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和諧綠色廣州的資料

和諧綠色廣州的資料

廣州創模系列報道③ 水沐廣州

來源: 2005-12-01 17:34:12

[廣州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系列報道③]

水沐廣州

——東方“威尼斯”再現昔日水城人水***歡

□本報特約撰稿人 楊偉民

舟楫橫流,貨寶雲集,連雲檣櫓,萬國來朝……這就是曾經的廣州城,壹座標準的東方威尼斯水城。

2000多年前,五羊仙人來到瀕臨珠江的越秀山山下,伴江而居。秀麗、浩蕩的珠江水,從雲貴高原而下,壹路狂奔,橫跨八個省區,融三十余個民族,匯五十條支流,長跑2100多公裏,途經廣州城,從越秀山下緩緩流淌,匯入南海。因為有珠江和她的子子孫孫的纏繞,千年商都廣州城,水網縱橫,河水江水交錯——珠江水,孕育了這座兩千年古城濃郁的嶺南文化氣息。

但是曾幾何時,也不過數十年的光景,經濟的柄杖掩埋了這個千年水都的清凈。近年來,廣州幡然醒悟,投巨資,造汙水處理廠,清河湧,冀望重回人水和諧相處的昔日年華。

□阻斷工業廢水

創模以來甚至更早,廣州市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對工業企業廢水排放總量實行嚴格的全程控制,取得了明顯效果。近10年來,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近兩倍,而工業廢水排放量則減少了三成,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六到九成。

廣州對工業廢水的治理頗有傳奇色彩。在執行國務院關於環保“壹控雙達標”工作部署中,廣州對重點行業和重點汙染源出強兵、用重典,確保全市列入考核的2941家汙染工業企業,全部按期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成為全國按期完成“壹控雙達標”任務的三個省會城市之壹。廣州市開創的將“壹控雙達標”工作與企業資產重組相結合、與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相結合、與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相結合、與企業技術改造相結合、與城市功能區調整相結合這“五個結合”的做法,被國家環保總局在全國推廣。

廣州是較早對工業企業實施排汙許可證制度和汙染物總量控制制度的城市之壹,這也是廣州整治工業汙染的得意手筆之壹。到2004年,廣州全面開展了占全市水汙染負荷80%以上的134家重點工業企業汙染物排放許可量的核定工作。通過嚴格執行排汙許可證制度,廣州市工業廢水汙染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04年,全市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量比1995年減少了30%,廢水排放達標率91.92%,提高28.28個百分點。據統計,廣州市萬元工業產值廢水排放量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左右,而且近年來還以每年約10%的速度遞減。

為了從源頭上阻斷城市工業廢水,廣州市首先在城市空間結構和生產力布局調整中,按照先做好生態環境規劃,後修編、完善行業發展規劃的思路,制定了《廣州市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規劃》,實施在外環路以內老城區產業布局“退二進三”的戰略,老城區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原則上不再增加新的工業用地。在新城區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形成若幹條產業帶,促進城市區域協調發展,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其次,在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要求增產不增汙,從源頭上控制新增汙染源。其三,對新建項目實行項目立項、用地審批、建設工程總體驗收等環保前置審批和管理,為防治工業廢水汙染、減少排放總量提供了制度保證。

□ 保護生命水

到目前為止,廣州市(含增城、從化兩個縣級市)***有61座自來水廠,供水能力702.5萬立方米/日。飲用水廠吸水點主要分布在珠江廣州河段西航道、東江北幹流、流溪河、沙灣水道和順德水道。

長期以來,廣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保護飲用水源作為執政為民的重要工作來抓,確保人民群眾喝上幹凈的水。

早在1987年,《廣州市飲用水源汙染防治條例》就制定頒布施行,1992年、1996、2004年,廣州市又根據國家新規定要求,進行三次修訂,從更大範圍綜合考慮廣州飲用水源的保護問題。1995年頒布施行的《廣州市防治珠江廣州河段水域飲食業汙染管理規定》,禁止在珠江廣州河段以及本市新飲用水源汙染控制區的水域經營飲食業。2003年,頒布實施的《關於防治水庫湖泊汙染的通告》,禁止在水庫、湖泊範圍內從事各種汙染水體的活動。這些地方法規,為保護廣州飲用水源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為控制水汙染,保護和改善地表水水質,2001年,《廣州市水環境功能區區劃》、《廣州市飲用水源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範圍和新飲用水源汙染控制區區劃》先後出臺,按照高功能水體高標準保護、低功能水體不放棄保護的要求,對不同功能的水域執行不同的標準,重點保護飲用水源。目前,廣州市自來水生產能力已經遠超出自來水供應需求,完全能夠根據水質情況調配水廠的實際供水量,讓市民喝上水質更好的水源地的供水。位於珠江西航道的西部水源地的供水量,已經從過去的占全市供水總量的六成多,下降到現在的四成多,水質優良的東部水源和南部水源供水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經測算,廣州市壹級水源保護區總面積為1.32平方公裏,以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作為保護目標;二級保護區總面積377.8平方公裏,以Ⅲ類標準作為保護目標;其它準水源保護區以Ⅳ類標準實施水質管理。經過多年努力,各保護區的水質基本達到相應的目標。

□汙水處理:十年翻兩番

2002年,廣州市的生活汙水處理率只有31.49%,與廣州市快速發展的步伐極不協調,廣州市為此加大對汙水處理廠的投入和管理。截止2004年,廣州市***有獵德、瀝窖、大坦沙、西朗等4座大型汙水處理廠,加上廣州市經濟開發區和番禺的城市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55萬噸,全年累計處理的汙水約4億噸,老城區的生活汙水處理率達75%,比全國45%的平均水平高出30個百分點。監測數據表明,珠江前航道的水質已經有很大改善,珠江水質基本能夠達到5類水標準,重金屬汙染遠遠低於標準,已截汙的河湧有機汙染物含量指標明顯下降。4大汙水處理系統在廣州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和保護珠江水質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廣州市汙水治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袁秀麗透露,廣州汙水整治大提速幾乎是與創模同步,2002年前,廣州的生活汙水處理率只有31.49%,隨著廣州創模的推進,從2002年起每年用於汙水處理廠建設的投資由20億元增至25億元,下大力氣把廣州打造成山水之都。城市汙水處理率也在不斷增長,2004年全市日處理能力為155萬噸,老城區處理率為75%,比全國45%的平均水平高出30個百分點。2005年,待新建和擴建的6座汙水處理廠和15座泵站建成,及260多公裏的4大系統管網配套工程逐步建成,廣州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將達到80%,將有效減少排入珠江的汙水量。2006年,廣州市的汙水處理將向東部和白雲區北部“挺進”,隨著江高—石井、龍歸、竹料、九佛4個汙水處理廠的建成和投產,至2006年底,汙水處理系統將覆蓋廣州老八區,汙水處理能力達到日處理220萬噸,使廣州老八區的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100%,市區河湧和珠江廣州河段的水質基本達到四類標準。

在保證汙水處理達標的同時,汙水處理公司還大力開展科技研究,各汙水處理廠都設置了中水回用系統,使處理後的汙水能夠循環再生使用,用於廠區綠化、道路澆灑和河流景觀水的補充,節省了水資源。為了進壹步保護空氣環境,減少汙水處理過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保障居民身體健康,采用當今最先進的加蓋和除臭工藝,對汙水處理廠進行加蓋和除臭。

袁秀麗告訴記者,廣州市城市生活汙水年處理量五年翻壹番,十年翻了兩番。她說1995年的年處理量是5844.89萬噸,到2000年翻了壹番為16555.96萬噸,到2005年翻了兩番達40000萬噸。汙水處理廠數量從十年前的壹間(大坦沙汙水處理廠)發展到現在的四大汙水處理系統(大坦沙、獵德、瀝滘、西朗)。

記者調查了解到,從1998年1月起,廣州市開始征收汙水處理費。目前汙水處理費每噸收取0.7元,按實際用水量的90%計收。除持有《低收入困難家庭證》的居民戶免征城市汙水處理費外,其它所有用戶均納入征收範圍。汙水處理費實行財政專戶收支兩條線管理,所收取的汙水處理費專款專用。至2004年,全市***征收22.54億元,對集中處理城鎮生活汙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汙水處理費征收制度的推行,為廣州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作籌集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河湧整治:水變清 岸變綠

汙水處理工程是壹個系統工程,河湧治理也是汙水治理工作的壹項重要內容。廣州市是水網發達的地區,據統計,全市***有231條河湧,受汙染河湧有116條。袁秀麗說,從2002年起,與建設汙水處理廠幾乎同時,壹個規模浩大的河湧整治工程在廣州231條河湧之中受汙染最嚴重的116條河湧開工。截止2004年底,基本完成馬湧、新河河湧、荔灣湧等24條河湧的截汙工作,清除了引致水體發黑發臭的底泥,水質情況大大改善,基本達到與珠江同質。

在2005年,結合廣州的實際情況,廣州人確立了河湧綜合整治的壹些新理念,對市區的主要河湧整治工作要截汙與堤岸景觀相結合,做到“水變清,岸變綠”的要求,加強對河湧的綜合整治,完成多個河湧節點的景觀工程,如司馬湧河柳街景觀試驗段、沙河湧空軍醫院段、沙河湧禺東西段、馬湧等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過去人們走過河湧總是掩鼻快走,現在河湧邊已成為老人做運動、情侶漫步、小孩嬉戲的好去處。同時,東濠湧、新河浦湧的水體循環的實施工程已初見成效,河湧內不時可見到小魚的水中暢遊,不少市民在河邊垂釣、漫步。

河湧與廣州市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改善河湧的水質,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整治與經濟發展同步,才能還市民以舒適、幹凈、可親近的河湧。

廣州市市長張廣寧說:“231條河湧是廣州最可寶貴的財富!”

□水體循環催生曲港柳岸

舊時的廣州荔灣附近,“曲港乘潮入,輕舟與岸平。村童驚容語,江鶴避棋聲。柳浪家家似,荷珠葉葉迸。”據史載,公元10世紀時,荔灣泮塘曾是南漢王劉龔(yán)的花塢,有“泮塘五秀”的美稱,盛產蓮藕、菱角、馬蹄、茭筍和慈姑。“曲港”指曲折的荔灣湧,漲潮的時候江水與岸齊平。詩人與友人的談笑及下棋聲打破了清幽的環境,白鶴連忙躲到壹旁。行船掠過家家門前的絮柳,使片片荷葉上的水珠流瀉。

清譚敬昭《珠江竹枝詞》曾描述到:“珠海珠江是變居,柳陰停棹晚船初。水頭潮長賣花去,水尾潮來人賣魚。”正是廣州舊時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舊時廣州城內有四大濠湧,其上遍架小橋,河水清澈,為當時重要的交通水道。“柳波”指柳波湧,在今廣州城西南,流經黃沙附近,舊時與荔灣湧合流,兩岸綠樹如帶,環境優美。

讀《珠江竹枝詞》,妳會感到那時廣州市的河湧是很美的。清王瑤湘雲:“看月人誰得月多?灣船齊唱浪花歌,花田壹片光如雪,照見賣花人過河。”黎簡寫的更精彩:“繞城駘蕩柳軞軞,映水女兒紅汗衫。向晚棹花春浪軟,香雲先渡白鵝潭。”這簡直是壹幅美麗的珠江綠岸的風物畫。

為了使曲港柳岸再現廣州,不僅僅藏匿在古代詩人的詩詞裏,當代的廣州人在整治城市汙水的時候,根據河湧周邊的自然、人文、生態地理環境等因素,采取“利用珠江潮位差的自然循環”和“利用水泵站抽升的機械循環”相結合的形式,按照“東山湖—新河浦湧—東濠湧—珠江—東山湖”的閉合水流路徑進行水體循環操作。

河湧補水大循環試驗,以實現河湧水體水質與珠江同質的目的,解決了河湧水質惡化的問題。目前,補水大循環通過每天壹次的水體循環,恢復了河湧活水流動的自然生態面貌。

按照廣州市的“全面規劃、分期實施” 的河湧整治修復思路,231條河湧將被打造成壹道道環繞山水之都的靚麗的風景線,形成具有嶺南文化特色和現代文明氣息、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