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豪华酒店 - 甘谷縣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哪個市哪個區?

甘谷縣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哪個市哪個區?

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

甘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中遊。位於東經104 58’至105 31’,北緯34 31’至35 03’,東與秦安縣、麥積區接壤,南接秦州區、禮縣,西接巫山縣,北接通渭縣。縣城南北長60公裏,東西寬49公裏,總面積1572.6平方公裏。全縣轄5個鎮,10個鄉,405個村委會,2210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97個居民小組,15.2萬戶城鄉居民,總人口612萬人。

自然地理

甘谷屬黃土高原,渭河自西向東橫貫全縣,長41.6km。南部山區是秦嶺山脈的西延,北部山區是六盤山的殘脈。境內山脊、海角、溝壑、溝壑縱橫起伏,海灣、平原、河流、沙灘交錯如棋。渭河兩岸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灌溉方便,適宜種植。是縣內主要的農業經濟區,也是縣內工商業服務業的集中地,被譽為“黃金地帶”。全縣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劉峰鎮黃廟村東),最高271.6米(古坡鄉大梁),相對高差1.488米。

甘谷縣地處大陸腹地,屬於東亞季風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幹夏濕,日照充足,雨量少,夏熱無暑,冬冷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1.5℃,最高(7月)月平均氣溫25.4℃,最低(65438+10月)月平均氣溫-1.1℃。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左右,分布極不均勻。壹般1-3月降雨量少,7-9月降雨量多。全年日照時間約2350小時,日照率約50%,無霜期約190天。

經濟發展

農業

全縣耕地面積88.23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冬小麥、馬鈴薯、高粱、玉米、大豆和谷子,經濟作物有亞麻、油菜、藥材、瓜果、蔬菜、辣椒等。其中甘谷辣椒獨具特色,以肉厚、色澤鮮艷、味道鮮美著稱,深得消費者青睞。已遠銷全國各地及韓國、美國和東南亞國家。甘谷白條黨參和紅富士蘋果久負盛名,遠銷東南沿海和世界各地。以“顏佳韭菜”、“羅家蒜苗”為代表的無公害精品蔬菜暢銷全國。月季花種類繁多,品質優良。繼“99昆明世博會”獲得1金、6銀、7銅、14枚獎牌後,又在第五屆全國花卉博覽會上獲得6枚獎牌。甘谷已成為國家花卉生產示範基地。

畜牧業

畜牧業主要飼養牛、驢、馬、豬、羊、雞。廣闊的天然次生林和草原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自然資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畜牧業逐漸從自產自用轉變為農民從事商品生產、增加經濟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良種化、規模化養殖取得了很大進展,湧現出壹大批以於風養殖公司為首的養殖大村、養殖大公司。肉、蛋和奶制品出口到鄰近的省市。

二次產業

第二產業以發電、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龍頭企業有大唐甘谷電廠、甘谷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甘谷縣大漠行麻紡鞋業有限公司、甘肅新恒達化工有限公司、甘肅祁連山佑安制動器有限公司等。產品種類繁多,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建築業整體實力強,資質高,年勞動力轉移65438+萬人(次),效益顯著。有石灰石、花崗巖、磷礦、赤鐵礦等20多種礦產資源。豐富的石灰巖為甘谷縣水泥工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而渭水峪的優質花崗巖作為重要的建築材料早已被開發利用。

運輸

甘谷交通十分便利。渭河上有隴海鐵路東西延伸段,境內設兩站,路長37公裏。渭河有316國道(福州至蘭州)通過,境內道路長度40公裏。以國道316、秦贛、麥贛、通贛四條交通要道為主線,縣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將甘谷與各地、鄉鎮、鄉村緊密聯系在壹起。天定高速公路的建設和建成,將為甘谷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交通條件。

全縣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綜合服務功能逐步增強,通訊網絡覆蓋全縣,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商業流通自古有之。自唐代以來,甘谷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業重鎮,宋代有“茶馬之城”之稱,享有“商旅之鄉”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商貿十分活躍,以季承商城為中心的集貿市場有44個。大型商場包括三寶時代購物廣場、萬家福購物廣場、華東超市、金盛電力超市等。人們購物很方便。

甘谷是甘肅著名的文體之地。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499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4所,農業職業技術學校3所,教職工5634人,在校生1381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2007年高考錄取本科生1629人,連續八年上線人數和上線率均居全市第壹。全縣鄉鎮衛生院以上醫療衛生機構22個,衛生技術人員611,床位547余張。村級醫療點608個,醫務人員670人,醫療設施完善,整體醫療服務水平高。

景點/旅遊景點

甘谷縣歷史悠久。它建立於公元前688年,至今已有2695年的歷史。人文始祖傅、孔子七十二賢人之壹石、蜀漢大將姜維、清初國子監學士龔劍鋒等名人和先賢都曾在此居住。縣城文物眾多,新石器時代11,古墓葬18。人面巨魚瓶、唐代三色鳳頭壺等國家壹級珍貴文物分別被放在郵票和煙標上。著名的大象山石窟位於縣城以西2.5公裏處。建於北魏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已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此外,蓋華寺石窟、天門山、蔡佳寺、姜維墓、龔劍鋒紀念館和尖山寺森林公園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甘谷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全縣生產總值20.6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388元,財政收入779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25.2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9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1元,各項存款余額

甘谷山川秀美,歷史悠久,尊文尚武,重教重學,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是中國縣制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第壹縣”。先後獲得全國武術之鄉、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普工作先進縣、全國勞動基地縣、全國辣椒之鄉、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開心果中國繁育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大唐甘谷電廠的投產,750千伏超高壓變電站工程的實施,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的建設,必將對甘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前方風景如畫,前方歲月如歌。熱情友好的甘谷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甘谷觀光旅遊、投資興業。

甘谷大象山

甘谷大象山位於天水市甘谷縣,遠離縣城五華裏。有壹座山,形似旗幟,又似巨龍。它過去叫文琪,但現在叫大象山。山上長滿了松樹和紫丁香,亭臺樓閣依山而建,雕廊綠樹成蔭。山中峭壁之間,崖上有壹個大山洞,洞內坐著壹尊石胎泥塑的大佛。據考證,甘谷的塑佛造像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歷經四個朝代,300多年。

在大佛洞的兩側,有長長的走廊,如同壹條帶子,連著山體。走廊上的石窟相連,雄偉壯觀。共有22個石窟,大部分在平面上接近正方形。主墻上有壹個很大的圓拱龕和壹個很高的壇基,還有壹個供僧人修行的禪洞。這是大象山洞龕的壹大特色,也是全國罕見的。

甘谷佛就是釋迦牟尼佛。自從大象山改名為大佛後,世人壹直稱之為大象山。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在深入研究了佛陀的誕生、歷史和典故後,根據釋迦牟尼“生於象中”的傳說,認為將其命名為大象山更為準確。雖然只有壹字之差,諧音,但意義深遠。從此,象山風景正式命名為大象山。19819月1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將大象山石窟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付專項資金進行維修。2001,石窟升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大象山位於天水市甘谷縣。離火車站8公裏。車站有直達甘谷的大巴,也可以坐火車直接從甘谷站下車。

付強縣

古,秦屬薊縣,後魏改當庭縣,北周改,求入黃瓜縣。隋改黃瓜郡為,唐改郡。後來不在吐蕃,宋遷到村,這才升為城。元升至郡,屬甘肅恭王府。現在屬於甘肅省渭川路。

18年(1929),付強縣改名為甘谷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甘肅省政府設立天水行政監察區。次年改稱甘肅省第四行政監察區,轄10縣。

甘谷縣天門山

位於甘谷縣南部,海拔1500m,是甘谷縣的風景名勝之壹,自古有“天門肖春”的美譽。山頂上有東嶽廟,建於秦漢,重建於宋仁宗天盛時期(1023-1031)。有壹尊泰山神東嶽天峻的雕像。古寺四周翠柏環繞,是砍伐此山原有松樹而建。雕像壁畫,莊嚴肅穆;亭臺樓閣,工藝精湛;對聯匾,出自名家之手。寺內兩棵紅白牡丹栽於北宋,是珍貴的文物。天門山巍峨高聳,古木參天,繁花似錦。南嶺運河水,四周潺潺;盤山公路直通山頂。正如《甘肅通誌》描述甘谷縣的景色:“關嶺東至,竹溪熊茜,南有仰天門,北有渭水,萬山四塊,涪陵重網。”這是欣賞城市風景的最好地方。每當初升的太陽升到山頂,我在晨霧中環顧四野,卻見山巒疊嶂,頗為壯觀;俯瞰渭河,煙霧繚繞,蜿蜒玉帶,高樓林立。當太陽從西邊落下時,田野被塗成金色,群山倒影。清朝康熙年間的付強(今甘谷)知府曹思毅寫道:

隆慶名山近在眼底,天門翠松更不美。

雲開平野場繡,霧散高樓厚屋。

2020年7月,商務部公布了2020年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名單,甘谷縣入選。

2020年6月,甘谷縣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長征區(紅二方面軍))。

2018年2月22日,甘谷縣被列入2017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