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經典讀後感10篇_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經典讀後感10篇_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是壹本由吳鴻著作,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9.80元,頁數:2015-11,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壹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讀後感(壹):小館子裏有大文章

蒼蠅館子這種叫法似乎只存在於四川,但是即便第壹次聽到這個叫法的人也很容易理解個八九不離十,就是那種街邊巷角的小餐館,裝修不講究,衛生較為抱歉,沒什麽檔次,更不會有人坐在裏面講品味。盡管看上去如此但是味道卻別有壹番風味。這種小館子壹般品種不多、創新不夠,更不會請人做宣傳做推廣,能夠遺留下來並且擁有自己的“粉絲”,完完全全是靠的“味道”,這是真本事!

個人也是比較喜歡有特色的小餐館,不長時間就會想去外面解解饞,想的不是西餐、韓式料理,也不是服務員全稱伺候的酒店,而是小館子,哪家的燒麥好吃,哪家的炒面夠味,哪家的水煮魚最過癮,這些心裏面都門清!不管是出差還是旅遊,只要有機會,就會尋找市井氣息最濃厚的地方轉轉,往往能吃到很棒的特色小吃,每當這時候,不僅僅是味蕾,連內心深處都有壹種滿足和得意!

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最讓我心動的不是可愛的大熊貓,不是諸多如九寨般的美景,而是川香十足的美味。《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中記錄了40家四川蒼蠅館子的招牌美食,看著色香味俱全的照片,再加上作者關於做法、工序、用料的介紹和超贊的味覺體驗的描寫,直叫人咽口水。除此之外,本書還附有成都蒼蠅館子50強的名單,可謂是壹個為吃貨們量身定做的超級菜單,又像是壹本美食秘籍,如果“好吃嘴”們也有江湖的話,想必這本書也會招來壹陣血雨腥風,引得大家爭奪。

物以稀為貴,反之亦然,在滿大街都是美食的四川,要想“貴”到唯我獨尊,就得有特色,有味道!不得不說作者在選館子這件事情上還是非常敬業且頗有水準的,不僅走遍了大大小小的蒼蠅館子,還把多年來體驗蒼蠅館子的生活,原原本本地記錄了下來。民以食為天,可見“吃”是壹件多麽重要的事情,讀者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哪家的肥腸好吃、哪家的火鍋有特色、哪家的菜百吃不厭,更多的是從中體會到作者與朋友們的幸福的覓食經歷,從而產生要去享受四川市井生活的沖動和向往,這就是蒼蠅館子的味道、蒼蠅館子的魅力!

(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讀後感(二):蒼蠅館子的特色壹樣精彩

給吃貨壹個定義:貪吃的人,指就會在家賴著,光吃不幹活,不會賺錢貼補家用。錯!我要與大家說的吃貨是喜歡吃各類美食的人,是有品位的美食愛好者、美食客、美食家。這也不足為奇,其實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吃貨,每次在壹起談論時,他總能說出幾個比較有特色的館子,幾款有特色的菜肴,弄得妳抓狂,非想嘗嘗不可。不過我真不是吃貨,如果妳問我哪裏有美食,那妳得失望了。

我今天與大家分享壹位吃貨,他寫了壹本書名字叫《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他的名字叫吳鴻。首先要與大家說說兩個概念,壹個是舌尖上。《舌尖上的中國》大家都很熟悉吧,專門介紹中國各地的美食,通過不同地域的美食,又介紹了不同地域人的生活習性,自然文化。還有具有中國特色的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壹系列元素,讓妳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致和源遠流長。正是如此,才會有壹種舌尖體的誕生,可見大家對這個節目的喜歡程度。所謂的蒼蠅館子,自然是壹些城市街巷邊邊角角的小飯館。裏面的東西或許不是最好吃的,卻壹定有著特別的味道。它的環境或許無法讓妳滿意,但是老板壹定最親切,菜價壹定最便宜,廚師壹定最賣力。當然這裏最有意識的壹定是三三五五的人,大塊朵頤吃得酣暢淋漓的畫面,甚至還會高聲講話,無所顧忌地大笑,這就是蒼蠅館子的魅力所在。而成都人將其發揚光大,他們喜歡把味道不錯,但環境很破的小餐館叫蒼蠅館子。蒼蠅館子小如蚊蠅散落,店鋪絕對夠舊、夠破、夠簡陋,但是不管那蒼蠅館子巷子有多深,門臉有多小,四川人都能象蒼蠅壹樣,追逐著味道找到這些不打廣告從不宣傳的小店。蒼蠅館子雖小,但開著寶馬奔馳,穿著西裝革履的精英和穿著粗布背心的工人們同踞壹隅,坐在破破爛爛的桌椅旁壹起品嘗美味,這也算是壹個奇景吧。

這本書給我們介紹了如曹家巷明婷飯店、奮進小院壩土碗菜、百家南街莫家牛肉館等等散落在四川的蒼蠅飯館,與壹些吃貨們分享這些飯店的招牌菜,經久不衰,讓人留戀的口味。其實我壹直想能夠將壹些穿著西服,開著大奔的人都吸引來,與那些所謂的底層人壹起搶奪美食,甚至不怕丟了自己的身價,真不容易。要知道人本沒有三六九等的,為何大家會覺得穿西裝,系領帶的人就應該出入名貴飯店,去吃山珍海味,而不應該聚到市井小巷吃廉價食物呢,可見我們自己就把自己分了等級,對於美食而言,不管妳這裏環境如何,吸引大家的都是味道,那種無法忘懷的味道。

關於吃,大家肯定都是各有各的見解。我也壹樣,這本書中介紹的壹些菜肴有的我是不喜歡的,作者也說了,去這些地方吃飯的人,不都是奔著壹種特色去的,或許妳不喜歡吃這款,但妳肯定會被另外壹款迷住,總有壹款會讓妳流連忘返。這讓我想起小的時候去還掛著幌子的小飯店吃的燒麥了,那是我第壹次吃燒麥,現在想想還流著口水,因為後面也吃了不少家店裏的燒麥,都不覺得有多好吃,我想可能是時代變了,也或許是沒有了那時的心境,但是現在要是也能找到那時的感覺,壹定會很興奮,這就是吃貨的心態。

不能再寫了,有些餓了。現在想想不能總看這樣的書,看過之後兜裏的銀子直往外蹦。開個玩笑啊!勿怪!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讀後感(三):生的恣意 食的鮮活

記得幾年前看《非誠勿擾》的時候,有個胖乎乎的男嘉賓的願望是找到壹個可以和他壹起吃遍所有美食的妹子,相攜壹生。這個願望樸實的可愛,又幸福的壹塌糊塗。相信每個“好吃佬”都有這樣的感受,最幸福的莫過於有人陪妳壹起吃好吃的,最難過的莫過於吃到絕妙美食,卻不知同誰分享。

吳鴻就是個幸福的“好吃嘴”,他總能找到壹幫誌同道合的“好吃嘴”去吃,去樂,生活中的朋友也好,網絡中的朋友也好,如何相識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有壹顆虔誠尋找美食的心和無數身經百戰精準無比的味蕾。吳鴻在《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裏介紹了四十道好滋味的菜,以及記憶裏和這些菜有關的故事,我們在文字圖片交錯間,看見了白騰騰上升的霧氣,聽到了笑鬧唱罵的聲音,聞到了麻辣沖鼻的川香。不管這些小館子是不是有名,經這本書壹記,壹定會更加有名了。但願這些蒼蠅館子能永遠保持這份尋常市井的煙火之氣,合了本地老人兒們的胃,也讓我們這些外地人,都有機會在某壹日進川尋訪,壹解心頭饞。

拿到這本書,我跟同事倆湊壹塊看,我看文字,她看圖。她指著菜的圖片問,這個是什麽?那個是什麽?我猶豫了會兒,大概是這個,哎呀,又好像是那個,哎呀,作者也不在圖片下面標壹下,臣妾實在是對不上號啊。蒼蠅館子重味疏於形,有些菜色對於我等外地人來說,實在是除了紅油濃湯,看不出來裏面都有些啥。不過對不上號也沒關系,她繼續看圖,我繼續看字, 居然也能看到饞蟲外冒,遂開始考慮起請假去四川玩的事起來。果然能夠成行的話,即使不帶護膚品化妝品漂亮衣服,也是壹定要帶上這本書的。

提起四川,聯想到的就是麻辣鮮香,是個好吃的地方。當地人管味道道地的小館子叫蒼蠅館子,作者在後記裏詳細分析了壹下這壹叫法的來由。其實擁有眾多蒼蠅館子的美味城市在中國還有很多,只是叫法不同,比如我大武漢,各種好吃的也是數不勝數。四川人把愛吃之人叫做“好吃嘴”,武漢人則是親昵的叫成“好吃佬”。在武漢,做餐飲容易賺錢也容易賠錢,壹家好吃,天天門口排長龍等翻臺壹個小時也不稀奇,專程從漢口到武昌就為了吃壹頓的也是常事;隔壁家難吃,對不起了,從開業到關門,也就不過個把月。壹家門庭若市壹家冷清到招蒼蠅,現實就是這麽 *** 裸的打臉,好吃佬們也就是這麽認真。

私認為,壹座充滿“好吃佬”的城市才是壹個生動鮮明的城市。妳可以笑她不夠精致,可以說她太市井,可以嫌棄她不夠光鮮,卻無法否認她的生機盎然。生活生活,本就該是生的鮮活,如果不能在香氣蒸騰中大快朵頤,不能給予身體最基本的撫慰,又談何生活。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讀後感(四):在成都的壹定看看

雖說美食書已經成為像偵探小說壹樣的類型文學,寫作方式十分固化,但這本書我還是老早就想買了。

無它,畢竟我就在這兒,耳聞目染,看著親切,來個按圖索驥也不是沒可能,盡管我並不是個愛吃的人,估計也就看看,看著就飽了(非貶義)。

蒼蠅館子這個說法我是從海龜那兒聽來的,以前並不知道,四川人從河北同學口中了解四川方言,也是極慚愧。

書看了壹大半,作者寫法非常隨意,就是日常裏短,嘰裏呱啦,吃友、菜品、味道巴拉巴拉,這些店所在位置我很多都去過,是在地圖定位後才發現原來我去過。

就我個人感受來說,盡管作者寫了這麽多篇,其實味道都差不多,川味的味道差別實在不大。

吳鴻先生是出版人,就在四川文藝出版社,可惜英年早逝,前陣子的事(2017.06),和吃有點關系,並非我不積口德,而是吳先生自己在書裏說的:“住過醫院,知道身體不好有多苦,全都是好吃惹的,自然不敢大意了。”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讀後感(五):川菜小館子吃喝攻略

川菜小館子吃喝攻略

讀《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by煙波浩渺1980

壹看本書名,壹定是被“蒼蠅”二字所困惑,流沙河在前言中解釋:書中的蒼蠅壹詞是成都人的諧謔,自占地方,不讓妳來貶損,亦智慧也。作者吳鴻選的蒼蠅館子,即舊時的紅鍋小館,店堂窄,地上臟,桌面膩,菜品精,價錢廉,味道好。這便是本書中的主題。

涼粉、肥腸、蹄花湯、豆湯飯、冒菜、沙縣小吃、農家菜、羊肉湯、雞湯還有私房菜等等,不知道為啥,這些菜沾上四川的二字就讓人流口水,饞的要命。

對於熱愛辣味的吃貨來說,這本書是絕對沒有抵抗能力的,僅是書名就已經打敗我。請原諒書名黨的存在!書名取得好,壹眼就勾人,可以分辨清書中的內容寫得是什麽。本書完全可以當做美食攻略和地圖使用。到哪裏吃,點什麽招牌菜,這菜的前世今生都是清楚明白的展示。但是作為遊客來說,想吃完書中介紹的館子,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也很難。這就是不是本地人的悲哀。

對於四川我也並不陌生,每年都回去重慶玩上兩三周,總會抽出三四天時間去四川耍幾天,名勝古跡+美食是必遊必吃的。壹下火車就會聞到濃濃的火鍋牛油味,在四川吃就是壹種氛圍,無處不在沒法逃脫。朋友都會問我四川好不好玩,我的回復必然是:好吃。旅遊時也會拍回來很多美食照片,更更美食博客,但都是浮於表面的“好吃”、“還想再吃”的層面上。對於吃貨來說廢話別多說,菜端上來能想著先拍個照就不錯了,沒直接吃就算是萬幸了。

本書我主要關註的是書中美食,到底作者寫得如何,反而不是那麽在乎。然而作者號稱是“好吃嘴”,吃遍四川最有代表性的蒼蠅館子。這渾身散發的就是 *** 辣的味道,這文章、這圖片、這情感、這經驗都是靠“吃”出來的。

個人感覺寫美食非常“沾光”,因為很多人沒吃過,又想吃的想法;很多人吃不到,又非常想去吃。於是寫文得人,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作為熱愛麻辣口味的人來說,四川簡直是吃貨的天堂。只要不怕長肥,只要肚子得空,並不需要花很多錢錢,就可以滿足嘴巴吃吃吃的欲望。

作者吳鴻的文不會給人浮於表面美食介紹的感覺,讀其文章就能明白他作為資深吃貨身份,絕沒有誇張。對於本地各種小館子的吃吃喝喝,他絕對不是只吃過壹次兩次,而是吃過很多次,甚至了解這個館子的歷史淵源,更樂意與店家攀談,詢問制作竅門和秘方。即使店家有所保留,也會讓妳覺得他可以了解其中的配料大致是什麽。

同時作者也會科普川菜慣用語言和俗語,例如:鮮椒跳,關鍵是跳字上,跳即跳水,是自貢壹帶的叫法,如跳水泡菜,成都叫洗澡泡菜,指泡菜的時間不長,壹般只是隔夜,能保持蔬菜的鮮嫩而口感清脆。

在四川話中很多疊音詞,在書面很難用文字表現出來,作者在普及川菜的時候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作者的語言組織能力就可在書中體現出來。例如:老四川舊時順口溜“稀飯幹飯茫茫,肥肉瘦肉嘎嘎”。茫茫是飯,嘎嘎是肉的統稱。是四川人舊時對小兒們說的話。吃茫茫吃嘎嘎,小兒們壹聽有嘎嘎吃,必定歡天喜地,大人也跟著開心。“茫”和“嘎”兩個字是音,正確的寫法肯定不是這樣寫的,怎麽寫,問我,我也不知道。

這個聽方言的音寫不出字的現象,在那個省都會有,多數人都可以理解。關鍵點在於作者釋義能力,這點書中的釋義完全沒問題。

對於我這種外地來的遊客來說,川人特別熱情,如果有問路的需要,他們壹定會很熱情給妳指路。但是於我認為,四川話相當於壹門外語,雖然他們很好,努力的講“川普”,可惜我還是聽不懂,真是無比惆悵的事情。除了熱情還表現在實誠上,他們並不會聽妳的口音欺客,給食物漲價或者少放材料,即使不好溝通,只要按圖和文字指照來,人家上什麽菜給妳也上什麽菜。對於吃,四川人那真是沒有再認真和講究的了。吃在四川這話誠不我欺。

對於我這吃貨來說,心中生出百般感嘆,下輩子好想嫁到四川去,要是淘寶再能快遞包郵就好了,完美!

2015年11月19日星期四

如有轉載經授權後方可,請豆郵聯系筆者或[email protected]。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讀後感(六):怪誕名字的背後

前壹段時間看陸文夫的《美食家》,見他詳細地剖析蘇州菜的結構,無論每壹步都是細有講究,不禁對食物提起興致。特別是看到他寫的-----世界上的事往往是會做的不如會吹的,會燒的也不如會吃的時,更是對食物產生壹種獨特的情感。不管怎麽說,每次看有關食物的文字,總是有壹種瑣碎、平淡之感,想必這正是生活獨具的味道,吃到最後,壹絲甜意潤喉。吳泓的這本書亦是如此,我是被怪誕的書名吸引過來的-----《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不得不說,作者吳泓實在是從熱氣騰騰的食堂裏走出來的人物。

他像個孩子似的對每壹頓飯菜充滿新鮮感,記住它們的名字,並且拍出好看的照片,在書中,他沒有提起食物的做法,他倒是細膩地寫出自己的口感,各有味道且各有脾氣,這就是蒼蠅館子裏的食物。蒼蠅館子,衛生條件不好,沒有精美的裝修,然而食物的味道卻是好極了。序言中,美食家袁庭棟已經揭示了該現象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做飯的人對食物有感情、用心,他們會分析食者的口味,不斷進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如此情節並不會產生動人的故事,所以書中沒有關於食物戲劇性的情節,作者只是記錄下來他和朋友們的覓食生活,其實就藏在點滴間,就發生在蒼蠅館子裏。

要完全承認書中沒有故事性,我也是否認的。例如,在吃黃吼火鍋之前,左老師,即火鍋店的老板,會向作者壹行人,詢問“食者中是否有老人、小孩”壹事。問其原因,左老師這樣解釋,“如果有老人和小孩,我就要把味調得淡壹些.....老人壹般都要吃淡些,娃兒不能吃太重的味。年輕人就是要味濃些,淡了吃起來不過癮。”這些事件,其實就是故事。廚師了解食者的口味、健康後,才能為其更好的呈獻食物,這才是廚師該有的品質,而他們呈獻出來的壹碗水,或者壹道簡單的飯菜,亦是他們的心意。如此舉動,貼近人心,蒼蠅館子想不受人歡迎,都很難!

作者也不太喜歡餐館賣故事。我猜測原因:館子負責給食者提供美食,食者只管吃,吃出來的飯菜味道才是真實可信的。壹旦有了情懷,對食物的味道也會產生變化。食物的味道也會自發性的“變質”。不給它增添故事和情懷,還原它的本來口味,這是食物與味蕾的相處之道。我們這些食者,需要給味蕾空間,需要去了解、親近廚師的心意。如此,甭管蒼蠅館子多擁擠,吃的整個過程,也會舒服開心的。

當然,作者吳泓如此了解蒼蠅館子,他也是非常了解食者的。他知道“成都人的嘴最挑,做餐飲要不斷地革新,改良菜品,新鮮稀奇的吃食是成都人的追求。”所以,他們這些食者,覓食的過程,也看得有趣兒。只要大夥都想吃好的,不管多遠,不管識路與否,都會驅車前往。壹旦愛上了某樣食物,壹有機會就找去吃。吃過的菜,過了那麽多年,也還記得。

在書中讀了太多關於蒼蠅館子裏的美食後,深深地了解了食者愛美食緣由何在,並非控制不了自己的味蕾,而是他們清澈的眼光停留在了食物上,用這種方式對待枯燥無味的日常。

《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讀後感(七):壹個好吃嘴的呼應

話說看到書名以後,我立即註意到四川和蒼蠅館這兩個詞。對四川的飯食,壹說起來我簡直停不下來。

壹個人第壹次旅遊是成都,對成都杜甫草堂附近的糖油果子,傷心涼粉,文殊院旁的少城小餐,寬窄巷子跟前的無名肥腸面,以及青羊宮裏面的齋飯,吃完以後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無法忘懷。每每有人問我去成都怎麽樣的時候,我都竭盡全力規勸:趕緊去,去得越早吃得越好!真的,成都人會生活懂美食是出了名的。

13年春節期間在陽朔做義工,認識壹對來廣西旅遊的成都母女,和她們聊天的時候差點沒把我腰笑斷。其中的女兒參加過家門口超市舉行的嗑瓜子比賽,並榮獲四川省嗑瓜子比賽速度最快第壹名,後來好像被貴州哪裏的人給打敗了。她們還告訴我,每到瓜果蔬菜上季時,超市每每會舉行吃草莓比賽啦,吃西瓜比賽啦,吃獼猴桃比賽啦等等,無知而見識少的我被這奇怪的比賽驚得壹楞壹楞的。

最好笑的是,她們在我詢問成都好吃的蒼蠅館後告訴我,在春熙路還是哪裏有壹家小店生意超級好,有壹次她們去吃飯的時候,看到桌子附近站著形形 *** 的人,有人衣冠楚楚,有人西裝革履,也有人衣著襤褸,他們默默站在吃飯的食客桌子壹旁,壹旦客人們吃好離席,他們立即沖上前去吃剩菜剩飯!這是什麽鬼?我當時和我的眼珠都驚呆了,虧的母親生我的時候給了壹副不大的眼睛,否則我的眼珠子壹定會脫框而出。我們熱烈的討論了這些人為何這麽做卻絲毫沒有頭緒,只能悻悻然睡了,後來壹直想詢問知情人,卻又壹直沒機會。記得她們還說,那家生意超級好,好到每年老板娘都會帶著員工公費出國旅遊,12年去的是馬爾代夫!我們好像都對此表示了羨慕嫉妒恨,並隔空表示老板娘請收我當服務員吧。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成都人壹直都是會生活的美食家。讀作者吳鴻這本書,更讓我了解了成都乃至附近那些不為普通人知的蒼蠅館,這本書可以當得起是壹本介紹好吃食的地圖冊,但更多的,是每壹家蒼蠅館特色的介紹,以及串聯在這些食館之間作者對美食的情誼。

正如美食家袁廷棟所言,真正的美食家要“知味”,知道的是難以被語言所形容的,只有眼觀,鼻嗅,舌嘗,口感,繼而心領神會的綜合的美感。也許有人認為只有高大上的米其林五星級的酒店才能有這種無上的美感。但是這本書恰恰講了那些世俗的,好像上不得大臺面的蒼蠅館。平淡樸實而又富含四川當地語言語氣詞,每次看到像“要的”之類的就忍不住會想到那些短小精悍而做做飯好吃的四川人來。在作者眼中,這些門面不大的蒼蠅館老板們大凡為了生存而拼搏,必須竭盡全力鉆研出美味以留住顧客,是以,館子雖小美味卻不少。

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也許終其壹生也很難吃到所謂的五星級酒店。而我們的生活卻是大多數與這些普通的蒼蠅館打交道,味道好不好吃,老板用沒用心,壹吃即吃的出來,不用別人過多點評。大眾的眼光是雪亮的,成都好吃客的眼光更是如此。而作為其中的老饕,作者寫出的這些館子,更是經過大家無聲的評判。

對書中所提的肥腸酸辣粉啦,鹵菜冒菜啦,江油肥腸啦,羅雞肉,豆腐皮啦,看的我口水忍不住滴滴答答的,寒冷的冬夜看這些遠在千裏之外的美食,真是看的人不能自己。據說西安通往成都的高鐵很快就開通了,到時候只需要四個小時,周末就可以去成都大吃壹通,到時候壹定要把書中提及的館子壹家家吃過去。對了,書的最後竟然還貼心的列了成都蒼蠅館50強,只能說,成都人實在太實在太會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