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排隊退卡,關150店!為什麽春節最差的巨人輸給了中國?

排隊退卡,關150店!為什麽春節最差的巨人輸給了中國?

文/金錯刀頻道

過了今天,過兩天就是除夕了。

每年春節前,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可以給全世界上壹課。全國各地的山姆人山人海,購物10分鐘,排隊等壹個小時才開始。

網絡截圖

新店在河南龐東來開業的時候,全國各地的粉絲圍著創始人於東來,成了壹場大型的粉絲見面會。

網絡截圖

這幾天家樂福也陷入了排隊,不過排隊的原因還是挺神奇的。

家樂福陷入倒閉傳聞,人們擔心購物卡裏的錢花不完。他們開始連續幾天去家樂福掃貨,連貨架都被搶光了。

“我聽說要破產了。家樂福的會員卡已經壹年沒用了,想在最後壹天把余額花掉。”

家樂福站出來反駁謠言,聲稱公司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並要求消費者不要相信謠言,不要傳播謠言,理性消費。

話雖如此,家樂福去年壹整年都沒有停止關店。

家樂福亞洲最大的旗艦店北京中關村家樂福也正式關門。

網絡截圖

單從資歷來看,家樂福中國堪稱眾多本土品牌的“教父”,被業內人士評為零售業的“黃埔軍校”,在國內學徒眾多。

從背景來看,家樂福是歐洲最大的零售商,全球第二大零售連鎖集團。

壹直贏的家樂福,沒想到這個春節拿到了壹個“慘虐”的劇本。

家樂福犯了三個“致命錯誤”,把勝利完全讓給了對手。

供應鏈的失敗:

2015之前,沒有配送中心。

2010年7月,Xi安壹家家樂福率先關店。

這是家樂福首次在中國關店。

然而,當家樂福開始出現關店危機時,永輝超市剛剛從福建擴張到北京。那時候的店完全沒有設計,紅色的大招牌很土。

而且大潤發壹直遵循“農村來的城市包圍低線城市”的策略,對家樂福不構成威脅。

家樂福剛開業的時候,是國內非常先進的購物模式。

相對於習慣上門的菜市場和小超市,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大賣場超市=家樂福。

某種程度上甚至影響了中國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周末坐班車去家樂福逛超市,在家門口吃壹頓肯德基。

鼎盛時期,家樂福在中國擁有319家門店,營收超過500億元。

家樂福之所以成為青銅王,是因為它在供應鏈上第壹個栽跟頭。

家樂福雖然已經成為中國的巨頭,但它既沒有自己的供應體系,也沒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和物流。

在家樂福,物流體系壹直是供應商直接把貨送到超市,供應商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

當時家樂福也相當清楚這種情況,但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它甚至在接受采訪時自豪地說:“家樂福不需要建立配送中心,所有商品都由供應商直接送到家樂福門店和倉庫。”

誰在黑暗中做的?

當時是土氣的福建超市永輝。

當時永輝通過買斷和生鮮供應鏈直采,在生鮮領域沒有家樂福的喘息空間。

比如永輝省去了生鮮采購的所有中間環節,直接找漁民進貨,連夜送到超市。為此,它還組建了壹支采購大軍。

在購買農產品時,永輝只是簡單的包裝生產,為農民提供種子、化肥和先進的農具,最終保證了產品的購買。這就保證了永輝在任何季節都能及時供應新鮮低價的蔬菜水果。

這背後,永輝花了不少錢。

比如花了1.2億元建設物流中心。雖然前期投入高,但是運輸成本降到了最低。妳拿著成本,妳就有定價權。永輝的生鮮價格比菜市場低。

業內人士告訴刀哥,“永輝在國內已經是供應鏈扁平化的大師了。”

避免競爭是最聰明的競爭。

此時,競爭對手已經意識到供應鏈的重要性。大潤發解決了生鮮供應鏈的直采,沃爾瑪采用供應商送全國配送中心的模式。

但唯獨家樂福沒有及時彌補供應鏈和物流上的短板,而是選擇維持現狀,以至於10年來壹直“躺著不動”。

2015之前,家樂福沒有配送中心。

2015之後,家樂福開始借鑒沃爾瑪的模式,將24個城市商品采購點重組為6個區域采購點,將門店的采購和運營分開。

正是因為沒有物流配送中心和庫存模式,家樂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送貨速度慢不僅影響購物體驗,其他超市便宜又新鮮。此時的家樂福看到自己的競爭力被層層削弱,但短時間內無法快速建立供應鏈體系。

生鮮配送的出現幾乎要了家樂福的命。

轉型的失敗:

三次轉型暴露了弱點。

在接連關店之後,中國市場給家樂福上了現實的壹課。

壹直不思進取的家樂福也開始了自救之路,但經過三次轉型,暴露了自己的軟肋。

先說最“失望”的電商轉型,近乎孤獨。

2014,大潤發上線飛牛網,希望帶著濃濃的情懷,搭上末班車。家樂福當時還在慢慢開始線上措施,壹年後才慢慢上線“家樂福網上商城”。

因為他們相信業績下滑只是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太懶了,只要能送貨上門,就壹定能自救。

但問題是當時家樂福發貨太慢,北京最快第二天就能送到,用戶還得買129元才能享受包郵。此時,天貓和JD.COM已經實現了100元以下的郵費。

時間和代價已經失去了。

新零售轉型變成了“四不像”。

為了調整業態,家樂福覺得過去的大賣場太重了,要開設壹些年輕人喜歡的便利店。

2014年在上海推出“易家樂福”便利店,試圖憑借自身大賣場的低成本優勢搶占社區便利店業務。

但由於缺乏經驗和準備,易家樂福過去5年只在上海和無錫開業,勉強維持40家左右的門店。

被外界批評為“四不像”,既不像超市,也不像便利店,模糊的定位讓其業績平平。

最後,家樂福選擇投靠蘇寧,但仍難獨善其身。

2018年,家樂福的債務為138億元,已經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

這個時候家樂福把46億的中國業務賣給蘇寧,不是大賣而是賤賣;這是半價後的折扣。

很多人對家樂福重新燃起了希望,它的規劃也很吸引人:

表面上看,這是壹筆完美的“生意”——快消品壹直是蘇寧的短板。蘇寧線下6000多家蘇寧門店可以和家樂福門店結合,完善最後壹公裏配送網絡,解決物流問題。

然而,從蘇寧歷年公布的財務報告來看,Suning.cn幾乎岌岌可危。主營業務從2014開始壹直虧損,連續虧損8年。

2021年,Suning.cn虧損433億元,成為年度虧損之王。

到2019,家樂福已經壹蹶不振,以2.8%的市場份額排在大潤發、華潤萬家、沃爾瑪、永輝之後。

在過去的幾年裏,眾所周知,家樂福在中國的業務每況愈下。

三次轉型自救失敗後,人們才發現家樂福中國的衰落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失敗的經歷:

最不起眼的細節被掛的最慘。

關鍵問題是,家樂福過去是怎麽賺錢的?

答案是:家樂福表面上是超市,實際上是“頭號包租婆”。

家樂福的賺錢方式主要是靠向供應商收取各種費用——進場費、入場費、堆碼費、推廣費,這些都是家樂福最早帶入中國的。

以前國內很多傳統超市都是用租壹家公司做零售的模式,實際上是家樂福的徒弟。

這種盈利模式有壹個前提,就是超市銷量必須足夠。

因為此時品牌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只有交了入場費的人才能進入市場,交不起的人只能看著自己被排擠。

然而,隨著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家樂福失去了走下去的理由。

在巨大的壓力下,供應商聯合投訴:

家樂福進場費高,采購主管“霸道”,幾天換壹次。壹般家樂福會收取供應商營業額的13%,再加上增值稅、進場費、促銷費的17%,差不多占了產品成本的40%。

康師傅帶頭抵制家樂福,其他供應商紛紛響應,很多產品被撤出家樂福。

網絡截圖

河南本地超市是肥東過來的,後來沒做了。

超市裏的商品大部分都是自己挑的,占80%,並且憑借其巨大的銷量和超高的周轉率,牢牢掌握著議價權和定價權。

家樂福不僅失去了供應商,也失去了消費者。

家樂福早期的《員工手冊》寫道:“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圍繞著滿足顧客需求這個核心。”

但是家樂福超市的購物體驗壹年比壹年差。

相反,胖董後來居上,因為識破了這個財富密碼而獲得了好名聲。

放大鏡放在架子旁邊;針對不同人群的7個購物車;服務無理由退貨;在大眾消費投訴上,各種看得見看不見的細節,胖東來都在暗中發力。

在這些最不起眼的細節中,家樂福被掛得最慘。

就連顧客對“無理由”的寬容,如果妳買的瓜吃了壹半不甜,妳也可以拿回去。

網絡截圖

懂服務,待人真誠,對客人好,客人願意再買。胖東來幾乎掌握了許昌的整個零售業務。

許昌人說,只有周二許昌沒有堵車,因為胖東那天不營業。

結論:

沒有人會壹邊躺著掙錢壹邊創新改革。

家樂福,20年前在地方政府最受歡迎的外資企業之壹,無論開哪個城市,都享有很多特權,最好的地段,最低的租金。

但現在,除了法國和拉丁美洲,家樂福幾乎其他地區的業務都陷入了困境。

閉店前,阿姨推著購物車去家樂福“撿漏”,但面對空空如也的貨架,她顯得那麽不知所措。

與其說顧客拋棄了家樂福,不如說家樂福根本沒有認真管理在中國的顧客,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正視在中國的對手。

因為服務從來不是壹個附加問題,而是壹個生死問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張怡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