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為什麽山東人見面都叫“二哥”?民俗背後的文化

為什麽山東人見面都叫“二哥”?民俗背後的文化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山東人見面時的“二哥”“老二”之類的稱呼,並不是壹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以其為稱謂,總有輕視和貶義,如:二哥(酒店服務員)、二大人(官員的兄弟)、二叔(流氓)、二小(奴才)、二書(奴隸)。形容素質差的,分別是“二虎八蛋”、“二性”、“二十五眼”、“二百五”、“二不楞”、“雙色”、“二蛋”。但是和山東人打交道,壹定要叫他們“二哥”。叫“大哥”不開心。這是為什麽呢?說老板是烏龜。民間奉龜為神,但內心厭惡,以為活百歲就有神靈,所以稱百歲老人為龜,壹般都以龜作為罵人的話。第二,因為武大郎。《水滸傳》和《金瓶梅》的故事主要發生在山東,其中潘金蓮、西門慶、武大郎、宋武的故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武大的卑鄙可恥;武二的仁義、剛毅、嫉惡如仇值得稱道,可視為山東達汗的代表。第三,因為老板傻。壹般認為,兄弟同胞壹般年齡最大的憨厚,第二聰明,第三嬌生慣養。第四,老板在民間傳說故事中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民間有很多關於兄弟分家的故事。以《牛郎織女》為例。老板經常娶壹個沒有善良的惡老婆,成為“妻管嚴”。父母去世後,沒有好好照顧未成年的老二,反而把他趕出了家門。但後來,老大往往成了被社會道德懲罰的人,比如民間流傳的壹些貪婪的故事,說老二被老大騙到井裏或者山林裏。我在會見狐仙,談論我的所見所聞。無非是女兒得了怪病,用XXX草就能治好,誰治好了就招誰當老公。或者皇帝和公主得了壹種怪病,和池塘裏的龜精有關。去掉龜精,就能得高官厚祿。二兒子按他說的做了,得到了壹個好妻子和壹個高官,而大兒子卻貪得無厭,去跟二兒子學,死在井水和森林裏,成了野獸的美餐。五,因為孔子。孔子是山東人的驕傲,他的仁義禮智思想對山東人影響深遠。而孔子是老二。第六,山東人謙虛,不願意被人當“大”,喜歡被人叫“二哥”。但在魯南廣大地區也有例外,人們被禁止自稱“二哥”。其中,有的說“狗娘養的大兒子是龜二兒子,只有三兒子是好人”;還有人說“二胎”是指民間的男性生殖器。除非是在排行中無奈的叫老二,否則外人叫“老二”就是侮辱。壹個標題,打上了鮮明的地方文化烙印。現在旅遊已經成為壹種文化消費,有必要避諱。這樣才能尊重別人,方便自己。黑龍江輪渡,沒有山東人,就航行在祖國最北的河流上。每當船夫要出航時,總是習慣性地問船上有沒有山東人。這時候無論車上乘客中有沒有山東人,他們總是回答有。如果沒有,船夫就不會航行。這種習慣的形成與“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有關。相傳禿尾老李被父親砍斷後,壹口氣跑到了黑龍江北部才留下。當時河裏住著壹條白龍,經常欺負兩岸百姓,百姓苦不堪言。禿尾老李聽說後,決定殺人滅口,趕走小白龍。禿尾巴的老李給山東當地村民打電話,讓他們幫忙準備了很多饅頭和石灰。他告訴村民們:“我和小白龍打架的時候,河裏冒出了黑沫,妳們就往河裏倒饅頭;這條河正在口吐白沫,所以妳把石灰倒進河裏。我吃饅頭會越來越有力氣,他吃石灰會越來越難受。這樣,妳就可以幫我打敗他了。”禿尾老李入河後,兩條龍相鬥。這條河被他們攪了起來。村民在河邊觀戰,看到河裏的黑沫,趕緊扔饅頭;當我看到河水起泡沫時,我倒了石灰。經過幾天的戰鬥,禿尾老李終於把小白龍趕走,住進了河裏。因為禿尾巴老李的形象是壹個黑面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條河叫做黑龍江。禿尾老李在山東老鄉的幫助下打敗了小白龍。所以老李對山東老鄉特別照顧。只要在黑龍江上航行的船上有山東人,老李都會祝福船壹路平安。後來人們知道了老李的這個特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開船前問船上有沒有山東人的習慣。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是山東和東北地區非常流行的民間故事,劇情只能算是故事。但這個傳說及其“航行在黑龍江,沒有山東人開不了”的習慣,反映了山東人東渡的史實和東北開發的團結互助精神。人參娃娃紅繩綁挖野山參,俗稱“山參放生”深山老林挖人參,充滿玄機。但細究起來,各種玄妙的言行,原來都是實用目的。讓山民排隊,用“拉繩棍”(即拔雜草的木棍)撥開雜草,尋找人參。這叫“壓山”。另壹條路叫“團山”,人們分散尋找,敲“索博羅棍”就是聯絡信號。無論哪種方式,都是禁止說話的,更不要說吃飯了。山人說,有壹次穿紅色肚兜的人參娃娃被打擾了,人參就跑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妳要專心找人參,說話吃飯會分散大家的註意力。還有,如果在森林裏大聲喊,很容易有回音,在馬大山迷路。凡發現人參者,立即將“索博羅棍”插入地下,用綁有古銅錢的紅線系在人參莖上,並在人參下鋪上紅布。據說人參娃娃有逃出土的能力,壹綁紅線就跑不掉。其實系紅線是為了醒目,因為人參長在雜草裏,壹不小心就會被踩壞。系壹條紅線,紅綠相間,特別醒目。至於地上的紅布,是用來壹碰就掉人參籽的——也很珍貴,是促進助產的良藥。做完這壹切,那個幸運兒大叫“太好了!””——東北人俗稱人參為“棒杵”。合夥人趕緊問:“什麽貨?”回答:“四葉!”大家壹聽,高興地說,“快!“快速、敏捷;何時,何時。這是東北林區的行話。”開火!“發現者話音剛落,就有人遞給他壹支煙,點著了。向發現者敬煙是壹項規定。首先,這是壹種安慰。第二,讓他抽壹袋煙冷靜壹下,因為他接下來要挖人參,免得太激動把人參挖壞了。如果不小心弄破了壹點表皮,或者挖了壹根人參須,人參果肉就會滲出來,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還有,東北的“小口”很多,煙可以把它們熏走,不打擾挖掘者,分散他的註意力。挖人參要用木刀和鹿角,因為鐵太鋒利了,壹碰人參就割。與其他花草不同的是,人參平躺在貼近地面的地方,它的根向上生長,是為了從表土中吸收露水和腐殖質。所以挖人參壹定要從人參外圍開始,由遠及近,由下而上,壹點壹點挖。終於挖出了壹根野山參,夥伴們找來樺樹皮和苔蘚把它包起來。覆蓋著柔軟濕潤的苔蘚和樺樹皮,人參不會枯萎。在離開之前,他們去了附近的壹棵紅松樹,割下了壹塊樹皮。首先,他們切四個大口子,然後切五個小口子。這叫“留名”。以後有人來這裏開山,壹看就知道五個人在這裏挖到了壹個四葉參,也會很幸運。事實上,壹些人參種子落到地裏,新的人參就會生長出來。留下印記,告訴後人關註這片區域。如果以後自己路過這裏,很容易就能發現有沒有新的人參。七十不留,八十不留吃飯,九十不坐。”七十不留,八十不留吃飯,九十不坐”是流行的民俗。在很多地區,人們認為70歲以後,如果老人去親戚或朋友家,主人家不應該強迫他們留下來;80歲以後,不要強迫他吃飯;90後,如果老人想走,就不要再讓他坐了。如果違背了這種普遍的信念,人們認為可能會給老人和自己的家庭帶來不幸和災難。尊老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民俗看似與傳統美德相悖,但從中國傳統喪葬習俗和人類生育衰老規律來看,也是合理的。中國人有傳統的贍養順序和為父母和沒有親生子女的喪偶老人而死的習俗。壹般情況下,父母都是靠自己的兒子養活的。如果兒子先於父母去世,由孫子贍養。如果沒有兒子只有女兒,壹種情況是給女兒壹個幹女婿上門,女婿和女兒* * *贍養到死,這叫“招女婿養老”。另壹種情況是,女兒出嫁後,和沒有子女的老年夫婦壹樣,別人的養子上門做養子,繼承財產,養老。這種傳統贍養令的特點是,老人從不離開自己生活了壹輩子的居住環境,從熟悉的居住環境中獲得歸屬感和生存安全感的雙重滿足,從而安度晚年。這種傳統的贍養順序給中國的老人造成了另壹種心理現象,就是非常重視自己最後的死亡地點。完美理想的目標是死在自己家的第壹個房間裏,也就是自然死亡。在中國傳統的維護秩序中,孝順是作為贍養者的子子孫孫的道德準則。”“孝”的意思是全心全意贍養父母;“順”是指順從父母的意願。父母的願望是死,子女當然要遵從老人的意願。對於兒孫來說,只有老人能如願而死,才能被輿論視為符合“孝”的道德標準。在這壹點上,作為贍養人的兒孫與被贍養人父母的意願是壹致的。70歲以後,人到了暮年,隨時都有可能生病死亡。如果出門在外,死在異國他鄉,死在親友家中,是違背老人們的意願的。其次,贍養老人的兒孫會因為不孝,讓老人外出,死在外地,而受到良心的譴責和輿論的批判。再次,接待老人的親朋好友會因為老人在自己家裏不幸去世而產生很多尷尬和困擾。顯然,這種情況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所以,老人到了70歲以後,他們的兒孫們都想盡辦法勸阻老人不要在親友家走動。親戚朋友不歡迎老人去他們家。當然可以。這並不意味著老年人的親屬與老年人沒有親屬關系。這種老人與親人之間的親情和情感交流,遵循著民間尊老敬老的另壹種秩序,即每逢過年過節,晚輩要主動去看望前輩,晚輩要主動去看望老人。即使有這樣的親情和情感交流機制,作為兒孫,他們也不希望老人出門。但由於家庭矛盾、親友失蹤、大年初壹拜訪比自己年長的長輩等特殊情況,老人外出走親訪友的現象仍很普遍。這種情況下,親戚朋友會想辦法勸老人盡快回家,或者通知兒孫盡快來接。“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坐”的信條對於出門的老人來說,意味著年齡越大,出事的可能性越大。人們說違背這個信條會帶來厄運和災難,主要是說如果老人出了什麽事,會給接待老人的親友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房前種幾棵光禿禿的樹,既能美化環境,又是壹筆經濟收入。然而,人們對在哪裏種樹非常挑剔。如:門前壹柳,珍珠瑪瑙走家。門前有槐樹,金銀財寶回家。門前種楊柳寶塔更好。還有壹句民間諺語:棗在前,杏榆在後,東石榴金,柿子銀。院子裏種什麽樹,種什麽花也有講究:蘭花前的牡丹和桂亭的牡丹,門前的松、竹、梅耐寒。影壁上的爬山虎,金銀菊花的門窗前。刺梅不是宮廷裏的東西。移走丁香,把它留在金蘭。小桃花紅如火,花在月色下鮮。這些花木有的是按位置排列的,如“影壁上爬山虎,金銀菊花門窗前”;還有的是基於審美趣味,如“蘭花桂亭前牡丹,門前松竹梅耐寒”;還有的是心理需求,如門前植柳、塔、棗,是“流”、“懷”、“早”的諧音,寓意珍珠、瑪瑙流入大門,金銀財寶,早生貴子。最忌諱門前栽桑,院子裏栽楊樹,後面栽柳樹。俗話說“前不栽桑,後不栽柳,庭院無鬼拍手。”所謂“鬼拍手”,即白楊,也被民間稱為“呱呱叫”。風壹吹,白楊樹的葉子“格格”作響,讓人心煩意亂,也容易包庇小偷。所以,這種樹不應該種在院子裏。桑與“哀”音相近,民間忌諱;柳樹與“流”諧音,屋後種柳樹,有金錢、財寶流出之嫌。這種民間信仰應該是漢唐以後形成的。因為,在湖北雲夢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的竹簡中,有壹篇關於門前栽桑的簡文。這篇短文講的是壹個鄉鎮的官員被縣長下令查封壹個人的財產。此人財物有:“壹字之內,各有不同戶,內房皆鋪瓦,大木家具,十扇木門。”這意味著這個人有壹個廳,兩個臥室,都有門,都是瓦頂,木結構完整,門前有十棵桑樹。可見當時雲夢地區並不忌諱門前栽桑。雲夢古屬楚,楚地巫風極盛。素有“好巫好鬼,重其崇”之說,卻不見“桑不應前種”的通俗說法。妳沒有看到蠶繭之鄉長滿了桑葚,妳也不在意房子的前後,妳以“桑葚”來稱呼妳的家鄉。可見,這種通俗的信,未必能拘泥於。“前不栽桑,後不栽柳”的普遍信念,是壹種求子孫後代好運的心理,是壹種迷信的說教,是我們今天應該摒棄的;“院子裏種不出鬼來拍手”是為了息事寧人,還是有壹定道理的。摘自《大眾信仰與科學文化》,山東教育出版社,定價: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