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雲南礦山遊(鶴慶北衙金礦-1)

雲南礦山遊(鶴慶北衙金礦-1)

北衙金礦床位於滇西北大理州鶴慶縣北衙,距鶴慶縣城約62km,距大理市98km。大理——麗江公路、鄧川——鶴慶公路通過礦區,水電充足,已建成生產礦山。

駕車路線:大理市→鶴慶縣北衙,全程約98.0公裏

起點:大理市

1.起點向正南方向出發,行駛10米,右轉進入蒼山路

2.沿蒼山路行駛390米,右轉進入泰安路

3.沿泰安路行駛870米,看見泰安路第1個出口

4.繼續沿泰安路行駛100米,在第2個出口,左轉進入嘉士伯大道

5.沿嘉士伯大道行駛290米,過右側的鉑爾頓大酒店,右轉進入人民北路

6.沿人民北路行駛13.9公裏,過桃溪橋約280米後,直行進入三塔隧道

7沿三塔隧道行駛430米,直行進入G214

8.沿G214行駛34.1公裏,左前方轉彎進入大麗線

9.沿大麗線行駛34.7公裏,過右側的管營莊約260米後,朝北衙方向,右前方轉彎進入西黃線

10.沿西黃線行駛12.1公裏,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北衙

北衙成礦條件優越,找礦前景好,是礦山能大幅度增儲的重要礦床,礦床類型及成礦地質環境在滇西地區具有代表性,歷來為地質勘查部門和地質工作者所關註。近年來,礦山通過雲南省地礦資源股份公司幾期地質勘查,金礦資源儲量已達特大型規模,開發生產效益好,躋身世界級巨型黃金礦床。除黃金外,北衙礦區還探明了過萬噸的白銀儲量,屬世界級巨型礦床。

盛夏六月,才進大暑令,又入中伏天。在雲南楚雄喜迎彜族火把節到來時,我們來到鶴慶縣北衙村,拉霧望雲采風看金山。計劃從北衙村起,大路坐車,小路徒步,遇山爬山,壹路過小米地到萬硐山看露天采礦場;然後沿著鐵礦塘、桅桿坡、到筆架山看礦脈;再從鍋蓋山、金溝壩、紅泥塘看第四系殘坡積金礦,最後返回到北衙村。

披著朝露,行走在北衙村紅土夾著石頭的鄉村道路,攀登在小米地、萬硐山金礦區的山坡上,淹沒在若影若幻的晨霧中,我們壹行人少了幾分暴走雲南礦山的狂躁,增添了幾許探幽解密的視聽。鳥叫、蟲鳴、蝶舞、蜂飛、草長樹動、風輕、花開、氣爽、露滴、紅土,壹切都是那樣自然、那樣清新那樣沁心、那樣和諧。壹到礦山,山被切開,壹輛接著壹輛的拉礦車,選礦廠、氰化處理廠、金礦堆浸……我不禁又感嘆起來:這是壹個青山到處見傷疤、金染世塵的人間魔境,這是壹方得天獨厚、渾淫人間的黃金世界,這是壹幅紅土丹青、扣人心弦的金山銀山畫卷,這是壹處能點石成金的堆浸場……。

走進萬硐山礦段,南北長1.8千米,東西寬1.3千米,面積2.34平方千米。

萬硐山礦段處於南北向七坪——北衙構造——斑巖礦化帶與東西向構造帶及北西向構造交疊部位,為礦化構造——巖漿網絡結構的構造結點。斑巖體為復式巖體,石英正長斑巖為同碰撞成巖構造環境產物,具花崗巖特征;石英二長斑巖為造山晚期——晚造山期成巖構造環境產物,具有中~高分異程度,黑雲母正長斑巖,煌斑巖發育。巖體總體呈南北向脈狀產出,巖體邊部有矽卡巖化及磁鐵礦化、鐵錳礦化,後期構造復合疊加明顯。

該礦段具有多期多階段構造——巖漿——礦化疊加特征。萬硐山礦段主巖體東部的接觸斷裂構造帶發育,形成斑巖脈、煌斑巖脈、褐鐵礦脈相伴的金礦化較強的脈——裂隙——礦化帶。該礦段原生金礦化強而廣泛,又具壹定剝蝕程度,第三系古風化殼發育且保存較好,因此“紅土型”金礦化發育。五裏牌壹帶已進行萬噸級紅色黏土型金礦生產。已施工的第壹條斑巖西接觸帶鐵金礦均繼續向西及深部延伸,礦體最小厚度5.74m,金4.42克/噸;較厚的地段厚50米,金1~3.2克/噸;第二條斑巖上接觸帶上的礦體厚13.24米,金1.04克/噸。西側上部灰巖為壹短軸背斜,為下伏斑巖隆起所致,在隆起接觸帶有富厚的礦體。萬硐山為北衙礦區目前已勘探的最佳金礦產地。

看完萬硐山礦區我們順著鐵礦塘、桅桿坡前往筆架山金礦。行到鐵礦塘丫口拐彎處,伴著壹陣風吹灌木的傾瀉聲,壹曲山歌傳過來:“石榴花開紅又紅,知心小妹又重逢;分別時間雖不久,好像過了九個冬”。緊接著女聲應唱:“三月桃花滿樹紅,見哥壹眼當壹冬;我拿真心來想妳,好比伏天盼涼風”。搜視過去,壹對白族青年坐在石頭上,相互偎依著對情歌,身旁停著壹輛雙人摩托。此情此景我們壹行人都覺是多余的,知趣而返,另尋路徑爬山觀光、拍照,走在岔路口還揀著壹塊漂亮的金礦石。

穿山越嶺,跨過溝溝坎坎我們來到筆架山。

筆架山礦段,南北長1.7千米,東西寬0.4千米,面積0.68平方千米。位於七坪——北衙南北向構造斑巖礦化帶與南大坪——桅桿坡東西向構造斑巖礦化帶交匯部位構造結點,並為北東向窩鋪——後山正長斑巖帶與之疊加部位。該部位處在遙感影像上是強烈的南北向線性構造帶上。在這個部位有兩個南北向的礦床構造應力引張區(帶),應力引張區(帶)大致沿筆架山、桅桿坡南北向山體東西兩側分布。地表上對應筆架山西坡斷裂和筆架山東坡的多條組成的斷裂形成斑巖脈——褐鐵礦脈礦化帶。西帶向北延伸後為第四系掩蓋,東帶向北延伸往桅桿坡。該部位近地表揭露的斑巖脈薄而稀疏,相當於北衙斑巖多組裂隙充填的礦脈——裂隙破碎過渡帶。巖脈邊部有矽卡巖化、褐鐵礦化、褪色等蝕變現象,後期斷裂疊加作用明顯。在脈——裂隙中已構成金工業礦化。

坑道揭露的礦體有三層,礦厚13.5m,金含量2.62~9.16克/噸,礦體繼續隨斑巖往深部延伸。近南北向斷裂內發育多條斑巖呈斜列式展布,淺部褐鐵礦脈和鐵金礦脈發育,剝蝕淺,有角礫巖存在。深部100~150米有斑巖體和鐵金礦礦體。剖面顯示地層及斑巖由東向西,產狀由徒變緩,在地層轉折部位發育有斷裂及斑巖體,推測深部有富厚礦體。礦體東側應有2條隱伏斑巖體,西部金礦脈長1700米,寬400米。筆架山金礦成礦條件有利,有最現實的黃金儲量增儲條件。

臨近中午,天高雲淡,陽光直照,汗水濕透了內衣。我們走出筆架山來到有著鍋蓋山之稱的地方,山道盡頭豁然開明,終於見到幾戶人家了,村前壹汪小池塘倒映著全村,村後有著幾棵大樹,村左流淌著潺潺溪水,村右有幾塊稀疏的菜園。泥路戶戶連家門,柴門大吠,炊煙繚繞。這頓午飯吃的土豆悶飯,水煮青菜打沾水,還有壹碗老臘肉,屬真正的“山珍”宴,大夥都說多年沒有吃上這麽可口的飯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