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關於古都開封的詩句

關於古都開封的詩句

1.關於開封的詩句有哪些

1、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 張籍 《秋思》

2、欲讀慵開封 唐 白居易 《詠慵》

3、開封見千裏 唐 高適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

4、這精神、堪更開封府 宋 劉辰翁 《金縷曲/賀新郎》

5、玉書分付莫開封 宋 李太古 《虞美人·西風海色秋無際》

6、酒熟且開封 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7、藥酒自開封唐姚合 《喜馬戴冬夜見過期無可上人不至》

8、花開封印早 唐 林寬 《寄省中知己》

9、獨開封檢試砂床唐 陸 龜蒙 《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

10、家書接得急開封 元 馬鈺 《瑞鷓鴣 收家書》

11、急焚香、跪領封 元 劉處玄 《神光燦》

12、啟土開封 魏晉 陶淵明 《命子》

13、啟土開封 魏晉 陶淵明 《命子 其三》

14、(予為開封幕 宋 蘇軾 《王鄭州挽詞(克臣)》

15、仆昔為開封幕 宋 蘇軾 《次韻韶倅李通直二首》

16、開封述天爵 南北朝 鮑照 《蜀四賢詠》

17、解道臨行更開封 清 朱彜尊 《換巢鸞鳳·桐扣亭前》

2.關於開封的詩句

清乾隆皇帝來開封賞菊時親賦詩詞,留下“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北宋駙馬柴宗慶有兩句傳誦千古的形容汴京的名句:

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

梁苑清秋白晝閑,偶尋名剎扣禪關。百盤飛磴身遙上,千尺危欄手自攀。已見神遊朝貝闕,便從羽化出塵寰。中天俯仰多時節,颯颯天風冷佩環。

鐵塔峙城隅,川平愈覺孤。登天盤內磴,落日影東湖。風裊垂簾鐸,雲棲覆頂珠。何年藏舍利,光彩射虛無。

明代政治家於謙於1430年至1447年任河南巡撫期間,曾為又壹種版本的八景總圖題詩,名為《題汴城八景總圖》:

天風吹我來中州,光陰荏苒春復秋。民安物阜公事簡,目前景物隨冥搜。梁園花月四時好,日落夷山映芳草。大河濤濤湧地來,騰波起浪如奔雷。隋堤煙柳翠如織,鐵塔摩空數千尺。陰晴晦明各異態,對此令人感今昔。畫圖仿佛得真趣,醉墨淋漓寫長句。詩成掉筆向蒼空,滿袖天風卻歸去。

張淑載的《梁園雪霽》詩曰:

曾向梁園看雪飛,鄒枚授簡尚依稀。只今瑞旭高懸處,好袖平臺賦草歸。

無名氏的《梁園雪霽》詩曰:

兔園雪霽物華新,掃盡瀛洲萬斛塵。玉樹瓊林三百裏,琪花瑤草壹番春。貂裘公子迎春醉,鐵馬將軍出獵頻。見說相如能作賦,王門授簡管揮銀。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大梁行 唐堯客

客有成都來,為我彈鳴琴。前彈別鶴操,後奏大梁吟。

大梁傷客情,荒臺對古城。版築有陳跡,歌吹無遺聲。

雄哉魏公子,疇日好羅英。秀士三千人,煌煌列眾星。

金槌奪晉鄙,白刃刎侯嬴。邯鄲救趙北,函谷走秦兵。

君子榮且昧,忠信莫之明。間諜忽來及,雄圖靡克成。

千齡萬化盡,但見汴水清。舊國多孤壘,夷門荊棘生。

蒼梧彩雲沒,湘浦綠池平。聞有東山去,蕭蕭班馬鳴。

河洲搴宿莽,日夕淚沾纓。因之唁公子,慷慨此歌行。

古大梁行 高適

古城莽蒼饒荊榛,驅馬荒城愁殺人。

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憶昨雄都舊朝市,軒車照耀歌鐘起,

軍容帶甲三十萬,國步連營壹千裏。

全盛須臾那可論,高臺曲池無復存,

遺墟但見狐貍跡,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

俠客猶傳朱亥名,行人尚識夷門道。

白璧黃金萬戶侯,寶刀駿馬填山丘。

年代淒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

3.描寫“開封”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開封”的詩句有

1. 《送開封盧少府》

唐代:韋應物

雄藩車馬地,作尉有光輝。滿席賓常侍,闐街燭夜歸。

關河征旆遠,煙樹夕陽微。到處無留滯,梁園花欲稀。

2. 《李四勸為尉氏尉,李七勉為開封尉》(惟伯與仲有令譽)

唐代:錢起

美政惟兄弟,時人數俊賢。皇枝雙玉樹,吏道二梅仙。

自理堯唐俗,唯將禮讓傳。采蘭花萼聚,就日雁行聯。

黃綬俄三載,青雲未九遷。廟堂為宰制,幾日試龍泉。

3. 《贈史開封》

唐代:楊巨源

天低荒草誓師壇,鄧艾心知戰地寬。鼓角迥臨霜野曙,

旌旗高對雪峰寒。五營向水紅塵起,壹劍當風白日看。

曾從伏波征絕域,磧西蕃部怯金鞍。

4. 《獻寄舊府開封公》(開封公,令狐楚也)

唐代:李商隱

幕府三年遠,春秋壹字褒。書論秦逐客,賦續楚離騷。

地理南溟闊,天文北極高。酬恩撫身世,未覺勝鴻毛。

古城開封介紹

開封,古稱大梁、陳留、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開封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之壹、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壹。截至2015年底,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裏,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人口454.26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被譽為八朝古都,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宋朝和金國相繼在此定都; 明朝在此建立北京達11年。開封是世界上唯壹壹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都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壹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從蒙元明清到民國和到新中國建立初期,開封壹直為河南首府或省會。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壹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布,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4.關於開封的古詩

《代人上明龍圖》

年代: 宋 作者: 鄭獬

兇徒盜覆甘陵城,白日堂堂梟呼鳴。

生靈十萬陷死地,長刀大戟交縱橫。

留都丞相統河北。雷霆四馳諸侯兵。

鐵林合圍三十裏,甲光如水魚鱗明。

風霜曠野苦暴露,未得鼠子腥吾烹。

天子憫惻覽群議,冠蓋滿朝賢公卿。

安得破賊如裴度,開封大尹宜其行。

公拜稽首出就駕,畫旆獵獵蟠虬獰。

沛然德澤隨車來,壹煦萬物皆發生。

士卒奮怒爭以死,遂窮巢穴誅根萌。

平賊之功無與讓,當見大軸歸老成。

夔臯拱列帝舜坐,願補日月歌太平。

《金縷曲/賀新郎》

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春入番江雨。滿湖山、鶯啼燕語,前歌後舞。聞道行驄行且止,卻聽譙樓更鼓。正未蔔、陰晴同否。老子胸中高小範,這精神、堪更開封府。新治足,舊民苦。

扁舟浩蕩乘風去。看萊衣、思賢堂上,壽觴朝舉。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又過了、午年端午。采采菖蒲三三節,寄我公、矯矯扶天路。重歸袞,到相圃。

《跋趙太祖與韓王蹴踘太宗石守信楚昭輔黨進環》

年代: 宋 作者: 陸文圭

紫微垣近壹小星,作戲預與太陽敵。

諸半旁觀信雄武,不逃書記收兵策。

開封府尹真天人,受譖朱崖疑老臣。

幸自宮中記金匱,忍使涪陵竟隕身。

5.關於開封的古詩有哪些

1,兔園雪霽物華新,掃盡瀛洲萬斛塵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曾觀大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

5,卞都峨峨在平地,宋恃其德為金湯

6,大梁傷客情,荒臺對古城

7,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

8,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壹千三百裏

9,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

10,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

11,梁苑清秋白晝閑,偶尋名剎扣禪關

12,鐵塔峙城隅,川平愈覺孤

13,天風吹我來中州,光陰荏苒春復秋

14,梁園花月四時好,日落夷山映芳草

15,曾向梁園看雪飛,鄒枚授簡尚依稀

6.描寫開封的古詩詞

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封曾被稱為大梁、汴梁、東京、汴京等。

大梁行 唐堯客

客有成都來,為我彈鳴琴。前彈別鶴操,後奏大梁吟。

大梁傷客情,荒臺對古城。版築有陳跡,歌吹無遺聲。

雄哉魏公子,疇日好羅英。秀士三千人,煌煌列眾星。

金槌奪晉鄙,白刃刎侯嬴。邯鄲救趙北,函谷走秦兵。

君子榮且昧,忠信莫之明。間諜忽來及,雄圖靡克成。

千齡萬化盡,但見汴水清。舊國多孤壘,夷門荊棘生。

蒼梧彩雲沒,湘浦綠池平。聞有東山去,蕭蕭班馬鳴。

河洲搴宿莽,日夕淚沾纓。因之唁公子,慷慨此歌行。

古大梁行 高適

古城莽蒼饒荊榛,驅馬荒城愁殺人。

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憶昨雄都舊朝市,軒車照耀歌鐘起,

軍容帶甲三十萬,國步連營壹千裏。

全盛須臾那可論,高臺曲池無復存,

遺墟但見狐貍跡,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

俠客猶傳朱亥名,行人尚識夷門道。

白璧黃金萬戶侯,寶刀駿馬填山丘。

年代淒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

汴堤鸚 梅堯臣

古堤多長榆,落莢鵝眼小。

其下迅黃流,其上鳴黃鳥。

安知舟中人,黑鬢日已少。

千裏歸大梁,玉笙聞窈窕。

終朝不成曲,幽響在林表。

莫羨沙路行,金鞭馳裊裊。 汴河 黃庶

卞都峨峨在平地,宋恃其德為金湯。

先帝始初有深意,不使子孫生怠荒。

萬艘北來食京師,卞水遂作東南吭。

甲兵百萬以為命,千裏天下之腹腸。

人心愛惜此流水,不啻布帛與稻梁。

7.描寫開封的詩詞名句有哪些

1、《觀兩漢吟》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秦破河山舊戰場,豈期民復見耕桑。

九千來裏開封域,四百餘年號帝王。

剝喪既而遭莽卓,經營殊不念高光。

當時文物如斯盛,城復何由更有隍。

2、《秋思》

年代: 唐 作者: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

壹年壹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麽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開封,古稱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

開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相繼在此定都,被譽為八朝古都。 開封是世界上唯壹壹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

宋都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壹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8.描寫開封的詩詞

大梁行 唐堯客

客有成都來,為我彈鳴琴。前彈別鶴操,後奏大梁吟。

大梁傷客情,荒臺對古城。版築有陳跡,歌吹無遺聲。

雄哉魏公子,疇日好羅英。秀士三千人,煌煌列眾星。

金槌奪晉鄙,白刃刎侯嬴。邯鄲救趙北,函谷走秦兵。

君子榮且昧,忠信莫之明。間諜忽來及,雄圖靡克成。

千齡萬化盡,但見汴水清。舊國多孤壘,夷門荊棘生。

蒼梧彩雲沒,湘浦綠池平。聞有東山去,蕭蕭班馬鳴。

河洲搴宿莽,日夕淚沾纓。因之唁公子,慷慨此歌行。

9.有關“開封”的古詩詞有哪些

1. 明代:李夢陽《汴京元夕》: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譯:他們從不同的地方匯集到汴京來.都唱著周憲王編著的劇本。她們唱著唱著,從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來,銀光傾瀉,似在金梁橋的大地上鋪了壹層自霜。人間的燈火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盛況空前。

2. 宋代:劉子翚《汴京紀事》: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譯:帝京當年是多麽地繁華熱鬧,回想起來,使人無限地傷感;李師師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間。

3. 宋代:韓元吉《好事近·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凝碧舊池頭,壹聽管弦淒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

譯:想起往日宮廷中的池苑,壹聽到過去宮中的音樂,我立刻感到無限的淒涼之情。有多少當年梨園的曲調在裏面,壹聲聲,令我這白發老人實在難以回想往事所添的憂愁。

4. 唐代: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平明辭鐵丘,薄暮遊大梁。仲秋蕭條景,拔剌飛鵝鶬。

譯:平明時分離開鐵丘,太陽落山來到大梁。仲秋分象多麽蕭條,雁飛聲聲南歸故鄉。

5. 唐代:高適《古大梁行》:古城莽蒼饒荊榛,驅馬荒城愁殺人,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譯:古城長滿了荊棘雜草,籠罩在壹片蒼茫的氣象之中。我騎馬來到這古城前,目睹荒蕪的景象,不由愁思滿懷,難以自已。魏王的宮室、廟觀都長滿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賓客們都隨著灰塵壹去了無痕跡。

6. 唐代:張繼《送鄒判官往陳留(壹作洪州送郤紹充河南租庸判官)》:齊宋傷心地,頻年此用兵。女停襄邑杼,農廢汶陽耕。

譯:這是齊宋兩國傭兵之地,婦女停止織布,農民廢棄了耕地。

7. 唐代: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應是天教開汴水,壹千余裏地無山。

譯:應該是上天教人們開通汴河,這裏壹千余裏的地面上看不到壹座山巒。

8. 唐代:李益《汴河曲》: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譯:汴水碧波,悠悠東流,望中壹片無邊春色。春色常在,但當年豪華的隋宮則已經荒廢頹敗,只留下斷井殘垣供人憑吊了。

9. 明代:於謙《嶽忠武王祠》: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譯:自南宋建都杭州以來,舍棄了汴梁巍峨的宮闕。

10. 明代:曾棨《維揚懷古》:最是多情汴堤柳,春來依舊帶棲鴉!

譯:還是汴堤邊的柳樹最多情,春天到了依舊讓麻雀棲息。

開封,古稱大梁、陳留、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開封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之壹、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壹。截至2015年底,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裏,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人口454.26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被譽為八朝古都,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宋朝和金國相繼在此定都;明朝在此建立北京達11年。開封是世界上唯壹壹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都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壹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從蒙元明清到民國和到新中國建立初期,開封壹直為河南首府或省會。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