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知行合壹,重在行動的作文

知行合壹,重在行動的作文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壹說。所謂 “知行合壹”,不是壹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關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系,也包括壹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系。王守仁的“知行合壹”思想包括以下兩層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認為知行是壹回事,不能分為“兩截”。“知行原是兩個字,說壹個工夫”。從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壹切道德歸之於個體的自覺行動,這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從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識離不開道德行為,道德行為也離不開道德意識。二者互為表裏,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認識和道德意識必然表現為道德行為,如果不去行動,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認為: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這無疑是有其深刻之處的。 2、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說,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道德規範要求的行為是 “良知”的完成。 [編輯本段]提出背景 王守仁的知行合壹說主要針對朱學而發,與朱熹的思想對立。反對程朱理學“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的知先行後說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輕行、“徒懸空口耳講說”的學風。程朱理學包括陸九淵都主張“知先行後”,將知行分為兩截,認為必先了解知然後才能實踐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壹正是為了救朱學之偏。 [編輯本段]理論分析 王守仁的知行合壹說深化了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性的關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後的弊病,但是同時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說中的知識論成分。王守仁的觀點雖然有利於道德修養,但忽略了客觀知識的學習,這就造就了以後的王學弟子任性廢學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歸於王學的弊端。 王陽明這樣用意念代替"行"合理的方面,要人們樹立壹種信念,在剛開始意念活動時句依照"善"的原則去做,將不善和惡消滅在剛剛萌發的時候,這也叫"知行合壹"。所以,對"知行合壹"應該全面理解,這樣才能正確評價。 另外,王陽明的教育思想中還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第壹,立誌、勤學、改過、責善。"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誌不立,如無舵之舟,無衡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而且立誌可以促使勤學,"凡學之不勤,必其誌之尚未篤也。""改過"是指自己,"責善"是勸別人改過,這裏面還包括了"諫師之道",即向老師進諫,指出錯誤。第二是獨立的治學精神和能力。第三是循序漸進與因材施教。第四是強調身體力行。這些教育思想對今天的青年人學習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1] [編輯本段]代表人物 王守仁,生於1472年,卒於1529年,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明憲宗成化年間,生於浙江余姚。父王華,在明成化十七年辛醜(1481年)中了狀元,王守仁就隨父移居紹興。 “知行合壹”理論的布道者與實踐者-張凱瑞.PTT職業培訓師。優秀培訓師,傑出咨詢師,曾獲珠三角十大人力資源風雲人物,最受歡迎的培訓師等稱號。廣東私營企業協會特聘講師、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講師、美國國際秘書協會會員。 職業經歷: 先後於著名咨詢公司、涉外五星級賓館、大型國營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擔任客戶經理,人力資源經理,培訓總監,運營副總等職務。張老師以“誠信服務,與客戶***同成長”為服務理念,註重與客戶的長期交流與合作,改變傳統的咨詢和培訓模式,有效化解咨詢和培訓風險,讓咨詢顧問與企業真正實現“夥伴”關系! 曾服務客戶: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郵政、廣州地鐵、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廣廈控股、中糧集團、南京地鐵、中捷集團、開元集團、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廣州);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保險、上海永新股份、、建國賓館(四星)、紫金山大酒店(五星)、城市酒店(四星)、光遠電子、錦旭電子、奧美佳數碼、美維電路板、金百澤電路、達進(集團)、富士智能系統、白雲賓館、漢威泰電器、金凱悅大酒店、深圳金暉嘉柏大酒店、聯通黃頁、麗城物業、正大環保科技、諾舟企管、偉國電子、嘉辰貿易、聲南貿易、德州儀器(中國)、銳豐音響 納偉仕音響 雅樂音響、立邦塗料(中國)、朗訊科技、貴科技;勝大燈飾;亞旭塑膠工業;德豪潤達電氣;先技精工;愛美達集團;群光集團等。 人物生平 相傳,王華對兒子家教極嚴,王守仁少年時學文習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歡下棋,往往為此耽誤功課。其父雖屢次責備,總不稍改,壹氣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動,頓時感悟,當即寫了壹首詩寄托自己的誌向: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壹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壹齊休。 馬行千裏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遊。 炮響壹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王守仁以諸葛亮自喻,決心要作壹番事業。此後刻苦學習,學業大進。騎、射、兵法,日趨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進士,授兵部主事。當時,朝廷上下都知道王守仁是博學之士,但提督軍務的太監張忠認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視守仁。壹次竟強令守仁當眾射箭,想以此讓王守仁出醜。不料守仁提起彎弓,刷刷刷三箭,三發三中,全軍歡呼,令張忠十分尷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歸,結廬於會稽山龍瑞宮旁之陽明洞。故世稱陽明先生。 王守仁病愈復職後,因反對宦官劉瑾,於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謫貶貴州龍場(修文縣治)驛丞。劉瑾被誅後,任廬陵縣知事,累進南太仆寺少卿。其時,王瓊任兵部尚書,以為守仁有不世之才,薦舉朝廷。正德十壹年(1516年)擢右僉都禦史,繼任南贛巡撫。王守仁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謀略於壹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鎮壓地方騷亂和平定“宸濠之亂”拜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後因功高遭忌,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余姚壹帶創建書院,宣講“王學”。嘉靖六年(1527年)復被派總督兩廣軍事,後因肺病加疾,上疏乞歸,病逝於江西南安舟中。謚文成。 主要成就 王守仁是宋明時期主觀唯心主義集大成者。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用以對抗程朱學派。王守仁說:“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有惡者心之用,知善知惡者是良知,為善去惡者是格物。”並以此作為講學的宗旨。王守仁斷言:“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認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認為為學“惟學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學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刪鋤之者也,無非有事於根焉而已。”要求用這種反求內心的修養方法,以達到所謂“萬物壹體"的境界。王守仁的“知行合壹”和“知行並進”說,旨在反對宋儒如程頤等“知先行後”以及各種割裂知行關系的說法。王守仁論兒童教育,反對“鞭撻繩縛,若待拘囚”,主張“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以達到“自然日長日化”。王守仁的學說以“反傳統"的姿態出現,在明代中期以後,形成了陽明學派,影響很大。王守仁廣收門徒,遍及各地。死後,“王學”雖分成幾個流派,但同出壹宗,各見其長。王守仁的哲學思想,遠播海外,特別對日本學術界有很大的影響。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就有壹塊“壹生伏首拜陽明”的腰牌。 王守仁不只是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政治家,也是壹位著名的詩人。非常熱愛故鄉的山山水水,回故鄉時,常遊覽名勝古跡,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王守仁的壹生,著作甚豐。他死後,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是《傳習錄》和《大學問》。 余姚“四碑亭”,留有紀念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賢王陽明故裏。楹聯:曾將大學垂名教,尚有高樓揭瑞雲。橫額:真三不朽。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 王陽明記功碑 在古代,大的征戰之後,勝利的壹方,大都會在戰地附近刻石記功。廬山也有壹處這樣的地方。 在秀峰境內的李璟讀書臺下,有壹塊數丈見方的石壁。石壁上有三處石刻:中間是宋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書的《七佛偈》,右邊是明代徐岱的詩,左邊是王陽明平定朱宸濠叛亂後在此勒石記功寫的碑文,人稱記功碑。碑文***136個字,字體莊重遒勁,入石三分。後人評述此碑刻雲: 此山此刻同不朽,風雷呵護森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