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達達主義的歷史沿革

達達主義的歷史沿革

達達派即達達主義。是二十世紀初在歐洲產生的壹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流派。關於“達達”壹詞的由來,歷來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這是壹個沒有實際意義的詞,有壹些人則認為它來自羅馬尼亞藝術家查拉和詹可頻繁使用的口頭語“da, da”,在羅馬尼亞語中意為“是的,是的”。最流行的壹種說法是,1916年,壹群藝術家在蘇黎世集會,準備為他們的組織取個名字。他們隨便翻開壹本法德詞典,任意選擇了壹個詞,就是“dada”。在法語中,“達達”壹詞意為兒童玩耍用的搖木馬。

因此,這場運動就被命名為“達達主義”,以昭顯其隨意性,而非壹場壹般意義上的“文藝運動”。

達達主義是壹場興起於壹戰時期的蘇黎世,波及視覺藝術、文學(主要是詩歌)、戲劇和美術設計等領域的文藝運動。達達主義是20世紀西方文藝發展歷程中的壹個重要流派,是第壹次世界大戰顛覆、摧毀舊有歐洲社會和文化秩序的產物。達達主義作為壹場文藝運動持續的時間並不長,波及範圍卻很廣,對20世紀的壹切現代主義文藝流派都產生了影響。

達達主義者的活動包括公開集會、示威、出版藝術及文學期刊等等。在達達主義者的出版物中,充斥著對藝術、政治、文化的熱情洋溢的評述和見解。

達達主義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狀態、拒絕約定俗成的藝術標準、幻滅感、憤世嫉俗、追求無意、偶然和隨興而做的境界等等。這場運動的誕生是對野蠻的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壹種抗議。達達主義者們堅信是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催生了第壹次世界大戰,而這種價值觀是壹種僵化、呆板的壓抑性力量,不僅僅體現在藝術上,還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達達主義運動影響了後來的壹些文藝流派,包括超現實主義和激浪派。

達達主義者認為“達達”並不是壹種藝術,而是壹種“反藝術”。無論現行的藝術標準是什麽,達達主義都與之針鋒相對。由於藝術和美學相關,於是達達幹脆就連美學也忽略了。傳統藝術品通常要傳遞壹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潛在的信息,而達達者的創作則追求“無意義”的境界。對於達達主義作品的解讀完全取決於欣賞者自己的品味。此外,藝術訴求於給人以某種感觀,而達達藝術品則要給人以某種“侵犯”。諷刺的是,盡管達達主義如此的反藝術,達達主義本身就是現代主義的壹個重要的流派。“達達”作為對藝術和世界的壹種註解,它本身也就變成了壹種藝術。

達達主義的倡導人查拉在宣言中為達達主義下定義說:“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這是各種束縛,矛盾,荒誕的東西和不合邏輯的事物的交織,這就是生命。”達達主義的目的和對新視覺幻象及新內容的願望,表明了他們在以批判的觀念重新審視傳統,力圖從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脫出來。達達破壞的沖動給當代文化以重要的影響,成了本世紀藝術的中心論題之壹。 達達主義是二十世紀初在歐洲產生的壹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流派。第壹次世界大戰時,它首先產生在瑞士。1915年秋季,幾個流亡在瑞士蘇黎世的文學青年,包括羅馬尼亞人特裏斯唐·查拉、法國人漢斯·阿爾普以及另外兩個德國人,他們在伏爾泰酒店組織了壹個名叫“達達”的文學團體;1919年,又在法國的巴黎組織了達達集團,從而形成了達達主義流派。

達達主義,語源於法語“達達”(dada),這是他們偶然在詞典中找到的壹個詞語,意為空靈、糊塗、無所謂;法文原意為“木馬”。它采取了嬰兒最初的發音為名,表示嬰兒呀呀學語期間,對周圍事物的純生理反應。宣稱作家的文藝創作,也應象嬰兒學語那樣,排除思想的幹擾,只表現官能感觸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擬的《宣言》中,曾為達達下了這樣的定義:“自由:達達、達達'達達,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這是各種束縛、矛盾、荒誕東西和不合邏輯事物的交織;這就是生活。”有人還作過進壹步的解釋:“達達,即什麽也感覺不到,什麽也不是,是虛無,是烏有。” 自1919年在巴黎成立了達達團體後,巴黎就成了這壹流派活動的基地,文藝雜誌《文學》則成了達達主義者的喉舌。參加這壹流派的作家有:布洛東、阿拉貢、蘇波、艾呂雅、皮卡比亞等。達達主義雖然曾壹度引起人們的註意,但終因精神空虛而不持久。到1921年,巴黎的壹些大學生擡著象征“達達”的紙人,把它扔進塞納河“淹死”,以表示對達達主義的憎恨。1923年,達達主義流派的成員舉行最後壹次集合而宣告崩潰,它的許多成員隨即轉向,參加到超現實主義作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