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九州之壹青州~有座將軍山~山上有座將軍廟~誰知道將軍名字

九州之壹青州~有座將軍山~山上有座將軍廟~誰知道將軍名字

趙連成 青州城城東,距城四十裏之遙,有壹村莊叫老鴰窩。這名真怪,因何取如此之名呢?說來話長。

明朝洪武年間,山東大旱數年,禾苗顆粒無收,坡裏的草根,都被饑民挖盡充饑。當時的統治者,非但不體恤民苦,為了鞏固政權,依然在山東壹域進行殘酷鎮壓,殺人無數。死多少人?無法計算。如果用“餓殍遍野,戶戶哭聲”來描繪,遠不能寫出實況。那時我們山東各地,曾出現過不少無人區、稀人區。於是,洪武爺大舉遷民,大批山西人來山東落地生根,繁衍至今。如果查查族譜,不少人家記載來自“山西省洪桐縣大樹底下老鴰窩。”

山西省洪洞縣是否有個老鴰窩村?否。其實,這些移民也並非盡為洪洞縣人,,當年山西移民的辦事機構設在洪洞縣,署衙的院落裏有壹株巨大的槐樹,那槐樹的枝端挑著壹個老鴰窩。移民的後裔們,為了紀念自己的族根,便通稱為山西省洪洞縣老鴰窩人了。

這罷山西老鴰窩的典故,再講我們青州的老鴰窩村。青州的老鴰窩村,並不比山西老鴰村晚。青州老鴰窩有壹宗趙姓,還是從山西老鴰窩遷來的呢!

青州的老鴰窩村,是壹方寶地。洪武大旱之年,此地依然草木茂盛,白揚樹排排,樹冠蒼翠蔽日,吸引的鳥雀雲集。什麽鳥?花喜鵲,俗名老鴰。有多少老鴰?數不清。只見它們落在楊樹冠上,那楊樹隨即化為鳥樹,壓得枝條顫顫欲折。每逢黃昏,群鳥齊鳴,噪聲能聞數裏。此處原有幾處農家,,村人將喜鵲視為神鳥,從來無人傷害它們,與它們結成好朋友。這些鳥,不但在高樹上築巢,後來竟到農戶家搭窩。村民的屋頂上、羊圈裏、牛棚中,到處可見老鴰窩巢。妳信否?有的老鴰,竟將窩巢建在農戶的窗戶上、磨頂上呢。

有壹家農戶,在牛棚中放個籮筐,筐裏有壹只老母雞正在孵小雞。有兩只老鴰偏來與母雞爭窩。那雞鳥打架的奇景,可有意思呢!老鴰壹翅子竄下,向老母雞進擊,“鴰鴰”長鳴,那母雞撲扇著翅子回擊,“咯咯咯”急叫,那剛殼的小雛雞,嚇得“嘰嘰嘰,嘰嘰嘰”“咯咯咯”、“嘰嘰嘰”的響聲,鬧了好長壹段時間。那戶主全家,不但不去驅趕它們,反而跪在地上,向鬥得正酣的雞鳥磕頭不止。何者?這有壹說,就是: 雞不離舍富貴留,

喜鵲爭窩喜將來。 閑話敘過,再轉正題。這個村裏,趙姓人家居多,都是壹些憨厚、勤勞農家。其中有戶寡母孤兒相依為命,生活十分清苦慘淡。這個孤兒,名連成,字登峰,其意為“學業連成,即將登峰”。這連成,性至憨,人極孝。他身高八尺有佘,生得虎背熊腰,臂力驚人,他自幼習喜武,不愛文,傳說曾得神人密傳技藝,拳能打斑額猛虎,箭能射百步之楊。他有柄祖傳寶刀,刀鋒壹直未開,卻能削鐵如泥。當年奉行校場選仕,趙連成自信中武舉似囊中取物,中武狀元自不在話下。

愛新氏人入住中原,諸多規章,仍襲用前朝舊制,為了“以漢制漢”,也重用不少漢人。青州有兩門顯戶,雖俱為漢族,其官卻都達極品。尤其有壹老兒,竟是閣老、國老壹身兼。他老來帶職歸裏頤養,其地位之高,勢力之大,自是能撼駝山而動雲門。那些知府、參將小吏,在他在手中,豈不似玩物壹般,誰敢有違他之心意?

州府壹級,有兩個主要官吏,即文知府、武參將。這武場選仕,主考官員自然是參將。每逢選武之年,青州府壹域武士,雲集於青州教場,對對相較,層層篩選,最後推舉壹名,參加更高壹級篩選。武士們縱有天大武藝,壹旦在本府都場落敗,武舉、武狀元自是化為泡影。

有壹年教場選武,經過激烈爭鬥後,教場上只余下益都的趙連城與臨朐的馮有藝兩個武士。那歸鄉國老是臨朐人,有藝是其同宗。這有藝在拳腳上雖然也有兩手,致勝的原因卻非因武藝超群。他所逢對手,俱不敢與他動真功夫,唯恐觸怒國老而惹禍上身。趙連成是憨厚之士,向不看他人眼色行事。當他與有藝較技時,手下絲毫不容情。較技結果,這有藝竟成無藝,場場俱都落敗,教場篩選結果,明明是趙連成勝,那參將卻不當場明令結局,竟鳴鑼打道回參將府去。參將府在何處?即在而今的參府街上。參府街由來,即因那街上當年有壹座參將府。過了幾日,青州府貼出公文,青州向上推舉武士,不是趙連成,而是馮有藝。

馮有藝能被選中,又豈因只是他是閣老本家?據內幕人透露,他曾經給那參將壹把用純金打制的金炳夜尿壺。此事被域內壹謝秀才得知,曾寫過兩名評詠詩。詩曰:

貪官多帶臊氣味,

是是非非壹尿壺。 趙連成聞知青州武選公文,自是怒從膽裏生,氣沖鬥牛星。他暗中發誓,要刀劈參將,以泄怒氣,亦解民憤。

我國古代,青州城內有兩座文廟,壹座縣文廟,在而今青州賓館壹帶,壹座府文廟,即而今城裏人民影院壹址。文廟,即供奉文王之廟宇。文王是誰?文王即孔子,古代帝王禦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文廟即至聖文宣王廟之稱。這府文廟原為太虛宮,大明洪武五年改建為柴禾市街,南及文廟街。廟門前有兩座高大三石坊,左坊題“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右坊題“刪述六經,垂憲萬世”。石坊後為“欞星門”,“欞星門”後方為正門“大成門”。廟院高墻環繞,墻為紅色,黃瓷瓦封頂。廟門內有壹泮池,池上也有拱橋。穿過拱橋,左有名宦祠,右有鄉賢祠,正北為主殿大成殿。大成殿內中央,孔聖人端坐,神態安然,氣宇非凡,子路、顏回等八大弟子分列兩旁。明初,山東處署布政司設在青州。因此,青州府文廟中的大成殿殿宇特別高大,巍峨肅穆,金碧輝煌,僅次於曲阜孔廟中的大成殿。應該述及,青州府文廟的大成門前有壹對雄獅踞守,廟門廣大高聳,與而今從電視上看到的孔府大門近似。

滿人得勢建國,為了維護他們至高統治,從上到下依然尊孔,州府官員每月初壹、十五例行赴府文廟叩拜。當時例規,拜廟要在天亮之前,天明則為不敬。拜廟時文武有序,必是文先而武後,文、武不得相會。為表至誠,拜廟之人,文不準乘轎,武不準騎馬,皆需徒步往返。

趙連成殺參將,選在某月初壹。他何以選初壹?初壹無月,黎明前又是最黑暗壹刻,便於刺殺行事。這壹天,他白日潛入城中,至夜藏身於文廟前石獅子之後,手握寶刀,露宿待旦,只等:滿腔怒火化銀輝,

鋒閃刀落斬仇顱。 有言曰:“好人不長壽,禍害壽長存。”趙連成沒有錯誤,卻偏偏落個錯殺。

貪財好色,是官爺們的通病。這兩種毛病,那員參將尤甚。別看他已半百,近不娶個小妾入門,參將對她百般疼愛,視如牚上明珠,終日相擁,蜜似的不舍。可是自從那金尿壺到手,參將對小妾卻冷淡了不少。他常常把玩金壺,不去理睬那個小妾。小妾心下不滿,擦眼抺淚,悠悠問道:“這個臊東西,比俺還珍貴嗎?”

那參將也不遐思,隨口言道:“那還用說,沒用它,哪來妳?”

小妾聞言,“嗨”的壹聲長嘆,將身子壹扭,蒙頭睡去。

那參將看苗頭不對,怕得罪了小妾,趕忙將她搬過來,與她溫存了壹番,才將那小妾哄得破涕而笑,安然睡去。

待小妾睡去後,參將依然抱著金壺把玩個不休,長夜不眠。

這夜陰雲密布,室外伸手不見五指,無法觀星看時辰。他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急匆匆穿戴好,領著隨從,擡著祭品,摸黑趕往文廟,長驅入廟祭拜。他是個武官,行事匆匆,內心對這孔老兒並沒有多少敬意,草草拜完,便匆匆返回。當時的青州知府,與那員參將比起來,還算清廉些。趙連成只想殺參將,並不想殺知府。知府先拜廟,這是慣例。趙連成以為先來拜的必是知府,因夜裏無法分辨為誰,便將這參將輕易的放走了。

參將來拜時,連成心內倒沈得住氣,躲在石獅後動也不動,閉目養神,蓄精待發。過了壹會兒,又有壹撥人前來拜廟。那撥人尚未來到眼前,趙連成早已怒火上沖。他閃身躍出,向前壹縱,將寶刀壹揮,向行在前面第壹個人頭上砍去。“喀嚓”,那顆頭顱被砍下; “卟嗵”,那段屍身倒於地上。可憐那壹任並不太壞的知府,糊裏糊塗的做了貪參將的替死鬼,豈不冤哉乎也!

那壹夜,趙連成自以為殺了仇人,解了恨,仰天哈哈大笑,聲如洪鐘地感道:“我趙連城明人不做暗事,妳小子到閻羅殿告狀去吧!

說完,趙連成趁著夜色,大搖大擺地向南門走去。城門未開,他能走得了嗎?

知府被殺,早已驚動那員參將。他調動全城兵馬,四處堵截、追殺趙連成。趙連成揮動寶刀,厲聲呼喝:“要命的閃開,不要命的上來!”

全城兵勇,都敬佩連成是條漢子。又知道他的委曲,對他自是深有同情。因此,兵勇們只是呼喊,並無人認真去阻攔他。那參將怒極,揮刀亂砍兵勇,逼著他們截殺趙連成。為了自救,在這場血戰中,難免有兵勇傷在連成刀下,那些受傷人卻不怨恨連成。連成且戰且走,壹直來到南門。他手起刀落,將門鎖砍落,把門杠砍斷,跨過官橋,壹路向城南壹座小山奔去。

趙連城剛出城門,參將指揮兵馬已經潮水般湧至。他走投無路,,攀上士山,被亂箭射死在山頂上。後人為紀念這個勇士,將這山命名這將軍山。如果妳有興趣,不妨到將軍山壹遊。那山上曾建有壹座焚箭亭。那壹日,趙連成力氣耗竭,無力揮刀撥箭,被那馮有藝壹箭射中要害,而後被亂箭射死。連成人亡屍不倒,依然怒目而視。眾兵勇以為他未死,繼續亂射,周圍竟落箭似小丘.

趙連成死後,仍被斬首,將頭顱懸掛於阜財門(南門)城樓上,示眾數日。青州人敬仰趙連成的人品,常有人遙祭暗拜,祝他早日升天堂,不再受任人淩辱之苦。焚燒落箭那天,從那熊熊烈火中,忽然間沖出壹只雄鷹,長鳴壹聲,向雲門山翠峰展翅飛去。人們說,那是老趙連成英靈幻化成。這竟是:浩然正氣感天地,

英靈不散化雄鷹。 趙連成的故事講到此處,有人問:“那參將是否受到懲罰?那馮有藝結局如何?”

那參將因為剿殺反賊趙連成有功,不久升任為青州知府,那馮有藝破敵建勛,竟頂替參將做了參將。對此事的結局,青州人極為不滿,只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也許有人問:“那參將的擢升,準是得力於那國老吧?”

那還用說。參將也曾打制過壹把夜壺送於國老,不唯是金柄,而是全金。那些受人把結的貪官,自然也會用盡渾身解數,去巴結他們的上司,這便是官官相維的網絡,也便是貪風愈演愈烈的根源。這貪風壹重,必然導致法難治眾,欲清亦難。貪風重極時,必定國綱失常,民心思變,國亦難國。這便是清朝短命速亡的原因所在吧?

講到這裏,有人提出異議:據史書上記載,說那國老“持正不阿”、“愛才若渴”,深得康王敬重,他怎會收受賄賂,幹那等卑鄙之事呢?說穿了,並不難理解。史書,大都是當代文人為當時政者寫的頌史,那國老的醜事,怎會記在史書上?妳們可能沒聽過青州民間傳說,那可是清宮秘聞啊!

康王青年為帝時,也是個風流君王,他幸盡後宮佳麗,竟無壹稱龍心,如龍意,使龍快。康王有壹異母妹奇美,確能使“後宮粉黛羞相較”,康王對其自是“久於壹會思如渴”。其妹身居皇家,養就隨心所欲脾性,且眼高過頂,視壹般官吏為草芥。她壹心想“為後為妃稱龍意,艷艷後宮寵壹身”。這兄妹二人,竟秘密幹那“暗渡陳倉巫山會”的醜事。後來,康王竟欲公開納妹為妃,以圖長久快樂。

康王壹族入關前不甚開化,男女婚愛也比較隨便,兄可納弟媳,非同胞妹亦可為妻。康王納妹的主張有違漢邦倫理,遭到百官非議。有壹老臣,竟觸階自絕,以示抗詔決心。當時,宏文院有壹侍講學士,厚著臉上書曰:“……天下之大,何事不可容?君王至高,何事不可行?君妹為吾女,吾女妃帝君,此事諧矣……”

於是,這侍講認康王禦妹為義女,復嫁康王為妃,遂了這對淫兄妹的心願,“夜赴巫山再無恐”了。這侍講壹躍為閣老。似這類靠卑鄙發跡之人,老來歸裏再為卑鄙之事,有何可怪呢?

其實,當年也不乏敢怒亦敢言之士。翌年正月十五,新知府通令全府張燈喜慶。府衙附近有壹秀才,姓謝名學,因為他性情怪癖,人們送他個外號叫“謝邪”。正月十五這晚,他家門前的燈獨具壹格,竟是壹只具大的尿壺燈。燈下飄垂壹副長聯,龍飛鳳舞地寫著“這就是當年那把壺”八個大字。此燈壹出,府人大嘩,觀者如堵。

那知府聞知不悅,派他的師爺前來幹預。那謝老夫子,當著眾人面,連連認錯,口裏言道:“老朽失禮矣,即更之,即更之!”

他順手將那條幅扯下來,轉身回歸內宅。圍觀者尚未散去,他又復回,懸掛上壹條新聯,聯曰:“這不是當年那把壺吧?”

圍觀者壹睹此聯,盡都捧腹大笑,這笑聲壹直傳到府衙裏。那師爺領著壹幫衙役撲來,將謝家的燈籠砸了個稀巴爛。

這家院主謝老夫子,不氣不惱,視若無睹,好似砸得並非他家之物。正月十六早上,早起的人們發現,謝家的門對壹夜之間換了。大門橫幅是“不通不通不通”六個字。門對竟是:只準州官放火,霸!

不許百姓懸燈,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