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導遊詞:蘇州留園(2)

導遊詞:蘇州留園(2)

旁邊是壹片雲梯

在綠茵閣的北面,妳可以看到在妳的左前方有壹棟兩層的高樓。這就是因《水經註》中“目觀魚鳥,目觀水明”之意而得名的明思樓。這裏有清澈的池水,樓旁有碧綠的楓樹,環境優雅幹凈。明色樓底層因有古畫船前艙的外在形象而得名“壹航”,故取唐代杜甫《南鄰》詩中“秋水只加四五尺,野航只接二三人”之意。這裏的“杭州”與“航海”相連。明澤樓南面有壹座湖假山,二樓石階隱於其中。這裏的宜豐湖石頭上刻著“雲梯”二字,意為“和尚踩雲梯上樓”。“雲梯”以雲為梯。古人認為雲是摸石頭而生的,所以稱石頭為雲根。如果遊客爬上雲與根之間的樓梯,壹定會有神仙的感覺。

涵碧山屋北露臺

繞過明瑟樓,我們來到留園中央寬敞的露臺。這裏靠近水池,每當盛夏池裏荷花盛開的時候,這裏就是賞荷的絕佳地點。所以也叫蓮花臺。蓮花臺南面是緊挨著民色樓而建的涵碧山屋。這是中央花園的主要大廳,它是以宋代理學家朱的名字命名的,他說:“千林盡染紅。”。大廳幾乎沒有什麽裝飾,南北兩側沒有墻壁,簡潔大方,平整幹凈。殿內“涵碧山室”平額篆書,是老園丁請來的高僧潘所書。

大廳南院有壹湖牡丹花壇,旁邊有玉蘭、石榴、繡球等花木。春秋兩季,熙熙攘攘,美不勝收。

站在蓮花臺上,我們還可以欣賞留園中央部分的獨特景觀。湖中央的假山上,怪石與黃石錯落有致,怪石古樹參天,秀中有陽剛之氣。特別是幾棵能遮擋陽光的古銀杏、香樟樹,與假山融為壹體,登上去,會讓人有進入深山峽谷的感覺。在蘇州古典園林中,也是“城市森林”的典範。由於山體靠近水池,充分體現了古樹、假山與水面的視覺差異。這就是古典園林造景中“以低對高”的造景手法。此外,從景觀布局上看,這裏雖然水在中間,景觀在其側,但從審美上看,山的氣勢遠在水的生命力之上。水在這裏只是襯托山的氣勢的“配角”。恰恰相反。同為蘇州園林傑作的拙政園中間的山和水的審美位置,和拙政園中間的假山是壹樣的。雖然它是按照“壹池三島”的規定建在水池中央,但它吸引眼球的目的仍然是多變的水面。在那裏,山是壹個道具,造成了水面破碎、覆蓋、分離的美學效果。山成了水的陪襯,水的美往往超過了山的溫柔。

攀登畫廊

涵碧山屋西側,壹條長廊在中間的假山上蜿蜒曲折。我們壹般把這種沿著山體起伏的走廊稱為攀登走廊。這個攀爬走廊不僅分為上坡走廊和下坡走廊,而且有壹個沿著墻壁的真實走廊和遠離墻壁的空走廊之間的對應關系。整個走廊在不同的光線和地形下,總是處在壹個變化的過程中,忽高忽低,忽明忽暗,讓人覺得很有意思。同時,這種攀爬走廊在實用功能上有以下作用:壹是夏天可以遮陽,下雨天可以擋雨;第二,景點之間的聯系是壹條自然的遊覽路線;三:委婉含蓄地引導遊客到華中假山之上的“聞桂花香園”。在爬山廊中間的西墻上,有壹幅明代吳江松陵著名音樂家董漢策所刻的“二手書法帖”。“二王”是指近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其中,王羲之善寫草書、隸書、楷書、行書,風格獨特,被譽為“書聖”。這裏的“二王法貼”中,主要有“豐橘鐵”、“快雪晴鐵”、“送梨鐵”等著名的法貼。“二王”的書法只收藏在園內的“二王法貼”中,歷代名家所寫的題詞、題跋均有所遺漏。“二王法貼”雕刻於明朝嘉靖年間和萬歷年間,兩個朝代歷時25年。據說以前留園的主人劉榮峰,酷愛石頭,喜歡把古人優美的詩句封在青石上,鑲嵌在墻壁裏。從此,這種長約壹米,寬約四十厘米,刻有文章、詩詞或名家書法的書石,成為留園的壹大文化特色。極大地豐富了留園作為古典園林的文化內涵。至今留園還保存了370多塊書法石,是留園壹絕。

文木溪香軒

順著攀爬走廊,我們來到了中央花園最高的建築——文慕香軒。從建築形式上看,這其實是壹個沿走廊而建的半亭。因四周種植桂花而得名。玄關前有對聯:“奇石滿千古美,桂花動山色秋。”這是壹幅場景圖。這裏桂花樹蔭下,各種湖石玲瓏古樸,但每到秋分清涼,桂花香蕩漾滿山。這裏的“動”字用得很奇妙,把“香”這個虛擬的景觀,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不僅如此,《聞桂花香》還充滿了禪意。似乎在向別人暗示,佛教就像桂花的香味壹樣。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無處不在。只要用心打坐,每個人都能得到開悟。

在中間的假山上

聽說桂花閣往東走,就穿過山澗上的小石橋,沿著石板路蜿蜒前行。可以看到幾棵壹兩百年樹齡的古銀杏樹挺拔地矗立在奇峰怪石之間。銀杏,又名銀杏,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之壹。因為從種植到結果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又叫“公孫樹”。銀杏樹是雌雄異株的落葉樹。它的堅果,即銀杏,可以食用或入藥。木頭很密,可以用來雕刻。

在古老的銀杏之間,妳可以看到壹個金字塔形屋頂的亭子,有16個角的飛檐,這就是亭子。它的意思是遊客可以停留休息的亭子。亭子裏有壹個小石桌,是用安徽靈璧縣出產的靈璧石做的。靈璧石壹直被認為是石頭中的上品。

從柯亭向南望,可與南面的敏瑟樓、涵碧山樓壹水之隔。每當徐來壹池碧水被微風吹皺,對面的敏瑟樓和涵碧山室就像壹艘緩緩航行的原創小船,隨波逐流。在這裏,園丁用寫意的手法在美學上給靜止的建築增加了運動感。堪稱蘇州最好的園林綠化之壹。

同時,亭子與涵碧山屋在水池的南北相對而立,無論是從建築的規模、地理位置,還是建築形式的輕盈與紮實,都是極好的對比。亭子周圍有梅花,適合看雪景。因此,亭子又被稱為留園中央賞冬景的好去處。

在柯亭北面的假山後面,有壹條50多米長的花街。它由鵝卵石、碎瓷片、石屑、瓦片等材料組成海棠的圖案,給人以錦緞地板般的美感。在這條花街的北面,有壹條沿著彎彎曲曲的墻而建的長廊,是中間假山上攀爬長廊的延續。既有連接景點、遮雨防曬的功能,又巧妙地屏蔽了粉墻作為留園中北部的分界,淡化了北部和中部的分隔感。

小蓬萊

穿過憑欄彎橋,我們來到了中央水池中的小島“小蓬萊”。傳說渤海有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秦始皇曾經派徐福去求長生不老藥,同時在自己的宮廷裏抄了三座仙山。之後,在池中建築三座“仙山”,即所謂“壹池三島”,成為古典園林中常見的造園手法。留園中間的水池略呈方形,比較規整。橋島在劃分水面的同時,使水面有了寬敞和幽靜兩種不同的水面效果。此外,在中間修建假山時,特意在池的西面營造了壹條狹窄的山澗,讓人感覺池中的水取之不盡,使水活了起來。

郝樸庭

穿過小蓬萊東側的小橋,我們來到了壹個方形的小亭子,這就是濠浦亭。濠浦是壹條古老河流的名字。據說莊子曾經在蒲水上釣魚,也和惠子在浩良上觀魚。在這裏,古人觀魚垂釣喚起壹種超越塵世煩惱的自由感,表現出隱居* * * * * * * * * * * * *的超然趣味。這也是蘇州古典園林的壹個主題,表現在造園的各個方面。

瞿溪樓-西樓-清風池廳

出了濠浦閣,向東進入洞口,我們現在來到曲溪樓。這是壹棟漂亮的兩層小樓。它的底樓其實是壹個很寬的走廊,西墻有很大的空窗和洞穴。透過它們,妳可以看到中央花園的美麗景色,這是“以移換變”的造景手法的典型應用。同時,窗框和門口也被視為“造景框”,所以在畫廊中看到的每壹個窗戶場景也是壹幅立體而生動的畫。

如果要動態地看待西墻的空窗、洞窟,那麽嵌在東面壁的20多塊方形書法石,就需要停下來觀看,才能品味其魅力。在這裏,您可以欣賞到歐陽詢、楚、顏真卿等唐代著名書法家的作品,以及明代吳門才子文徵明的書法作品。

此外,從園林建築的審美角度來看,西墻的大洞、洞門、東墻的小方石,形成了大與小、明與暗、虛與實的對比,同時也在人們的心理上將美好的現實世界與遙遠的歷史雲霧有機地聯系起來。

從曲溪樓向北走上兩三級臺階,進入西樓底層。這裏和西墻、曲溪樓壹樣,有兩個很大的空窗,自然顯露中心景觀,而東邊沒有墻,取而代之的是壹排落地長窗,與外面的吳鳳先山亭風格很協調。

從西樓向北,左手邊繞過壹縷花隔斷扇,就是春風池亭。這是壹座向西開放的水榭,與小蓬萊、濠浦亭形成壹個小水院。周圍的陽臺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靜謐而優雅。

看曲溪樓、西樓、清風池亭等形態各異的建築,以其巧妙的構思,將留園中央部分的景觀景色與東邊的深院有機地連接起來,讓遊客在審美心理上不知不覺地完成自然的過渡。這也是留在花園裏建造的;分割空間藝術特征的絕佳範例。

五峰側亭內

現在妳來到留園東邊的主樓五鳳仙堂。這座高大寬敞的大殿,裝飾精美,古色古香,被譽為“江南第壹堂”。以前大殿裏的梁柱都是楠木,所以也叫楠木殿。因南院有壹座湖心石假山,頗有廬山五老峰的寫意神韻,根據唐代李白“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秀金芙蓉”的詩句,將此殿命名為吳鳳先山亭。大殿平額上的“吳鳳先山亭”四個字,是康生大師邀請著名石雕藝術家武大的題詞。

這是花園主人過去舉行重要宴會、婚禮、葬禮和生日慶典的地方。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明確,所以在大殿的中後部,壹排紗門、屏風、飛罩把大殿分隔成南北兩部分。南面,寬敞明亮,座位嚴格按照規定擺放,是主人宴請男嘉賓的地方。北方比較局促,而且是專門為女性設計的。銀杏木屏風中間,鐫刻著光緒年間馬希範撰寫的《蘭亭序》全文。二十四紗隔板下方的組板上刻有花籃、葫蘆、竹笛等“暗八仙”圖案。張辛稼的絲綢花鳥畫掛在屏風隔斷的上部。

此外,在大殿北側的壹角,還有壹個直徑為1.4m的圓形大理石座屏,這在國內也不多見。石頭表面的紋理和顏色構成了壹幅天然的水墨畫。特別神奇的是,石面左上方有壹個天然的“朦朧的月亮”,給人壹種“雨後看山”的意境。雲頂峰,大理石和太湖石精品,觀雲樓的魚化石通常被稱為“花園中的三寶”。

除了大理石座屏,大廳東西兩面墻上還掛著四幅莊嚴典雅的大理石畫。兩個大理石,壹個圓形,壹個方形,嵌在深棕色的大理石屏風裏。其天然石紋猶如自然山水畫,上圈以下的排列,表現了古代“天圓地方”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