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為什麽作者把《紅樓夢》的結局看作命運?

為什麽作者把《紅樓夢》的結局看作命運?

《紅樓夢》的中心線索和基本內容是壹塊石頭的經歷,早期版本無壹例外地以《石頭的故事》為題。在第壹時間,筆者曾經描述過反復權衡題目的過程。《石頭記》更名為《愛僧錄》、《嶽峰寶鑒》、《金陵十二釵》後,最終片名為《石頭記》[1](P3)。《紅樓夢》在曹雪芹死前壹直用“石頭記”這個名字,可見作者對這個名字情有獨鐘。應該說,就準確反映全書內容而言,這個改名字的過程結果是最恰當的。“說起來很荒誕,但是仔細玩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1](P1)。這塊石頭原來是女媧補天時留下的壹塊。因為沒有補天的材料,所以“被無量真人帶入紅塵,引向彼岸”,她作為人進入人間,經歷了“壹些家庭瑣事。圍繞靈石的經歷,作品中有兩個交織在壹起的描寫。壹種是形而上的宿命論意誌,預言和規定了劇情的走向和主要人物的命運;另壹個是形而上的層面,描寫了壹個貴族家庭內外豐富的生活現象,在無形的宿命論意誌的支配下,自然流向悲劇的結局。作品的這壹特征,正如本文所討論的,是由支彥齋反復提示的。近年來,許多學者指出。比如,按照余英時先生的說法,他的作品裏有兩個世界,壹個是幻境及其在世間的體現,壹個是大觀園之外的世俗世界[2] (P31 ~ 55)。楊毅先生認為《紅樓夢》中的預言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其特點要麽是正面的,要麽是負面的,要麽是多向的[3] (P453 ~ 459)。張先生和等人認為,“在這壹切之上,還有壹個淡淡的神話世界,它不斷地暗示著《紅樓夢》的命運”[4](P552)。但是,沒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更深入的探討。形而上學的宿命論結構實際上是由兩種力量組成的。壹種是以靈石為出發點和歸宿,體現了佛家色空的觀念,主要起到引導作品情節和中心人物寶玉歸宿的作用。第二種力量是神秘預言,具有神奇的預言力量。她像壹個能預知未來的女巫,會時不時地進入作品的現實世界,用各種不祥的話語或怪誕的事件給整部作品蒙上壹層朦朧的薄霧。它不僅決定了賈府少婦,尤其是大觀園那些美貌少婦的悲劇結局,也決定了賈府兩家的沒落命運。

那塊來歷不凡的奇石讓讀者難以忘懷。雖然直接描述的文字不多,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會感覺到它無處不在,壹直在影響著書的情節走向。在本書的第壹時間,解釋了它的起源。它的起源不同尋常。可以說是來自古代。原來是補天女神遺留下來的彩石,後來成真了。是“靈修自操已過,可大可小”,有幾個變化。壹個是可以記錄自己在人間輪回的人生經歷的巨大石書,壹個是會說話的石頭,壹個是通靈的寶玉,壹個是成仙的神侍者[1] (P1 ~ 4)。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類,只是根據抄石頭上字的道士的兩個名字來提示。“空”是從空到空,即石頭“幹凈利落”,經過壹番錘煉後歸為巨石,但區別只是多了壹段文字;“情僧”是指靈石出世後,充滿世俗欲望和悲歡離合的俗世生活,但他最後還是想做“悟空”。二流整合,返璞歸真。整個第壹次都是關於堅硬的巖石。空中道人看到石頭上的字並抄下來後說:“從空中看顏色,從顏色中感受,把感受表達到顏色中,自我上色”[1](P3)。這16個字其實概括了整部作品劇情的基本走向。作品的整體結構體現了佛教的色彩空性觀念,這是作者在進行整體構思時賦予作品的。關於這壹點,智延齋看得很清楚。在徐佳版《頑石與僧道》第壹次對話中,他批評“四句話是壹個總綱領”(P81),深具文學性。靈石在現實主義敘事中其實是以兩種形態出現的,壹種是自身形態,即通靈的寶玉,壹種是肉身形態,即傅之子賈寶玉。賈寶玉出生時,口中銜著通靈寶玉而來,可見兩人視為壹體,使兩人結下終身之緣。但仔細研究後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麽簡單,因為兩者並不統壹,而是往往呈現出分離甚至對立的狀態。與賈府中的其他人不同,上至太祖賈母,下至丫鬟襲人巴克明,都視通靈寶玉為寶玉的命根子,而寶玉本人卻采取了遠非“莫忘失”的態度,甚至表現出深深的敵意,甚至不惜“拔雜而毀之”。說到底,兩者的區別就像見證壹切的道士的名字壹樣。前者以歸空的姿態,帶著深刻的領悟來到了人類生命的終點,不動聲色,不改初衷,堅定地走向終點;而後者卻深陷情網,難以自拔。作為作品的基本線索是《石頭記》。靈石和寶玉這兩個,前者是說話算數的頭號角色。

作品采用“偽”第壹人稱敘事模式,即整部作品由靈石口述。作品中前臺主角賈寶玉的壹生,只是《補天女神》以來,靈石經歷無數劫的漫長人生中的短暫瞬間。靈石高高在上,平靜到近乎殘酷地訴說著自己的“親身經歷”。就像它的第壹篇自述,只是敘述了[1](P3)“風風雨雨,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皆有跡可循,不敢稍作空鑿,直至其失真”。在現實生活的層面上,靈石顯得毫無生氣,只是掛在寶玉脖子上的壹件裝飾品。但它有時又固執地顯示自己的存在,告訴人們它是作品的主人,寶玉在它面前只能算是配角。秦可卿出殯後,寶玉、秦鐘、鳳姐都留在山頭寺裏。晚上,鳳姐因為怕別人,把通靈寶玉弄丟了。寶玉睡覺時,被塞在枕頭上。“我不知道寶玉和秦鐘是怎麽算賬的,但我沒看清真相。這是壹個謎,我不敢創造它。”【1】(p 145)這段話很明顯出自靈石之口,故事跟著他展開。

雖然靈石要對“空-情-色-空”這壹情節的整體走向負責,但畢竟它出生時只是寶玉口中的壹塊,後來成了它脖子上的掛件。處於被動局面,長期沈浸在“愛天恨海”中,難免迷失方向,迷失本性,誤導劇情人物。所以在作品中特意設置了兩個詭異的人物,和尚瘸子路,為他們的護衛服務。這兩個人物,擁有神奇的力量和無窮的力量,可以在虛空和存在之間自由穿梭。對於靈石來說,他們的角色類似於父親或者導師。在第壹時間,正是因為他們的慈悲和允許乞求,靈石才得以下凡。而壹旦靈石玩忽職守,他們就會及時出面幹預。趙姨娘出於惡毒的嫉妒和報復,與馬道婆勾結,用符咒差點害死鳳和寶玉。正說著,那和尚壹瘸壹拐地走來,對賈政說:“那寶玉有靈性,卻迷於聲、色、品,不中用。”手裏拿著通靈寶玉,念叨了壹會兒“這東西已經靈了”,鳳姐和寶玉的困難就解決了[1] (P253 ~ 257)。佛教認為,眾生的報應完全取決於其行為的善惡。趙大媽的行為,顯然是壹股邪惡的力量,從外部將靈石的走向從感情色彩變為色彩悟空,不能不加以糾正。

但這兩個角色的使命不僅僅是保護靈石。就像他們自己在第壹時間說的:“為什麽不在下壹個世界脫幾個,不是壹種功德嗎?”【1】(P4)因此,他們除了與靈石有關之外,在作品中出現的,有時也是受到無量大愛的正面開導,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如甄、【1】(P9 ~ 10;p739);有的懲罰執迷不悟,表現出過度欲望的人,比如用浪漫的建議來對付與馮陷入單戀的賈瑞[1](P 119 ~ 120)。其中,甄是的亮點。這壹對和尚不僅通過夢境解釋了寶玉和黛玉的來歷,還親自出鏡,用了“寵溺自己笑自己傻,花空來雪”的諺語。元宵節過後,是煙滅火滅的時候,暗示著壹個女人的失落和香菱的命運。但更重要的是瘸腿道士的《好歌》和甄的註解。沒有壹個《紅樓夢》研究者能忽視這兩首歌謠在其作品中的極端重要性。它包含了佛教的兩個主要思想,即壹切行為的無常和萬物的空性。無常是指過去、現在、後代的壹切事物都處於生老病死的過程中,不斷變化,永遠變化。這是第十四部涅槃經上說的:“諸行無常,是生滅之法。”佛教主張世間萬物和人體都是由土、水、火、風四大調和而成,都是虛幻的。如果我們能明白這四種本質也是空的、假的,它們最終會回歸到空,而不是‘恒’,那麽我們也就能明白萬物皆無實體的道理。也被世人普遍形容為看破名利、看破世事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四皆空”[1]。《好歌》列舉了世態炎涼中人情變化的壹些現象,而甄的註解則更進壹步洞察到萬物盛衰,或為時已晚,也是過眼雲煙,看透了“異鄉為故鄉”的人間荒謬。他說的故鄉,當然是佛教中的空歡喜凈境界。難怪瘸腿道士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問題”。而甄印石真的逃進了宗教的大門。這無疑是貫穿《紅樓夢》的基本思想。在整個作品中,多次出現的和尚跛路其實起到了強調這壹主題的作用,使作品的走向不會脫離作者設置的空門。就像和尚對通靈寶玉說的:“妳壹定要夢醒人深,欠債還錢。”對此,智延齋看得很清楚,批評道:“在總司,假借二僧二僧之名,指出根凱有相當壹部分人癡情。”[2](P119)這也符合第壹次“文章中間多使用‘夢’和‘幻’這兩個詞,但這是本書的目的”[1](P1)。無論是和尚還是道士,都有壹個相同的使命,就是進壹個空門,不管是護石還是滅世。

對於官方書籍和歌曲中提到的上層女性來說,這種伏筆-關懷關系呈現出多重而復雜的形態。這十二個人是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巧姐、李紈和。他們的命運和這些預言的關系就像霧裏看花。對他們命運的預言,並不局限於第五周期的判詞和歌曲,他們的關照不僅僅是最後壹個角色的結局,還有無盡的懸念,不斷的關照,還有旋轉。第壹次,真印石在夢裏看到壹個和尚在談論這件事。絳珠仙草被赤霞宮的申英侍者用甘露澆灌,吃喝秘制的果子和水。“連五年也有個纏綿的意思”,就要腳踏實地含淚報恩[1](P4),隱隱約約註定了作品中壹個纏綿的結局。林黛玉初登賈府,因寶玉落在玉上而落淚,是回淚的開始[1](P33)。接著,薛寶釵出現了:“天生骨亮,舉止優雅...,比我哥高十倍。”[1](P40)他們先後來到賈府,應該和主人公賈寶玉有關。第五個判詞和曲調第壹次暗示了三個人的關系。判決結果是:“停機器可惜,贊人才可惜。玉帶掛於林中,埋於雪中。”這是林和薛未來命運的壹個預兆,就是兩個人都沒有取得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幸福。有兩首曲子。《終身誤》:“路皆金玉,吾只念木石之盟。面對山上晶瑩的雪,我永遠不會忘記淑賢孤獨的森林。感嘆世間有美中不足。即使是梅綺的案子,也很難平。”《虛眉》:“壹朵是元朗的仙花,壹朵是無瑕的玉。如果沒有奇怪的緣分,這輩子我還會遇見他;如果妳說有壹種奇怪的命運,妳怎麽會擔心呢?壹個是白驚壹場,壹個是杞人憂天。壹個是水中月,壹個是鏡中花。我想知道我的眼裏有多少淚水,如何阻止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這就把判決書中的壹般建議具體化了。《壹生的錯誤》顯然是從寶玉的角度來談與寶釵的緣和與黛玉的前盟的主觀傾向,暗示寶玉對黛玉的愛,這段愛情的悲劇以及寶玉與寶釵婚姻的表面美好和內心失落。另壹方面,《臥寧眉》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預言了兩段感情的結果,都是無疾而終,明確表示了對穆與石昔日聯盟的同情。“外面世界的仙女的孤獨森林”和“元朗仙女花”照顧了第壹個深紅色的珍珠仙女草。這樣就規定了包、戴、柴三人感情糾葛和柴、戴悲劇命運的總體走向。之後多次出現神秘的金飾。寶釵在金鎖上的“不離不棄,青春永駐”,顯然是與通靈寶玉上的“不忘妳失,不忘妳仙命,常恒”壹對,而且是“美目和尚給的”[1](P82),而且還提醒妳“以後有玉才可以結婚”[65438]壹個是前世的約定,壹個是今生的緣分。後者顯然更不可抗拒。在清虛關遊玩時,寶玉得到了壹只金麒麟,史湘雲也有壹只類似的金麒麟[1] (P300 ~ 301),暗示寶玉和湘雲之間會有壹段感情糾葛。

而這種預言的伏筆和關懷更多的體現在大觀園女性的詩詞中。第22集的底線是“賈政傷心談打啞謎”[1](P215)。寶玉和他的兄弟姐妹們猜燈謎,袁春放鞭炮。謎語上有“壹聲震天使人恐懼,壹回頭便化為灰燼”[1](P223),暗示了他在風頭正勁時猝死的結局。迎春在“無功德難得福報”“只因陰和不算”[1](P223)的句子中,也預言了她最終會因為嫁給了中山狼這樣的丈夫而毀滅而死。探春放風箏絕句:“小兒仰面時,清明妝最宜。遊絲斷弱,莫怨東風。”【1】(P224)與第五周期判決書最後兩句“清明望江邊,千裏東風遠夢”相呼應,再次暗示她將在清明離家,踏上不歸路。黛玉的律詩《越彈越香》中有兩行:“琴邊兩人無緣”“心日復壹日炸”[1](P224),也暗示了她疲憊卻從未了結的愛情。寶釵的《打竹夫人絕句》中有壹句“飛機樹葉散盡,恩愛夫妻不冬”[1](P224),正是她閃電般轉瞬即逝的愛情的寫照。在做這些謎語的時候,他們還只是十二三歲的孩子,天真,遠不知道未來生活的危險。也難怪賈政看了之後,突然覺得“他們似乎都不是過著幸福生活的人”這種不祥之兆,“覺得很無聊,有壹種很大的悲哀感”[1](P224)。林黛玉作為女主人公,在詩歌中使用預言最多,這種重疊的伏筆-關懷關系也展現得最充分。在前八十章中,她寫了四首重要的詩。在這些詩歌中,死亡的暗示是壹個不變的主題,它壹次又壹次地深化、澄清和重復,將她引向悲劇的結局。《葬花詞》說,“本質是清凈清凈,不可讓汙沈溝渠”。這是在念花,表達我們葬花的心意,但不也預示著我們作為女兒將回歸未知嗎?以及“據今天埋花的人說,他埋的時候認識誰?”從花與人,從花的死到自己的死,表達了壹種不被賞識,極度孤獨的悲劇心態。“不為我悲歌,不知花落人亡。”【1】(P277 ~ 278)總之,表達的更多的是對危險未來的不確定性。大觀園初,詩社美人唱海棠,黛玉的詩借物唱自己。“月洞裏的仙女縫衣服,我心中永遠的女在秋天擦烏鴉痕。誰害羞沈默?我厭倦了倚西風,我已在夜晚昏厥?【1】(P383),除了第壹句暗示了我自己的身世,其他三句都是對我真實情況和心理狀態的描述。預言的意義並不強烈。後來關於菊花的三首詩裏,“自怨自艾滿紙,誰來訴秋心”“孤獨傲岸,誰來藏,誰來花開遲至終”“醒來誰來訴妳,草枯煙無限”(P398 ~ 399)都只是在感嘆自己人生經歷的不幸。《秋窗雨天》第四十五章是對蕭瑟秋色的哀嘆,但最後兩句“不知雨何時止,卻教窗紗淚濕”[1](P477),隱隱約約透露出壹種對未來的不祥預感。

寶玉生日那天,眾美的抽獎是件大事。每個人選擇的顏色,簽名,簽名,都關系到每個人的性格和命運。如寶釵的牡丹,署名“的”和署名“任無情動人”的,春天的紅杏,署名“瑤池”和署名“栽在雲上的紅杏”,李紈的老梅,署名“霜降姿”和署名“草堂自願”,署名“襲人的桃花,署名“武陵別經”黛玉默默想,“我不知道還有什麽好讓我堅持下去。”當他伸手去拿的時候,他看到上面畫著壹朵芙蓉花,上面還刻著“風吹悲傷”幾個字。在那壹邊,壹首舊詩說:“不要抱怨東風。”.....大家都笑著說:“這下好了。除了他,別人都不配做芙蓉。”[1](P695~697)

黛玉把這看作是關系到未來的大事。抽簽的結果,黛玉和大家都認可。在所有人的眼裏,《風聲鶴唳》所展現的芙蓉與黛玉的婀娜身姿,黛玉含淚的雙眸,無疑是恰到好處的。而黛玉的身份,也符合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葬花時“不教汙而落溝”所象征的自我高尚品格。在場的人並沒有意識到“不怨東風”的象征意義。“東風”指的是在命運中將寶玉和寶釵捆綁在壹起的力量。第七十節【臨江仙】寶釵的詩《柳絮》中有如下句子:“東風卷勻”“好風以其力送我上青雲”[1](P782)。風可以把寶釵送上青雲,她無法抗拒。那麽,木石前盟裏的緋紅珠只能認命,嘆息。它的結局已經浮現在字裏行間。

這壹思想在黛玉的《武媚吟》絕句中得到了強化。如果我們說費明“美人出漢宮,美人瘦,古今同”,我們是在感受我們的不幸處境。然後《綠珠》中“壹切因緣執拗,前生作,同歸慰孤苦”[1](P711)朦朦朧朧。黛玉寫的《桃花源記》中,結尾兩句“杜聿春已盡,孤簾空空”[1](P778),顯然是自己在春色已逝時雕零的象征。而同時期唱柳絮的唐多令,把這種關於結局的預言,變成了“嫁給東風春,自己走,忍著久留”[1](P782),預示著他註定要在寒冷中離開仇恨的日子,充滿了牽掛和孤獨。中秋的奧比亭與湘雲的詩中,“人奔寒爭邀牛女”(P857)是死後的空懸疑,而“冷月葬詩魂”的確是他世俗結局的冷兆。就連湘雲也說:“詩詞紮實新穎,但太壓抑了。妳現在生病了,所以妳不應該說這種悲傷和奇怪的話。”[1](P858)這其實已經敲響了黛玉的喪鐘。黛玉的這些詩,就像是壹首命運的交響曲。在壹遍又壹遍的主題旋律反復強化中,讀者仿佛聽到了末日之神的腳步,在倒計時般的寂靜中悄然靠近,黛玉的災難來臨了。

而這種伏筆——牽掛結構,不僅決定了少女和少婦的命運,也決定了百年世家賈府的命運。書中的賈府,像被惡魔附身壹樣,自始至終被籠罩在“悲傷的迷霧,籠罩著華林”,無可救藥地走向了抑郁。這種預兆有時是壹個明確的警告。寶玉夢見壹個幻境,警仙對眾仙女道:“宜路過寧府,遇之靈,告曰:‘定國朝已百年矣。‘乃雲的緣分盡了,不可挽回……’”[1] (P51)為賈府指出了壹條不歸路,賈府是出了名的威風。秦可卿臨終前的Xi之夢指出了這壹結局的必然性。她規勸道,“我們家百年盛世,若有壹日喜憂參半,若應了‘樹倒猢猻散’之說……”[1] (P122)這還是壹個大概的假設,但她怕馮不明白,向祖建議。不要忘記“盛宴總會結束”這句諺語...”[1] (P123)不僅是榮寧精神的預言的重復,而且更重要。

更多的時候,是通過壹些包含必然性的生活瑣事來給出壹個通知。前人已註意到,《紅樓夢》中的演戲是賈人、事的“大節、大鑰”,有著重要的預兆。袁菲的婆婆,“訂了四部戲,第壹部是大宴,第二部是妙計,第三部是童話,第四部是來自靈魂。”【1】(p 180)紀懋本之言齋批評,“壹撮雪中,傅家之敗”顯然指的是賈赦搶石癡範,賈璉法外強奸,誰造成財產損失;“在永生之宮,傅之死”;“在《邯鄲記》中,傅真寶玉送玉”;牡丹亭裏,傅黛玉死了。“戲劇涉及四件事的點,是全書的大節和重點”[5](P299)。第二十九回,奉元妃之命,率眾到清虛關觀戲。

賈珍上來答道:“神前有戲,首書白蛇傳。”賈母問:“怎麽回事?”賈珍道:“漢高祖先斬蛇的故事。”第二本全是床。"賈點了點頭."這是第二本書,但這只是壹個回報。神佛如此,也要如此。”又問:“第三本書?”賈珍說,“第三本書是孟的。”賈母聽了,默然[1](P300)。

兩次強調這些劇的目的選擇是上帝和佛的意誌。很明顯,《白蛇傳》中劉邦起兵的故事,指的就是寧和榮的貢獻。而“滿床水”采用的是《舊唐·崔恕·沈青傳》的典本。崔的兒子林、等人都是大官。在每年的歲時,家庭晚餐會放在沙發上,並重疊在沙發上。這裏顯然指的是賈家很多人對官員的攻擊。賈母也覺得這出戲太招搖,就用本尊佛的意思為自己開脫。然而,住在大槐享受榮華富貴的柯南的夢,卻隱含著賈府無法擺脫的結局。難怪“老奶奶聽著聽著就不說話了。”這個時候,賈府這個“祖宗”,壹定有不祥的預感。她已經猜到,按照佛祖的意願。從祖輩開始,到被蔭庇、科舉得了狀元的後代,最後都會如夢如幻。“落在壹片白茫茫的土地上是如此的幹凈。”

甄印石夢遊幻境,看到壹副對聯:“真真假假,無可奈何。”【1】(P5)而這也是真也是假,是作者構思整部作品的重要原則。作品在現實層面的突出體現應屬賈珍的兩棟房子和兩個寶玉的描寫。假(賈)是真,真(甄)是假。甄宓的甄寶玉和賈府的賈寶玉驚人的相似。冷子興和在和賈、甄寶玉說話時,都明確表示,他們來自同壹個官僚貴族家庭,都深受祖母寵愛,都不願意走讀書做官的傳統道路。尤其是他們倆從小都很愛自己的女兒。壹和他們在壹起就拋開了各種“暴虐倔強”“他們溫潤平和,聰明儒雅,他們就變成了另外壹個人”[5609.00001010105第五十六次到賈家,甄家來的人不僅通過他們的眼睛證明了兩個寶玉外貌上甚至本質上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讓甄和賈寶玉在夢中進入了彼此的生存空間[1](p6666作者刻意描寫他們的生活環境和他們的相似之處,並不是要強調賈珍寶玉是壹個人的兩個化身,而是要讓甄寶玉在這個比喻中成為賈寶玉的身體替身和影子,從而預言賈寶玉將要發生的事件。果不其然,第七十五回“甄家抄報犯事,現已沒收其家具,押往北京處罰”[1](P837)。這壹天,筆者還特意在賈府安排了另壹項重要活動,那就是抄大觀園。這兩件事同時發生,正好奏響了賈府被抄的序幕。難怪說:“妳今天不早起來說甄家,卻盼著抄家,果然抄到了!我們是逐漸走過來的!”[1](P830)這成為《紅樓夢》中最重要的預言之壹。賈府被抄成了必然的事情。

戰敗更明顯的表現是第二天的“開夜宴,發出悲鳴。”

那天會有三點,賈珍的酒已經八分了。大家都在加衣服喝茶的時候,突然聽到那邊墻根下有人嘆氣。大家聽得清清楚楚,毛骨悚然。賈珍忙厲聲問道:“誰在那邊?”連問幾次,都沒人回答。尤氏曰:“必是墻外之家,不知也。”賈珍道:“胡說,這墻四面都沒有下人的房子,況且離祠堂很近。怎麽會有人在那裏?“沒說壹句話,就聽見壹陣風,翻墻過去了。聽到祠堂裏扇子開合的聲音,感覺氣氛氤氳,甚至比以前更加淒慘。看著月光,也是淡淡的,沒有之前那麽清晰。每個人都感到毛骨悚然。[1](P844~845)

陳賡的《脂硯齋夾》批評說:“我沒有寫傅蓉過中秋,卻先寫了寧府的酒席。我沒有寫傅蓉的人數,我先寫了寧府的異兆。”獲得是壹個家族的房子,所以任何人的運氣好壞都要先表現出來。而且老祖宗拜這個,什麽都沒得到還警告?”[5](P510)這實際上拉開了賈府敗亡的帷幕,敲響了賈府的喪鐘。在短短的壹兩天裏,失敗的圖像重疊在壹起,呼應了榮寧的第二個祖先告訴警察要幻想遠處的仙女的話。顯然,這是賈先人的最後壹根稻草,魂來警示後人,不可避免的厄運已經不知不覺地降臨到他們身上,伺機興風作浪。至此,誰也救不了這個百年世家崩潰的結局。

《紅樓夢》中這種若隱若現、龐大無比的宿命論結構,就像壹只巨掌,悄無聲息,壹步步按照既定的方針,牽引和控制著作品的情節和人物壹步步走向毀滅,從色彩走向空虛。這個過程的特點是由細微到明顯,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任何壹個讀者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