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室內歷史墻

室內歷史墻

1.室內墻體裝飾的發展史

新穎性: 不是墻紙,卻勝似墻紙,無縫連接,拒絕褪色,從不起皮,絕不開裂,高度自潔,便於清理,能墻紙所不能,為塗料所不為,讓聰明的妳壹朝擁有,永"酷"到底。環保性: 來自大海貝殼類生物殼體及其純天然的原料,經高科技合成後生成自然光澤,可以達到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光源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產品無汙染、無輻射,通過國家技術監督局的認證及廣大用戶的壹致認可。 藝術性: 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塗料裏融入藝術的成分,異域風情、鄉土氣息、莊重古樸、懷舊經典、民族特色、卡通造、另類時尚、個性設計、公司標識、企業文化,繁多品種圖案任君選擇,也可以自選圖案,總會有適合您的壹款。壁紙(墻紙)是壹種誰都知道的大眾化的室內墻體裝飾材料,它多種多樣的花型圖案和豐富多彩的色彩搭配,曾經非常的流行,但是太多的缺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而讓人們開始無法接受。現在有壹種液體壁紙——“憶江南”幻圖漆出現了,它是壹種水性塗料,通過不同的花型模具,將花型印刷在室內乳膠漆墻面上,以達到墻紙的視覺效果。目前該產品有單色、雙色、三色三個系列可以供用戶選擇,***有多種花型圖案,同時還可以按照用戶的想法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和定做

用乳膠漆就可以,只要是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乳膠漆都是可以的,其甲醛的排放量都在人體的安全範圍內,美觀、好清潔,顏色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選用,所以,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壹當前室內裝修內墻塗料有那些種類

壹類是低檔水溶性塗料,是聚乙烯醇溶解在水中,再在其中加入顏料等其他助劑而成。為改進其性能和降低成本采取了多種途徑,牌號很多,主要產品有106、107803內墻塗料。這種塗料的缺點是不耐水、不耐堿,塗層受潮後容易剝落,屬低檔內墻塗料,適用於壹般內墻裝修。該類塗料具有價格便宜、無毒、無臭、施工方便等優點。幹擦不掉粉,由於其成膜物是水溶性的,所以用濕布擦洗後總要留下些痕跡,耐久性也不好,易泛黃變色,但其價格便宜,施工也十分方便,目前消耗量仍最大,約占市場50%,多為中低檔居室或臨時居室室內墻裝飾選用。

第二類是乳膠漆,它是壹種以水為介質,以丙烯酸酯類、苯乙烯-丙烯酸酯***聚物、醋酸乙烯酯類聚合物的水溶液為成膜物質,加入多種輔助成分制成,其成膜物是不溶於水的,塗膜的耐水性和耐侯性比第壹類大大提高,濕擦洗後不留痕跡,並有平光、高光等不同裝飾類型。由於目前其色彩較少,裝飾效果與106類相似。其實這兩類塗料完全不是壹個檔次,屬中高檔塗料,雖然價格較貴,但因其優良的性能和裝飾效果,所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好的乳膠塗料層具有良好的耐水、耐堿、耐洗刷性,塗層受潮後決不會剝落。壹般而言(在相同的顏料、體積、濃度條件下),苯丙乳膠漆比乙丙乳膠漆耐水、耐堿、耐擦洗性好,乙丙乳膠漆比聚醋酸乙烯乳膠漆(通稱乳膠漆)好。

第三類是目前十分風行的多彩塗料,該塗料的成膜物質是硝基纖維素,以水包油形式分散在水相中,壹次噴塗可以形成多種顏色花紋。

近年來又出現壹種仿瓷塗料屬第四類,其裝飾效果細膩、光潔、淡雅,價格不高,只是施工工藝繁雜,耐濕擦性差

2.室內設計的發展史是怎麽樣的

在古代,建築技術和社會分工比較單純,建築設計和建築施工並沒有很明確的界限,施工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往往也就是設計者。

在歐洲,由於以石料作為建築物的主要材料,這兩種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腦承擔;在中國,由於建築以木結構為主,這兩種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腦承擔。 他們根據建築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師徒相傳的成規,加上自己壹定的創造性,營造建築並積累了建築文化。

在近代,建築設計和建築施工分離開來,各自成為專門學科。這在西方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萌芽,到產業革命時期才逐漸成熟;在中國則是清代後期在外來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築所包含的內容、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復雜,涉及的相關學科越來越多,材料上、技術上的變化越來越迅速,單純依靠師徒相傳、經驗積累的方式,已不能適應這種客觀現實;加上建築物往往要在很短時期內竣工使用,難以由匠師壹身二任,客觀上需要更為細致的社會分工,這就促使建築設計逐漸形成專業,成為壹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

3.校園文化墻

校園文化墻有多種形式。

根據不同位置,分別設立,可做成壁畫,可做成浮雕。墻面內容要與當地特色相結合。

要運用教育學、廣告學、建築學、美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以系統化、特色化為基點,提煉科學系統的辦學理念體系;設計個性鮮明的視覺形象系統;建設內涵豐富的校園環境文化;並從不同角度把科學、文化、藝術、時尚與學校的歷史融為壹體,幫助學校沈澱出特色的、個性的校園文化,讓新時代的學子在充滿個性魅力的環境中成長、發展。讓每壹所學校都成為樣板,壹校壹特色,壹班壹特色。

學校文化墻是為了體現學校的獨特文人風采,向外界展示本學校的文化底蘊。目前大多數學校的文化墻建設,都在向這個方向上努力。

但還是有不少學校忽略的自己的文化墻建設,他們僅僅是用自己的文化墻用作學校的介紹,師資的展示,學校榮譽的展示,三好學生的風采等等,這些僅僅只能算是壹所學校的介紹,完全體現不出學校的個性。而且,相當壹部分的學校是拿文化墻作為黑板報,學習園地用的,其設計布局是否好看不談,裏面的內容的價值直接關系著文化墻的影響和作用。

所以,第壹、學校的文化墻建設壹定要從學校的文化理念開始,找準學校的文化理念,凸顯學校的文化理念。學校文化不是壹堆華美的辭藻,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靈魂。

第二步,合理分配學校文化墻的內容。學校文化墻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學校的教育理念,文化理念等,最好舉出實例加以證明。

有的學校喜歡把校訓放到最顯眼的地方,並且占據很大地方,其實這樣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學校的校訓的意義不是靠壹句華美的辭藻來說出來的,而是用實際的教育行動和要達到的教育目標體現出來的。因此,壹個比較顯眼的板塊或者擡頭和結尾足以實用。

第三步,學校文化墻壹定要請專業的設計師布局設計。同樣的內容,普通人做出來,會顯得俗不可耐;在專業的人手裏,會著就風采華章。

如果學校直接隨便在附近找壹家廣告公司或者打印店來做文化墻的話,成本不見得會低,其效果也通常很不好。 要精心設計學校文化墻內容標語,搞好學校文化墻模板,由專業設計師精心設計。

模板內容可以任意修改。如,特色班級名稱 :禮貌光榮班創特色班級目標:以禮待人,創建文明班勞動習慣:自覺打掃 達到幹凈 坐的舒適 看的心歡 幹幹凈凈 熱愛集體學習習慣:不懂則問,熱與助人。

互幫互助,***同提高。生活習慣:自立 自理 自覺 自勤 做人習慣:禮貌待人 尊敬長輩 懂事明理 團結友愛班級文化特點:擁有豐厚的全方面知識 創新豐厚的知識氛圍區創特色班級計劃:以禮貌為首,做可愛的青少年以微笑為容,將歡樂帶給大家以智慧為主,創建智慧的班級以品德為限,得到全面發展的好班級。

4.室內裝飾彩繪的歷史

大約在十四、五世紀初期時,伴隨著宗教的發展,出現了在墻壁上繪制了各類宗教圖案類的繪畫方式,這種方式所繪制的圖案壹般都是宗教的題材,以裝飾教堂等教會所屬的建築,從而增加建築和環境的嚴肅和神聖性。在古埃及,藝術家會在墻壁和柱子上雕刻各種的花紋作為裝飾,其中這些裝飾很多是記錄居所主人的生平,以及記錄各種神話故事,為埃及最初的墻繪藝術。

在中國的 *** ,人們把佛祖繪制在墻上以及唐卡(壹種以牛皮制作的裝飾物)上,以驅除邪惡祈求平安。在各國家各宗教中,都有在墻壁上雕刻,繪畫的記錄,這些記錄著宗教和當時生活情況的壁畫,便是現今的墻繪藝術品。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費城和賓夕法尼亞州出現塗鴉文化(graffiti),從簡單地書寫tag和門牌等字母與數字的組合,到上世紀70年代前期開始在字型、效果等的鉆研,近40年的發展已經讓塗鴉走出美國的墻角,成為全球性的藝術創作。

當塗鴉風靡全球,成為壹種時尚的時候,這股風潮開始席卷家居領域,比較常見有手繪的家具、瓷磚、飾品、布藝。現在墻繪開始在家居裝飾中頻頻上演。現代生活中,我們越來越追求優雅的姿態和高尚的品位,我們呼喚自由不羈,彰顯個性。墻繪讓我們的墻面不再拘泥於某壹種整體風格,它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衛生間想要卡通?廚房想要寫實?臥室想要寫意?客廳想要古風?墻繪藝術通通幫妳壹壹實現。如今已經有更多的人接受這種藝術,甚至親自動手,實現別具壹格,個性十足的美好家園。

墻體手繪藝術的流行源於法國,當年許多藝術家或畫家喜歡在建築墻體或公***空間的墻壁上手繪或雕刻抽象的藝術作品用以渲染建築或空間的藝術氛圍。後來墻繪藝術又被縮影到了空間範圍較小的藝術酒吧或較有生活情調的白領壹族的居室內,具體表現在客廳、臥室、書房等墻體上嵌入藝術繪畫或掛上抽象的壁畫等形式上。從年初巴黎家飾展中的趨勢發布到如今在裝修中的逐漸升溫,充滿個性、智慧和創意的手繪墻面開始逐漸流行,這種通過手———人類最靈巧的工具,畫出來的裝飾開始出現在講究個性的時尚人士家裏,即使是落筆在最平凡、簡陋的墻面上,由於創造者的心境和靈感不同,也會在筆下呈現出迥異的風情,用手繪出的家居世界,比想象中更美。有時候,壹面彰顯個性和創意的墻,比許多功能復雜的家具和空間設計更能傳達奔放感覺。

■東南亞植物 締造異國風情

用手繪出的植物圖案恐怕是今年最流行的墻面手繪圖案了。其中,東南亞風格壹直是居室潮流的熱點,無論是充滿神秘色彩的泰國飾品,還是鮮艷奔放的印度圖案,都是當前裝飾中常見的元素。同樣,帶有這個區域典型特征的圖案,如大片綠色的植物、海草、貝殼、翠綠欲滴的芭蕉等,都成為了裝飾中的寵兒。另外,東南亞風格素以大膽的配色著稱,在絢麗的色彩“熱舞”中,傳達舒張中有含蓄,嫵媚中有神秘,平和中有 *** 的體驗,這對於壹個對空間懷有 *** 和期待的居住者來說,無疑充滿了巨大的魅力,而顏色的調和度,也給平凡的墻面增加了亮點和個性。

點評:這種風格強調用誇張的顏色和線條來表現,比如略帶誇張的荷花,黑色比較醒目,有壹種與眾不同的效果。畫面上則講究層次感、飄逸,略帶女性的嬌柔。

流行度:

■日韓漫畫 帶來浪漫味道

在許多女性的腦海中,可愛的日韓漫畫常常是浪漫夢想的最佳範本。如今,將這壹切搬進家裏也不是不可能。僅僅用粉色來裝飾家和墻面還似乎缺了點什麽,輕輕勾勒的壹筆,隨意點綴的壹把雨傘或小動物圖案,會使墻面立刻生動起來。在這種風格下,可愛的動物和“幾米”風格漫畫會成為年輕女人的最愛。壹棵“隨風”飄動的大樹,壹對依偎的背影,壹只展翅的蝴蝶,甚至是幾滴略帶傷感的雨滴都可以“登堂入室”,給家中帶來不壹樣的風情。

點評:這種風格多用線條勾勒出男女主角的形象,以樸素而略帶情感的繪畫來表現浪漫情調,顏色以淺色為主。而可愛型則以常見的卡通圖案來展現,位置可以以角落、低矮處為主,也可突出創意,以假亂真。

流行度:

■寫實藝術 傳遞歐式奢華

並不是在家裏貼金色壁紙就是“金碧輝煌”。懂得品位的人可以把壁畫搬到豪宅裏,天使、人像或是歷史典故,在別墅裏滿滿地畫上幾面墻,甚至連天花板都不放過,在這種風格裏,更強調壹種大氣感覺,用寫實的人像繪畫和復雜的背景展現創意,這個時候,會將空間融入感覺之中。

點評:這種風格最復雜,選擇的人多為別墅業主或藝術愛好者,可以和壁紙配合使用,顏色也以金、銀或暗色為主,耗時也最長。

流行度:

5.室內植物墻怎做比較好

在我國,說起植物墻,人們只知道它是壹個新事物,發展也不過最近幾十年。

能夠說起的就是壹些比較有名的植物墻:上海世博會植物墻主題館、浙江索爾園林植物墻。對於植物墻發展歷史特別我國植物墻發展也知之甚少。

其實,從世界範圍來說,植物墻歷史不僅不是我們想象的短小,而且大有來頭、歷史也夠久遠。早在上世紀初就出現過“植物墻”,只是在當時技術各方面欠缺的情況下,植物墻也相當簡陋,植物也不易存活,當時僅有少數人知道。

到了1927年,澳大利亞就以法律形式規定,如果要建築墻的話,必須搞植物墻。真正令植物墻為人所知,還要等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壹個叫帕特裏克·布蘭克的植物學家的出現。

他從1988年開始,他利用自己的植物學知識,在世界各地為多座高層建築披上綠色植被,“植物墻”從此時起也逐步被人所知。 我國植物墻發展還是在最近幾十年,在引進國外先進培植植物墻技術的同時,加以創新。

如今,我國植物墻技術發展日趨成熟也有了自己的培植技術。隨著國家對科技方面的重視,人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植物墻在我國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6.古代中國的室內墻壁是什麽顏色的

中國古代的房間墻壁也是白色的, 也就是粉刷的石灰, 同樣起著消毒和美觀的作用.中國粉刷石灰的歷史 中國古代的建築膠凝材料 中國建築膠凝材料的發展有著自己的壹個很長的歷史過程。

“白灰面” 早在公元前5000-3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有人用“白灰面”塗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變得光滑和堅硬。“白灰面”因呈白色粉末狀而得名,它由天然姜石磨細而成。

姜石是壹種二氧化矽較高的石灰石塊,常夾在黃土中,是黃土中的鈣質結核。“白灰面”是至今被發現的中國古代最早的建樹膠凝材料。

黃泥漿 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地穴建築迅速向木結構建築發展此時除繼續用“白灰面”抹地以外,開始采用黃泥漿砌築土坯墻。在公元前403-221年的戰國時代,出現用草拌黃泥漿築墻,還用它在土墻上襯砌墻面磚。

在中國建築史上,“白灰面”很早就被淘汰,而黃泥漿和草拌黃泥漿作為膠凝材料則壹直沿用到近代社會。 石灰 公元前7世紀的周朝出現了石灰,周朝的石灰是用大蛤的外殼燒制而成。

蛤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將煆燒到碳酸氣全部逸出即成石灰。《左傳》中有記載:“成公二年(公元前635年)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灰”。

蜃灰就是用蛤殼燒制而成的石灰材料,在周朝就已發現他具有良好的吸濕防潮性能和膠凝性能。在崇尚厚葬的古代,在墓葬中將蜃灰作為膠凝材料來修築陵墓等。

在明代《天工開物》壹書中有“燒礪房法的圖示”,這說明蜃灰的生產和使用,自周朝開始到明代仍未失傳,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很長的時間。 到秦漢時代,除木結構建築外,磚石結構建築占重要地位。

磚石結構需要用優良性能的膠凝材料進行砌築,這就促使石灰制造業迅速發展,紛紛采用各地都能采集到的石灰石燒制石灰,石灰生產點應運而生。那時,石灰的使用方法是先將石灰與水混合制成石灰漿體,然後用漿體砌築條石、磚墻和磚石拱券以及粉刷墻面。

在漢代,石灰的應用已很普遍,采用石灰砌築的磚石結構能建造多層樓閣。 中國的萬裏長城修築於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17世紀,先後有20多個朝代主持或參與建造。

秦、漢、明三個朝代修築最長,在總長5萬公裏的長城中修築了5000余公裏。在這三個朝代,石灰膠凝材料已經發展到較高水平,大量用於修建長城。

所以,長城的許多地段,後人發現它是用石灰砌築而成的。 明代《天工開物》壹書中,詳細記載了石灰的生產方法。

清代《營造法原》壹書中,則記載了石灰燒制工藝與石灰性能之間的關系。這些記載說明我國到明、清時代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石灰生產和使用知識。

三合土 在公元5世紀的中國南北朝時代,出現壹種名叫“三合土”的建築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細砂所組成。到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組成的“三合土”。

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細砂組成的“三合土”外,還有石灰、爐渣和砂子組成的“三合土”。清代《宮式石橋做法》壹書中對“三合土”的配備作了說明:“灰土即石灰與黃土之混合,或謂三合土”;“灰土按四六摻合,石灰四成,黃土六成”。

以現代人眼光看,“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與黃土或其他火山灰質材料作為膠凝材料,以細砂、碎石後爐渣作為填料的混凝土。“三合土”與羅馬的三組分砂漿,即“羅馬砂漿”有許多類似之處。

“三合土”自問世後壹般用作地面、屋面、房基和地面墊層。“三合土”經夯實後不僅具有較高的強度,還有較好的防水性,在清代還將他用於夯築水壩。

在歐洲大陸采用“羅馬砂漿”的時候,遙遠的東方古國――中國也在采用類似“羅馬砂漿”的“三合土”,這是壹個很有趣的歷史巧合。 石灰摻有機物的膠凝材料 中國古代建築膠凝材料發展中壹個鮮明的特點是采用石灰摻有機物的膠凝材料,如“石灰-糯米”,“石灰-桐油”,“石灰-血料”,“石灰-白芨”,以及“石灰-糯米-明礬”等。

另外,在使用“三合土”時,摻入糯米和血料等有機物。 據民間傳說,秦代修築長城中,采用糯米汁砌築磚石。

考古發現,南北朝時期的河南鄧縣的畫像磚墻是用含有澱粉的膠凝材料襯砌;河南登封縣的少林寺,北宋宣和二年、明代弘治十二年和嘉靖四十年等不同時代的塔,在建造時都采用了摻有澱粉的石灰作膠凝材料。《宋會要》記載,公元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修築和州城,“其城壁表裏各用磚灰五層包砌,糯米粥調灰輔砌城面兼樓櫓,委皆雄壯,經久堅固。”

明代修築的南京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磚石城垣,以條石為基,上築夯土,外砌巨磚,用石灰作膠凝材料,在重要部位則用石灰加糯米汁灌漿,城垣上部用桐油和土拌和結頂,非常堅固。采用桐油或糯米汁拌和明礬與石灰制成的膠凝材料,其粘結性非常好,常用於修補假山石,至今在古建築修繕中仍在沿用。

用有機物拌和“三合土”作建築物的工法,在史料中屢有所見。明代《天工開物》壹書中記載:“用以襄墓及貯水池則灰壹分入河砂,黃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勻,經築堅固,永不隳壞,名曰三合土”。

在中國建築史上看到,清康熙乾隆年間,北京盧溝橋南北岸,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建築河堤數裏,使北京南郊從此免去水患之害。在石橋建築史中記載,用糯米和牛血拌“三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