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中國畫四大名樓是什麽?

中國畫四大名樓是什麽?

中國四大名樓

●黃鶴樓

被稱為江南三大建築之壹的黃鶴樓,原位於湖北武昌佘山黃鶴樊頭。相傳始建於三國吳二年(公元223年),歷經1700余年反復建毀,最後壹次毀於清朝光緒十年(1884)的壹場大火。這座著名的建築充滿了傳奇,這使它更加神奇。

據陸說,黃鶴樓原是辛家開的旅館。臨走前,壹個道士在墻上畫了壹只鶴來感謝她的千杯,告訴她它可以下來跳舞取樂。從此客人爆滿,生意興隆。10年後,道士回來,拿著笛子吹奏,道士踏上黃鶴,直上青天。為了紀念幫助她致富的仙女,辛的家人在她的地方建了壹座建築,並命名為“黃鶴樓”。

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期,廬江頂上的建築最初是為軍事需要而建,後來逐漸成為文人聚會、待客、交友、吟詩、賞景的旅遊勝地。歷代名人,如崔豪、李白、白居易、賈島、夏松、陸遊等。,先後來過這裏,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豪登上黃鶴樓觀賞風景,寫下了傳世佳作《黃鶴樓》:“古有黃鶴載聖人上天,今無黃鶴臺。黃鶴不返人間,白雲空。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因陽光照射而變得清澈,鸚鵡洲被甜美的青草覆蓋。但我朝家望去,暮色漸濃,江浪上彌漫著悲傷的薄霧。”後來,李白也登上了黃鶴樓,看著楚天。他心胸開闊,富有詩意。當他正要開始寫詩時,他看到了崔豪的詩。他很慚愧,只好說:“前面沒有路,崔豪在上面題了壹首詩。”崔豪寫了壹首詩,李白落筆了。從那以後,他名聲大振。

長江大橋武昌引橋1957修建時,占用了黃鶴舊址。現在重建的黃鶴樓在佘山峰山脊上,距離舊址約1公裏。* * *五層,高50.4米,金字塔形屋頂,層層飛檐,形似壹體。主樓周圍還有勝利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各異。底層是高大寬敞的大廳,中間是高達10米的沈箱。正面墻上掛著“白雲黃鶴”巨幅陶瓷壁畫,兩側立柱上掛著7米長的對聯:西天來神清氣爽,雲卷雲舒天地;壹去不復返的河流,海浪沖走了過去和現在的煩惱。二樓大堂前墻上,鐫刻著唐代顏所寫的《黃鶴樓記》,記述了黃鶴樓的興衰和名人軼事。婁機兩側有兩幅壁畫,壹幅是“孫權建城”,展示了黃鶴樓和武昌城誕生的歷史。另壹部是《周瑜的宴會》,反映了從三國到黃鶴樓的名人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是崔豪、李白、白居易等唐宋名人的“繡像畫”,也有他們吟誦黃鶴樓的名句摘錄。四樓大廳用屏風分隔成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購買。頂堂有《萬裏長江圖》等長卷和壁畫。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可以環顧四周,視野開闊。高出河道近90米,兩岸景色歷歷在目,令人心曠神怡。黃鶴樓所在的蛇山地區,已經被打造成黃鶴樓公園。種了很多花草樹木,還有壹些建築如牌樓,亭子,走廊等等。有壹個詩碑廊,裏面有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頭,佘山周圍的古代景點將陸續修復。黃鶴樓將成為我國中部中心城市武漢的象征。

●嶽陽樓

嶽陽樓,位於湖北省嶽陽市西部,矗立在820平方米的平臺上,雄偉壯麗。是集歷史、文化、藝術、旅遊、建築價值於壹體的精品古建築。與武漢黃鶴樓、南昌王騰亭並稱中國“江南三大名樓”,與洞庭湖、君山並稱“嶽陽樓-洞庭湖”景區。嶽陽樓於5438年6月+1998年10月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陽樓-洞庭湖景區”,1998八月被定為國家重點景區。是全國第八條黃金旅遊線路上湖南唯壹的景區,名聞古今,享譽海內外。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左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在三國時期被用作魯肅的軍事建築。南北朝時稱巴陵塔;初唐時還叫南樓。中唐時期,僅在李白寫詩之後,才稱嶽陽樓。到公元1045年,四年春,滕重修嶽陽樓,請範仲安撰寫《嶽陽樓記》,嵌於二樓。從此,嶽陽樓名聲大振。

嶽陽樓為純木結構,其造型因外露的木質梁柱、構件和裝飾而具有優美的線條。保護木質構件外觀的塗料賦予了建築結構豐富的色彩美感,充分展現了我國古建築獨特的民族風格,凝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藝術才華,在美學、力學、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在人類文明史上將永遠光彩奪目。當妳踏入嶽陽樓公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幅黑底藍字的對聯“洞庭為天下水,嶽陽為天下樓”。它高度囊括了洞庭湖的秀美風光和歷史建築的不朽景觀。穿過古老高大的城門,左邊是假山和碑廊。碑廊是1984大修時新增的,分為四列,分別是牌位、民國前石碑、近代石碑、雜碑。這些記載不僅向世人展示了嶽陽的歷史,也給人以歷史文化的熏陶。從石碑上轉回來,來到城門口,穿過城門,下了石梯,就到了水邊的壹個平臺。這是三國將軍魯肅發布的“指揮臺”。舞臺南側不遠處,掛著壹個用鐵鏈拴著的大鐵枷和朱德同誌題寫的“懷府亭”。據說大鐵枷是用來攔河卸敵的;“懷府亭”是杜甫流放巴陵的地方。他雖然壹貧如洗,但仍為嶽陽後人留下了《登嶽陽樓》等不朽詩篇,後死於嶽陽。嶽陽人為了紀念杜甫而建了這座亭子。

出了懷府閣,爬樓梯到南極瀟湘門,就到了嶽陽樓公園的主要景點嶽陽樓,以及兩邊的三醉閣和仙美閣。三醉閣位於嶽陽樓北側。據說八仙人呂洞賓曾三次去嶽陽,被嶽陽的秀美山川深深吸引。他每次都喝醉。1755重修仙梅亭時,人們在醉處加了壹亭,稱之為“王獻亭”,1987重修時,又改名為“三醉亭”。相傳在嶽陽樓南的仙梅亭,明朝崇禎年間重修嶽陽樓地基時,挖出壹塊石板,潔白如玉,壹面有壹株枯梅。若有二十四萼若隱若現,肌理蒼勁,如神仙家所畫。人們認為這是壹個仙女的蹤跡,所以他們建了壹個小亭子,並在裏面放了壹塊石頭作為紀念。主體建築嶽陽樓歷史悠久,許多文人騷客聚集於此吟詩贊美。嶽陽樓在歷史上屢毀屢修。最後壹次大修是在1983。大修後完整保留了原有結構,整體景色雄偉壯麗。整個建築結構工藝精湛,造型端莊,其建築風格可以概括為“純木、四柱、三層樓、飛檐”。中間的四棵楠木樹承擔了建築的大部分重力,整個建築由漢根柱廊柱和20根立柱支撐。互相牽制,互相爭鬥,互相級聯,拱樓。該建築形似古代將軍的頭盔,俗稱頭盔。在歷代建築中實屬罕見,不愧為古人留下的藝術瑰寶!

嶽陽樓裏的陳設很獨特。歷代名家所寫的對聯掛在名層。壹樓和二樓都有嶽陽樓的雕屏,壹樓的雕屏是公元19世紀的復制品。二樓雕屏為公元18世紀大書法家張昭所書,形制方正,筆法蒼勁,技法多變,為傳世壹等珍品。三樓雕屏是毛澤東杜甫的詩《登嶽陽樓》,筆法奔放,形神兼備。雕花屏風金光耀眼。

●滕王閣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姜妍路贛江河畔。唐高宗永輝四年(653)由李世民的兄弟唐太宗和洪州統帥王騰·李元嬰修建,因此得名王騰亭。原來的亭子很大,高九尺,三層。它東西長八英尺,南北寬四英尺。它因王波的《王騰亭序》而聞名。

商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洪州刺史顏博在此大宴。王波碰巧路過南昌,也受到了邀請。顏本有意讓女婿寫亭序,以褒賓客。他先叫人拿出紙筆,假意請在場的客人為王騰館作序。人們知道顏的意圖,故意不寫。當把它送給王時,最小的客人毫不客氣,欣然寫下。顏太守見了,很不滿意。他離開座位,憤怒地揮舞著袖子,並叫人監視王波的作文,隨時報告。王波開始寫:“南昌舊縣城,洪都新房子”,燕文報道後笑稱:“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接著他報告說:“群星分翼,地接魯恒。”顏不屑道:“無非是舊事。”又報:“舉三河五湖,控蠻夷,引甌越。”閻聽了,沈吟不語。隨後又有幾個人陸續前來報道,顏不禁連連點頭。當報紙報道“夕陽與孤,秋水* * *天壹色”時,顏忍不住跳起來連聲稱贊。所有的來賓和朋友都印象深刻。全文寫完後,顏女婿發言,說是前人已有文章,不值壹提。然後,有壹天,他壹字不漏地背誦了《王騰亭序》,這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驚訝,也讓他的記憶力非凡。王波聽後暗暗贊嘆,卻靈機壹動,問道:“序後有詩。能背出來嗎?”女婿壹聽,張口結舌。王波潦草地寫了壹首詩:“臨江朱,鳴鸞歌舞罷。畫壹座樓飛向南浦雲,朱迪將卷起西山黃昏的雨。閑雲池影長,物換星移幾年。今日亭中何處有帝,門檻外長江自由流。”

在王波寫了《王騰亭序》之後,這個亭子更加出名了。它持續了1300多年,大星在過去的王朝中被摧毀了28次。它在1926被壹場軍事災難摧毀,只留下壹塊“滕王閣”青石牌匾。經過南昌市民幾年的努力,王騰館終於在1989年的重陽節屹立在贛江畔。

王騰館的整體布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形成了南昌西部壹個配套設施齊全的大型仿古建築群落。從東面榮門路口進入,七樓壹座高大的四柱宋式彩繪牌樓熱烈歡迎您的到來,往裏50米,穿過壹排青瓦丹柱的古董店,便進入滕王閣公園,亭前寬敞的廣場襯托出巍峨挺拔的亭子,滕王閣便完整地展現在您的眼前。這是根據古建築大師梁思成1942繪制的草圖,並參考了天籟閣收藏的宋代繪畫《王騰閣》。滕王閣主樓9層,凈高57.5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下部是象征古城墻的大基座,高約11米。臺座上方采用“三明七暗”的格式,其兩翼為對稱的壹等平臺,上部為遊廊,南端為“壓閣”。北端是“崔屹”館。主體建築丹朱琵琶湖繪有飛檐、疊拱和透明門窗。它的立面看起來像壹座“山”倚天而立,而它的平面看起來像壹只展翅的大鯤鵬。

王騰亭壹直是文人墨客吟詩、寫詩、載歌載舞的地方。因此,新建的王騰館的陳設都突出了文化展館的特色。鎏金的“王騰亭”是用蘇軾的墨汁題寫的,正門的不銹鋼長聯“夕陽寂寞齊飛,秋水* * *長空”是毛澤東題寫的。其余的匾額、楹聯,或古代書法的精華,或當今的名家珍品,各種大型壁畫、浮雕,無不體現“物之瑰寶”、“人傑地靈”的主題。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亭》再現了“初唐四傑”之首王的風範;古老的鐘聲、樂器、青銅祭品和禮器為新展館增添了古樸的氣氛。

看著這個亭子,妳可以看到春風和秋月的全景。可見仿古商業街曲折錯落,錯落有致。贛江、涪江西交匯,遠處萬裏長空,西山碧綠,南浦飛騰,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蓬萊閣

蓬萊閣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西部,蓬萊市北部的丫蛋上。自古有“仙境”之稱,與黃鶴樓、嶽陽樓、王騰亭並稱中國四大名樓。據文獻記載,龍宮和彌陀寺建於唐代。宋代,1061年,蓬萊閣由縣令朱初修建,供人參觀。明萬歷十七年,即1589年,巡撫戴笠在蓬萊閣附近修建了許多建築。1819年,見多識廣的知府楊風長和連長劉慶和主持擴建,使蓬萊閣有了現在的規模。相傳漢武帝曾多次遊覽山東半島,登上突入渤海的丫蛋,尋找“蓬萊仙境”。後人把這座丫蛋山稱為蓬萊。丫蛋山如仙境般矗立在海邊,靠海壹側懸崖陡峭,巖石質地暗紅,因此得名。

蓬萊閣建在山頂上。遠遠望去,樓亭殿閣掩映在綠樹之中,棲息在懸崖之上,宛如神話中的仙宮。蓬萊閣下有壹座結構精巧、造型奇特的仙橋,是神話中八仙渡海的地方。東側有上清宮、呂祖堂、趙普樓、觀瀾閣。西翼是避風亭、天後宮(俗稱娘娘殿)、戲樓、龍宮。這些亭臺錯落有致,與蓬萊閣融為壹體,統稱為蓬萊閣。蓬萊閣占地3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960平方米(* * *有100多棟)。亭臺樓閣分布均勻,建築與園林相得益彰。由於其地形,壯觀的協調,美麗的風景和宜人的微風,蓬萊閣已成為壹個著名的旅遊區在世界各地。1982國務院公布水城、蓬萊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蓬萊閣的每壹座建築都被各種風格的亭、堂、閣所環繞,猶如繁星拱月。館內布局巧妙,渾然壹體;層層重疊,錯落有致。亭臺樓閣裏的對聯題得眼花繚亂。蓬萊閣的主閣為兩層木結構,單窗朱虎飛檐列瓦,雕梁畫棟,古樸壯觀。登上主閣,倚著欄桿環顧四周,隱晦的雲霧纏繞著妳,亭臺樓閣倒映在陰影中,讓人感覺與眾不同。

蓬萊閣旅遊區,明代修建的水城,也包括“水城”。蓬萊水城,又名北渦城,依丫蛋山腳下的山崖向南而建,周長約3華裏,中間有壹人工湖。水城南門與陸地相連,北門叫水門,是出海口。水門裝有巨大的閘門,平時高懸,大小船只進出無阻;如果有事,放下閘門,切斷海上通道。水門外東西兩側,各有壹座炮臺,互為喇叭,控制附近海面。水城始建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經過多次整修擴建,形成了完整嚴密的海上防禦體系。明代大將戚繼光曾在此訓練水軍,指揮沿海抗日鬥爭,消滅日軍入侵。兩艘古戰船停在城內,接待遊客在水城中航行,欣賞水城的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