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歐洲人的主食是什麽?

歐洲人的主食是什麽?

首頁|新聞中心|評論|體育|經濟|娛樂| IT |汽車|房地產|時尚生活|文化|票務|話題

當前位置:Home > & gt新聞中心> & gt文本[關閉此頁面]

歷史無法掩蓋哥倫布的傳奇。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6-5-212:19:48來源:新京報。

五百年前的5月20日,航海家、探險家克裏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西班牙巴拉多利德(Baladolid)永遠閉上了眼睛,這位傳奇航海家畫上了生命的句號。然而,哥倫布開啟的遠航才剛剛開始:兩大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因為他而改變;五百年過去了,關於哥倫布的功過和他神秘的身份,仍然沒有定論。

這幅油畫再現了哥倫布在第壹次航行中與友好的印第安人的相遇,但日期無法證實。

西班牙巴拉多立德廣場上的哥倫布紀念雕像。

哥倫布旅行徽章。

西班牙國王發給哥倫布的“委托書”。

尼娜號的回收船,是哥倫布第壹次航行船隊中最小的船。

歷史1

在好萊塢動畫電影《勇闖黃金城》中,夢工廠以浪漫的風格描繪了美洲印第安人與西方探險家的第壹次相遇。影片中,兩個壹心想發財的西班牙騙子誤發現了黃金城傳說中的黃金國,被當地人奉為神靈。最終,兩人因為善良的本性放棄了自己的財寶,幫助印第安人封鎖了通往黃金城的水路,從而保護了這片世外桃源免受西方殖民鐵蹄的踐踏。在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哥倫布的影子,那麽他是誰呢?天真善良的冒險家還是殘忍暴虐的征服者?

尋找黃金城

在哥倫布第四次也是最後壹次遠航美洲期間,他寫給中國的信完全沒有了最初的興奮和成就感:“每當我想起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島)和我發現的其他島嶼,總是讓我傷心落淚。我壹直相信,這些島嶼所樹立的榜樣,能給別人帶來好處;但相反,因為過度探索,他們疲憊不堪;雖然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但是造成的傷害太大,太難補救。讓造成這壹切的人補救,如果他能,如果他真的知道如何挽救。”

很顯然,哥倫布自己也意識到,在他發現新大陸的短短10年間,殖民者的掠奪和過度剝削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錯誤,字裏行間也不難看出他的遺憾。但是他說的“害”是什麽呢?

回顧壹下10年發生的事情,也許能找到答案。發現新大陸後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942 10 13日,哥倫布第壹次看到了他要找的東西——印第安人身上的金飾。他問:“金子在哪裏?”第三天,哥倫布開始計劃如何統治他發現的“黃金城”。他在日記中寫道:“只要有壹支50人的軍隊,我們就可以控制所有(印度人),讓他們做任何事情。”

在給中國的信中,哥倫布多次描述了新大陸各島嶼的純樸和美麗,但他最關心的是黃金。“我們到這裏的時候,已經是65438+二月了,但我們仍然能聽到夜鶯的歌聲,成千上萬的其他鳥類在這個季節出現。妳可以在這裏看到七八種棕櫚樹,這些美麗的樹的數量真的很難估計。其他植物和水果也壹樣。在島上,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菠蘿,廣闊的耕地,新品種的蜜蜂和幾種水果。在內陸,金礦很多,儲量大到不用計算就能看到。伊斯帕尼奧拉島真是壹個充滿驚喜的島嶼。”

事實上,哥倫布對黃金的追求甚至超過了物質需求。去世前幾年,他寫道:“黃金是所有商品中最珍貴的。它不僅代表財富。擁有黃金的人不僅可以滿足這個世界的需求,還可以想辦法在煉獄中拯救自己的靈魂,走上天堂之路。”黃金驅使哥倫布和他的船隊四次到達美洲,正是他們的到來摧毀了印第安人無憂無慮的生活和他們創造的燦爛文化。

貪婪的禍害

1493年9月25日,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開始了他第二次雄心勃勃的航行。與第壹次探險相比,這次探險的規模不可同日而語。三艘帆船變成了17,船員從70人增加到了1500多人,其中包括200多名懷揣金色夢想的“冒險者”,壹個騎兵團和6名傳教士。

顯然,這次航行並不是為了與印第安人達成和平協議,歐洲人似乎扮演了征服者的角色。在第壹次航行中,哥倫布遇到的大多數印第安人都非常友好,甚至崇拜他們。但是歐洲殖民者貪婪的本性很快就嚇壞了當地人。當哥倫布再次登上海地島時,他們都逃走了。

壹年前,哥倫布來到海地時,遇到了友好的印第安部落酋長關·卡納加(Guan Kanaga),他答應他們在印第安部落附近的納維達(Navidad)建壹座堡壘,並提供住所。

於是哥倫布留下了40名船員駐守,但當他在1493返回納維達堡時,發現堡壘已經被夷為平地。

關卡納加酋長告訴哥倫布,當他的帆船剛剛離開小島時,留下來的40名船員就開始互相爭鬥。除了印第安女人和黃金,他們什麽也沒搶走。有人霸占了很多當地的女人做小妾,更有人大肆掠奪島嶼。打鬥最後發展成兩個水手在打鬥中互相殘殺。後來,壹支11人的探險隊前往島另壹端的“金礦區”。

迎接他們的印第安部落顯然沒有之前那麽溫和了,11水兵全部陣亡。就這樣,第壹個歐洲殖民地被殖民者的貪婪所毀滅。

為了報復印第安人,船上的傳教士要求哥倫布處死酋長關卡納加,但哥倫布拒絕了。顯然,他不想在這個新世界失去他的第壹個,也許是最後壹個朋友。然而,他不想放棄他的金色夢想。艦隊航行到島的另壹端,在金礦附近建造了伊莎貝拉城堡。哥倫布還將自己的石屋命名為“宮殿”,期待有壹天能迎來西班牙王室。

但兩年後,伊莎貝拉城堡也結束了它短暫的生命。瘟疫、饑荒和貪婪使它荒廢了。殖民者帶來的豬瘟傳染給人,1/3的西班牙人死亡,無數印第安人被歐洲人帶來的疾病奪去生命。殖民者在放棄伊莎貝拉城堡後,將聖多明各建成西班牙新的殖民據點。歐洲冒險家的賺錢夢想對殖民地本身的威脅壹直揮之不去。

離開海地後,哥倫布要求他的弟弟留下來統治這個殖民地,他繼續在古巴和牙買加尋找黃金城。1494年,哥倫布派船將這次探險的第壹批“戰利品”運回西班牙,其中包括從印第安人手中奪取的所有黃金和第壹批奴隸。第二批載有550名奴隸的船只在1495起航,只有350人活著到達西班牙。

殖民者很快發現了壹種比奴隸貿易更快的致富方式。他們沒有淘金,而是強迫當地人充當免費勞動力。

至於當地的印第安人,每壹個14歲以上的印第安人,每三個月都要向西班牙殖民者繳納壹枚頂針大小的金塊,交不出稅款的人會被砍掉手腳或者處死。大約有壹萬名印度人就這樣被屠殺了。其他人為了獲得足夠的黃金不得不放棄種植糧食,大量的人餓死。許多印第安人逃入山區和其他島嶼,但最終他們無法逃脫殖民者的控制。面對別無選擇,很多人選擇了死亡,大量的泰諾人集體跳崖或者服毒自殺,這個和平溫順的種族最終滅亡了。到16世紀中葉,海地島上的土著印第安人幾乎滅絕。

生活故事2

在他去世五百年後,他的名字仍然聞名於世,但關於哥倫布的真實身份卻出現了許多版本。他自己只用了壹句話來回避自己的出身:“英雄不問出處。”(Vinede nada。)但這個答案顯然不能令後人滿意。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學者壹直在不知疲倦地尋找這位傳奇人物的真實身份。

哥倫布的沈默和史料的缺乏,使得對哥倫布身影的追尋模糊不清。每個理論都有事實支持,但也有明顯的缺陷。

他是哪裏人?

為紀念哥倫布逝世500周年,壹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DNA檢測找出哥倫布的真實身份:是意大利熱那亞壹個羊毛織工的兒子,還是來自西班牙馬德裏,還是法國科西嘉島?

幾乎所有的百科全書都記載哥倫布於1451年秋天出生於意大利港口城市熱那亞。他的父親Minik Columbus是壹名紡織工人,在熱那亞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和酒吧。但由於其出生證明壹直缺失,家庭背景無法確認。

海事歷史學家裏昂支持哥倫布是意大利人的傳統觀點,這主要是基於60份記錄哥倫布家族的文件。裏昂說:“我認為哥倫布來自熱那亞是毫無疑問的,其他說法都只是當地人在自我吹捧。”

然而,這種被廣泛接受的說法也有壹個致命的弱點——歷史學家從未發現過哥倫布用意大利語寫的任何信件或日記,哥倫布寫的所有文字,包括筆記,都是西班牙語。

他埋在哪裏?

由西班牙人類學家約瑟·安東尼奧·勞雷特·阿克塔領導的壹個小組正在比較哥倫布和他的私生子費爾南多以及數百名哥倫布可能的後代的DNA。希望建立總基因圖譜。

起初,勞萊特只是想找到哥倫布遺體的真正埋葬地,西班牙的塞維利亞,還是大西洋彼岸的多米尼加共和國?

根據歷史記載,哥倫布的遺體被藏在西班牙的塞維利亞。但在1877年,壹名多米尼加工人在聖多明各大教堂的壹個祭壇後面,挖出了壹個刻有哥倫布名字的鉛盒,裏面裝著壹些骨頭。多米尼加人認為這是哥倫布的真身。

勞萊特希望通過對比兩地出土的遺骸和費爾南多的DNA來確定哥倫布的埋葬地點。

2003年,勞萊特從哥倫布的遺骸中提取了DNA樣本,並將其與哥倫布的兄弟叠戈和哥倫布的私生子費爾南多的DNA樣本進行了比較。但項目開始後不久,勞萊特發現來自塞維利亞的遺骸無法提取足夠的DNA樣本,多米尼加政府禁止他從那裏出土的骨骼中提取樣本。多米尼加共和國建造了壹個巨大的燈塔墓地來安放哥倫布的遺體。根據政府的說法,哥倫布的屍體從未離開過那裏。

“我們會得到壹些結果,但也可能是復雜的,”Laurette說。“我們需要到處區分哥倫布後裔的DNA差異,這是沒有保證的。他希望在哥倫布逝世500周年之際宣布這壹結果。

他有猶太血統?

對於幾百年來研究哥倫布身份的學者來說,這個傳說似乎有意讓他的身世成為壹個謎。

海事歷史學家尤金·裏昂(Eugene Lyon)說,“哥倫布從未澄清過自己的身份。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這樣做的,但他真的很神秘。”哥倫布信息匱乏的原因之壹是他刻意隱瞞自己的家庭背景,試圖避免別人知道他。有可能他出生在壹個猶太家庭,因為當他在1485年移居西班牙時,當局正在驅逐該國的所有猶太人。

在意大利語中,哥倫布被稱為CristoforoColombo,這個名字也可以證明哥倫布有猶太血統。科倫坡是意大利北部常見的猶太名字。也有人懷疑,哥倫布選擇在1492年8月3日上午率領船隊從西班牙起航並非巧合。因為西班牙的壹項法律在那壹天生效——所有猶太人都被禁止在西班牙居住,違者將被處死。

哥倫布的沈默和史料的缺乏,使得對哥倫布身影的追尋模糊不清。每個理論都有事實支持,但也有明顯的缺陷。

美食篇3

如果500年前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今天歐洲人、美國人甚至中國人餐桌上的菜譜可能會大不相同。想象壹下:沒有土豆的法式西餐;通心粉沒有番茄醬來調味;墨西哥菜的拼盤裏會放昆蟲或雞蛋;就連中國的川菜、湘菜都可能失去最引以為傲的麻辣鮮香!幾乎被後人忽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在歐洲引發了壹場美食革命——在美洲發現的65,438+000多種蔬果相繼傳入歐洲。這不僅給兩大洲的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美食,也改變了全世界農業和飲食文化的歷史。

法顯美食天堂

時隔500多年,現代人可能很難想象美洲大陸帶給第壹批歐洲船員的味覺和感官快感:從從未品嘗過的美味主食,到琳瑯滿目的蔬菜水果。如果我們回頭看看中世紀歐洲單調的食譜,就不難理解美洲不僅是新大陸,也是美食天堂。

和15世紀的大多數歐洲人壹樣,哥倫布對自己日常飲食的滿意程度或許可以用“勉強接受”來形容:幾片黑麥和大麥做的黑面包,幾片卷心菜厚葉做的湯,壹塊濃郁的奶酪,這是當時歐洲人最常見的壹餐。

稍微富裕壹點的家庭餐桌上的食物不會豐富,但味道更足。從亞洲運來的調料讓歐洲人嘗到了各種味覺刺激,而在那個沒有冰箱的年代,調料還能起到掩蓋食物腐爛氣味的作用。

事實上,哥倫布遠航的壹大目的就是帶回珍貴的印度香料。雖然最終沒有實現這個願望,但他帶回了壹份全新的菜單:土豆、花生、四季豆,極大地豐富了歐洲人的主食。蔬菜和水果更令人眼花繚亂:石榴、芒果、李子、西紅柿、香草...對於中世紀歐洲的貴族來說,新奇和華麗是用餐或宴會最重要的東西,比如壹只帶羽毛的烤孔雀,或者壹個用野雞和面粉做的餡餅。在貴族宴會中,主菜的出現通常伴隨著熱情的小號聲。毫無疑問,哥倫布從陌生世界帶來的異國水果讓歐洲人欣喜若狂。

重寫兩大洲的食譜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美洲土著的農業已經相當發達,原本是雜草的土豆、玉米、西紅柿都被培育成了不同的品種。

在16世紀阿茲特克人的編年史中,食品歷史學家索菲·科爾發現,“賣番茄的人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品種:大番茄、小番茄、甜番茄、尖番茄、蛇形番茄...他甚至賣“北美狼番茄”和沙番茄。黃色的西紅柿很黃,紅色的西紅柿有朝陽的玫瑰色。”阿茲特克人對西紅柿的質量也有很高的要求。編年史還記載:“心存不軌的賣家賣的西紅柿不是爛了就是碰傷了,吃了會讓人拉肚子。”

歷史學家認為,第壹批引入歐洲的西紅柿可能是黃色的,因為在意大利語中,西紅柿是“金蘋果”。雖然這種既是開胃蔬菜又是多汁水果的美食很快就傳遍了歐洲,但卻是意大利最受歡迎。也許正是因為它的加入,美味的意大利面才舉世聞名。

馬鈴薯的傳入被認為是歐洲農業史上的歷史性事件,但它真正被歐洲人接受是在幾個世紀之後。直到公元19世紀,馬鈴薯才逐漸被法國人接受。人們最初認為它會導致麻風病甚至不育,所以起初只用來餵豬。偉大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稱土豆為“可憐的松露”

土豆在英國的經歷也很不幸。當冒險家沃爾特·勞裏第壹次把壹個土豆送給伊麗莎白壹世女王時,從未見過這種稀有植物的宮廷廚師誤把土豆的莖葉煮熟了,所有食客都吃壞了。因為對王室的“冒犯”,土豆從此被英國皇宮“封殺”。

隨著美食的推出,烹飪方法也多種多樣。西班牙人發現,看起來像大白菜和胡蘿蔔的絲蘭煮熟後可以吃,盡管生吃是有毒的。

當歐洲人歡迎新食譜的時候,美洲土著的飲食結構也因為外來者而發生了變化。在哥倫布到達之前,許多土著居民很少吃肉。例如,墨西哥人通常早餐喝壹碗粥,用蜂蜜或紅辣椒調味。中餐在每天最熱的下午,主食是玉米餅,壹碗豆子,外加西紅柿或辣椒做的調料。

有時,為了“改善生活”,食物中會添加昆蟲幼蟲和卵。

在哥倫布到達之前,智利的主要肉類是天竺鼠肉,探險家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豬肉、牛肉、牛奶和奶酪。雞、羊等家禽家畜也陸續引進。在後來的探險中,哥倫布還把歐洲的蔬菜種子、小麥和甘蔗帶到了美洲。

創造了川菜和湘菜?

對於兩大洲的人們來說,新的食物不僅意味著食譜的改變,也改變著社會和文明的發展方向。

在眾多農作物中,不起眼的馬鈴薯給歐洲農業帶來了最為深遠的影響。馬鈴薯和玉米這兩種營養豐富的作物被廣泛種植後,歐洲農民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從而推動人口增長。

甚至有人推斷,土豆的種植促進了德國的工業化,這種連鎖反應最終引發了第壹次世界大戰。

美國的農作物也“遷徙”到了非洲,那些無法忍受歐洲潮濕氣候的農作物被引入了非洲的農場。玉米、綠豆和絲蘭豐富了農產品的種類。而非洲傳統的烹飪技藝後來也隨著奴隸船被帶到了美國。

隨著農產品和調味料在全球的傳播,人類的飲食已經不是“壹個世界”了。

世界各地的人用相似的材料做出完全不同味道的菜肴。

牛肉、玉米、辣椒的組合會變成墨西哥的taco,意大利的玉米牛肉粥,中國的壹盤麻辣牛肉,豐富了全世界的美食。壹旦某種食物被認為代表了民族的特征,那麽它原本的產地就變得無足輕重了。比如法國人引以為傲的甜品巧克力——原料可可,直到17世紀才從美洲傳入法國。辣椒是中國南方菜肴中最重要的調味品,它的原產地也是新大陸。

哥倫布沒有帶回他所希望的印度調味品,而是找到了它的替代品——胡椒。胡椒最終於明末傳入中國,但在今天的川菜、湘菜中,胡椒的調味功能幾乎發揮到了極致。如果讓四川人和湖南人把菜肴的“麻辣”特點歸功於500年前的哥倫布,那就太牽強了。然而,如果沒有航海家探索新大陸,我們的餐桌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