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沙市屬於荊州什麽?

沙市屬於荊州什麽?

屬於荊州

沙市:春秋戰國時期的江津,又名夏收,是楚國都城郢的外港。唐代改稱沙頭市,簡稱沙市,沿用至今。

沙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西部,長江中遊荊江河段北岸。沙市歷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人文歷史。沙市自古以來就是“三楚名鎮”。它原本是長江沖積而成的河邊渡口。古有天津之稱,又名夏收。春秋戰國時期改名江津,是楚國都城的外港。唐代改稱沙頭市,簡稱沙市。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將沙市變成通商口岸,是中國最早的四個內河港口之壹。1940年6月8日,日本侵略軍占領沙市,1945年8月5日,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湖北省政府第四行政公署設在沙市,市區分為民族、民權、民生三鎮。1949 7月15,沙市解放,定為省轄市。1956變更為荊州市。1979再次成為省會城市。1994 10,撤銷荊州地區和沙市市,建立史靜市,後改稱荊州市。以原沙市市轄區為主體,對區劃進行適當調整後設立沙市區,成為荊州的中心城市。

沙市城區有中山路、解放路、勝利街、崇文街、朝陽路5個街道辦事處,轄105個社區居委會。農村有新居、官居兩個鄉,常工、觀音垱、岑河三個鎮,轄4個社區居委會、80個村民委員會、573個村民小組。托管省牲畜繁殖場。截至2003年底,全區總人口55.86萬人,城鎮人口44.96萬人,城鎮化率80.48%,人口密度為1.225人/平方公裏。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沙市以經濟快速發展、名優產品眾多、城市建設優美、文明衛生之美,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明星城市。2003年,轄區生產總值77.28億元。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6.5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0.2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53億元,人均GDP 654.38+0.29萬元。2003年,地區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為689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28元。

南北最寬距離26公裏,東西最長距離29.7公裏,總面積492平方公裏,城區面積37.77平方公裏。沙市是長江古灘地,地勢平坦,地下水位高,海拔30至36米。沙市處於壹個河網之中:北臨長湖,最高水位33.29米;長江以南,最高水位45.22米。沙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1℃,年無霜期230-270天,年降雨量壹般在958-1325 mm之間,平均相對濕度80%。沙市歷來是長江中遊著名的工商業城市,是川、湘、鄂、豫的經濟紐帶。她依托江漢平原,經濟腹地廣闊,市場輻射面廣,商品集散量大,物暢其流,商賈眾多。沙市位於湖北“大三角”(武漢、黃石-襄樊、十堰-宜昌、三峽)主軸中心。在我國對外開放的戰略格局中,從沿海、沿邊地區向長江、中西部地區和西部大開發推進,具有承東啟南的地緣優勢。

長江經濟開發區十大新港之壹的沙市港,是國家二類貿易口岸,可停泊5000噸級客貨船,年吞吐量800多萬噸。境內207國道縱貫南北,滬蓉高速、國道318橫貫東西。湖北襄樊至沙市、湖南沙市至常德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荊州長江大橋已經建成通車。京沙鐵路和劉嬌鐵路連成壹體,貨物運輸通達全國各地。沙市是湖北省第二大信息樞紐節點和區域信息中心所在地,擁有完整的現代化通信系統。國家“信息高速公路”與省內二級通信幹線交匯、穿境而過,IP網是湖北省目前唯壹的三級聯絡點,可直達世界各地。城市街道寬敞,兩旁種滿了樹和花。城市給排水、供電供氣、園林綠化、教育衛生、文化娛樂、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齊全。

沙市作為湖北省的老紡織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產品市場廣闊。活力28洗衣粉、莎隆達農藥、靖江保溫瓶、遠洋牌床單、搖臂鉆床等國家名牌產品享譽國內外市場。全區有鄉級以上工業企業2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五大主導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城市工業和鄉鎮企業競相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柱。

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工業興區、商業活區”戰略,堅持通過建設開放市場體系推進區域經濟私有化,初步形成了大市場、大流通、大商業的現代商貿新格局。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商業網點2萬多個,其中連鎖店1.200個,從業人員654380+萬人,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6.29億元。截至2003年底,全國註冊個體工商戶2.38萬戶,從業人員7.35萬人,註冊私營企業1489戶,從業人員2.29萬人,實現產值營業額79.3億元。有41個專業市場。

群眾藝術館1,圖書館2個,博物館1,文化宮1,青少年宮1,公園6個,新華書店4個,影劇院2個,電視臺2個,有線電視臺1,廣播電臺1,報社4家。體育賽事在國內外各種比賽中多次獲獎。大多數體育場館向群眾開放,以休閑健身為特色的群眾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全區有各級各類學校1,31,在校生7.95萬人。兒童入學率、壹年級學前教育普及率和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普及率均達到1.000%。中考成績連續十年全市第壹,高考成績屢創新高。全區形成了以綜合醫院為基礎、社區衛生為補充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2003年,全區有綜合醫院5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1個,覆蓋全區所有街道和鄉鎮。

沙市積澱了集悠久歷史和現代文明於壹體的地域文化。春秋戰國時期,沙市是楚國的都城。現存的元代佛龕、明代章華寺、萬壽塔,是沙市歷史文明的典型記錄。周良於橋文化遺址、雞公山文化遺址和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經居住過的江都宮,反映了沙市的歷史文化發展。市區內有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古城、歷經20任楚王、歷時465,438+065,438+0年的楚都濟南城、位列全國十大博物館的荊州博物館、唐代建築玄妙觀、開元觀、太徽觀等壹大批人文景觀。在郊區,有正在挖掘的天星關古墓,和正在開發的鳳凰山度假村。目前,以沙市、荊州旅遊為壹體,以沙市到張家界、三峽、清江等周邊壹線景區旅遊為紐帶的旅遊產業方興未艾,呈現出繁榮假日旅遊經濟、提升旅遊文化品位的廣闊前景。

《馬關條約》(又稱《春帆船塔條約》)* * * 11,附“另壹協定”和“協商條款”。條約的主要內容第四項是: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編輯這個沙市的地方特產。

沙市甜蒜

沙市甜蒜又名荊州甜蒜,呈圓形,無花瓣,壹顆為壹個整體。味道醇厚,甜脆,是壹道很好的開胃菜。它富含大蒜素、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硝酸。大蒜素有抑制和殺滅傷寒桿菌、葡萄球菌、化膿性桿菌的作用,氮酸能開胃健脾。

荊州是魚米之鄉,荊州重魚。無魚是宴,無魚是禮。

荊州人吃魚歷史悠久,漢代就有“米湯魚”。魚在荊州人手中神奇地變成了各種美味佳肴。“紅米煮白魚”是古人的生活。現在,因魚而設,名、色、味都很美的魚菜,讓人美不勝收。

荊州市有四大名菜,其中之壹是“龍鳳配”。是荊州地區的傳統名菜,以黃鱔和雛雞為原料,經煮、鹵、煎、滑等工序制成。

傳說三國時期,劉備的媳婦化假為真。他帶著妻子從東吳回到荊州,諸葛亮設宴款待他們。宴席上的第壹道菜是荊州廚師特制的“龍鳳配”。只見壹條做成龍形的大鱔魚,盤卷著,鱗斑著,踩著祥雲,昂著頭,張著嘴,角須沖天;雞的形狀像壹只鳳凰站在龍的旁邊,用它的脖子展開翅膀,華麗的羽毛和紅色的皇冠跳舞。劉備壹看,喜出望外,贊不絕口。從此“龍鳳配”這道菜就出名了。

第二個是“魚糕丸子”。魚糕丸子是荊州壹帶特有的風味,素有吃魚不吃魚的美譽,魚肉中含有肉味,肉香嫩滑,入口即化。

傳說魚糕的制作起源於楚國,在楚國的都城濟南市有壹家酒店,專門制作各種魚菜來陪酒。壹個夏天,店主買了更多的魚,但那天生意清淡,晚上還有很多魚。眼看魚就要爛了,店主急中生智,幹脆把魚刺全部去掉,把魚剁成塊,加些雞蛋,加點豆粉,倒點白酒去腥,然後做個餅,放在蒸籠裏蒸。第二天,魚糕切成塊,放在碗裏蒸,澆上調料,擺在桌上賣。結果大受歡迎。後來魚餅越做越精致。人們用魚和肥肉做蛋糕,然後用豬肉和山藥做肉丸。肉丸底部放上魚餅,最後將肚片和腰片煮熟、油炸,許多菜盛在碗裏,俗稱“雜肉丸”。

第三種是“拉皮鱔”。荊州市有壹家“聚珍園”餐廳。聚珍園的“鱔魚”是傳統名菜,鱔魚是食療佳品。名醫別錄把鱔魚列為上品,說它有滋補五臟、治虛損的功效。

第四種是“冬瓜龜裙湯”,是將肥壯的公龜裙和嫩冬瓜用雞湯和調料燉煮而成。據《江陵縣誌》記載,北宋時,宋仁宗召見荊州人張靜,問他江陵有什麽好吃的。張靜回答說:“新小米煮魚子醬飯,嫩甜瓜煮甲魚湯”。可見“冬瓜甲魚裙湯”在宋代是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