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大梅花山華夏之根

大梅花山華夏之根

陜西日報

華山北峰。

山色皆繽紛自然,嶽藏詩待他人。天下第壹山西嶽華山以其險峻之美聞名中外。它佇立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旁,默默守護著頭腦中的萬千生靈,哺育和塑造著陜西乃至全中國博大精深、堅韌不拔的民族氣質。

華山,壹座巨大花崗巖組成的巨大山峰,演繹了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成為中華民族意誌力的象征,成為中華兒女認可的精神象征和民族圖騰。華山是壹座文化之山,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文化瑰寶,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文明的根。

華山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五嶽之冠。“中國”和“華夏”的“華”起源於華山。華山南鄰秦嶺,北望黃渭。道教文化,祭祀文化,武俠文化,無數神話傳說,給華山披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古往今來,華山雄偉的姿態和靈氣激發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文學思想,華山上的詩詞歌賦成為秦嶺文化寶庫中壹顆璀璨的明珠。

文化華山華夏風情

華山稱“西嶽”,也稱“東嶽”泰山,最早見於二丫石山。《水經註·渭水》雲:“高五千米,切成四格,遠看如花。”古代的“花”和“華”是通用的,所以“華山”就是“華山”。《白虎依桐》載:“西為華山,少陰以用事。萬物生華,故稱華山。”《詩經·龔宇篇》將華山列為“軒轅黃帝會仙之地”,後人推測是黃帝在此與部落酋長結盟。從此,華山的名氣越來越大。

華山作為最早的神山之壹,可以追溯到堯舜時期。古代人們稱華山為“多仙聚宅”,將華山尊為掌管西方的神、掌管秋天的神。史書中有“唐堯四遊西嶽”和“舜三遊西嶽”的記載。西嶽華山祭祀作為壹種制度,始於秦始皇,定於漢武帝,“而後降”。作為華山文化的壹部分,華山祭祀文化歷史悠久,內涵深刻,形式豐富多樣。

現代學者認為“華夏”和“中國”是以華山命名的。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說:“東南的華陰,東北的華陽,我們民族的故居,只限於華山,國家的中文名就來源於華山。後來,人們走遍了九州,中國的名字開始流傳開來。”這充分說明了華山在中華民族發展中的突出地位。中國的“華”起源於華山,華山因此被稱為“中國之根”。華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主流精神,表現出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氣節,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

道教文化歷史悠久。

華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也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壹。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教的聖地,有“太極總仙洞”,位列道教十大洞天,被稱為“第四洞”。山上留有72個半懸巖洞和20多個道觀,是華山壹大奇觀。玉泉源、主持學院和嶽震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觀。歷史上,郝大通、何元熙、王重陽等著名道教大師曾在此修行。陳摶祖上在華山多年,在華山實踐中創造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因此,華山在中國道教史上具有文化坐標的地位。

人們來華山,往往先去華山腳下的玉泉源。玉泉苑古樸幽靜,綠蔭掩映,回廊蜿蜒。玉泉醫院建於宋仁宗祐年間。幾經破壞修復,是著名的道教全真道觀。“玉泉道源水溶,石亭對面碧峰。幽徑落春來早去,簾斜燕無心。”明代楊慎在玉泉苑的壹個小亭子裏,畫了壹幅流水飛燕的寧靜景象。還有宋代書法家米芾所寫的《華山全圖碑》和《第壹山碑》。

詩畫華山妙。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青天。黃河萬裏觸山,渦樞紐轉秦礦...這三座山峰隨時都可能被摧毀,而崔涯丹山谷已經開放。白蒂的金生機勃勃,石頭是蓮雲。”李白在《西嶽雲臺之歌》壹詩中,用想象的手法描繪了華山的壯美。

華山作為天下第壹山,自古以來吸引了眾多文人雅士前往瞻仰,登臨華山之巔。文人往往豪情萬丈,充滿文學思想,吟詩潑墨。李道元、蘇陽、楊炯、張九齡、李白、韓愈、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遊、朱元璋、徐霞客、馮夢龍、袁枚等名人都曾遊覽過華山。他們或感嘆華山的嚴謹神秘,或贊嘆華山的壯麗神奇,留下了壹個又壹個傑作。

華山的“危”居五嶽之首。明代徐霞客以“諸峰層層懸”形容華山之險。宋代著名人物寇準寫道:“只有天在上,沒有山與和。擡頭看紅日,回頭看低低的白雲。杜甫在《望嶽》中寫道:“西嶽在其位尊,群峰立如兒孫。仙人杖,怎麽能靠著它爬上華山去玉佛寺呢?可入樹幹谷難歸,而峰如箭尾沖天,難攀。秋風涼爽寒冷後,高洵·白蒂問真正的來源。“清代詩人袁枚在《登華山》中寫道:“太華霸西,倚天如插刀。閃爍的鐵花冰冷而淒涼。這幅畫描繪了華山的險峻。

西峰海拔2082.6米,是華山的主峰之壹。因峰頂有巨大的石質蓮花花瓣,古人常稱之為蓮花峰。袁宏道在他的《華山紀》中寫道:“石葉蓋橫裂。”徐霞客《遊臺華山日記》中記載:“石起於峰上,有石遮之,如蓮花。”陳摶在《西峰》詩中有壹句名句,“寄語避客,此乃仙鄉”。

華山的險峰、怪石、溪流、松樹、靈泉、奇花異草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成為歷代畫家描繪的最佳對象。目前已知最早的關於華山的繪畫是隋末唐初畫家何長壽的《五嶽宮像》,隋唐以前沒有文獻記載。著名藝術家如張、範寬、、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石魯、何、等都畫過華山。畫華山的畫家很多。不同的年齡和生活經歷,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看華山,也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同面貌的華山。

爬上華山,沿途巖壁巖石上隨處可見歷代文人留下的內容豐富、風格各異、具有珍貴藝術價值的摩崖石刻,形成了壯觀的石刻藝術景觀,因此華山也被稱為“空中書法藝術走廊”。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風雨的侵蝕,壹些石雕已經風化剝落,大部分是宋代以後的摩崖石刻,至今仍有數百件。這些摩崖石刻或傾訴愛國情懷,或贊美大好河山,或緬懷遊歷之情,或標註地名景觀,或反映道家思想。在書法藝術上,線、楷、草、隸書、篆書風格多樣,給遊客帶來難忘的美感和藝術影響,成為華山的壹大文化景觀。

華山上的石刻像是凝固的歷史畫卷,見證著歷史的風霜,承載著歲月的光影。花山石刻是我國書法藝術的寶庫,年代久遠,體積龐大,藝術價值極高。

神話傳說千奇百怪,波瀾壯闊。

從《人精》中的破山到《沈香救母》,從《陳摶》中的下棋到《笛子》中的引鳳,關於華山的神話傳說數不勝數,激起了人們對這座奇峰的無限遐想。

華山的神話傳說散見於古代誌怪、雜記、傳說中,如《搜姬神》、《神仙傳》、《神異誌》等。,大多與華山的形成、道教文化、人神相戀、修仙有關。這些神話傳說反映了道德、誠信、孝、義、忠、求實等傳統觀念,也充滿了奇特瑰麗的文化色彩,給華山文化披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

至今,華山上還有許多與這些神話傳說有關的景點或遺跡。相傳,早在秦稱王時,秦王就讓工匠們“勾天梯”到華山和“仙社”遊玩。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下棋輸給華山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至今,在華山東峰壹側仍有“泰伯棋院”的遺跡。

在北峰,山頂上有許多景觀,如真武堂,焦公石室,長春石室,玉女窗,易雲亭,老君犁掛處,鐵牛臺,白雲仙境石牌坊等,所有的景點都伴隨著美麗的神話傳說。

翠雲宮、蓮花洞、人精足、斧石、蛇神崖等傳說。對鳳姐充滿了樂趣,增添了鳳姐的神奇和美麗。

爬上中峰,這裏樹木蔥郁,環境幽靜,許多奇花異草不為人知。山頂有壹座玉女廟,相傳是春秋時期秦穆公女子弄玉修身養性的地方,所以這座山峰也被稱為玉女山。中峰的大部分風景都與蕭史弄玉的故事有關。相傳,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女兒弄玉酷愛音樂,尤其喜歡吹笛子。壹天晚上,她夢見壹個英俊的年輕人,他很擅長口交,想娶她。根據女兒夢裏所見,穆公派人到華山星崖找他,他遇到壹個冠鶴、玉面、紅唇的男子,正在吹笛子。這個人的名字叫蕭史。使者帶他去了皇宮,並和弄玉成了親戚。壹天晚上,他們在月下吹起了笛子,引來了子楓和赤龍。蕭史告訴弄玉,他是壹個神仙,與弄玉有著特殊的關系。今天龍鳳來接我們了,我們可以走了。於是,蕭史、乘龍和弄玉穿過鳳凰,壹起飛走了。秦穆公派人追到華山頂峰,也沒有人影,就在星宿的懸崖下建了壹座神龕紀念他。杜甫《望嶽》詩中有壹句“仙人九支,倚玉女洗頭盆”。

花山論劍紅傳說

提起華山,很多人會聯想到華山的劍論。其實華山論劍就是從金庸先生的精彩虛構中誕生的,口口相傳,成為了壹個成語般的存在。從此,華山被賦予了武俠之魂。

《華山論劍》是武俠小說家金庸筆下的虛擬武俠故事。金庸在他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描寫了華山論劍的故事,讓江湖中的英雄們留在險象環生的華山上,互相比武,談武,創造了壹個奇異而危險的劍士世界。從此,華山充滿了仙氣、劍氣、英氣、豪氣、忠義;從此,華山有了壹個獨特的稱呼——“劍上華山”,傳遍了全國。

2003年6月8日,10,記者有幸參加了首屆“華山論劍”活動。當天,金庸先生登臨華山,參加“華山論劍”活動。雖然金庸多次描寫華山,華山已經成為他武俠小說中的重要符號和背景,但有趣的是,這是他第壹次去華山。金庸過了美人關、酒關、聶衛平殘局關,來到華山北峰,與張紀中、、楊、孔四人對談。當時媒體爭相報道這壹活動,成為現象級話題。

如今,《華山論劍》已經成為華山文化的壹部分,深入人心。武俠英雄因華山而充滿豪氣,華山也因英雄佩劍而充滿俠氣。兩者相輔相成。

華山之險,據說是“自古道華山”。魏晉南北朝時期,沒有通往華山頂峰的道路。直到唐代,隨著道教的興盛,道教信徒開始在山中居住,修建寺廟,並逐漸在北坡沿谷掘出壹條險路,形成了“古華山之路”。智取華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1949年,在解放軍解放西北的強大攻勢下,胡宗南率部南逃,國民黨軍旅長韓子培率殘部逃至華山,在山口要道設重兵,企圖與天險進行殊死壹戰。解放軍某團偵察參謀劉率隊潛入山區,由華山樵夫帶領,從後而上攀上絕壁。他趁夜摸北峰,突襲守敵,終於成功全殲守敵。

“神兵飛越天塹,英雄智取華山”“智取華山”體現了人民解放軍頑強、勇敢、機智果斷、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如今,智取華山的傳說已經成為華山的紅色旅遊文化資源,華山也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

魏華山,大美無語。它是大自然的奇跡,也是歷史和文化中不可逾越的高峰,其無盡的文化寶藏有待探索和研究。

文化與旅遊融合,強化華山品牌

李瑋

秋天,豐富、生動、絢麗的色彩在華山自上而下流淌。停在登山步道上,五彩繽紛的野花、挺拔的松柏、浪漫火紅的紅葉隨處可見,霧中的華山宛如仙境。

華山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內涵。傳承華山文化,挖掘其時代價值,通過文旅融合講好華山故事,是新時期華山文化旅遊的發展方向。近年來,華山景區大力推進文化旅遊融合,強化華山文化品牌,成功探索了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和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

華山景區深度挖掘道教、武俠傳說、民間故事、傳統民間藝術等資源,打造道教文化、武俠文化、英雄文化、孝文化等品牌。加大“華山故事”、“華山五峰”等系列文創產品研發力度,為華山旅遊轉型種下新的支撐。景區項目建設重點由“山上拓展”向“山下落腳”轉變,提出了建立西部最大的休閑養生文化度假區的戰略目標。編制了華山景區旅遊文化產業概念性規劃,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了華山醫療中心、華山文化藝術中心、古柏行文化長廊景區修復等27個項目,總投資約65438+。其中,華山醫療中心、華山文化藝術中心、古百姓景觀修復(南段)等3個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逐步確立了以旅遊文化為主線、休閑健康為支撐的華山景區多功能布局;陜西道教學院、喜來登度假酒店、蒲城縣懷遠歷史文化街區項目、仙芋戶外運動基地、華山清心溫泉酒店等項目的穩步推進,使華山景區的服務功能更加多元化;華山自駕露營地、華山國際酒店、遊客中心商場、景區WiFi覆蓋、景區燈光工程、西嶽花海等功能項目的建成,進壹步豐富了華山旅遊內涵,構建了完善的旅遊文化產業生態系統,在充分挖掘華山景區旅遊文化內涵的同時,有效延伸了旅遊文化產業鏈。

目前,華山景區正在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生態旅遊、休閑旅遊、觀光旅遊、休閑旅遊、研學旅遊等壹批特色鮮明的綜合旅遊產品,通過完善景區功能業態,逐步實現“住在山下”的戰略目標,由“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如今的華山,遊客的文化旅遊體驗和產品需求得到了更深層次的滿足,打造大華山旅遊目的地和華夏山水文化旅遊目的地的步伐正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