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榆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榆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榆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陜北秧歌、榆林小曲、陜北民歌、清澗道情、復古二人臺等等。

1.陜北秧歌

陜北秧歌是流傳於陜北高原的壹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藝術形式,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陜北地區的榆林、延安、綏德、米脂等地,其中尤以綏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陜北秧歌是壹種在廣場、場院、街道等場合表演的集體舞形式,主要在春節期間和祭春日、祭秋日時演出。?

2.榆林小曲

榆林小曲是產生並流傳於榆林城內市井間的壹種民間說唱藝術形式。相傳,榆林小曲產生於明代。榆林小曲的內容以反映城市生活情趣為主,其中描寫離愁別緒、男情女愛的曲目占較大比例。榆林小曲的結構分為小曲(即單曲)和聯唱(即聯套)兩種形式。

器樂曲牌約有50多首。小曲的伴奏樂器為揚琴、古箏、琵琶、三弦、京胡、碟子等。小曲既可壹人單唱,也可兩人對唱;既可坐唱,也可站唱;伴奏者並分不同行當兼唱。

3.陜北民歌

陜北民歌是流傳於陜北及山西、寧夏、甘肅、內蒙古、河北等陜北周邊地區的地域性民歌,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形成的詩歌式口頭創作的民間藝術形式。陜北民歌的形式以信天遊、小調為主。

由於陜北長期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使得陜北民歌這壹古老的藝術形式至今仍保持著民族早期文化的諸多特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陜北民歌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清澗道情

清澗道情是流傳於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的壹種民間曲藝形式。清澗道情歷史悠久,始於唐,成型於明清,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澗道情原為坐班演唱,後受到晉劇和山西道情的影響逐步發展演變為壹種可在廣場和舞臺上表演的載歌載舞的民間曲藝形式。

清澗道情的基本曲調借鑒並糅合了秦腔、眉戶、碗碗腔以及陜北民歌的元素,形成具有濃郁陜北地方色彩的音樂,主要腔調有“平調”“十字調”“涼腔”“壹枝梅”等九大類。其唱詞與道白運用地方方言,簡明易懂。伴奏樂器主要有笛子、管子、三弦、四音、板胡、木魚等。

5.府谷二人臺

府谷二人臺可分為民謠體和敘事體兩類。作品的內容以反映農村生活情趣居多,其中反映男情女愛、反封建的劇目所占比重較大。演唱采用真假聲結合,抑揚頓挫,亮板拖腔,高亢明亮,悠揚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