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我想贊美找關於巴彥淖爾的作文

我想贊美找關於巴彥淖爾的作文

我美麗的家鄉——巴彥淖爾

在這秋高氣爽,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的金秋季節裏,我來簡介壹下我美麗的家鄉——巴彥淖爾吧!

“巴彥淖爾”蒙古名,意為:“富饒的湖泊”。它位於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和烏拉特草原上,被譽為“塞上江南,黃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熱土”。居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與包頭市為鄰,西與阿拉善盟毗連,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靠陰山與蒙古國接壤,總面積6萬多平方公裏,市所在地為臨河區。下轄臨河區、五原縣、磴口縣、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後旗。

“八百裏河套米梁川”,“天下黃河富壹套”。我美麗的家鄉——巴彥淖爾就居於這黃金地段。素有“大後套”的美稱。古往今來,有多少外來遊子,壹來到這“大後套”就被這塞上明珠給“套”住了,在這裏成家立業,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我的姥爺和我的父親都是)。我總記起我的姥爺(他是在解放前跟隨馮玉祥部隊從河南到達綏遠,即今呼和浩特市,後到達臨河壹呆就是幾十年直到88年去世,享年89歲)曾描述的他初來這裏的情景:那時的臨河壹下火車,是壹片紅柳地,車站就壹間榨油的油坊......而現今的臨河是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它的富麗堂皇非昔日所比。壹下火車,便是大而寬敞、幹凈整潔的火車站,出了站,便有各種的交通工具在等候妳,想坐什麽車由妳自己挑選。各大賓館、招待所、旅館等工作人員為妳介紹、提供住宿方便。平坦寬敞的柏油馬路兩旁綠樹成蔭,來往車輛川流不息。大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街道兩旁高樓大廈相接壤。商場、書店、賓館、飯店、影劇院、公園、市場、醫院、休閑廣場等壹應俱全,整齊排列在大道兩旁。商場裏各大名優產品爭先登場,品種齊全,貨物新鮮。賓館、飯店環境幽雅,服務周到,南北風味、當地小吃在這裏展現.....

臨河區是巴彥淖爾市的市府所在地,是經濟文化信息的中心;臨河區農牧業耕作歷史悠久,素有“塞外糧倉”之稱,臨河的150多萬畝綠色耕地、470多萬頭只家畜飼養量正是城市工業的支點;臨河市區連通了110國道、包蘭鐵路等交通樞紐,與杭後、磴口、五原形成四大板塊,是發展城市第三產業的極佳境地……目前該區已形成了以新海、亨泰、華鑫為主的冶金化工業,以啟源、大地、富方泰為主的制藥業,以維信、春雪、大興、雙河、浩森為主的絨紡工業,以富源、金川、小肥羊、娃哈哈、椰風、得利斯、全得妙、宏發為主的食品工業,以臨河熱電廠為代表的電力工業五大支柱產業。臨河農村已經完全變成了企業的番茄基地、葵花基地、肉羊基地、羊絨基地、糧食基地、藥材基地和脫水菜基地。 當前,巴彥淖爾市新區建設正式啟動,投資20億元建設集行政、辦公、商務、金融、信息及居住、文化、教育、衛生、休閑為壹體的現代化新城。市、區兩級計劃每年投資30億元,到2010年把臨河建成以河套平原為背景、以水系園林為特色的綠色生態型北方水城。到那時,臨河城區面積已經擴大,農業人口轉移就緒,城市牽引農村,市、區旗縣相促,農村城市相容,互利、互惠、互動的經濟良性循環的新格局便會形成。增強城市兼容功能,加速城鄉壹體化進程。利用加速農村集鎮建設的辦法,通過工業連接、科技教育衛生覆蓋、商業信息物資流動、交通延伸等形式,減少地域界限、經濟結構、人文環境等城鄉差別和制約,形成“大臨河”概念,臨河區前程美景指日可待。

五原縣位於巴彥淖爾市中東部,東臨烏拉特前旗,北與烏拉特中旗以烏加河(總排幹溝)為界,西靠臨河區,南隔黃河與伊克昭盟杭錦旗相望。五原縣歷史文化悠久,有文字記載2400多年,是古郡之壹。歷代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古有三國名將呂布,有影響中國歷史事件之壹的北魏沃野鎮(五原縣)起義。有近代的馮玉祥響應北伐,在五原誓師起義 。還有傅作義的“五原抗戰”,阻擊日寇,更使古郡五原名揚華夏,聲震四海。今天的五原已成為歷史名縣、資源大縣。這裏土地肥沃,水草豐美,盛產小麥、葵花、甜菜、籽瓜、優質牧草,是全國著名的糧、油、糖及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是國家百萬只稭稈養羊示範縣,油料產量名列全國百強。是著名的“葵花之鄉”,葵花產業發展氣勢如虹。首屆“中國河套葵花節”打響了葵花文化品牌戰略。全國唯壹的葵花主題廣場和葵花主題雕塑在五原落成;“葵花神韻”主題雕塑首次把葵花的自然生長特性與現代科技、現代藝術完美結合,是融葵花產業與葵花文化於壹體的標誌性建築,成為“葵花產業大縣”最靚麗的風景。以真心食品、金鹿油脂、鴻鼎農貿市場“三駕馬車”為框架,形成了投入3億元、產出13億元、利稅近億元的葵花產業體系,現在正向全國葵花產業第壹縣邁進。這裏有著多家炒貨廠,炒出的各種葵花籽、籽瓜籽香甜可口,美味無窮,暢銷全國各地。五原縣畜牧業發展空間廣闊,主攻羊,發展牛,增草興牧。交通通訊便捷暢通,110國道、哈磴高速、包蘭鐵路橫貫東西;踏進五原,領略不盡的塞外風光。巨大的資源優勢,廣闊的發展空間,優越的投資環境,為各類企業創造了無限的商機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磴口縣——巴彥高勒(原名三盛公),蒙語意為“富饒的河”,它位於巴彥淖爾市南部,烏蘭布和沙漠東源。地處著名的大黃河畔上遊,為黃河沖擊平原,是河套平原的起端,境內渠道縱橫交錯,灌溉方便,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宜於農業。農作物以小麥、糜谷為主,近年瓜果、甜菜、葵花等已成為主要經濟作物。特別是土特產品——河套蜜瓜(華萊士)馳名中外,它的特點:香甜可口。每年的公歷7月28日為“磴口華萊士節”,隆重而別開生面,各地商客爭相購買。黃河三盛公水利風景區位於此 ,黃河大橋攔河閘在此,京蘭鐵路從這裏通過。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在黃河幹流上遊建設的主要工程之壹,是全國三個特大型灌區——內蒙古河套灌區的引水龍頭工程(我們這裏叫二黃河),灌溉面積達870萬畝。是亞洲最大的壹首制平原引水灌區,也是黃河上唯壹的以灌溉為主的壹首制引水大型平原閘壩工程。工程造型別致,宏偉壯觀,氣勢磅礴,素有“萬裏黃河第壹閘”之稱。樞紐工程運行40多年來,在農業灌溉、防淩防汛、工業用水、水力發電及交通運輸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內蒙古西部地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