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幼兒在律動中的創造力

幼兒在律動中的創造力

幼兒園韻律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

1.創設音樂環境氛圍,建構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

改善園內環境,建立壹個讓幼兒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充分參與的音樂環境,園內的整體環境美化,如園內花木扶疏、綠草如茵,建築物場地色彩鮮明,走廊、過道、樓梯都有富有美感的意境及幼兒作品,同時構件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如:晨間入園音樂:選擇輕松、優美、節奏明快的童謠,如《叮咚叮咚》調整幼兒情緒,使幼兒愉快的入園;晨間活動音樂:選擇節奏鮮明,歡快的歌曲如《王老先生有塊地》或《花之舞》、《頑皮的小紳士》等集體舞音樂,來調整幼兒活動中的情緒,產生參加韻律活動的興趣;午餐音樂:選擇流暢、優美、音量適中的鋼琴曲如《嬉戲曲》;餐後散步音樂:選擇優美舒暢的小號,薩克斯音樂;午睡音樂:選擇柔和、安靜的搖籃曲;起床音樂:選擇琵琶曲如《漁舟唱晚》音量由弱到中強,加速幼兒清醒程度;離園音樂:選擇帶有喜悅性質的廣東音樂或民歌,戲曲等。讓幼兒在這種多方位的可聽、可感、可想的氛圍中,被感染、被熏陶,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的洗禮,產生舞蹈的沖動,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2.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選取動作

在進行創造性韻律活動創編前,針對活動教材及幼兒的實際水平,挖掘教材中可以創編有“點”,循序漸進地安排創編的內容和難度,盡量使每壹個幼兒都能體驗到創編的樂趣。

(1)音樂選材:

在小班年齡階段,選擇幼兒較熟悉的兒童歌曲或壹般性的中國風格音樂。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對這些類型的音樂獲得熟悉和喜愛,並進行創編活動,如《這是小兵》、《小鳥飛》;在中班年齡階段,特別是中班的後期階段,有意識逐步加入具有民族個性的不同中國風格的音樂,如古代寓言改編的《狼來了》、《三個和尚》、《扮新娘》等等,使幼兒獲得民族“文化積澱物”,以提高幼兒對不同音樂的感受能力;在大班年齡階段,選擇具有明顯異國風格的音樂以及情緒、刺激適度的少量成人音樂。如:《頑皮的小紳士》、《威尼斯音樂種》、《對面的女孩走過來》等等,獨特、歡快的音樂風格,可以使幼兒產生舞蹈的興趣,並激發創編動作的欲望。

(2)動作設置

小班:在選材上對動作的考慮首先以“壹般生活動作”為主,並同時註意逐步增加“律動模仿動作”。另外,簡單的舞蹈動作學習在小班後期也壹點壹點地進入;

中班:壹方面註意提高“壹般生活動作”本身的難度,另壹方面也進壹步提高“律動模仿動作”的比例,同時,壹些難度教高的基本舞蹈動作在總體學習內容中的比例也開始逐步提高。

大班:基本舞蹈動作、集體舞已逐步成為韻律活動主要學習內容,而壹般生活動作則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

3、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分四階段開展創編活動

第壹階段,創編終止造型。要求幼兒在律動的最後壹拍或最後壹小節,做壹個自己最喜歡的造型動作,這種單個造型動作的創編使幼兒積累經驗,而且能激發幼兒的創編興趣。如:《小鳥飛》中小鳥覓食動作,《我是小兵》中小兵投彈的動作等;

第二階段,為樂句或樂段創編動作。選擇律動中的某壹樂句或樂段讓幼兒創編,其他樂句,樂段則由教師事先設計好動作或不作具體要求。如:律動《猴子爬樹》、《水族館》等。

第三階段,創編隊形。教師首先教給幼兒各種隊形的編排方法,積累經驗,再根據音樂的不同性質和不同樂段創編與之匹配的隊形。如:集體舞《花兒朵朵》、《喜洋洋》等。

第四階段,根據情節線索與創編相關動作。在創編律動前先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幼兒提供創編思路,然後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動作組合,並能用舞蹈圖譜將之記錄下來。如:寓言故事《龜兔賽跑》、《獅王進行曲》等。

這四個階段的創編難度是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逐漸遞增的,幼兒易於達到目標,並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韻律活動之中。

(壹)科學、正確的創造理念,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前提

1、營造幼兒自由創造的氛圍

首先,消除幼兒的恐懼和不安的心理,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松愉快感。如果提供給幼兒充分自由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夠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展開想象的翅膀,並能自由地表現出來,就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其次,鼓勵幼兒去和音樂活動中提供的音樂形象產生有意義的互動,例如:大班律動《泥巴樂》,提供主題音樂,玩泥巴的動作,但是在玩泥巴時,是怎樣捶泥巴、捏泥巴、泥人幹裂了,孩子們又是怎麽辦的。還用泥巴來幹什麽的?打泥仗,用腳踩,往臉上塗抹等,這些都給了幼兒有模仿與想象的創編機會,促使幼兒與泥巴產生積極互動。教師在互動中不斷地發現幼兒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鼓勵他們獨立工作和創造,但是,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壹定程序的“紊亂”,教師要容忍這些現象,並學會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表揚、支持、肯定、接納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

2、註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得到了較完美的體現,幼兒能聽著音樂自由地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能長時間地陶醉於這種充滿樂趣的想象之中。如“擡新娘”,通過新娘出嫁的情節,引導幼兒創編擡轎,吹喇叭等動作,他們用皺紋紙當轎子,拿油畫棒長盒子當喇叭,並創編出各種擡轎、吹喇叭的動作,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基本上不需要教師的示範,而是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得到的,非常生動有趣。因此,當給幼兒提供能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機會時,幼兒是最快樂最陶醉的。

3、樹立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

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自身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困為,做的過程給幼兒帶來了無比的滿足和精力的釋放,他們的許多創造性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例如:小班韻律活動《這是小兵》幼兒在創造的積極性很高,創編出了很多的吹號、打搶的動作,可是過了壹段時,再來復習這個內容時,發現幼兒對結果的關註比對過程中探究的創造欲望要低得多。

幼兒創造性韻律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創新能力的發展,要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要接納每壹個幼兒不同的,多元的、有相當自由度的創意。只有這樣幼兒對創造的興趣和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新穎、創意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關鍵

1、替換法

替換法指用壹種新的動作替換原有律動中的部分動作。這壹方法適用於初步學習創編動作的小、中班幼兒,它能調動幼兒創編動作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學習新鮮感,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輕松自如,此方法壹般用兩課時進行較好,第壹課時教師可教壹些簡單的動作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替換某壹樂段原有的動作。如:中班《小星星》,第壹課時,教師可教給幼兒簡單的律動,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可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的媽媽哄娃娃睡覺的動作,來替換前面的動作,還可創編星星眨眼的動作來替換。

2、聯想法

聯想法是由壹種動作想到另壹種動作的心理過程。如創編《紅綢舞》時,壹位幼兒想出向前甩紅綢的方法,就抓住時機讓幼兒根據動作方法變化進行聯想,啟發幼兒想象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法甩彩帶的方法。還可以先由教師示範壹種動作,再啟發幼兒根據這種動作表達的內容、方法等進行聯想,創編相關動作,如創編《兒童樂園》律動時,教師教授了蕩秋千的動作之後,啟發幼兒根據律動和主題想出其他兒童樂園遊玩的動作,如:翹翹板、滑滑梯等等,這種方法的運用,可使幼兒的創造思路更加清晰,創編的動作更豐富。

3、匹配法

匹配法就是指幼兒在熟悉音樂性質及結構的基礎上,教師將律動內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現,幫助幼兒理清動作順序並根據情節線索創編相關動作,將動作與音樂恰當匹配,這種方法適用於具有創編經驗和壹定舞蹈動作語匯的中、大班幼兒,如:律動《擡新娘》第壹步,教師根據音樂性質與結構,將設計出的動作情節提供給幼兒。新娘出嫁了----擡轎——吹喇叭——敲鼓——新娘走下轎——掀蓋頭——看新娘——拍手。第二步,引導幼兒根據情節創編動作,第三步,將完整的動作與音樂匹配,使幼兒在主動學習過程中愉快地掌握動作。

4、借鑒法

借鑒法是指在別人創編動作的基礎上進行發展,使幼兒動作更加優美,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驚人的模仿力,在幼兒韻律活動中,抓住孩子們的這兩個特點,引導他們在韻律活動中借鑒他人動作來提高自己創編動作。

(1)借鑒老師的動作變被動為主動,創編動作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給孩子主動權,更新教育觀念變“包辦”為“指點”在幼兒較難用動作表達的地方,引導幼兒借鑒教師的動作,以提高幼兒動作的完整性,最後將幼兒動作加以整理,組合成孩子們自己創造的律動。

(2)借鑒同伴的動作,變幼兒單獨思考為相互討論,創編動作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教師在幼兒學會單獨思考的基礎上,重給幼兒相互討論的機會,幫助幼兒學習借鑒同伴動作,在用動作表現音樂的過程中,教師要做有心人將幼兒別致的動作介紹給全班的幼兒,壹起觀看、討論好在何處,並壹起完善這個動作,當教師發現某個幼兒在這個動作基礎上又加了變化時,就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全班幼兒就知道如何借鑒同伴來創編動作提高自己了。

(3)借鑒傳媒中專業人員的動作,變模仿為創造、創編動作

《鬥牛士》是壹首具有濃郁西班牙風格的樂曲,在創編時,針對幼兒沒有動作經驗的問題,給幼兒觀看了《西班牙鬥牛士》的舞蹈錄相,孩子們受鬥牛士舞蹈的啟發,將鬥牛士的鬥牛動作設計為擡頭、側立、聳看、左手叉腰、右手有力地張開並上舉,將觀眾的動作設計為雙手拎著裙誇張地圍鬥牛士轉圈,以上兩個動作隨著音樂樂段的變換而交替使用,看著壹個個英勇的“鬥牛士”天真的神情,稚拙的動作,真讓人忍俊不禁,收到了較好的創編效果。

隨著創編經驗的積累,幼兒逐步體會到:可以通過借鑒他人的動作,加入改變。如改變動作的姿態、節奏、幅度、力度、方向就能創編出許多的動作,這就是壹種創新能力的體現。

5、組合法

組合法是指將兩個以上的動作組合在壹起,形成新的動作。在組合動作時,教師首先要幫助幼兒掌握順序規律,將先行掌握的基本動作經驗進行遷移,重新組合。如當幼兒學習了新疆舞基本動作之後,教師有意識地選擇些不同的新疆舞風格的樂曲,讓幼兒創編動作,啟發他們將學會的新疆舞基本動作加以遷移組合到新的音樂中去,成為新的舞蹈,剛開始,幼兒創編的動作組合大多是無意識的拼揍,沒有壹定的規律,因此,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學習壹些組合的規律。主要有對稱規律,順序規律、回旋式規律、動靜交替規律等,組合規律的掌握能使幼兒創編律動有對稱美和整體美,組合動作的張弛、快慢、強弱,在對比中構成和諧、富於變化的美感。

6、遊戲學習法

遊戲法是通過遊戲的方式將枯燥的舞蹈教學形象化、簡單化、遊戲化。此方法,主要將它應用於基本舞步學習。如:學習漢族舞中秧歌十字步時,將較復雜的秧歌舞步用玩“田”字格形成的方式學習,幼兒很容易就掌握了,此方法的好處,不僅便於操作,還給幼兒提供了想象、創造和空間。如:在學習“踏點步”時,采用了“大房子小房子”的遊戲,大房子大用踏步,小房子小只能用點步,用走大房子小房子的遊戲,幼兒不僅掌握了踏點步,還可以為房子搬家,變換出不同方法的踏點步,這種遊戲法是幼兒在學習律動時最感興趣的方法。

7、圖譜表現法

圖譜表現法是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用的較多的方法,它主要分為三種表現方式:

(1)運用圖譜,創造性地學習

在集體舞教學中,人數多、難度大,過程不易調控,傳統的教學方法總是運用枯燥、乏味的口令,訓練幼兒編排隊形。由於幼兒方位感較差,隊形易混亂,教學效果差、效率低。通過壹段時間的教研探索,從觀念上改變以往的集體舞教學方式,利用幼兒能理解的知覺符號,把復雜的隊形簡化成壹目了然的“圖譜”,提高了教學效率,還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創編,給了幼兒自主、創造、想象的空間,如:大班集體舞《花兒朵朵》就是運用了“圖譜法”,先讓幼兒根據圖譜的隊形,學習集體舞,再讓幼兒小組使用圖譜創編各種隊形,幼兒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基本方法,培養了創造能力。

(2)圖譜來記錄的方式

在韻律活動中,為了使幼兒更好地創編有情節性的動作,並很快地記憶音樂的情節,了解各樂段表達的內容,設計了用圖譜來記錄的方式。壹開始可由教師根據音樂情節記錄,幼兒用動作表現,隨後可以讓幼兒來創造性地記錄情節,並將情節用簡單的圖譜記錄下來。如為歌曲《兔子和烏龜》創編動作時,我與幼兒***同設計了圖譜。通過圖譜來記憶音樂,使得幼兒創編舞蹈動作更加有針對性,更加得心應手。

(3)創編者按動作,創造性地繪制動作舞譜

到了大班下學期,創編動作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對他們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不僅要求幼兒能創編動作,還要將創編的動作繪制成動作舞譜,配上音樂,創造性地表現出來。如:大班《學習踏點步》,幼兒不僅創編了各種踏點步的手位動作,還繪制成舞譜。根據舞譜,將壹組小朋友創編的舞蹈動作整合起來,配上音樂,就成了非常有趣的舞蹈小組合。看著自己創編的動作變成了小組合,激發了幼兒的成就感,提高了幼兒創造的樂趣。

8、多通道參與法

心理學認為:人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創造能力就越強。在組織韻律活動時,采用多通過參與法,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引導他們調動各種感官:聽覺、視覺、動覺等。如在韻律活動《大象和袋鼠》時,為了使幼兒感受這兩段曲子的不同音區、節奏、音調及豐富的表現力,首先讓幼兒聽大象、袋鼠的音樂,感受《大象和袋鼠》這兩段音樂的不同:緩慢笨重與輕松跳躍。接著讓幼兒觀看《大象和袋鼠》的錄像片,從形象上感知大象的笨拙高大,袋鼠的機敏靈活,然後再用色塊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最後用動作創造性地把兩個不同的音樂形象表現出來。這樣通過多通道的參與,幼兒對作品的感知、理解、表現,能夠更直接全面、更系列、更便於動作的創造。

9、舞美輔助法

舞美道具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韻律活動中,可以使舞美道具輔助教學,來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增強創造的欲望。如《紅綢舞》中,幼兒運用紅綢這壹道具,創編各種舞綢的動作。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又如律動《美麗的彩巾》,教師啟發幼兒想象,可以把手中的彩巾當做什麽來跳舞?幼兒想象豐富,有的小朋友揮動彩巾當旗子、有的拉直了當槍、有的當娃娃抱,有的當蒙古人的頭巾、有的當騎馬的疆繩,還有的當西藏舞的哈達,幼兒的創造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