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刷井寺鎮的歷史沿革

刷井寺鎮的歷史沿革

歷史上,帥井寺壹帶原是西羌的牧場,古蜀國北部就在這裏。

南北朝時期是吐谷渾的地盤,後入隋。

唐代為“周公”集米州所在地,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設廣平縣(後改為河間縣,今四川省紅原縣刷經寺鎮)。其管轄範圍包括四川省的紅原、黑水等縣。天寶元年(742)改宮華縣,甘源元年(758)恢復周公。廣德元年(763),赴西藏。

藏族將軍蓋爾秦嶺贊卓(藏族:)征服了他的土地,有效控制了松茂古道,成為吐蕃東部邊境的重要據點。

吐蕃帝國崩潰後,交趾羅、黨項(西夏)、宋相繼控制其地,民族遷徙頻繁,成為藏彜走廊的北方門戶。

公元1253年滅宋後,建立土司制度,建立松州、盤州,包括毛筆廟全境,後劃歸陜西省。

到了明代,松州仍位於疆域中北部,松潘廳也劃歸其中,稱為松潘草原。南方雜谷綏靖部。

清代西北地區劃歸松州,與讓口、四寨同屬四土中的莫索土司、卓克基土司,後劃歸力帆堂。

刷景寺鎮長期以來壹直是莫索土司官廟(老康茂寺)的所在地,印有大量經文,因此得名刷景寺,又名“哈爾加郎”,藏語意為鑄神之地。

民國時期,南、北分別歸李攀縣和松潘縣管轄。6月1935日至8月1936日,中國工農紅軍紅壹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長征路過紅原,途經刷廟。用了壹年零兩個月的時間爬雪山、過草地、過沼澤,經歷了長征中最艱難的歲月。這片草原深深地印著紅軍的足跡,鐫刻著中國革命史上最艱難最悲壯的征程。這片草原上留下了“金鉤”、“七根火柴”等感人的故事,還有紅軍烈士墓、日幹橋沼澤、色地巴、年多巴草甸(其中雅克夏山就位於刷子寺)等革命遺址。紅原廣大牧民充當紅軍向導,用青稞、牦牛支援紅軍,以此為生。延安時期和全國解放後,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了藏族和羌族人民在紅軍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的革命業績,親切地稱贊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獨壹無二的“牦牛革命”。

1954年3月,四川西藏自治區(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設立治宏遠四年毛筆寺。由此,刷經寺成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壹個州府所在地,為阿壩州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8月,阿壩州遷至馬爾康,禮縣從原地區遷至宏遠,在此治寺,宏遠正式建立,才有了今天的宏遠雛形。1960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紅原縣。值得壹提的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紅原縣,意為紅軍長征經過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