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林在幾百個姓氏中排名第幾?

林在幾百個姓氏中排名第幾?

姓氏在數百個姓氏中排名147,是當今中國第16大流行姓氏。人口眾多,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1.17%。

林姓有三個來源:

1,從姓氏上看,是黃帝高辛之後的商湯姓氏的後代,其祖先是比幹。根據《晉安族譜修纂序》、《元和氏》等相關資料,商湯是繼黃帝高辛之後的子姓後裔,以居住地為氏。

2、從姓氏上看,姬姓始祖有壹個私生子。據《同治·宗族謀略·以字為氏》記載,東周時,的私生子被賜姓凱,其後人以其祖父的字為氏,稱之為林。

3、從少數民族改姓。據《舒威管氏誌》記載,北魏孝文帝遷都後實行漢化,將自己家族原來復姓的壹部分改為漢字單姓林,即河南洛陽的林姓。

始祖:林建。商朝末年,商紂王寵愛妲己,荒淫無度,殺了忠良。作為紂王的叔叔,比根多次勸阻紂王的不道德行為。紂王從來不聽,也不相信比根的忠誠,所以他剖開比根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比根被謀殺的消息傳到了家裏。畢幹的妻子陳擔心再害她,不顧自己已有身孕,帶著奴婢逃到(今河南薊縣)長林山避難,並在那裏生下壹子。因為她經常喝泉水,所以取名泉。周武王滅商後,重葬畢幹,四處尋找其子孫的下落。陳帶著兒子權去見。周武王覺得畢幹的兒子生在山裏,父親又不屈,就給他改姓林明鑒。從此,以周武王命名的林建正式誕生了。於是就成了林姓的始祖。

第二,遷移分布

林出生於河南省。由於周武王名林建,林建住在博陵(今河北安平),他的後代繼承了他的頭銜。春秋時期,林因官遷隱居於周(今陜西、河南)、山東、齊、魏等地。戰國時,趙丞相林浩,始居九門(今河北省槁城縣西北),有文、成、宣、華、德、修、明、勉、趙九子。他父子倆很賢惠,被稱為“九龍之父”、“十德之門”。後來,因為趙王嫉妒他的才能,逼著林家遷到西河(榆林河,流經陜西榆林,流入永定河)避難。到了漢代,林的後裔相繼擔任少府、太府等官職,使成為濟南的名門望族。後來又因政治迫害,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中原林姓大量南遷,遷入江浙壹帶。到西晉末年,中原的林姓開始進入福建。八十壹代孫林英長子林茂為下邳太守,封為下邳林。次子盧琳曾任晉安知府、晉安郡王。死後葬於惠安縣土嶺縣九龍崗,成為林氏福建開國始祖林氏壹家祭拜的聖地。其苗族散居在後關、唐宓、長樂、惠安、隴西、漳浦等地,稱為“林敏晉安世系”,成為最大、最著名的林姓支系。晉安由林姓衍生出來的部落很多,最興盛的有兩個:壹個是後官(今福建福州)的世系,民族英雄林則徐就屬於這個分支;壹個是莆田的世系,從林露之的孫林隋開始,林隋十三世孫林生了九個兒子,都取名為“九穆林賈”。晉安系的著名分支是瓊州系和睢陽系,分別在唐代和南宋時遷至海南,明代部分因為戰亂而流散在河南和甘肅。林姓最早進入臺灣是在唐朝。明清時期,閩粵沿海的林姓開始向臺灣省遷移,並在那裏興盛起來。林姓廣泛分布於福建、廣東、臺灣三省,約占全國林姓的60%。是中國典型的南方姓氏,現在已經遍布全國各地,還遠銷港澳和國外。林是當今中國第十六大最受歡迎的姓氏。人口眾多,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1.17%。

第三,歷史名人

林丁:福建後關(今福建福州)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著名書法家。他是著名的曹麗,他寫了吳江申請收集。

林逋: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詩人,詩風深遠。他的詩“影橫散水清淺,月暮飄香”,成為千古名句。

林春:浙江錢塘人,南宋著名畫家。

梁麟:明代廣東南海人,著名畫家,善畫花、果、羽,尤愛水墨花鳥。他是明代花鳥畫改革的代表畫家。林鴻:明代福清(今福建)人,著名詩人,“福建十大才子”之壹。

林桂:湖南湘陰人,晚清著名的維新派將領。

徐琳:晚清福建福州人,舉人出身,在戊戌變法中被殺。他成為“戊戌六君子”之壹,並寫有《晚翠軒》詩。

林森,福建閩侯人,早年追隨孫中山擔任參議院議長,1931-1943任國家元首。

林:隋末鄱陽(今江西博陽)人,參加隋末起義後稱帝,是林氏家族中唯壹壹個稱帝的人。

林則徐:清代後關(今福建福州)人,曾領導虎門運動抗英和著名的銷毀鴉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將領和民族英雄。

傑出的海軍將領林永升,清代福建(今福建福州)人。

林育南:湖北黃岡人,早年入黨,多次領導學生和工人運動。他被公認為中國早期工人運動和青年運動的傑出領導人之壹。

林玉英,湖北黃岡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壹。曾兩次赴蘇聯擔任中國共產黨駐中國國際代表,在中國任常委、政委。

林語堂:福建龍溪人,長期旅居海外,是國內外著名的文化名人和語言學家。代表作:《生活的藝術》、《北京的雲》等。

林:原名林祖翰,號,湖南臨澧人,當代林姓著名人物,中國早期傑出領導人之壹。

林思齊:香港人,加拿大著名學者、富商、社會活動家、慈善家。他熱心慈善和公益事業,是加拿大第壹位華人總督。

林:福建惠安人,在馬來西亞從事食品和建築行業,實力雄厚,被譽為“亞洲巧克力大王”。

第四,縣廳編號

王俊1

南安縣:治所為葛園路(今陜西渭水東岸)。

西和縣:治所平定(今內蒙古自治區東勝縣)。

濟南郡:位於東平陵(今山東省章丘西)。

下邳縣:下邳縣(今江蘇省睢寧西北)。

晉安縣:政府所在地後關(今福建省福州市)。

2.大廳號

西荷塘:根據林氏族譜,林姓,始祖,殷商忠臣畢幹之子。比根被暴君紂王殺死。比幹公主的妻子陳懷孕,逃到牧野(今河南省淇縣),生下壹個男孩,取名全。周武王登上王位,顯示了他的忠誠和英雄主義,並聲稱他的繼承人得到春天。因泉生於長林山,故賜姓林,改名簡。考南淇水,位於古黃河之西,世稱西河,故林縣形似西河。“西荷塘”之名由此而來。

松步堂:是江蘇丹陽縣林氏分館的堂號。丹陽林氏起源於宋代。宋德佑二年(1276),福建秀才方林被任命為丹陽縣令,從此定居此地。方林的長子伯夷住在城市,次子伯夷定居在宋埠南郊。從此,福建林氏在丹陽興盛起來。丹陽林“宋步堂”後人按年代順序分為宋步堂、、北莊、大華。主要分布在大化、邳城、丁家壩、林家翹、北莊、饒莊、孟河、魏村、張莊、徐晃、東安等地。在縣城,林氏宗族分為金鬥鋪、廟前鋪、金地墳、玉香、安鄉。截止到2000年5月8日,丹陽居住著265,438+0,868個林氏宗族。林氏丹陽名人有林復元、林?秦、、林、、林?等。,都編入新丹陽縣誌。《林氏宗譜》第壹次修訂是在明代成化年間,建國元年又修訂了1950次。

施德堂:林浩,比幹之子,戰國時趙國丞相,德高望重。他有九個孩子。受家風影響,他被當時的人稱為“九龍”,他家也被稱為“九龍門”。再加上林浩,十父子以德才著稱,所以他家也被稱為“十德堂”。

九龍堂:源於上述“十德堂”的典故。

忠孝堂:來源於皇帝賜的堂名,因世祖林嶽,阿林姓氏,忠孝節義而得名。《忠孝堂》客家人歷史上的另壹個林姓,因為避免了元初林姓漢人的屠殺,也是林姓後裔,被迫改姓楊,俗稱“信陽”。

九牧堂:唐代始祖之孫林丕封為瞻親王。他先後娶了三個老婆,第三個老婆後來生了九個兒子,後來都做了州刺史。因為州秘書處也叫州。九兄弟在壹起,正好是“九牧場”。

敦本堂:又名“林月亭府”,俗稱“大厝底”,位於臺灣省南投縣竹山鎮財源路4號。被1921的地震毀掉了。屬於三級古跡。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已有近百年歷史。屬於臺灣福建標準的四合院建築,是當時竹山清朝武官林月亭建立的,所以屬於私宅。這座大殿的主體木結構是臺灣省十大古建築之壹,也是臺灣省最精美的雕工。大殿為二層建築,第壹層屋頂落在馬背上,門廳前有寬闊的檐廊,墻上有題字供繪畫。左壁繪花鳥植物,題“竹繁茂”“石花勝花”;右壁繪人物山水,題字為“松芽”“夜雨竹窗”。太師墻上的雙面木雕,前面有松鹿(寓意長壽豐足),窗欞形成的“富貴美玉堂春”字樣,四角形似蝙蝠(寓意幸福),所以福祿壽是完整的。第二個地方是檁條,屋頂屬於頂硬山類型。據說原來是官鳩尾脊,後來去了鳩尾。門扇做工精致,打磨精細,令人嘆為觀止。第壹落、第二落和左右龍組成壹個完整的四邊形。如果可能的話,應該就地重建,否則很可惜。

崇本堂:俗稱“林祖厝”,位於臺灣省南投縣竹山鎮雞山路3段831巷。屬於三級古跡,初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在珠山、瀘沽壹帶,林氏宗親為緬懷先人,集資修建祠廟,供奉開閩先人林、九牧公、公三賢。崇本殿早年年久失修。嘉慶七年首次建成宮殿式建築。它很宏偉,但很古老。1968翻修,最後1984重修。這壹次,除了屋頂古老的燕尾建築,完全換成了水泥磨石,失去了古樸。但也幸免於“9·21”(1999)大地震的蹂躪,毫發無損。崇本殿的保存特色有燕尾形屋頂和山門交匯處的符濤祿壽三仙像;左右雕塑中的“左照”和“右木”銘文;正堂上的“文魁”、“玄元”、“進士”等匾額。

此外,林的主要大殿還有殿、文禮堂、雙闕殿、青龍殿、永澤殿、臨平殿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