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新昌在哪裏?

新昌在哪裏?

新昌是紹興的壹個著名景點。

新昌縣隸屬於紹興市,位於浙江省東部,東臨、寧,南接臺灣、溫,西接金、李,北接紹興、杭、滬。它是浙東和浙南黃金旅遊線路的樞紐。上三高速、國道104貫穿全縣(上海、溫州車程僅3個多小時,杭州、寧波國際機場車程僅1個多小時)。全縣總儲蓄1.200平方公裏,人口43萬。

新昌縣自然風光秀麗,人文古跡眾多,素有東南矚目之地的美譽。境內有大佛寺、穿石十九峰、螺洲湖天目山三大省級風景名勝區。大佛寺,國家重點開放寺廟,是壹座南朝時期的古剎。它以彌勒佛像、江南最大的佛像石窟、1075尊小石佛聞名中外。近年來,開發力度加大,相繼建成了般若谷、蛇雕村、佛心廣場、木化石林、露天彌勒、羅漢洞、白雲湖、城隍廟等特色景觀。穿巖19峰而過的峰谷、瀑泉、溪流、碧潭,展現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景觀魅力。沃洲、天目的湖光山色,是歷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從東晉南朝的佛教文化到唐代的詩性文化,新昌承載著兩個文化高峰(人民日報2001,1,10月9日)。多年來,新昌的山水名勝吸引了央視《西遊記》、《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少林武王》、《八龍》、《鳳凰尋鳳》等多部影視劇進行外景拍攝,成為全國知名的外景基地,讓影視文化聲名遠揚。目前,佛教之旅、唐詩之路、山水神韻、影視外景等許多特色旅遊線路吸引著國內外遊客。2002年,新昌旅遊人數達654.38+0.4267萬人,旅遊總收入達654.38+0.05億元。旅遊業已成為新昌的支柱產業。

新昌縣,建於公元908年,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煙、茶、絲、炊四大傳統特產,現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桂花之鄉、長毛兔之鄉、小水電之鄉。名牌很多,小京生,春餅,芋頭湯圓。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新昌城鄉建設突飛猛進,面貌日新月異。現在新昌已經成為全省小康縣,進入全省中等發達縣行列。先後榮獲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全國科技先進縣、浙江省首批科技先進縣等稱號。2002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77.2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7757元。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總隊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測算,2001年,新昌綜合實力被列為全國100最發達縣(市)之壹,在全國百強縣中昂首挺胸。

新昌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新昌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產業優勢。目前新昌正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準備建設國家地質公園(矽化木為龍頭,丹霞地貌、火山巖為主體)。

新昌,這顆浙東明珠,正以其秀麗的風光、淳樸的民風、開放的姿態、壹流的服務,歡迎海內外人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洽談、友好交往、合作發展。

建築進化

新昌縣春秋戰國時屬越地,秦時屬會稽縣。西漢初,會稽郡設在郡下,新昌是郡的壹部分。唐朝末年,軍閥獨立,自給自足。唐三年(896),錢攻取越州,建立國。吳越王千_因首都錢塘江至溫州路途遙遠,人員往來頻繁,東南有特殊的資本往來,於五代梁開平二年(908)設在新昌縣。13鄉為永壽、世順、昌化、湘鄉。縣名來源於新場鄉的名稱,也寓意著新設縣的繁榮昌盛。新昌屬北宋越州,南宋紹興道。元朝隸屬紹興府,劃歸江浙兩省。明代調任浙江省外務部尚書寧紹道。清代新昌屬紹興府,劃歸浙江蕭寧紹臺路。民國時期,浙江省設立行政監察區,新昌縣先後隸屬於二區、三區。

1949年5月22日,新昌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紹興地區。1958 1月,紹興地區撤銷,放在寧波地區。1958 165438+10月,新昌縣制取消,行政區域並入生縣。1961年9月以後,新昌縣壹直是紹興的壹個專區、地區、市。

過去的故事

新昌的傳說很多,性質和神話差不多。這些傳說反映了古代新昌的自然風貌和人與自然的鬥爭。

最受歡迎的故事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據舊縣誌記載,縣城北面有壹座高山,名為杜王山,山上有虞廟遺跡。據說大禹曾經登上這座山治水。縣城東五十裏的古東山,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登此山,因望東海而得名。在縣城東四十裏的東山腳下,有壹個水簾洞,四周是拳頭大小的圓石,外面是壹層粉砂質的石殼,裏面是像餡壹樣的石屑,叫石饅頭。相傳也是大禹在這裏治水,棄了剩下的五谷,成了壹門學科。貫穿落基山的白浪洞,據說是大禹治水的地方。縣城西郊的南巖山險峻,狀如城墻。據說大禹往東方註入沙石治水,這是《列子唐雯》和《莊子外屋》兩個寓言的背景。《莊子·外物》壹文說:任公子以五十頭牛為餌,蹲伏在會稽,將壹根長魚竿拋入東海,釣了壹年多。突然,壹條大魚吞下了魚餌,拉鉤,掀起了如山的巨浪,掙紮的大魚咆哮著沖上了千裏海水。任公子捕到鰲魚後,剖開曬幹,讓浙南、廣西蒼梧北部的百姓吃了幾頓飽飯。任公子的這個釣臺在南巖。唐代南燕寺、本滄海、仁公漁臺詩,至今猶存,就是我說的。

大禹治水、任公子釣鰲雖然是傳說,但這些傳說都是建立在地貌變遷、滄桑巨變的科學基礎上的。從654.38+萬年前到654.38+萬年前,地球上的洪水上漲,人類經歷了壹個漫長的與洪水抗爭的過程,這就是《聖經·創世紀》中諾亞方舟和中國大洪水的故事來源。

蠕蟲浸海時期,寧紹平原原是淺海,海水逼近會稽、四明山山麓。今天,上虞的濠壩和張震壹帶已成為海灣。南燕山位於海洋浸沒帶的東南邊緣,土地生物豐富,以亞熱帶闊葉林和混交林為主。因為湖泊是壹個相對平靜的水體,水中的物質容易沈澱。久而久之,流入湖中的泥沙逐漸沈積成礫石巖石,生活在湖中的各種動植物的殘渣也沈積下來,構成了地層中的有機物。水中的巖層越積越厚,而湖泊越來越淤塞。當地殼分支,地面上升時,高的地方就變成了小山,南部的巖石就這樣形成了海跡山。現在南巖山的石壁和洞穴上有大量的蝸牛殼,就是最好的證明。

南巖山以北曾經是壹片廣闊的區域,而現在從八毛到嵊州的丘陵是東鰲峰山殘存礦脈的延伸,這裏曾經是淺海。地質學家認為這是地殼變動和河床擡高造成的。平坦的山頂有明顯的海跡,與南方起伏的山形完全不同。

古代的新昌,山河陷落,大海撐起,經常發生洪水,於是傳說層出不窮。這些傳說不僅反映了這壹地區的自然環境,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鬥爭。

位置區域

新昌縣,古稱東東,又名南明。位於浙江省東部,曹娥江上遊,唐以前為縣,五代開平二年(908)建縣。現屬紹興市管轄。作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屬於上海經濟區。隨著寧波國際東方港的建成開放,新昌的區域優勢更加明顯。縣城東臨寧海、奉化,南接天臺,西南接磐安、東陽,西至北接嵊州。東西距離52.3公裏,南北距離36.9公裏。

全縣總面積1213平方公裏,相當於181.95萬畝,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2%。其中,耕地面積22.8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2.6%;山地森林面積131.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1.7%。是壹個多山旱地的丘陵縣,素有八山半水半田之稱。

山川地貌

新昌縣是浙閩低山丘陵的壹部分,被天臺山、四明山、會稽山圍成幾個小盆地。縣城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形成東南山地、中部臺地和西北河谷平原三種地貌。主峰都在海拔600米以上。最高峰是幼菩提峰,海拔996米,最低位於城關鎮五都村,海拔約28米。四明山脈從東北進入,位於沙溪山脈。從中南部進入的天臺山山脈的兩個分支,在古代被稱為壹個城市的主山,天目山地區從壹處延伸到安定山,形成了從若羌到惠山東部的山脈。惠濟山和潘達山從西南方向進入境內,橫跨京坪鄉鞍山和竟陵鎮西坑壹帶,形成了竟陵山南麓。中部為丘陵臺地,壹般為玄武巖臺地,海拔250米至500米。有惠山、大石居、孟家塘、敦山等大片區域,邊緣陡峭險峻。在平臺上,田地是梯田,村莊彼此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