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英諾酒店

英諾酒店

從估值最高的美國獨角獸到資本黑洞,WeWork用另壹種方式“震驚”了世界。

WeWork近日宣布,WeWork中國獲得智信資本追加投資2億美元。據悉,本次投資完成後,智信資本在WeWork中國的持股已經超過壹半,這意味著WeWork已經出售了在中國的業務。

同時,WeWork中國也迎來了壹位新的CEO——智信資本運營合夥人蔣躍平將出任其代理CEO。

從初入中國時的萬歷之吞,到現在,我不禁好奇WeWork到底怎麽了。

WeWork成立於2010,主要為創業者、自由職業者、小企業、大公司員工提供辦公空間。巔峰時期,WeWork覆蓋32個國家和地區,會員27萬,幾乎成為“辦公空間”的代名詞。

WeWork對中國市場覬覦已久。WeWork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李開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WeWork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中國可能成為WeWork全球最大的市場之壹。”

早在2016,WeWork就在上海開設了第壹家辦事處。壹年後,WeWork攜手中國投資公司弘毅投資和日本軟銀集團,正式成立WeWork中國。

2018年,WeWork中國獲得由智信資本、淡馬錫控股、軟銀集團、軟銀願景基金、弘毅投資領投的5億美元B輪融資,以進壹步加快在中國的業務增長,並於當年以25億元人民幣高價收購了中國聯合辦公企業裸心社。

當時,WeWork以神話般的姿態活躍在商業報道中,估值高達450億美元,但它萬萬沒有想到,這成為了它最後的亮點。

幾個月後,隨著IPO文件的逐步公布,投資者開始質疑這只超級獨角獸。招股書顯示,WeWork美國母公司2018年度凈虧損654380.9億美元,總負債約220億,長期負債654380.342億。

此外,在提交申請的兩個月內,WeWork上演了創始人離職、公司資產套現、機構撤資等壹系列烏龍事件,也引發了資本市場對WeWork未來的極大不信任。估值從450億美元大幅降至80億美元,原本浩浩蕩蕩的上市計劃最終被迫退出,成為笑柄。

與此同時,WeWork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統計,WeWork中國營收僅為730萬美元,僅占全球營收的4%。

這背後最大的原因是本地化進程緩慢,導致租金高,以及精細化管理的WeWork空置率高。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WeWork在深圳的8000張辦公桌中,有65.3%處於閑置狀態,而Xi安的辦公室空置率為78.5%。據悉,WeWork需要維持至少65%的平均入住率才能維持收支平衡。

如今,智信資本接手WeWork中國後,新任CEO蔣躍平表示要把WeWork中國打造成壹家完全的中國控股公司。有業內人士評價,對於WeWork中國來說,賣出任何大於1元的金額都是好消息;對於行業來說,只是證明了又壹個水土不服的案例,新的企業會取而代之。

不僅僅是WeWork。其實整個辦公行業關店、裁員、欠傭金、起訴重都是正常的。像WeWork China這樣“被迫易主”的戲碼,在中國辦公品牌氪空間上演過。

2019年5月,當時深陷輿論中心的氪空間獲得654380億元融資,由IDG資本、格非資產、宜興資本共同領投。與此同時,公司的管理層發生了劇烈的震蕩。資產地產基金合夥人出任CEO,分管經營情況,群創天使基金合夥人蔣出任CEO,資本也派人留守。

這壹切的背後,是燒錢和* * *享受工作無路可退的尷尬。

撕下* * *享受經濟的外衣,* * *享受辦公的商業模式並不復雜,其本質仍然是二房東的財產。在市場上找壹個物業,長期出租,改造成* * *享受辦公空間,然後以更高的價格租給個人或者初創公司。好像和蛋殼、自如長租公寓沒什麽區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行業沒有技術護城河,任何企業只要有錢都可以進入。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享受* * *辦公市場的“殺出重圍”,各路玩家都在絞盡腦汁加快變革。

比如氪空間在獲得融資後,宣布重新調整商業模式,轉向定制服務的轉型。氪空間目前的定位是面向辦公的企業服務公司,計劃將定制業務拓展到60%以上的業務。

優客工場也在由重轉輕,專註於品牌輸出、資產托管、盤活酒店閑置資產。

經過WeWork的“洗禮”,資本市場逐漸認識到,再美好的願景,也不比紮實的盈利安全。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邁克·威爾森(Mike Wilsons)在給投資者的報告中指出:“WeWork IPO的失敗標誌著壹個時代的結束——即‘公司即使不盈利也能獲得巨大市場估值’的時代。

可以說,如何重新披上“科技”的外衣,實現智能化升級和服務拓展,決定了* * *未來能走多遠,否則等待WeWork的終將是壹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