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加盟 - 越陳歷史

越陳歷史

1.越南陳朝歷史

李昭聖與陳朝開國皇帝陳炬最早在李朝是君臣關系。

1225年,掌握李朝大權的輔國大尉陳承與殿前指揮使陳守度,強迫年幼的女皇李昭聖讓位於陳承之子陳炬,自此李朝滅亡。陳朝存在175年(1225壹1440)。

丁朝,這是越南封建王朝第壹個朝代(968年--980年);

980年,黎桓篡位,建立前黎朝(980-1009);

l009年,前黎朝的殿前指揮(禁衛軍司令)李公蘊篡位,建立李朝,***9代,215年(1010-1225),到李日尊(李聖宗)時,改國號為“大越;

1225年,掌握李朝大權的輔國大尉陳承與殿前指揮使陳守度,強迫年幼的女皇李昭聖讓位於陳承之子陳炬,李朝滅亡。陳朝存在175年(1225壹1440)。

1400年,陳朝外戚胡季嫠篡奪王位,建立胡朝,國號大虞。胡朝僅存在7年(1400-1407);

1407年,中國明朝滅胡朝,越南人抗爭明朝,l428年,黎利在東京(今河內)稱帝,建立後黎朝(1428--1788,傳17世,***360年);

l527年,後黎朝大臣莫登庸篡奪王位,定都升龍,建立莫朝,統治清化以北地區,史稱“北朝”;大將阮淦擁立黎昭宗之子黎寧為帝,稱黎莊宗,統治清化以南地區,史稱“南朝”。因此,從1527年--1592年,越南歷史上進入“南北朝時期”;

1592年,黎朝復辭,實權落入鄭松及阮口兩大權臣手中,因而從1627年到17世紀末葉,越南又出現北鄭與南阮混戰的局面;

18世紀,越南社會危機日益嚴重,農民起義此起彼伏。1771年,爆發了由阮嶽、阮惠、阮侶三兄弟領導的越南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西山農民起義。經過20年的鬥爭,起義軍於1776年推翻了南方阮氏政權,1789年擊退了清朝軍隊的幹涉,統壹了越南。

l787年,阮嶽在歸仁稱帝,統治從廣南至順化的中部大片土地。次年,阮惠在順化稱帝,年號光中,建立西山王朝,統治越南北部。阮侶稱東定王統治南方。原廣南王阮福淳的侄兒阮福映在法國殖民者的幫助下,於1802年推翻了西山朝,建立阮朝,定都富春(順化),改國號為“越南”,阮朝是越南歷史上最後壹個封建王朝。

2.關於陳姓的歷史

1.我國的陳姓源遠流長,傳說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

武王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為陳(河南淮陽)候,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媯滿氏後,謚號陳胡公,陳氏是他的後代,歷代視為正宗。

這也是後來陳姓人口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2.在歷史長河中陳姓人才輩出。

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漢末文學家陳琳,唐代文學家陳子昂,西晉史學家陳壽,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陳毅,清臣陳名夏,明末清初散文家陳貞慧,明清之際思想家陳確……我們為陳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3.陳姓是當代中國第五大姓。

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超過8000萬。

3.陳姓的歷史

陳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中,按人口計算居全國第五大的姓。

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陳姓為現代中國第五大姓。 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壹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壹。

陳姓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香港、澳門及臺灣都是第壹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陳姓出自姚姓或媯姓 舜帝的後裔。

舜,也稱虞舜,黃帝八世孫,生於姚地(今河南濮陽範縣),以地取姓為姚。 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陳胡公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舜帝的後裔媯滿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以國為姓,使用陳姓的始祖是胡公滿,陳姓主要開始使用於周朝初年的陳胡公滿,胡公滿是三皇五帝之壹的虞舜姚姓的後代。

舜帝姓姚,舜在被選為堯的接班人前,堯為了考察他,讓舜搬到媯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後代便以所居住的這條河為姓,為媯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後來有改回姚氏,部分沒有改回來,便發展出其他姓,比如陳姓——《唐書·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後代胡公媯滿封於陳,至陳敬仲(陳完)仕齊,又改為田氏。

王莽封本姓為姚的姚氏族人田豐為代眭侯,後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又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姚氏。從姚姓發展到媯姓,再到媯陳胡公滿傳至10世孫陳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

後改為田氏。到十代孫田和時,廢齊康公而自立為齊太公,並受到周王朝和諸侯列國的承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 公元前221年,齊王建時,齊國為秦所滅。

齊王建亡國後,子孫紛紛改姓避難,舜帝壹系又經歷了壹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華大姓中列第34位。

齊王建三子:升、桓、軫。升、桓改為王氏,其後代即漢代王莽壹族。

軫奔楚為相,後遷入潁川(今河南長葛)。田軫復姓陳。

自秦漢以來,由田姓復姓歸宗的潁川陳氏壹支,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顯赫,繁衍極盛,播遷極廣。前文已經敘述,從姚姓族人衍生出媯姓,再媯姓改姓陳姓、胡姓,部分陳姓再改為田姓,部分田姓族人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本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部分田姓族人改為王姓。

其它從從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沒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繼續發展出其他姓。陳姓發展歷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歷史,《韓非子》說:虞夏二千余歲。

《國語》記載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後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隸社會的頂峰的代表,華夏正統。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彰明德。因舜帝生於姚虛而姓姚,其子商均生於媯汭而姓媯,《堯典》記,舜“厘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

夏代虞後,虞族子孫亦姓虞,姓媯,姓姚,姓王,姓吳。

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領虞思曾幫助禹的後代少康復國。

;在商代,《世本》宋忠註:“虞思之後,箕伯直柄中衰,殷湯封遂於陳,以為舜後是也。”;在周代,《史記》、《左傳》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之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侯。”

《史記》詳細見陳杞世家;自陳胡公以後其子孫姓陳,姓胡,姓袁。

;陳完,陳厲公之子,陳氏重要支系,詳見田敬仲完世家,陳完的子孫代姜齊稱孤道寡,陳完的子孫姓陳,姓孫,姓王,姓田,姓陸。

詳細見右表(點擊放大),虞舜帝部分後裔簡表,商族姓氏參考宋微子世家,在此不再累述。另外根據唐書記載,漢族李姓出自陳國,始祖李利貞為陳國大夫,老子亦陳國人。

孔子亦在陳國居住了三年。了 中國古部落名。

陳豐氏是黃帝氏族的壹個重要分支部落,是黃帝部落的姻親。“帝嚳取陳鋒氏女,生放勛(堯)。”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是黃帝的曾孫,顓頊的族侄。

“陳豐,壹作鋒,邦也。僑極娶陳豐氏生帝嚳,嚳復娶陳豐氏生帝堯,齊之豐丘,陳氏邑也。”

(《路史·國名紀己》)《索隱》、《人表》、《正義》等著作都認為鋒、峰、豐、邦同意通義,陳鋒、陳豐、陳邦指的是壹回事。)可見,黃帝家族與最早見於記載的陳豐氏部落是兩個互相通婚的雙胞族,形成了炎黃氏族部落大聯盟的強大基礎。

隨著時間的流逝,此族已經淹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融合進黃帝的姬姓的大家族中,其後無顯族出現。 補充:殷墟甲骨蔔辭載商人高祖夔,據王國維考定,“夔”為“帝嚳”之名,因形訛而成“夋”。

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嚳、夋二神,同見於《山海經》神話中,唯“夋”寫作“帝俊”,為全書中最主要最顯赫的壹個上帝神。“帝嚳”只偶爾提到兩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壹神。

自晉郭璞至近代學者多認為“舜”自“夋”音變而出。是“嚳”與“俊”、“舜”原由同壹神“夔”分化出來已可論定。

可參閱《山海經》郭璞《註》、郝懿行《箋疏》、畢沅《新校正》、王國維《殷先公。

4.陳姓的歷史

陳氏的遠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壹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壹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壹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陳姓還有壹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陳政(胡公滿的68世孫)任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667年四月,陳政卒,由其20歲的兒子陳元光代父領兵,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準,設置了漳州郡。陳元光致力於發展漳州壹帶的農工商各業,使當地得到了繁榮發展。

他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子孫後代被稱作開漳聖王派,成為閩、粵、臺及南洋諸島陳姓最主要的壹支。臺灣現有陳聖王廟53所,這從壹個方面表明了臺灣同胞對陳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潁川陳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後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後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臺,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臺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臺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臺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國建立的300多年間,陳氏遷臺人數很多,其中僅武榮詩山霞宅陳氏壹支就2000余口,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與林姓***陳林半天下之美譽。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有的成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即陳日),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歷時175年,促進了陳姓人口的發展。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到今新馬泰壹帶謀生。另有壹些人不斷遷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5.陳姓的歷史名人

陳勝(?-前208),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宰相之壹

陳湯,漢族,字子公,西漢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

陳壽(233-297),西晉史學家,《三國誌》的作者

陳毅(1901-1972) 陳賡(1903-1961) 抗日名將

陳雲(1905—1995),新中國開國領導人

陳叔寶(553-604),南朝陳皇帝,著名的亡國之君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詩人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朱元璋最大的對手

數學家陳景潤、陳省身

國學大師陳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