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别墅装修 - 為什麽越長大,越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為什麽越長大,越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妳是否開始越來越多地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妳以為上次見壹個朋友是幾個月之前,但實際上那已經是去年的事了。妳認為朋友的孩子剛開始學走路,但發現他們現在已經上了幾年學了。小孩子的長大不斷提醒我們時間在快速流逝。

年齡越大感覺時間越快是時間體驗的最大謎題之壹。時間加速的關鍵在於我們對過去的感知。

我們知道時間能對記憶產生影響,但也正是記憶產生並塑造了我們對時間的體驗。我們對過去的觀念超乎想象地鑄造了當前的時間體驗。正是記憶令時間產生了獨特的、具有靈活性的特點。

/f2deb48f8c5494eeba3c05d126f5e0fe98257ed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自傳式記憶

我們做過的大部分事情基本上都忘記了,即使是唯壹的、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的記憶也會慢慢變得模糊。當我們談論關於記憶的研究時,更確切地說那應該是關於遺忘的研究。每天我們經歷的成百上千個時刻都會被遺忘。

關於記憶的研究是心理學領域研究中壹個主要的內容,然而與研究短期記憶與語義記憶課題的龐大數量相比,人們回想個人經歷的能力相對卻被忽視。

自傳式記憶可以分為兩類:事件記憶,它由壹些具體的個人經歷組成,例如在新學校報到的第壹天;語義記憶,它由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及對世界的了解組成,它會包括妳就讀的學校的具體情況,例如學校在哪個城市,有多少學生等。

對時間的理解給記憶賦予了意義。當我們敘述自己的生活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將壹系列事件用時間串聯,然後解釋事件間的前後聯系。1885年,法國哲學家讓馬利居友提出,如同現代城市是基於早期文明的基礎上出現的(“活著的城市是在沈睡的城市上方建成的”)壹樣,在大腦中,我們對當下的意識也是不斷建立在過去的觀念上的。

/0eb30f2442a7d933579deebba64bd11372f001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全面回憶

與戈登貝爾(Gordon Bell)(《全面回憶:改變未來的個人大數據》作者)的談話總會讓人有點緊張。因為妳知道站在妳面前的這個人胸前戴著的小巧黑色設備每20秒會對妳進行壹次拍照,他打算將這些照片永久保存於壹個龐大的幻燈片中,這是他從1988年起的每個清醒時刻就開始積攢起的寶貴影像。

他將此稱為“全面回憶”。不僅僅是照片,他會記錄下壹切:每張銀行對賬單、每封電郵、每條短信、每個訪問過的網站、每條電話機留言(包括他的妻子要求他關掉留言的次數)、看過的每個電視節目以及讀過的書的每壹頁(他甚至雇用了壹名耐心的助手把每壹頁進行掃描)。他創造著壹個獨壹無二的生活記錄,但他也為找到堅持這獨特記錄的方法耗費了大量精力。

羅伯特希爾茲牧師(Reverend Robert Shields)在2007年去世時,留下了91個裝滿日記的紙箱。這些日記是他在打字機上完成的,按時間順序記錄了他25年來每壹分鐘的生活。這位可敬的希爾茲牧師對自己的日記如此執著,以至於每天晚上睡覺時都會每隔2個小時醒來,記錄做夢的內容。

希爾茲牧師和戈登貝爾都堅決杜絕了記憶的錯誤對自己人生記錄的真實性造成的破壞。他們去除了自傳式記憶的壹個巨大局限性:即記憶的選擇性。但這也可能是壹個問題。也許有壹天每個人都會擁有壹個電子檔案館完整記錄自己的壹生,我可以選擇重溫過去的任何壹天,但妳是否真的會把本來可以體驗新事物的時間和精力用來重溫過去?如果這個技術意味著妳能記住壹切,它可能會對妳的時間知覺產生深遠影響,因為如我們接下來要看到的,通過自傳式記憶,我們才產生時間流逝的感覺。過去的記憶對我們判斷當前時間流逝的速度,有著超乎我們想象的巨大影響。

/d009b3de9c82d158929c53798b0a19d8bd3e42d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當時間加速

記錯戴安娜王妃去世或柏林墻倒塌的年份,只是隨著年齡增大人感覺時間變快的壹個通病。當妳11歲時,暑假裏無所事事的壹個星期顯得特別漫長;而當妳成年後,向公司請了壹個星期假來重新給家裏裝修,墻還沒刷完壹半,這周就很快結束了。任何超過30歲的人都會告訴妳時間正在加速流逝,不管是周日晚上還是聖誕節這樣的標誌性時間,感覺下壹個總比上壹個來得更早。

在成年人中,感覺時間隨著年齡增大而越來越快的現象非常普遍,但小孩子則沒有這種體會。我記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大人們對我壹眨眼就長這麽大的感慨會令我感到惱火。這看上去是壹句愚蠢的廢話。現在盡管我努力避免大聲說類似的話讓孩子聽見,但他們的成長對我來說仍是壹個令人吃驚的提醒。時間越過越快的感覺令我吃驚的壹點在於,盡管我們經常提起它,但我們似乎從來無法習慣於此。

很多人給出的第壹解釋都直接與數學有關。在40歲時感覺壹年過得很快,因為這只是妳生命中的1/40,而妳8歲的時候壹年在妳生命中占的總時間比例要高得多。這個叫作比例理論,多年來該理論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自傳式記憶的運作方式顯然也可以解釋為何年紀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但這與加奈提出的比例理論有所不同。實際上,在1884年,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就指出,這種比例理論更像是對現象的描述而非解釋,我也贊同這壹點。“當我們年紀越大時,相同長度的時間感覺越短――對1天、1個月和1年的時間來說都是這樣的,但1小時卻不壹定如此,而1分鐘和1秒鐘的長度感覺上還是不變的。”比例理論的問題在於它的規律在對短暫時間的體驗上會失效。它忽略了註意力與情感這兩個我們已經提到的會對時間知覺產生很大影響的因素。這個理論無法解釋所有時間發生扭曲的情況,包括被迫等待,還有假期能對時間體驗產生奇怪的影響。當度假結束回家後,人們經常聲稱感覺自己已經離開家很久,而若比例理論成立,把14天的假期放到整個生命長河中,它會顯得非常渺小,幾乎是不值得紀念的。

妳應該已經註意到了問題的所在:這些全部是基於個人對時間的主觀體驗,而這種主觀性從來都是很難測算的。盡管人們都說年齡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但將這種感覺直觀表現出來的難度是超乎想象的。如果要求人們回憶過去的生活,他們會壹致表示現在時間過得比年輕時更快,但這種感覺應該來自於他們對多年前時間體驗的回憶。當今天75歲的老人在他們25歲時,當時沒有人詢問他們感覺壹年過的有多快,這就是說我們只能將今天的老年人與今天的年輕人對比。這可能意味著隨著年齡增長,時間變快的感覺是因為他們總體上的生活節奏變化了,而不是他們個人對時間的感知出現變化。

/024f78f0f736afc3d73935adb819ebc4b64512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望遠鏡中的人生

但仍有壹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強調了年齡變化與感覺前壹個10年流逝速度的關系。壹個人年齡越大,他們會說過去的10年過得越快。那麽可能對於成年人來說,幾天、幾月或幾年的時間感覺上都不會有什麽變化,但以10年為單位的時間可能就比較特殊。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解釋為何感覺10年過得越來越快呢?答案還有待爭論,但主要的理論依然與自傳式記憶的運作方式有關。

對那些發生超過10年的事件,例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和戴安娜王妃的去世,妳可能認為其中壹些的發生時間距現在更近。這個很常見的錯誤,叫作向前壓縮(forward telescoping),指的是時間好像被壓縮了,就像妳從望遠鏡看遠方的物體壹樣,遠處的物體看起來變近了。與此相反的是後方壓縮或反轉壓縮(backward or reverse telescoping),也被叫作時間延伸。這是指妳認為某事件發生的時間比實際更久遠。這在較早之前的事件上出現的比較少,但在最近幾個星期的事情上並不罕見。妳可能認為上次見壹個朋友是在3周前,但實際上那是2周前的事。

向前壓縮是產生時間變快感覺的因素之壹。關於壓縮現象最直觀的解釋叫作記憶清晰度假說(clarity of memory hypothesis),這是由心理學家諾曼布拉德布恩(Norman Bradburn)在1987年提出的。這個理論很簡單,因為我們知道記憶會隨著時間慢慢褪色,我們便依據記憶的清晰度來判斷這件事發生的距今時間。如果壹件事在記憶中已經模糊,我們便推斷它發生在更久以前。

/b219ebc4b74543a9362ef00415178a82b80114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懷舊性記憶上漲

在過去的生活中回想出幾個令妳開心異常,及幾個令妳難過或恐懼的經歷。這些事情發生時妳多大?有可能它們中的壹些(盡管不是全部)是發生在15―25歲間。心理學家們發現在記憶中來自發生在這壹時期的部分在數量上占了大多數。這個現象被稱為“懷舊性記憶上漲”(reminiscence bump)。這種上漲可能是造成年齡越大感覺時間越快現象的關鍵。

懷舊性記憶上漲不僅包括了對事件的回憶,我們甚至能記住更多在20歲左右時看過的電影裏的場景和讀過的書本中的內容。我們記得最清楚的大新聞往往發生在上漲期間的前半部分,而我們記憶最深刻的個人經歷往往發生在上漲期間的後半部分。這是壹個相當有力的發現,我們甚至可以依此大體推斷壹個人的年齡。

懷舊性記憶上漲產生的關鍵是新鮮感。青春在我們記憶中如此清晰是因為在這段時期中我們比30多歲或40多歲時有更多新鮮的人生體驗。這是充滿了“第壹次”的時期,第壹段性關系,第壹份工作,第壹次離開父母旅行,第壹次在離家很遠的地方生活,第壹次真正對於自己的生活有了許多選擇。新鮮感對回憶有極強的影響,以至於即使在“懷舊性記憶上漲”期間,我們對壹項新鮮體驗的開始階段都有更深刻的記憶。在成年人中進行的壹項關於大學第壹年回憶的研究中,41%的回憶都來自大學裏的第壹個星期,那個有最多新鮮事的星期。以上現象中,新鮮感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兒童時期也充滿了新鮮體驗,但我們對兒童時期的記憶卻不如對20歲左右時清晰。

我們知道在青春期末段和成年之初,大腦會經歷壹段特殊的發育時期,因此壹個尚未被證實的理論認為,大腦在這段時期可能非常高效,因此在這段時間產生的經歷會形成最強的記憶。

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與自我身份有關。我們知道記憶與自我身份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記憶出錯甚至會令人感到不適。這種聯系也許能解釋“懷舊性記憶上漲”。很多人在青春期末段與20歲開頭的年紀時會開始思考例如“我是誰?”“我要成為什麽樣的人?”等問題。

/0e2442a7d933c895715192b3da1373f0830200c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懷舊性記憶上漲

利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心理學家馬丁康韋(Martin Conway)提出,在這段自我身份形成時期,我們會在記憶中置入非常生動的記憶,並方便在以後隨時回顧,使形成的自我身份保持完整與壹致。如果該理論成立,可以推斷出如果人在青春期之後經歷了某種較大的自我身份轉換,他們可能會出現第二次“懷舊性記憶上漲”,以鞏固他們形成的新的自我身份。將解釋“懷舊性記憶上漲”的三種理論――大腦發育、自我身份尋找及新鮮體驗結合在壹起形成了壹個強有力的解釋。

電視節目制作人早就聰明地發現並利用了這個現象,制作播放能喚起人們對自己青少年時代鄉愁的節目吸引人們收看。鄉愁是壹種有趣的情感。我們以為這是壹種溫暖、積極的感受,然而它實際上包含了失落,也許還有壹種希望過去能更幸福的情懷。它包含著苦樂參半的因素,以至於在以前鄉愁這種情緒是不被鼓勵的,甚至曾經被當作壹種精神病。

在頭腦中向過去進行時間旅行的能力對於自我身份的形成與確認至關重要。這種能力能夠將我們的個性與在明知有限的生命中尋找意義的過程黏合。回顧過去會令自己不曾存在的將來顯得更加遙遠。鄉愁也能發揮其社會作用,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當人與人之間有如此多的回憶可以分享,我們怎麽會感到孤獨呢?這可以提高我們的自尊,讓當下更容易令人承受。

有人認為“懷舊性記憶上漲”可能就是造成人年齡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的原因。如果來自15歲至25歲的記憶擁有額外的可接近性,以便我們形成與確認自我的身份,那麽則由此可以推斷,大量的鮮活記憶會使青少年時期感覺更長,因此時間過得更慢;而成年後突出事件發生的次數更少,使人感覺時間過得更快。這種感覺也與中年後生活中的時間地標越來越少的事實混在壹起。當妳年輕時,妳可能每過壹到兩年就會搬家。例如,妳很容易記起在哪幾年裏妳讀了大學,然後妳去了哪些地方。但隨著年齡增大,生活越來越穩定,搬家與換工作的頻率越來越小,讓這些沒有變化的年份合並在壹起。

這確實能為隨著年齡增長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的現象提供部分解釋,但這仍然不算壹個全面的解釋,因為它只適用於這個如此特定的時間框架。它不能解釋為何時間在60歲時會比30歲時過得更快。回憶的影響確實是部分原因,但若要進壹步觀察時間加速的本質,我們需要回到新鮮感及它的對立面――單調性。

/dc54564e9258d109ef2aa27ada58ccbf6d814d2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記住那些時刻,而不是那些日子

威廉詹姆斯在1890年所著的《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中寫道:“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而縮短的時間是因記憶內容的單調,及由之產生的回顧過去的簡化造成的。”關於時間,詹姆斯寫道:“空虛、單調、熟悉度使得時間萎縮。”詹姆斯的觀點與最近被稱作“記憶效應”的理論相符,後者實際上更多是關於遺忘而非記憶的理論。

單調的生活是時間變快的罪魁禍首,我們會忘掉那些經常重復發生的事情,而新鮮事物則顯得很特別,讓我們產生更強的記憶。就像意大利詩人切薩雷帕維瑟(Cesare Pavese)說過的:“我們不會記得那些日子,我們只會記得那些時刻。”

我提到過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會慢慢學會壹些世俗概念,讓我們能夠理解壹年中的月份及季節變化的意義。它同樣能讓我們產生時間流逝快慢的概念,以及了解通常情況下壹段時間內會發生多少件事情。我們學會計算壹件事花費的時間,然後根據經歷事件的數量依次算出總***經歷的時間長度。當相同事件重復出現,例如日復壹日的上班,會讓我們認為這只過了很短時間。而當發覺壹周年這樣絕對的時間標記出現時,會讓人突然壹楞。如果在懷舊性記憶上漲期間的10年歲月裏,我們已經習慣在短時間內接觸大量的新鮮事物,等到我們30歲或40歲時,同樣的時間長度只會產生更少記憶,我們會認為並沒有經過太長時間,只是在發現又有壹年壹閃而過時會感到驚奇。

我認為生活的單調性與豐富性都是解釋許多時間謎題的關鍵因素。生病時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妳希望每小時每天都快點過去,這樣妳就能盡快好起來。

然而,當妳回顧這段生病的時期,每時每刻病痛的煎熬卻很難在記憶中找到痕跡。妳記得自己確實曾經是病了,但是因為在家養病的壹周內幾乎沒有發生什麽值得註意的新鮮事,從記憶角度看,這似乎是丟失的壹周。而壹個美好假期上會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在度假過程中感覺時間過得飛快,然而事後回顧這段假期卻會覺得假期過得很長。這讓我想到了“假期悖論”,壹種終於可以解釋所有時間小把戲的效應。

/faedab64034f78f05b24903b72310a55b2191cc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假期悖論

壹個愉快的假期令人失望地很快結束。與出發前數月對假期的期盼,以及為了攢錢而努力工作的過程相比,實際花在假期上的時間很短。壹眨眼的工夫假期就過去了。相反的是,當妳回到家回顧這段假期,卻感覺自己已經離開了相當長時間。真的只有壹個星期嗎?妳得到兩種同時發生的但卻完全相反的時間體驗。在度假期間妳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但事後回顧,卻感覺自己好像離開家好幾年了。旅行時間越長,奇怪的感覺就越強烈。這就是所謂的“假期悖論”。這個問題威廉詹姆斯同樣做過總結:“總的來看,充滿各種不同有趣經歷的時間在發生時好像很短,但我們回頭看時卻覺得很長。另壹方面,在壹段空虛無聊的時間發生時感到很漫長,但事後回顧卻覺得很短暫。”假期就是前者的壹個完美例子;後者體現在生病期間。

記憶與時間標記是我們體驗時間方式的兩個重要因素。假日提供了使時間變快的完美的條件:日常生活規律的打破,感知時間流逝線索的消失,加上大量新鮮的所見所聞對註意力的吸引。每壹天都過得很快。而當妳回到家中,另外壹個關鍵因素便開始發揮作用:記憶。妳認為自己已經離開家很久的原因是在假期中體驗到許多新鮮事物,產生的記憶的數量遠遠超出正常的壹周,使妳心裏對時間的標準測量產生了扭曲。我的觀點是,產生“假日悖論”是因為我們在腦中通過兩種不同方式來觀察時間――體驗中的時間與回憶中的時間。通常情況下這兩種時間能夠互相吻合,但當它們不吻合時,我們便會註意到時間上的奇怪現象。

在有的研究中,人們要在事件發生的過程中計算時間的流逝。研究人員用秒表開始計時,參與者需要在心中估算1分鐘何時到來。這個過程就包含了判斷體驗中的時間,妳需要隨著事件發生的同時計算時間流逝。

/4034970a304e251ffb3eef30ac86c9177e3e532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另外壹種研究中需要參與者在事後判斷時間長度,即判斷回憶中的時間。參與者首先被要求完成某項任務,在任務完成後計算用掉的時間。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巧,我認為正是這兩種計算時間的方式產生了“假期悖論”,即度假期間覺得時間很快,但回想起來卻覺得過了很久的矛盾感受。當生活按部就班地流暢進行時,這兩種計算時間的方式能夠互相吻合,讓人感覺每天每周都以正常的速度流逝。

有很多時間的標記幫助我們估測壹天的流逝,例如上班和下班時間、午餐時間、睡前最愛的電視節目。這些日子都遵循固定規律,即使壹些小的變化也都以某種固定規律出現,恰當地穿插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的新鮮體驗數量也很大程度上在意料之中。體驗中的時間與回憶中的時間兩種方式的計算是同步的,時間流逝的速度很平穩,壹切都井然有序。

隨著妳踏上度假的旅程,這兩種計算時間的方式便失去協調,造成時間扭曲。每個所見所聞都很新鮮,妳絲毫不會感覺無聊。妳根本很少看時間,熟悉的時間標記變得模糊,或者幹脆消失。假期裏的每天都充滿了新鮮記憶,會感到每天都很忙碌,體驗中的時間過得很快。但回家後看到的是回憶中的時間,當重溫那些日子時,因為那充滿了新奇的體驗,它好像持續了好幾年。從我前面提到的記憶效應來看,我正在通過新鮮體驗的數量來計算整個過程的時間。我可以記起假期裏的每壹天,而在家裏的生活中,每天同樣的體驗都融合在了壹起。將所有這些新鮮記憶加在壹起,假期在總體上感覺很長。

/0bd162d9f2d3572cccd796148113632763d0c3c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雙重角度感知時間的理論

我們會不斷通過對體驗中的時間與回憶中的時間兩種方式進行計算判斷時間的流逝。通常情況下兩者會保持平衡,但突出的體驗會打亂這種平衡,有時平衡的打破甚至會相當劇烈。也是出於這個原因使我們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習慣於這種平衡被打破的狀態。

這個雙重角度感知時間的理論也能對我之前提到並做出部分解釋的那個更大的問題做進壹步補充――即為何隨著年齡增大,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讓我們拿壹個生活中充滿新鮮體驗的7歲孩子舉例。我們知道對小孩來說感覺時間過得比大人要慢。其原因又與體驗中的時間與回憶中的時間兩種感知時間的方式有關。孩子體驗到時間的矛盾比大人體驗到的要小,因為即使是體驗中的時間也過得很慢。孩子控制自己時間的自由比大人小得多,他們經常被迫做壹些不想做的事。回想那些坐在車裏無盡的枯燥路程,以及在壹節無聊的課上心不在焉地亂畫,希望快點下課的日子。

而相反,孩子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非常投入,他們顯然比成年人更懂得如何活在當下。他們能在水池裏壹玩就是好幾個小時,比任何成年人都玩得更長,能不斷想出壹些新點子做壹些新實驗。

對孩子們來說,時間過得實在是太快了。當父母叫他們回去吃飯時總是感到震驚。在壹旁照看孩子的父母可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但全情投入的孩子們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到上床睡覺的時間,當他們懇求父母再玩壹盤遊戲、再下壹盤棋或再聽壹個故事時,每壹分鐘都過得更快了。孩子們感受到的是“假期悖論”的壹個變種,這是由於孩子計算體驗中的時間的能力較弱,從而造成的壹種復雜效應。孩子們每天都充滿了各種新鮮體驗,在父母催著快點去上學時,他們會抓住壹切機會探索這個世界。他們會停下觀察挖路的工人,會停下來撫摸壹只狗,他們會註意到任何看起來不同的事物,會不斷進行新的嘗試。為什麽就這麽無聊地走在人行道上,而不像跳房子那樣避免踩到鋪路石間的縫隙,或是沿墻上的垛口爬上爬下呢?這說明總體上,盡管有時被迫要做壹些無聊的事情會覺得時間很慢,孩子們的壹天在大體上和我們的假期壹樣,都是非常吸引人的,這使孩子們產生大量記憶,當他們回顧過去,會覺得每個月每壹年都延伸了很長。

/8ad4b31c8701a18b4dc41887952f07082938fec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成長的歲月

當壹個孩子長到十幾歲的年紀,回憶效應開始起作用。學校裏的課業要求以及考試壓力意味著時間在有些時候仍會過得很慢,但生活慢慢減少了壹些成規,獲得更多自由及大量新鮮體驗:第壹次性體驗、第壹次喝酒、第壹次戀愛、第壹次離開家、第壹次真正有機會選擇自己想做什麽及想成為什麽樣的人。我們已經講過,自我意識的形成使這些事情變得很重要,這也導致回憶效應的產生。我已經提出這些記憶可能非常深刻,以鞏固我們新形成的自我意識,這裏我還認為,進入成年的時刻也會成為日後計算體驗中的時間的參考準繩。這個時期的新鮮體驗會至少持續到25歲左右,在那時我們已經習慣將壹定數量的記憶換算為壹定長度的時間。

進入中年,計算體驗中的時間的能力已經很成熟,我們可以感覺到小時和天以均勻速度流逝。使幾個月和幾年時間的快速流逝讓人震驚,而不是幾個小時。時間的標記不停地提醒著我們壹年又壹年的過去。當我們發現柏林墻倒塌已經超過了20年時,我們感到非常震驚。就像我們看到自己曾經擁有過的物品出現在古玩店內。最令人震驚的是,上班的同事中出現了90後,他們不是應該還在上學嗎?

這些時間的標記與我們對回憶中的時間的計算產生了激烈的沖突,這是通過記憶的數量來估計時間的長度,新鮮體驗越少,留下的新記憶也越少,我們不斷地發現從體驗中的時間與回憶中的時間內獲得的信息出現錯位。

體驗中的時間與回憶中的時間的雙重機制是造成很多時間謎團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從來沒有、將來也絕不會習慣的地方。這僅僅是兩種計算時間方法不壹致帶來的後果。我們無法不以這樣的方式觀察時間,但我們能利用這些時間計算方法的特點,使時間根據我們的喜好變快或變慢。(註:本文摘編自“果殼閱讀第六日譯叢”的《錯覺在或不在,時間都在》壹書的第四章《加速流逝》作者:克勞迪婭哈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