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西安哪位二胡匠人被“非遺”收錄?

西安哪位二胡匠人被“非遺”收錄?

西安西大街都城隍廟東側的壹條小巷裏,“隱匿”著壹位二胡匠人,他就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錄在列的劉紅孝。

結緣二胡半個世紀

今年68歲的劉紅孝與二胡結緣已半個世紀。50多年前,17歲的劉紅孝在老家白水縣雷牙鄉拜師學習民樂器制作。劉紅孝回憶道,學了幾年雜藝之後到了該挑選行當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做二胡。

上世紀70年代,劉紅孝做二胡的名聲逐漸從雷牙鄉傳到了外鄉。2000年,劉紅孝老家遭遇變故,他帶著妻子和年幼的孫子到西安謀營生。起初幾年,他在壹家樂器店打工,幾年後樂器店關門,劉紅孝索性自立門戶。幾經周折,最終落腳到了都城隍廟旁邊。現在壹家三口的生活開銷都由樂器作坊的生意支撐,每月生意不好時有幾百元,紅火時也能賺個上千元。

劉紅孝說,壹把制作精良的二胡售價雖在1萬元左右,但光是木材成本就達到了7千多元,而從挑料、拋料到尺畫、推刨的繁瑣制作工藝,更需要花十天左右的時間,“機器上漆顯得琴亮、好看,但是夏天人手壹出汗再握在漆上,手感就不好,所以我都是手工把琴桿和琴筒拋得光光亮亮的。”

蝸居“鬥室”難收徒

走進劉紅孝家,第壹感覺就是“小”,壹間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既是臥室,也是廚房,還是樂器制作間。墻上,掛著2011年6月獲得的“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金質牌匾,但這個耀眼的牌匾並沒有給劉紅孝的生活帶來改善,反而讓老人覺得肩上多了壹份沈甸甸的使命感:不能讓這技藝斷在咱這壹代身上。

說起這份手藝的傳承,劉紅孝嘆了口氣,“現在的年輕人沒人學這,這是個慢活細活,又賺不了啥錢。”據劉紅孝介紹,西安目前還堅持手工制作二胡的匠人估計最多有五六位,劉紅孝是唯壹壹位名列陜西省非遺傳統樂器手工制作技藝的匠人。

因為二胡制作的周期長、成本高、收益小,雖然十幾年中也陸續來過壹些二胡愛好者願拜劉紅孝為師,但由於家中地方小,實在無法教學,他只能壹壹婉拒。十幾年來,劉紅孝手工制作的二胡有1000多把,還讓幾千把已經失聲的二胡、大小提琴、三弦、大阮、中阮、揚琴、小號、園號等樂器恢復原調。西安各大劇團、秦腔茶樓、自樂班的樂器,好多都是經過他妙手回春的。劉紅孝說為了這門手藝不失傳,他壹心想把手藝傳給孫子,現在正在潛移默化。

據了解,制作壹件二胡、板胡需要經過選料、開料、加工、雕刻、蒙皮膜、作弓、調試等十多道工序;所用材料為木質堅硬的雜木,尤以小葉檀、紫檀、楠木、紅木烏木最佳,其制作結合了造型、彩繪、鑲嵌、雕刻等多種工藝手法;制作工具有鋸、鑿子、錘、砂紙、拋光器、上皮器、刨子、手工鉆、木刻刀等,計九大類百余件。數百年來,傳統樂器手工技藝支撐著廣大鄉村自樂班和專業戲曲團體的演出,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收徒難壹個是沒地方,另外壹個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怕麻煩,不願意學手工技藝,國家很多好東西都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