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關於官船雜亂無人管理的文言文

關於官船雜亂無人管理的文言文

1. 無人問津文言文

無人問津出自晉·陶潛《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余(yú)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

晉朝太元年間,壹個武陵人把捕魚作為職業。(有壹天)他順著小溪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遙遠。忽然遇到(壹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兩岸足達到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交錯雜亂。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又向前劃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看到壹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入。開始非常狹窄,僅僅能壹個人通過。又向前走了幾十步,眼前壹下子開闊敞亮起來。(呈現在眼前的是)(這裏)平坦的土地,整整齊齊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林這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互相都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在其中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全都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壹樣。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樂的樣子。

( 桃花源裏面的人)見了漁人,竟然非常吃驚,問(漁人)從哪裏來,(漁人)都詳盡地回答了。他們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裏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裏的人聽說有這樣壹個人,都來詢問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和兒女及同縣的人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裏出去,於是就與外面的人隔離不通音信。他們問現在是什麽朝代,(桃源裏的人)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用說有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壹壹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都各自邀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就告別離開了。桃花源裏的人對他說:“(這裏的事)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

他出桃花源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之前的路(回去),(壹路上)到處做標記。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訪了太守,說了在桃花源的奇遇。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最終還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到(通往桃花源)路。

南陽的劉子驥,是壹個品德高尚的名士。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要去(探訪)。沒有實現(願望),不久就病死了。此後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2. 文言文翻譯

永州的百姓都善於遊泳。壹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橫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船上的人紛紛遊水逃生。其中壹個人盡力遊泳但仍然遊不了多遠。他的同伴們說:“妳最會遊泳,現在為什麽落在後面?”他說:“我腰上纏著壹千文錢,很重,所以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麽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搖他的頭。壹會兒,他更加疲困了。已經遊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妳愚蠢到了極點,糊塗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幹什麽呢?”他又搖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

氓(méng ):老百姓。 鹹:都。 善:同擅,擅長。 暴:暴漲。 絕:渡過。 濟:渡河。組詞:救濟。 尋常:古代八尺為“尋”,倍尋為“常”。 有頃益怠:有頃,壹會;益,更;怠,疲乏。 後:落後。 怠:疲乏。 侶:同伴。 去:丟棄,放棄。 且:將,將要。 腰:腰纏。 吾哀之:為動用法,我為他感到悲哀。 湘水:湖南境內的湘江。

寓意

諷刺那些見錢眼開、掉進錢眼裏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丟掉錢財的人。同時也諷刺了那時的社會十分黑暗,官民愛財勝過愛命。

3. 文言文中關於船的語句

泊處或依沽酒店,宿時多伴釣魚船。——唐·白居易 舟中晚起

門前有江水,常過打魚船。——明·何景明 小景四首 二

紅樹青林帶暮煙,並橋常有賣魚船。——宋·陸遊 舍北晚眺二首 其壹

楓落吳江小雪天,三三兩兩捕魚船。——宋·司馬棫 江幹小雪

閑坐蒲團幾個穿,晚留壹影畫魚船。——明·陳獻章 張生以詩來謁次其韻答之

近日白雲溪上住,都將幽興付魚船。——明·李昱 題呂宗義扇面雲溪釣隱圖

南市津頭無酒旆,東湖渡口有魚船。——元末明初·顧瑛 和韻二首 其壹

愛殺湖光明似鑒,欲支清俸買魚船。——清·羅牧 題畫 其三

野徑濕雲沈岸草,荒汀宿火漏魚船。——清·韓崶 將度梅關阻雨

隔岸桃花開裏渡,到門春水纜魚船。——清·大汕 吳江訪顧茂倫不值因寄

隔壟騎牛吹牧笛,橫江拖網取魚船。——明·顏宗 題江山勝覽圖

最愛蘆花經雨後,壹篷煙火飯魚船。——宋·林逋 秋江寫望

刻佛未靈山鬼過,西風吹動鮑魚船。——宋·艾性夫 大佛頭

咫尺劉郎住仙境,桃溪應許刺魚船。——宋·胡寅 讀禮至五十始衰有感示彥沖

晚日未沈風漸起,蘆花狼藉滿魚船①。——宋·吳惟信 太湖

橋柱疏疏四寂然,亭前突出八魚船。——宋·楊萬裏 垂虹亭觀打魚斫鲙四首 其壹

使君能遣騎,端為喚魚船。——宋·呂陶 範才元參議求酒於延平使君邀予同(壹作張元幹詩)賦謹次其韻

笠澤弁山三益友,筆床茶竈壹魚船。——宋·楊萬裏 題吳江三高堂 其三 陸魯望

藤懸讀書帳,竹系網魚船。——唐·張籍 贈殷山人

終須攜手去,滄海棹魚船。——唐·姚合 喜賈島雨中訪宿

仍聞開講日,湖上少魚船。——唐·姚合 贈常州院僧

灘頭流下小魚船,轉過蘆花不見。——明·程馞 西江月 秋興

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方克勤,浙寧海人也

小題1:B小題2:C小題3:B 小題1:閱:經過小題2:①句表現方克勤執政誠實守信,可排除A、B;⑥句表現他為人寬厚仁愛,可排除B、D;②③句表現他正直為民;④⑤句表現他為官廉潔。

小題3:“按照法令用船運送”不對。附:譯文方克勤是浙江寧海人,青年時跟從同鄉前輩學習,盡力研究探索,甚至忘了寢食。

元末動亂,隱居山中。明朝初年被征召起用,出任濟寧知府。

等他到達官府,首先寫了壹份文書懸掛在四通八達的大路上,告訴皇帝愛育百姓之意,百姓如有不滿的事,任憑到官府自己訴說,禁止衙役盤問百姓。他召引老年人坐下來談話,詢問政事的得失。

聘請有才能的人做老師,各自設立學校,學校有幾百處,在名冊的學生達到千人。當初皇帝下令百姓開墾荒地,經過三年才征稅。

官吏征稅壹般不等到期,百姓認為皇帝的命令不講信用,就棄田離開,田地又荒廢了。方克勤跟百姓約定,按照期限征稅。

區別田地為九等,按照等級征用人力和物資,官吏不得做幹擾之事,田野因此壹天天地得以大量開墾。年底濟州要向燕地運送軍服。

當時朝廷有法令:征用民船的人受懲罰。別的郡用牛車辦這件事,天下大雪,牛凍死在道路上,百姓十家有八九家破產了。

百姓請求用船完成勞役,方克勤說:“我知道應該順從老百姓的便利,觸犯法令也不是我所怕的。”於是百姓用船運載軍服到前方。

省裏的官員認為他的做法合道義,不予追究。郡的城墻倒塌,按照先例,用軍隊修築。

指揮使以憑得力的靠山而登上高位的人作為勢力,五六月間,就征聚百姓萬余人修築城墻,百姓不能種田,悲哀呼號著去做工。方克勤激動地說:“百姓困苦不救助,那要二千石官(指知府)幹什麽呢!”他秘密地把這件事告知朝廷中書省,當天皇帝就下令停止征用修城勞役。

方克勤辦理政事三年,戶口增加了幾倍,全郡都富足了。方克勤治理政事把用德政感化人作為根本方法,不喜歡追求名譽。

他曾說:“追求名譽壹定要樹立威望,樹立威望壹定會傷害百姓,我不忍心這樣。”他自己的生活簡單樸素,壹件布袍穿了十年也沒更換,壹日之內不吃兩餐有肉的飯食。

兗州長官通過方克勤的小仆人進獻兩個瓜,方克勤下令打了小仆人的板子,退回了瓜。方克勤對人很有情義,對受貶謫經過本郡的人壹定送給酒食,不能走路的就雇車船送他們。

壹個同事因犯事被扣發俸祿,方克勤早晚請他吃飯。壹次那人喝醉了酒,摔盤大罵而去,方克勤禮待他更加恭敬。

等到那人酒醒後前來道歉,方克勤裝出不知道的樣子,說:“那天晚上,我也大醉,不知妳為何道歉呢?”他的後半生更加小心謹慎,白天做的事,夜晚壹定要稟告給上天,壹舉壹動都沒有使自己慚愧的地方。

5. 文言文 《元史.王克敬傳》

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既仕,累遷江浙行省照磨,尋升檢校。調奉議大夫、知順州,以內外艱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監倭人互市。先是,往監者懼外夷情叵測,必嚴兵自衛,如待大敵。克敬至,悉去之,撫以恩意,皆帖然無敢嘩。有吳人從軍征日本陷於倭者,至是從至中國,訴於克敬,願還本鄉。或恐為禍階,克敬曰:“豈有軍士懷恩德來歸而不之納邪!脫有釁,吾當坐。”事聞,朝廷嘉之。鄱陽大饑,總管王都中出廩粟賑之,行省欲罪其擅發,克敬曰:“鄱陽距此千裏,比待命,民且死,彼為仁,而吾屬顧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監察禦史,尋遷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為紹興路總管,郡中計口征鹽,民困於誅求②,乃上言乞減鹽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貨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貨,商人以風水為解,有司不聽。克敬曰:“某貨出某國,地有遠近,貨有輕重,冒重險,出萬死,舍近而趨遠,棄重而取輕,豈人情邪!”具以上聞,眾不能奪,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訪司副使,轉兩浙鹽運司使,首減紹興民食鹽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訪使,調海道都漕運萬戶。是歲,當天歷之變,海漕舟有後至直沽者,不果輸,復漕而南還,行省欲坐罪督運者,勒其還趨直沽。克敬以謂:“脫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萬死,完所漕而還,豈得已哉!”乃請令其計石數,附次年所漕舟達京師,省臣從之。入為吏部尚書,乘傳至淮安,墜馬,居吳中養疾。

元統初,起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請罷富民承佃江淮田,從之。松江大姓,有歲漕米萬石獻京師者,其人既死,子孫貧且行乞,有司仍歲征弗足則雜置松江田賦中令民包納克敬曰匹夫妄獻米僥名爵以榮壹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奪其爵不可使壹郡之人均受其害國用寧乏此耶具論免之。(選自《元史·王克敬傳》,有刪改)

註①內外艱:父母喪事。②誅求:強制征收。③抽分舶貨:向從海外運貨來貿易的人抽稅。④拗蕃:違背貨運規定。

參考譯文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出仕以後,多次升遷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檢校。調任奉議大夫、順州知州,因遇父母喪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監督百姓與日本人互相貿易。在此之前,前往監督的官員擔心外國心理不可揣測,必然要嚴密部署軍隊自衛,如同防備強大的敵人壹樣。王克敬到任,全部撤走軍隊,用恩惠撫安撫他們,日本人都俯首收斂,不敢喧嘩鬧事。有壹個從軍征討而身陷日本的吳人,此時跟從日本商人來到中國,向王克敬申訴,希望回到家鄉。有人擔心這樣會成為禍端,王克敬說:“哪有士兵懷念國家恩德回歸祖國卻不接納他的呢!如果有什麽禍患,我承擔罪責。”此事上報朝廷,朝廷贊許他。鄱陽出現嚴重饑荒,總管王都中取出官倉的糧食救濟饑民,行省官員想治他擅自打開官倉的罪,王克敬說:“鄱陽離此地有千裏之遙,等到行省發布命令,饑民將會餓死,他做了仁愛之事,而我們卻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嗎?”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監察禦史,不久調任左司都事。

泰定初年,外任紹興路總管,郡中按人口征鹽,百姓被強制征收弄得貧困不堪,王克敬於是進言請求減少鹽額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從海外運貨來貿易的人抽稅,違背貨運協定的人照例沒收他們的貨物,商人以風水無常為由進行辯解,有關部門不聽從。王克敬說:“某貨出某國,所在地有遠有近,貨物有輕有重,他們冒著重重險阻,出入於萬死之中,放棄近路走遠路,放棄重貨運輕貨,難道符合人情嗎?”將這些情況向上詳細呈報,眾人不能駁倒他,商人們感激他。被提拔為江西道廉訪司副使,改任兩浙鹽運司使,首先減少紹興百姓食鹽稅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為湖南道廉訪使,調任海道都漕運萬戶。這壹年,正當天歷之變,從海路運糧的船只有後到直沽的,沒有完成運輸任務,又將糧食運回南方,行省想治督運官員的罪,命令他們又運回直沽。王克敬說:“如果他們常年這樣往返,確實應該治罪。現在他們歷經萬死,完好地將漕運的糧食運回南方,難道不是沒辦法才這樣做嗎!”於是他讓他們統計運送的石數,附帶裝在次年漕運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聽從了他的建議。入朝擔任吏部尚書,奉命出使到淮安,從馬上摔下來,在吳中養傷。

元統初年,起復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請求取消除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規定,朝廷聽從他的建議。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運萬石大米獻給京城,那人死後,他的子孫窮得將要行乞,有關部門仍然每年征收,不夠就混雜在松江田賦之中,讓百姓負責交納。王克敬說:“匹夫亂獻大米,求取名爵來求得壹人的榮耀,如今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經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讓全郡的人都受他的損害,國家的用度難道就少這壹萬石糧食嗎?”詳論此事,免除其所獻糧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