看到了他對商人的準確描述,美國富豪摩根收買了他。

倫勃朗的早期生活可以說是見過世面的繁華,用他的藝術創造力獲得了巨大的金錢和財富。

當然,畢加索不得不提賣畫的好畫家。

在他成名之前,有壹個年輕的畫家,住在壹個狹窄的小房子裏,靠畫肖像為生。壹天,壹個富人路過,看到了他的工筆畫家。他很喜歡,讓他幫他畫壹幅肖像。雙方約定獎勵1萬元。

壹周後,畫像完成後,富人如約前來取畫。這時,財主心中起了邪念,騙他說自己年輕沒有名氣,拒絕按照當初的約定支付報酬。

富人心想:“畫中的人就是我。如果我不買這幅畫,就沒有人會買。”。我為什麽要花這麽多錢在上面?“於是富翁默認了,說這幅畫他只花3000元。

年輕的畫家目瞪口呆。他從來沒遇到過這種事,有點心慌。他花了很多時間和富人爭論,希望富人能信守承諾,做壹個值得信賴的人。

“這幅畫我只能花3000元,不用麻煩了。”那個富人認為他占了上風。“最後我問妳,3000塊錢,妳想賣嗎?”

當年輕的畫家知道那個富人故意拖欠債務時,他非常氣憤。他語氣堅定地說:“非賣品。我寧願不賣這幅畫,也不願被妳羞辱。如果妳今天食言,將來妳必須付出二十倍的代價。”

“笑話,二十倍,就是二十萬!我還沒傻到花20萬買這幅畫。”“好吧,我們拭目以待。”年輕畫家對憤然離去的富翁說。在這件事的刺激下,畫家遠離了這個傷心的地方,回到師門學習,日夜苦練。

上帝幫助那些幫助他的人。十多年後,他終於闖出壹片天地,成為藝術界的知名人物。

那個有錢人呢?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忘記了畫家的畫和字。直到有壹天,富翁的幾個朋友來告訴他:“好朋友!有壹件事好奇怪!這些天,我們

參觀壹個著名藝術家的展覽,其中壹幅畫沒有價格。畫中人物跟妳長得壹模壹樣,價格20萬。最好笑的是這幅畫的題目竟然是——小偷。"

那個有錢人好像被打了頭。他想起了十幾年前的畫家。這件事對自己傷害太大,他立刻連夜趕到年輕畫家那裏向他道歉,並花了20萬買回了畫像。

青年以壹往無前的野心,讓富人低下了頭。

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畢加索

畢加索很會講故事。他會把作品編織成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來買他的畫。現在幾個經常上熒屏的大佬不都在講故事嗎,聽大家講也是壹種享受!這也是壹種有效的廣告手段!

說西方的人,就得說東方的每壹個人。

1861年,太平軍入侵浙江。與此同時,左率領湘軍反擊,卻濫殺無辜。這時,任伯年的父親被殺。憤怒的任伯年毅然投奔太平軍,他也想幹。壹雙畫手舉起了太平軍的旗幟,成了“掌旗旗手”。

結果可想而知,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他不得不搬到寧波,躲了下來,開始賣畫為生。後來,他去了上海。為了打開書畫市場,他開始學習雙鉤,人物畫跟隨陳老臉,思維敏捷,構圖嫻熟。

在任伯年的好友劉德齋擅長夕陽素描,在伯尼也經常向他求教,於是在西方學習素描和速寫。他還隨身帶著壹個折子,畫著各行各業的人,鳥獸。有壹次他在鄉下看到兩個頭打架,身邊沒有紙,就畫在長衫上,題目是必須的。“畫師自萬物,指甲可作筆。如果妳問這幅畫怎麽做,妳可以看到長袍的其余部分。”

於是樂於嘗試,聰明又敏感的他很快成為了壹個無所不能,精致的全能畫家,不到十年就成名了。在他的指導下,他帶領眾多畫家,創立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海上畫派”。

任伯年成名後,訂單變得異常多,還有壹個精明嚴格的妻子。有時他停止寫作,剃光頭,同時吃飯,他的妻子抱怨他忽視了繪畫行業,丟了畫筆。在此期間,吳昌碩結識了任伯年,看到任的繪畫技藝,深為欽佩,想拜師學藝。

有壹天,吳昌碩畫了壹幅荷花,求教。任伯年拿起壹支筆,為他渲染。正在淋漓如註的時候,任太太突然扔出壹把掃帚,沖吳昌碩叫道:“走,走,走。我們的繪畫時間被妳耽誤了。”

任伯年每天都不停地揮手。他連吃飯、刮胡子、睡覺的時間都沒有,連理發的時間都沒有。所以他每次理發都要搞得很隆重,準備工作大張旗鼓。他煮了壹大鍋開水,磨了磨刀。理發過程很長。“每次刮胡子都要幾個小時”,理發也很難。

因為很久沒剪頭發了,頭發很糾結。由此看來,任伯年給理發師的報酬並不低。壹位從業多年的理發師說,我每次剪頭發,“都有青色、黃色、紅色、白色的顏料從他的頭發上壹簇簇地掉下來。”

據推測,任大畫師習慣壹邊抓著頭發壹邊苦思冥想,所以手指上的顏料留在了頭發裏。有人跟理發師開玩笑說:“妳給任老師剪了好幾年頭發了,還挺賺錢的。光是收集的顏料就夠妳開壹家油漆店了。”

聽到的人都笑倒了。因為任伯年的高頻繪畫,他的繪畫技巧越來越熟練,他的書寫技巧也發展得很快,幾十個扇面,壹瞬間。如果任伯年是平民畫家,真的很適合。他以畫畫為生,卻不斷嘗試各種繪畫方法,甚至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堅持畫畫。

但他似乎並不抗拒,反而幹勁十足,成績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起來。他擅長人物、花鳥、山水、詩、書、畫、印,繼承傳統,采用新知,銳意創新,個性獨特,把傳統文人畫變成了現代形式。

19年底,中國畫經歷了幾次變革,向著世俗化、大眾化的方向演進。此時,任伯年的出現可以說是中國繪畫的壹個奇跡,徐悲鴻稱其為“繼仇十洲之後的中國第壹畫家”。

這讓我想起了Cerota的話。

泰德美術館館長塞洛塔說:在英國十大旅遊景點中,公共美術館占了七個,博物館和圖書館的整體經濟影響達到每年2萬億英鎊。

更中肯的說,1996之後,藝委會的籌款增長了70%。2002年,英國出口的文化產品總值達到85億美元,高於中國和美國。藝術顯然是高薪投資,塞羅塔顯然是壹個優秀的商人,這也是他成為這個行業巨頭的原因。

當然還有馬歇爾·麥克盧漢的名言:“藝術沒有對錯。”今天,藝術品的價格沒有對錯之分。邁阿密藝術中心的創始人埃拉·方丹泰爾斯-希斯內羅斯說:“過去,新藝術家的起拍價是每個2000美元;現在新藝人定價1,000,1,000,20000美金。”也呼應了藝術品沒有價格對錯的事實。

說了這麽多,我覺得藝術和錢無關。妳可以用錢來衡量藝術,也可以不用錢來衡量藝術。這和藝術的好壞關系不大,關鍵是藝術家是否真的能創作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