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福州解放橋介紹?

福州解放橋介紹?

福州解放橋,原名萬壽橋,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跨越閩江,連接臺江倉山區。1996重建。福州解放橋,全長426.92米,寬12米,由萬壽橋、中洲島、江南橋組成。屬於罕見的橋連橋、橋上橋的獨特風格,見證了中國的歷史。

簡介

福州解放橋,原名萬壽橋,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跨越閩江,連接臺江倉山區。1996重建。福州解放橋,全長426.92米,寬12米,由萬壽橋、中洲島、江南橋組成。屬於罕見的橋連橋、橋上橋的獨特風格。解放橋是最早的橫跨閩江的大石橋。據明代王應山《杜敏記》記載:“橫跨臺江的萬壽橋,原為浮橋,屢修屢斷。宋與之間,縣令王祖道置田11頃72畝,以資修橋。元走進萬歲殿頭陀。大德七年(1303),頭陀法主王下令籌築石橋,水巷二十九條,上翼石欄,奇長壹百七十尺,南北兩亭。它完成於知止第二年(1322)。祖馬,壹個單身漢,經常記住並在右邊刻上“萬壽橋”這個詞。

“萬壽橋”前身為浮橋,建於宋元八年(1093)。當時在周知的王祖道,征集工匠,以瑯琊州為中心,在南北修建了1浮橋。北橋江面154m寬,20條船,南橋江面約785m寬,100條船系在18根石柱上,用粗藤索栽在河中;船上鋪滿木板作為橋面,高3.4米,寬3.4米,兩邊有欄桿。兩座橋的總長度為1000米。為了方便在河中央航行,在河中央的浮橋處仍然有兩個很高的門。整個橋梁建設工程完成於宋紹聖元年(1094)。

宋崇寧二年(1103),在冷煙洲和臧倩山之間出現了另壹個沙洲——中州,江面分為三條水道,於是浮橋改造為北、中、南三條。北橋(現小橋)16船,中橋(萬壽橋)73船,南橋(江南橋)13船,* * 102船。陸遊《過浮橋到南臺》詩說:“客疾廢登。據說南臺有壹試。九跡咆哮浪上,千船過江。”由於江面寬闊,水流湍急,浮橋無法抵禦風浪的襲擊,經常損壞,所以兩岸交通經常中斷。到了元代,又改建為石橋,即“萬壽橋”。

“萬壽橋”始建於元代大德七年,建成於元代知止二年。它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建築工程。和後來的江南大橋壹起被稱為橋。全長570多米,29孔28個船形石墩支撐著石梁。這座橋是用石板鋪成的,用石頭圍起來的。橋欄上的石柱上雕刻著形態各異的石獅。橋的南北都有雨亭。“萬壽橋”在橋梁技術上的壹項創新,就是對橋梁基礎采用“臥木沈基”的方法,即用木籠填石作為基礎。首先,在碼頭放壹個木籠子,然後,用石頭填充籠子作為基礎。“萬壽橋”建成後,歷代都有修橋。

1930為適應汽車交通,日本大和工業合資公司承包改建水泥路面。1971年“萬壽橋”全面加高加寬,更名為“解放橋”。從1995到1996,拆除重建為現代橋梁。

歷史功能

解放橋作為福州的標誌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在新中國成立前對人民生活和城市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壹條連接南北交通的隧道,連接閩南,改變了人們只能擺渡過河的方式,方便了閩南人與福州人的交流,加強了福州與其他地區的聯系。同時,由於福州市的發展是由北向南推進的,解放橋作為連接南北交通的唯壹橋梁,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與解放橋設計的福州市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劉說,福州市加強了對這座充滿歷史積澱的橋梁的維修和改造。“1994,因閩江洪水影響,解放橋橋墩坍塌,停止使用。1995開始重建,1996年9月完成。”改建後的解放橋采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橋墩和橋面,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在橋的兩側架設四組鋼管弧形懸索橋,分擔橋梁的荷載。新橋煥然壹新,橘黃色的吊橋橫跨閩江,猶如橫臥在海浪上的彩虹,為福州增添了又壹道亮麗的風景。解放橋上交通繁忙,曾經壹片荒地的中洲島也成為福州的特色商貿城市之壹。隨著福州市政建設的發展,閩江上的橋梁從只有壹座增加到現在的六座。

“在榮成人的鄉愁情結中,解放橋作為壹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存在,是不可替代的。它鐫刻了古今福州的歷史記憶,見證了福州每壹個歷史發展的腳步。”福州民俗專家方守貴說。60年來,解放橋不僅助力了福州市民的現代生活,也在福建大水的感召中,訴說著福州人的歷史記憶。

更多建築行業獨家資訊,請實時關註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