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龍泉禪寺的禪寺傳說

龍泉禪寺的禪寺傳說

傳說,龍泉寺 為寺內住持和尚募化所建。這壹天,和尚來到海邊壹處很大的木材場化緣,向場主募化建寺所用的木材。木場主得知僧人是為興建龍泉寺募化而來,願做善事,

允諾捐獻木料。木場主問僧人:“敢問師父,不知我要獻出木料多少?”僧人說:“我只用我這壹偏衫。”主人微微壹笑,想妳這壹偏衫能盛多少木料,便說:“就依妳。”說著,僧人解開僧外衣斜披在肩上的偏衫隨手拋向半空中。哪知這偏衫是和尚的寶物,偏衫在半空中隨風飄擺,竟能變得長而又長、寬而又寬,漸落在木垛頂上竟遮蓋起好長好寬好多的木垛來。僧人說:“我就請施主施舍偏衫下的這些木料,萬望施主不要推辭。”說完,連連在胸前對掌合十致意。木場主怎麽也不會想到這和尚化緣這麽多木料,剛想推脫,但轉念又想,既已允諾,怎好改口,又見僧人頗有道法,絕非壹般,說不定將來有此僧人護佑,自己木材生意會越做越紅火呢!經這麽壹想,打定主意做成善事。遂又問和尚:“再問師父,如此多的木料如何拉運?”僧人微露笑意說:“施主海量,慨然施舍,貧僧十分感激了,對木料啟運之事請施主不再多慮”。那木場主自然不知道僧人對木料啟運之事早已成竹在胸,僧人要再施法力,靠海水沖浪把木材送往工地。

原來這龍泉寺 內有井口3眼,壹般燒香還願、祈福求財的善男信女和過路香客,只能見到寺內中殿前的兩眼明井,其實還另有暗井壹眼。據說,這眼井直通波濤翻滾的大海,稱為“海眼”。啟運木料開始了,僧人做法,海邊這頭,布施來的木料壹根根投入大海,海水洶湧,掀起排山倒海的浪頭,後浪推前浪,壹浪接壹浪把木料推向“海眼”。工地那邊,只聽被稱作“海眼”的這眼井發出“唰、唰、唰”很大聲響,隨著這聲響,建寺用的檁材、柁材壹根接壹根地從井口飛噴而出,像是眾多魚兒,爭相跳出龍門那樣,場面蔚為壯觀。不壹會兒的工夫,從“海眼”飛噴出的木料,就被工匠們排碼成好大的壹垛。也不知過了多少時辰,工地上的木料堆放如山,擁擠不堪。這時,人們忽然聽到井裏發出了低沈的叫聲:“夠——了——嗎?”像是在詢問從“海眼”上來的木料是多少,是夠用了還是不夠用。寺裏壹位和尚見木料已經成垛成山,覺得興建寺廟的木料是足夠用的了,就對著井口作答:“夠了,夠了。”誰知,只這壹語,唰唰唰的聲音嘎然停止,木料不再飛出,壹切都靜了下來,人們齊聚到井邊來,井內無聲無息,只見到壹根粗大的木料未能噴出井外,懸掛在井裏。

到底興建龍泉寺所用的木料夠了沒有,經過動工興建驗證,就少了懸在“海眼”中的那棵木頭,因此傳說建成後的龍泉寺少了壹根粗大的立柱。但建築當中,能工巧匠們又用了什麽法子彌補成的,究竟少的是哪根立柱,經過這數百年歲月,人們誰也講不清楚。值得壹提的是,龍泉寺雖經歷幾百年風雨,特別是寺廟的中殿,解放後又遭遇邢臺、唐山兩次大地震,但卻固若磐石,完好無損。神匠點化建龍泉

這龍泉寺的建築非同壹般,就說寺內殿閣的屋頂,都是四面坡式鬥拱飛檐。建築中沒用壹顆鐵釘,全為榫活,技藝相當精湛。建成後的龍泉禪寺,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殿閣巍峨,工藝水平極高。能夠建造出這麽好的寺廟,當然是眾多心靈手巧的工匠們,施展才華,齊心協力,解決了工程中壹個個技術難題的結果。

卻說寺廟建造中,有壹天來了壹位自稱是手藝不凡、本領很大的木匠。他要求“入作”參加這寺廟的營造。掌握工程的總工匠答應了下來,還為了他在工地各處走走,了解工程情況方便,只臨時分派他做些零活。幾天過去了,這位工匠雖轉了工地各處,未聽道他有什麽言吐;雖然做了些零活,未見他超人的技藝。相反,卻看他的舉止越發懶散起來。於是,在眾工匠中間有了議論:“這人怕是名不副實,不見得有多大的真本事吧!”新來的工匠聽到了議論,安然處之,並不計較。

再說工程進展,工程進行得雖很順利,但也遇到了較大的技術難題。在眾工匠通力合作下,寺廟中殿的基架已高高地矗起,頂架也即將完成。這屋頂的龍骨架可是個“龐然大物”,以其重量說足有萬千斤重,在當時起重力量很有限的條件下,如何把這個龐然大物穩穩當當地放到高高的基架上,並與基架組合起來,這已成了工程進展中必須要解決的技術難題。總工匠考慮工匠們在施工中夜以繼日地苦幹,很是辛苦,打算在屋頂的龍骨架全部完成後,調劑壹下生活,再和眾工匠合計解決的辦法。遂命那新來的工匠在限定的時日內做好數根搟面杖,待屋頂龍骨架完工,吃頓夥飯,犒賞工匠們。

那工匠雖說接受了制作搟面杖的活計,但是他並不著忙,依然在工地上轉轉悠悠,只在工地上挑了幾根制作搟面杖的材料。可就在限定的日子要到的前壹天晚上,大家見他壹頭紮進了壹間屋子裏,掌上了燈,忙了起來。有些好奇的工匠躲在暗處窺視,只見他拿起挑選好的材料,在每根材料兩頂端處各畫了壹個圓圈,然後既不用鋸,也沒有用錛鑿。抄起斧頭就朝畫好圓圈的材料重重地擊打,只壹下,兩頭稍細,中間較粗、光滑滑、圓溜溜的壹根搟面杖滾落到地上。如此這般,不消壹刻工夫,規定做成的搟面杖如數全做完了。這可讓工匠看了個新奇,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吐口咋舌。從此輿論大變,都說新來的工匠技藝神奇,真有神工鬼斧般的功夫,大家都對他十分敬重。

吃犒賞這壹天終於到了。工匠們個個心情歡愉,仨壹群,倆壹夥地湊在壹起有說有笑地吃著喜面。起初,工匠們也見到了那新來的工匠端著碗蹲在壹處吃著面條,大夥出於敬重,只是打了招呼,誰也沒有湊到他跟前。但轉眼看他時,已不見他的蹤影了,當眾工匠走近他吃飯的地方仔細觀察時,只見他的碗筷置放在用手堆成的壹小土臺之上,這小土臺堆得方方正正,每個面都規矩得能看到棱角,筷子插到土臺之中,飯碗翻了過來被筷子架著放在最上層。工匠們思忖:新工匠為何如此擺放碗筷,這裏究竟寓意的是什麽?工匠們想呀,猜呀,用了好長壹段時間,才悟出其中的深刻寓意:飯碗翻了過來,不恰似那殿閣的頂架麽?筷子插入土臺當中,不正是寓意殿閣的基架要被土包裹、屯淤土中嗎?這說明新工匠所指點的是要用填土方法解決寺廟建造中面臨的較大技術難題。

傳說,工程正是采用了這新工匠指點的填土法,把矗立起的殿閣基架屯於土中,依靠眾多人力牽拉才把這萬千斤重的頂架安妥地搭放在基架之上,實現頂架與基架緊密結合的。然後,再扒土、運土,動工砌墻、蓋瓦,油粉彩畫,這才建造成寺中座座富麗堂皇、光彩照人的殿閣。

寺廟建成了,眾工匠個個從內心思念這位如神人般的工匠,感激他在工程進展的關鍵時刻加以指點,使寺廟建造順利地度過了最大的工程難關。對於這位神匠的來歷,大多數工匠認為,是自己的開山祖師——魯班點化來了。但魯班祖師是不是真的來了,已無從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