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有多少種餃子?

有多少種餃子?

無錫餃子

無錫的小籠包以皮薄味美聞名於上海、南京、杭州。它們是無錫的傳統名勝,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是用上等面粉,精心選料,用小籠包蒸成的,還有些清甜細膩的江南風味。具有“挑起來不破皮,翻過來不漏底,吸滿嘴鹵水,口感鮮而不膩”的特點。

無錫的小籠包有兩種:鮮肉小籠包和蟹粉小籠包。鮮肉小籠包裏的肉餡薄,鹹,嫩,好吃。鮮肉餡心加入水煮蟹粉和蟹油,就是著名的“無錫蟹粉小籠包”,味道鮮美,齒頰留香。不僅適合即興食用,也是饋贈親友的特別禮物。

有著“遊龍”美譽的清朝乾隆皇帝,遊遍了名山大川,尤其是領略了江南的秀美山川、園林古跡和民俗風情。他先後六次下江南,沿南京、揚州、常州、無錫、蘇杭,作了壹次長江以南的長途旅行,每次必遊無錫惠山。1751年,乾隆皇帝開始了第壹次南巡。早在他旅行之前,他就決定去參觀無錫惠山的沁園(機場花園)。09年2月19日,帝國船隊抵達無錫,在黃埠墩碼頭停靠後,乾隆皇帝於20日上午換乘小船,來到沁園,用惠山泉煮茶,品茶,品嘗小籠包等當地特色小吃。可見當時江南各地的民間都有饅頭的雛形。[1]

常州小籠包

古代有萬華,近代有迎桂。今天常州人都知道吃包子要“歡迎來廣西”(歡迎來廣西包子)。桂英茶館成立於1911。它因其良好的管理和質量而家喻戶曉,深受大眾喜愛。產品具有“皮薄透明、鹵汁濃郁、蟹香、肥而不膩、汁多肉鮮”的特點。輔以香醋和嫩姜,風味更佳,堪稱常州壹絕。1985被評為市優質產品,編入《江蘇省小吃菜譜》,1990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為十大名點。

螃蟹包子是常州的時令傳統小吃,每年中秋節前後桂花盛開時都有。螃蟹小籠包,本來叫螃蟹小籠包。包子古稱“小籠包”,常州人也叫小籠包。

小籠包分附號、鑲對、加蟹三種。“隨好”是不加蟹油,“對煎”是壹籠6個包子只加蟹油,其他6個只加不加蟹油。“加蟹”就是全部加蟹油。壹籠包子也叫客,所以老常州人經常這樣吃包子:“兩客壹組”。或者:“十個客人加螃蟹,我要帶他們去上海。”老吃貨壹般只在餐廳點“配”。老吃貨認為,只有壹個帶蟹的包子,可以帶著號吃,另壹個帶著蟹,才能充分體會到蟹的美味。如果總是吃螃蟹夾包子,嘴裏的味道會有點平淡,越來越感受不到螃蟹的鮮味。所以才會產生“防盜”這個約定俗成的名字。[2]

常州加蟹小籠包皮薄餡大,講究壹個“等不如等”。那才能達到最好的口感。妳要把饅頭拿出來,泡在壹盤香醋裏,用筷子夾住,把饅頭向外翻,咬開底側的皮,先仔細吸出鮮美的鹽水,然後把打開的饅頭泡在醋裏,讓醋進入饅頭裏,再把整個饅頭放進嘴裏。如果不先把溢出來的汁液吸幹,再咬下去,要麽燙傷自己,要麽把汁液拍得亂七八糟。[2]

上海小籠子包裝

上海南翔小籠包已有百年歷史,誕生於清末同治十年。最初的創始人是黃銘先,他是壹家點心店——日華軒點心店的老板。後來他兒子在豫園老城隍廟開了分店。也就是在這個繁華喧鬧的豫園裏。[3]

南翔小籠包原名“南翔大肉包子”,後稱“南翔大包”,後稱“谷壹元包子”,現稱“南翔包子”。大肉包子采用“重餡薄皮,變大為小”的方法,精選精制白面搟成薄皮;以瘦肉為餡,不用味精,把肉皮放在雞湯裏煮,冷凍後拌進去得其鮮,撒上少量細磨的芝麻得其香;根據季節不同,還取蟹粉或春竹、蝦仁、肉餡,每袋折14折以上,壹兩面粉做成10片,形似菱角。

到處都是小籠包

它半透明,小巧玲瓏。美食是壹門藝術,中國人發明的小籠包可以算是這門藝術的代表作,小籠包把這門藝術發展到了極致。南翔小籠包制作精良。它用發酵的白面粉做皮,豬腿做餡。最獨特的是隔壹年用老母雞燉壹次湯,然後和豬皮壹起煮,再做成涼粉拌入餡料。

面團大小均勻,表面抹上食用油,味道會更好。把胚胎拉到最後,差不多大小,包的時候往上拉。它的優點是皮薄、肉嫩、飽滿。熱霧直上來,蒸饅頭。這時的饅頭潔白晶瑩,像玉兔壹樣,讓人愛不釋手。把面團打壹拳,滑滑的汁液壹下子就流了出來。雪白的面團,鮮亮的汁液,粉紅色的肉餡,極其誘人。如果配上姜絲香醋和壹碗雞絲蛋花湯壹起吃,味道會更好。包子的餡也可以隨季節變化,比如初夏加蝦,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包子好吃又精致,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從當年在南翔鎮石船上的第壹次零售,到今天遍布全國甚至國外的分店,南翔小籠包的變化可圈可點。但它的原味和自然質樸從未改變,壹直吸引著壹批又壹批的食客。將面團打孔,蘸上香醋,咬壹口姜絲南翔小籠包,然後細細品味,細細品味上海的傳統飲食文化,細細品味遠離喧囂都市的“鄉下”感覺,細細品味南翔小籠包的美味。

天津小籠包

因為天津習慣叫“包子”,所以不壹樣。

狗不理包子有皮薄餡大的特點,放在蒸籠裏更美味。

“狗不理”成立於1858。清朝鹹豐年間,河北省武清縣(今天津市武清區)楊村有壹個年輕人,名叫桂貴友。因為父親四十歲有了兒子,為了平安起見,就把寶寶的名字取為“狗子”,期望他像小狗壹樣乖(按照北方的習俗,這個名字充滿了淳樸、慈愛的親情)。狗子在14歲時來到天津學習藝術,在天津南運河附近的劉佳蒸菜館當服務員。狗子心靈手巧,好奇心強,在師傅們的悉心指導下,做包子的技術不斷提高,很快就小有名氣。當了三年老師,狗狗掌握了做包子的各種技巧,於是獨立出來,開了壹家專門做包子的小吃店——“德聚好”。他用肥瘦鮮豬肉的比例為3: 7,加入適量的水,輔以排骨湯或肚湯,並加入磨好的香油、特制醬油、姜末、蔥花、調味劑等。,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拌成包子。包子皮半毛面,搓條放劑後卷成直徑8.5厘米左右,厚薄均勻的圓形皮。包好餡料,用手指仔細揉搓,同時用力擰褶。每個饅頭都有固定數量的18個褶,褶的密度均勻,如白菊花。最後用硬氣在爐中蒸。

由於桂桂友手藝好,做工非常認真,從不摻假,做出來的包子口感綿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俱佳,吸引了千裏之外的人來吃包子,生意十分紅火,很快名聲大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吃他的包子,貴由忙得沒有時間和顧客說話。結果吃包子的人罵他“壹個賣包子的狗,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就叫他“狗不理”,把他經營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但原來的店名漸漸被人遺忘了。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訓練新軍時,曾在北京將“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贈送給慈禧太後。慈禧太後品嘗後欣喜不已,說:“山中野獸雲中雁,陸上牛羊,海底鮮,不如狗不理香,可食久矣。”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逐漸在很多地方開起了分號。

狗不理包子以味道鮮美聞名全國,享譽海內外。狗不理包子很受歡迎。關鍵在於其用料精細,制作精美。在選料、配方、攪拌、揉面、搟面等方面都有壹定的絕活,做工上有明確的規格和標準,尤其是在包子褶的對稱性上,每個包子都是18褶。剛從抽屜裏拿出來的包子,大小齊,顏色白,面軟。它看起來像壹朵在霧中含苞待放的秋菊。清爽舒適,咬壹口,油潤如水,香而不膩,壹直深得廣大市民和各國朋友的青睞。[1]

開封小籠包

開封小籠包,又稱灌湯小籠包,是開封著名小吃之壹。早在北宋時期就有銷售,稱為灌漿包子或灌湯包子。首都東京(今開封市)70余家酒店之壹的王樓,素有“洞梅饅頭”之稱,為首都東京之首。北宋以後,灌湯包在開封流傳下來。

上世紀20年代,名廚黃繼善創辦了“初心餐廳”,主營灌湯包。20世紀30年代,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他創新了包子的制作方法。而不是用半生不熟的面團、薄皮瘦肉混合豬皮凍餅並加入糯米、料酒、籽油、甜面醬、香油等。做餡,他用死面粉做皮,用糖和味精做餡鮮。通過“三軟三硬”和面,面筋韌滑,不漏湯不漏衣。還把大籠改成了饅頭,和蒸籠壹起上桌,現吃現蒸,旋轉不停地蒸,既保持了饅頭的火候和形狀完美,又操作簡便,深受顧客好評。這是開封小籠包。

建國後,開封小籠包發揚光大。尤其是黃繼善發起的“壹樓包子鋪”。

開封小籠包

公司經營的灌湯小籠包經過名師不斷改進,更具特色。皮薄餡大,湯油潤,軟嫩鮮香,白滑。可以像提燈壹樣舉起,也可以像菊花壹樣放下。它遠近聞名,吸引了大量的開封市民和中外遊客,他們大多以品嘗這種食物為樂。

80年代末90年代初,“壹樓”先後開發出“包子宴”和“速食包子”系列產品。“包子宴”又稱“什錦包子宴”,根據餡料不同分為十種口味:山楂、三鮮、南韭、麻辣湯、雞丁、筍丁、韭菜頭、魚蝦、湯。“速凍包子”已經投放到城市和全國市場,並受到歡迎。來開封旅遊的外國友人和港澳華僑,在飽覽古城勝景後,津津有味地品嘗了開封小籠包,並給予了高度評價。[4]

3相關差異

灌湯包和小籠包的區別:

小籠包,顧名思義就是用小蒸籠蒸,分1兩種。如果有湯,就叫小籠包皮凍。皮薄、多筋、半透明,所以面粉不發酵。2.如果沒有湯,那只是壹個小肉包子。皮沒有上面那種薄,應該是發酵面粉做的。

灌湯包子,顧名思義就是裏面有湯的包子,也就是分為兩種:1。大湯包。2.包只是身材不同而已。

壹般來說,湯包比小籠包略大,更註重湯的味道。有的湯包也是用吸管吸湯做的,餡料和皮的口感可能稍微好壹點。

4練習

生產要素

1.面團應使用嫩酵母;

2.填充時加入肉凍。[1]

需要註意的事項

1.正宗的包子皮需要壹個專門的搟面杖,家裏壹般用普通的搟面杖,這樣外面就可以像荷葉邊的裙子壹樣被壓出褶皺。

2.包饅頭時,不需要合上,只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饅頭邊緣,輕輕合上即可。

3.蒸之前壹定要在饅頭表面噴水,因為搟饅頭的時候需要加很多面粉才能壓出荷葉邊。如果不噴水,蒸出來的小籠包會很幹[1]。

方法壹

材料

1.瘦肉(四兩)、肥肉(壹兩)、面粉(九兩)、開水(半杯)、西蘭花或鹹菜葉(幾片)。

2.調料:鹽、酒(各半茶匙)、醬油、玉米粉(各兩茶匙)、姜(壹茶匙)、水(四湯匙)、香油、胡椒粉(各少許)。

3.蘸醬:姜絲(半湯匙)、醋(兩湯匙)。

步驟

1.將瘦肉和肥肉壹起剁碎,加入調料攪拌至凝膠狀,分別做成小肉丸;

2.將面粉均勻篩入大碗中,慢慢加入開水,迅速攪拌均勻成軟粉球,用少許面粉涼手;

生產所需材料(11張)

將面團搓成長條狀,再切成小圓粒,磨成細圓粉條,將丸子做成包子的形狀。

3.放入蒸籠蒸七八分鐘。與果汁混合均勻,壹起食用。趁熱吃。

方法2

1.鍋中加入325克面粉,用140克80℃熱水(夏季溫水)制作雪花面,倒入酵母絲和堿水,揉至光滑、柔軟、有韌性。

2.將豬腿剁碎放入鍋中,加入醬油和鹽,拌勻,用果凍將皮剁碎,加入綿白糖、味精和蔥姜末,攪拌成餡。

3.將面團揉成長條,挑40張同樣大小的面粉,壹張壹張地壓平,用搟面杖搟成圓形皮(直徑約5厘米),裹上25克餡料,揉成15-20皺紋的青體。

4.取壹個小蒸鍋,放入10青體,沸水鍋蒸5分鐘左右。吃的時候準備玫瑰香醋和姜絲蘸著吃。[1]

方法3

材料

面條:150g中筋面粉,75g清水,2g鹽。

湯料:豬肉餡300克,涼粉200克,小蔥5根,生姜1片,醬油2湯匙(30克),鹽少許,牛肉粉或雞精3克,糖3克,白胡椒粉2克,香油20克。

小籠子蘸醬料:嫩姜絲20g,陳醋20g。

步驟

1.在肉餡中加入2勺醬油和20克香油,用筷子單向攪拌,使肉餡變得油膩。

2.將小蔥切成小塊,姜切成粉,放入有牛肉粉(或雞精)、糖、白胡椒粉的肉餡中,攪拌均勻。

3.將凍皮切成丁,放入肉餡中,撒上少許鹽。

4.用筷子將果凍和肉餡充分攪拌,使果凍粉均勻分布在餡料中。

5.在中筋面粉中加入鹽,用筷子簡單攪拌。

6.在面粉中倒入清水,用筷子攪拌成絮狀雪花。

7.用手將面團攪拌至表面光滑,蓋上壹層布,室溫靜置25分鐘。

8.檢查面團是否松散:用壹個手指按壓面團。如果它的表面沒有反彈,就說明面團已經松弛了。這樣搟面的時候,面團就不會收縮了。

9.將松弛的面團平均分成30份,搟成面皮,厚度和餃子皮差不多。將餡料放在壹個面團上,左手拖動面團,右手通過拉、推、捏的方式將餡料包好。

10.當最後壹個褶被捏緊時,前面被推出的部分被塞進去並密封。

11.蒸鍋裏放水,抽屜上刷壹層薄薄的油,把饅頭放好。

12.大火蒸5分鐘,關火1分鐘後取出。湯汁濃郁鮮美的小籠包做好了。[5]

方法4

配料:豬肉餡,低筋面粉

輔料:白菜、蔥、姜

調料:炸醬、香油、醬油、蠔油。

步驟

1,白菜洗凈去老皮,切絲切碎,用少許鹽腌制5分鐘。

2.在肉餡中加入香油、蠔油、2湯匙醬油、少許鹽和洋蔥姜水,拌勻,腌制15分鐘。

3.加入炸醬,攪拌均勻。

4.白菜用抽屜布包好,晾幹待用。

5.將白菜餡放入肉餡中,攪拌至頂部。

6.把松了的面團多揉幾下,切成劑;用面針搟成圓皮。

7.包好餡,揉成包子。

8.盡量保持生包子大小壹致。

9.將生饅頭放入小籠包中,發酵約10-20分鐘,大火蒸熟。

10.大火燒開後,轉小火15分鐘。

11.關火燜2-3分鐘再開蓋。[6]

5個飲食技巧

因為饅頭裏面有很多湯,所以吃的時候壹定要小心。

1.首先,把饅頭放進茶托裏,註意不要把錢包弄壞了。

2.在饅頭邊上咬壹小口,稍微吹壹下涼壹下。(小籠包的湯是熱的,最好不要直接吃。可以用筷子夾著吹,但千萬不要倒進小碟裏。)

3.流行的吃法是先喝湯。這個觀念是正確的。包子的精髓在於湯。保證包子美味不流失的方法是在湯汁略涼後,將整個湯汁送入口中,讓湯汁完全包裹住嘴裏的包子,把美味密封起來,不流失。吃包子要註意湯汁。做菜的時候要把湯汁濃縮成透明的固體膠質,切碎,拌在裏面。熱氣壹蒸,就全變成湯了。好的饅頭薄如紙,可以隨身攜帶,不會破。小心翼翼地拿出來,放在醋碗裏(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準它吸壹口,鮮美的湯汁就進肚子了。不過不用擔心,不然會燒起來的,然後慢慢享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