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三町古街和高山陣屋——《日本見聞》

三町古街和高山陣屋——《日本見聞》

午兩點,別了白川鄉,來到高山市。高山市和白川鄉都屬岐阜縣,所以離的不遠,高山市的著名景點是三町古街和高山陣屋。

大巴車在三町古街不遠處的停車場停穩後,跟著導遊依次下車,沿著窄窄的街道前行。在壹十字路口,導遊頓住腳,用手兒來回劃了幾道,說:“這裏就是三町古街,壹個小時後大家在這裏集合。”

崔導遊話兒壹落,旅行團便“樹倒猢猻散”。看右邊的街道寬些,便不遲疑地走了進去。其實,我當時並不懂,高山市的三町古街泛指的是由數條街道組成的“古町並”。以巷弄門牌地址區分,計有壹之町、二之町和三之町。三之町又分上三之町和下三之町,壹般觀光的遊客大都集中在上三之町,據說是因為上三之町的房屋不但別致,且大都是三、四百年以上的老屋。

踏入的街道寬寬的,還可 汽車 通行,街道兩邊雖有不少黑木平房,但現代建築的房屋時不時的若隱若現,線桿裸立,電線橫穿,讓人不知是走在哪個年代。街道上靜靜的,遊客零零落落,路邊的商店也可羅雀。走了不遠,似乎覺得走錯了,急急返回到集合處的路口,繼續前行,走不多遠,路邊跳出壹條小巷來。

小巷窄窄的,巷口人頭攢動,沸聲外溢。撇眼望去,滿條巷子熱氣騰騰,沸沸揚揚,仿佛火山口裏的巖漿,不可遏制地崩發出驚天駭浪。

擠進小巷,小巷裏的人擁的滿滿的,進進出出,靡肩接踵。巷子的兩邊全是黑色的木屋,木屋高低錯落,凸凹無序,外觀千差萬別,壹屋壹樣,百屋百態,如同百花紛呈。這些江戶時代保存下來的傳統建築爭寵鬥艷地噴發著古樸的芳香,開在金色的陽光下,吸引著遊客紛至沓來。

街巷的兩邊各有壹道小渠,渠內清水淙淙,嘩嘩而淌。也許為了方便遊客進店觀光購物,大多小渠加了青石板蓋。渠水雖增添了古街的韻味,但我總覺得渠兒開鑿得太過工整,缺了天然的高低粗細、彎曲緩急的情趣。街道兩邊盡皆商鋪,茶莊、酒肆、瓷器店、布店、金銀首飾店、風味小吃店……店挨著店,旗幡擠著旗幡,圓圓的茶包、碩大的酒缸、高懸的招牌、擠出屋外的琳瑯商品塞滿了小巷,活蹦亂跳地鉆進眼簾,令人目不暇接。

穿梭於老街巷弄,放眼望去,盡是古樸風情。斜瓦矮墻、木格窗欞,柵欄小門,圓桌小凳;販售味噌的老店,古色古香的書廊,傳統雕刻的作坊;依門攬客的叫賣,進店錙銖必究的買者,袖手閑瞧的看客;熙熙攘攘,典雅恬靜,來者紛紛,去者匆匆,宛若壹副天然的“清明上河圖”。小巷雖短,但好景不長,還沒走到盡頭就得折身而返了,因為我們還得去看高山陣屋呢。

走出三町古街,右轉,過紅色中橋後,便進入又壹著名景點——高山陣屋。

高山陣屋於1615年由豐臣秀吉的家臣金森長近所建,是當地的行政官署,也是日本現存幕府郡代時期唯壹的奉行所(掌管幕府直轄領地的行政衙門)遺跡。

高山陣屋的院門並不森嚴雄偉,灰土土的屋頂下立著壹道院墻,院門壹大壹小,大者高闊些,敞開著,兩旁門柱直立,左邊的柱上吊掛著壹塊長木牌,木牌上豎寫著“高山陣屋”四個漢字;小者矮小些,門兒也開著,好像是專門設的出口處。

進了院門,不遠處有壹片木房屋,在大門口拖了鞋子,領了壹個塑料袋將鞋子壹裝,掂著走了進去。高山陣屋現存的屋舍大都是在1816年至1841年之間模仿原樣重建的,房屋全是木質結構,高架離地,屋屋相依,走廊貫通;屋子裏大都空空的,除壁上有幾幅畫,地上有個小桌,吊壺等用具外,別無長物。沿著走廊觀看屋舍,屋舍除了大小不壹外,也無奇特之處,崔導遊努力解說著房屋當時的用途:這裏是管人的機構、這裏是審犯人的地方、這裏是廚房、這裏是居室。我無聊地晃來晃去,對這名震遐邇的衙門絲毫提不起興趣,只是敷衍了導遊壹會兒,便脫逃尋找可以拍照的地方拍照去了。

在屋舍裏暈頭轉向地走了幾個來回,便來到院內的谷倉觀看。在高山陣屋,只有谷倉是始建年代時的建築物。谷倉寬寬的,長長的,高高架起,橫坐在院落邊。谷倉被割裂成數段,段段開了門,架了木梯,讓遊人壹進壹出折疊參觀。谷倉裏擺有壹些當時的用具,也垛著高高的假糧包,墻壁上掛著說明和圖片,解說著谷倉的 歷史 和用途。

古代的糧倉我是沒有見過的,能在日本瞧壹瞧舊時的糧倉也算是壹種知識的補充。走出谷倉,忽然想,我們也保留了壹些縣衙、府衙,留給後人觀瞻,但很少保留驛站、糧倉等建築。古時的驛站、糧倉是何等模樣呢,只有任後人們去猜測和遐想了。

很幸運,我在土耳其的蘇丹汗小鎮見到過絲路上的古驛站,在日本的高山市見到了幕府郡代時期的古糧倉。

下午5點,開車下山,入住長野的富田觀光酒店。酒店在依山傍水,風景如畫,房間裏沒有床,需席地而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