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荔灣區的歷史和文化

荔灣區的歷史和文化

1,第13行

廣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聞名中外的千年商都。十三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見證。十三行的大致位置是東起仁濟路,西至花木蘭路,北至十三行路,南至珠江之間的區域。

從1757到1852,十三家銀行壟斷中國外貿長達85年。當時,由於清政府想開放廣州的對外貿易,但同時又想阻止外商直接與華商做生意,所以制定並實施了“以官制洋”的措施,即任命壹些商人作為中介,與外商進行貿易,這些中介設立的外貿機構被稱為“洋貨公司”,俗稱十三行。這樣,中國龐大的對外貿易就集中在廣州,以十三行商人為中介。

2.荔灣廣場

荔灣廣場位於廣州最繁華的黃金地段夏九路。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擁有14萬平方米的六層商場、2000多家商鋪、1600多棟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的豪華住宅,是集居住、飲食、購物、娛樂為壹體的大型現代化商住綜合體。

從1995開始,就有商家在這裏經營半寶石水晶制品。從2001開始,形成了專業的半寶石水晶市場,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半寶石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主要是水晶半寶石,70%的商人來自唐可海豐,其余來自江蘇東海等地。主要是給廠家直銷批發,其次是個體戶,有商家表示正在向成品批發市場轉型。它的產品種類齊全,這裏展出的產品超過10000種,年銷售額達到40-50億元。

3.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商業街全長800米,騎樓建築238座,建於20世紀初,是國家商務部批準的廣州第壹條商業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遍布中高檔百貨商場,也有歷史悠久的傳統專業街,如西萊初堤、華林寺、玉墟、酸枝街、古玩街等。清平路是中國最大的雜貨街,聞名中外。

上下九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開業以來,經過10年的發展,日均客流量已達20萬人,周六日客流量可達30至40萬人,黃金周年高峰可達60萬人。據了解,上下九步行街實際包括上九路、下九路、市府路,全長1,218米,商業店鋪300多家,商戶數千家。

4.西關大屋

巴合館、時尚跑酷團、古色古香的西關大屋相映成趣。

欣賞嶺南文化,壹定要去西關,壹定要看“西關大屋”。西關大屋是清末富商在這壹帶修建的“豪宅”。現在在包華路、多寶路、寶源路、豐源路都能看到。

從外到內,西關大屋的每壹處都頗有講究。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圬工腳。西關大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磚腳的外立面。據說這些青磚產於東莞和清遠,顏色如碧玉。精致的西關大屋青磚,能堅持上百年而不磨損,連刀片都插不進磚縫。石足從地面到100 cm高70 cm,越高越富貴。

西關大屋的玄關設置了三道門,分別是低吊門(也叫腳門)、步入門、硬木門。欄桿是可移動的圍欄,由13或15的硬木(壹般是紅木或硬木)組成,所以叫欄桿。腳門和走道具有通風和安全的功能,是為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制的建築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采用紅木或樟木等高檔木材,厚度約8厘米。門用銅環扣緊,門腳藏在石臼裏。門是用門後的水平插銷鎖上的,以防小偷。

西關大屋的結構可以用“三室兩廊”來形容:正廳後面是頭室(或長老室),長老住的地方,明瓦高窗,采光。第壹個房間之後是第二個大廳(餐廳)和第二個房間(供兒子婚後與妻子同住)。第二個房間,也被稱為濰坊,是中軸線上的最後壹個房間。廳與廳之間隔著壹個小天井,天井上蓋著棚子,高側窗通風。中軸線兩側主要有書房、偏廳、臥室、樓梯間,壹般對稱。壹般在廳堂右側有壹個小院,院內種植名貴花木,並布置石山、石景、魚塘或荷塘,供主人或遊人欣賞。大屋兩邊各有壹條青雲巷,意為“升至頂峰”。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有很多功能,比如交通(妻子或仆人的進出),通風,采光,排水,曬太陽,種花,清除垃圾等等。華鑰街是西關大屋中保存最好的區域之壹。

5、竹筒屋:廣味不輸西關大屋

竹筒屋因面窄進深大(兩者之比為1:4至1:8)而得名,誕生於19世紀上半葉。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逐漸增加,廣州竹筒屋應運而生。據介紹,現在竹樓都集中在鬧市區,惠濟西路、巖雲西路、甜水巷、將軍東西街比較集中和典型。由於低層、高密度、節省土地、鄰裏關系密切等優點,竹筒屋成為廣州具有時代特色的居住建築。竹筒屋壹般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部為門廳或前廳,有單層神樓,供奉佛教和道教的神和祖宗牌位。大廳後面是臥室,中間是大廳和臥室,大廳裏的樓梯可以通往二樓和三樓。後面是廚房和衛生間。前中後三部分用天井隔開。有三個大門,裏面是雙層厚木門,中間是走道,外面是腳門,分別起到采光、通風、防盜的作用。室內地面鋪大塊磚。19年底,竹筒屋依然保留著傳統特色。外觀為單層,夾層往往放在裏面,有樓梯、石基磚墻、木瓦屋頂。民國以後,由於西方建築技術的引進,采用了混凝土梁和西式建築的局部裝飾,出現了兩三層帶陽臺的平頂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