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燕山-喜馬拉雅期構造演化與成礦

燕山-喜馬拉雅期構造演化與成礦

印支運動後,中國的地質構造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以賀蘭山-康滇隆起為界,中國可分為兩個明顯不同的部分。在東部地區,東亞大陸與西太平洋板塊的相互作用不斷加強,導致沿海太平洋構造帶火山-侵入活動強烈(任繼順,1998),而大陸則發育各種沈積盆地。在大陸西部,脫離岡瓦納大陸的青藏塊體相繼北移,最終與中國北方大陸碰撞,形成壹個整體。

中生代,中國東部構造域西部帶發育了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內陸斷陷盆地,富含煤層、石油和天然氣。大陸中東部帶有松遼、華北、江漢等近海盆地,其中松遼盆地以白堊紀深水湖相沈積為主,形成大慶、遼河等大油田。

中國東部構造域東部帶以發育大量火山巖為特征,並伴有豐富的斑巖、矽卡巖和淺成熱液礦床,三種火山巖呈北北東-南西-南西格局排列。其西北帶為大興安嶺富堿火山巖帶,伴生金-鉛-鋅-錫-鐵礦成礦系統;中間帶是沿郯廬斷裂延伸的基性安山巖火山巖。它從膠東東部穿過山東和江蘇北部延伸到長江下遊地區。該帶廣泛出露燕山期花崗巖類,包括鉀玄巖,以發育銅鐵金硫礦床為特征,如著名的長江中下遊成礦帶。東南沿閩浙大陸邊緣的火山帶,北臨朝鮮半島南部,以安山巖和流紋巖為主,廣泛形成中低溫熱液鉛鋅銀銅金礦床,以紫金山金銅礦床為代表,北西向元古界淺變質基底銅金銀礦集中區。

在中國東部,由於華北地塊和揚子地塊在演化歷史和物質組成上的明顯差異,印支期後形成了不同的區域地球化學塊體和成礦帶。在華北地區,以華北地塊邊緣大型金鉬礦化為特征,如地塊北緣的楊家杖子、淶源鉬礦和地塊南緣的河北金礦(東平、金廠峪)、小秦嶺金礦、鉬礦(溫峪、金堆城)、膠東金礦。而在華南,由於印度板塊和西太平洋板塊的雙重推擠,華南原加裏東期增生褶皺帶發育強烈的構造熱事件,軟流圈和下地殼深源物質上湧,中深矽質和鋁質地殼部分熔融,形成大規模重熔花崗巖,沿深大斷裂和熱穹隆廣泛分布,並伴有壹系列重要的鎢錫鉍稀土礦床,如柿竹園和西華山礦床。

就銅礦而言,華北和揚子地塊有大型礦床,而秦嶺地區相對稀少。

中國金礦床主要形成於燕山期,大多分布於前寒武紀花崗巖-綠巖帶中。太古宙和元古宙地層中的變基性火山巖是含金源層,經歷了多次改造富集,主要是受燕山期花崗巖巖漿活動的影響,高度富集,這與世界上其他古變質巖區金礦化時間集中在前寒武系明顯不同。

中國西部龐大的盆山體系由斷塊山脈和大型山間盆地交替組成,被阿爾金巨型走滑斷裂分為西北的塔裏木-天山地區和東南的昆侖-祁連地區。其中,塔裏木盆地經歷了復雜的歷史,盆地邊緣和內部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柴達木盆地有大量的石油、石鹽、鉀、鋰和硼資源。

喜馬拉雅運動期間,約60 ~ 65 Ma,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開始碰撞對接,青藏大部分地區隆起。喜馬拉雅褶皺帶,蛇綠巖套(如羅布莎)中有鉻鐵礦床;在岡底斯構造帶,發育了巨型斑巖銅鉬金成礦帶,發現了驅龍等多個大型銅礦,金屬儲量近千萬噸。三江地區對接俯沖帶發育與鈣堿性花崗巖有關的斑巖銅礦帶(如玉龍銅礦)、與構造混雜巖帶有關的金礦帶(如老王寨金礦)和大陸裂谷盆地碎屑巖中的鉛鋅礦床(如蘭坪金頂礦)。在中國臺灣省北部,受西太平洋板塊俯沖帶的直接影響,在火山巖系中有壹個著名的淺成低溫熱液金礦床(金瓜石礦床)。

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發育第三紀(古近紀和新近紀)陸內裂谷型玄武巖,並伴有剛玉(藍寶石)等礦物。

1.燕山期構造及成礦特征

中國大陸尤其是東部地區燕山期礦化廣泛發育,礦化強度大,是我國大多數金屬礦產的主要形成時代。其特征在於:

1)存款種類很多。金屬礦物包括金、銀、銅、鐵、鎢、錫、鉬、鉍、鉛、鋅、汞、銻、鈹、鈮、鉭等。非金屬礦物包括螢石、明礬石、葉蠟石、重晶石、水晶、石棉等。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和鈾。

2)礦床類型多。有蝕變花崗巖型、雲英巖型、矽卡巖型、斑巖型、熱液脈型、淺成熱液型、蝕變剪切帶型、次火山漿滲透型、沈積和生物沈積型。

3)成礦環境受板內構造活化帶控制,包括構造-巖漿帶、火山-次火山帶、陸內斷褶帶、俯沖帶、陸緣剪切帶、陸內坳陷帶、陸內深大斷裂帶和陸內斷陷盆地。

4)成礦帶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構造域,包括以下成礦帶:

①大興安嶺-太行山鐵銅鉬金鉛鋅成礦帶;②郯廬斷裂銅金金剛石成礦帶;③華北地塊北緣的鐵-稀土-鉛-鋅-金銀銅成礦帶;④小秦嶺金成礦帶;⑤豫西金鉬鎢鐵銅銻成礦帶;⑥長江中下遊鐵銅金硫成礦帶;⑦東南沿海火山巖鉛鋅金銀成礦帶;⑧湘中鎢錫鉛鋅成礦帶;9南嶺鎢錫鉍鈮鉭稀土成礦帶;參與了揚子地塊西南緣的汞銻砷金成礦帶。

燕山期成礦帶或發育於前寒武紀變質結晶基底中,或疊加於古生代構造層上,或疊加於中生代-三疊紀早期地層上,總體上受中國大陸東部巖石圈-軟流圈強烈擾動引起的巖漿、流體和盆地沈積作用控制。

2.喜馬拉雅構造及成礦特征

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主要發育在中國西南地區。由於印度板塊對喜馬拉雅-特提斯地體的推擠,青藏高原和三江地區存在多條構造-巖漿-成礦帶,礦產資源豐富,潛力巨大。此外,近年來在川西也發現了喜馬拉雅期巖漿作用和金屬礦床。

喜馬拉雅成礦作用主要表現為殼幔成礦系統的特征:

1)礦床類型有金、銅、鉛、鋅、銀、鉻,喜馬拉雅堿性玄武巖中有橄欖石、紅寶石、藍寶石。

2)有斑巖銅鉬礦床、矽卡巖鐵銅礦床、巖漿鉻礦床、剪切帶型金礦床、火山-次火山型金礦床和熱泉型金礦床,還有廣泛分布的紅土風化殼礦床和各種河海砂礦。

3)成礦環境包括造山帶、裂谷、地塹和裂谷盆地、內陸湖盆和海岸帶。

喜馬拉雅期的主要成礦區有:

①雅魯藏布江超鎂鐵質鉻鐵礦成礦帶;②岡底斯中酸性巖銅鉬金成礦帶;③三江特提斯銅-金-鎢-錫多金屬成礦帶;④川西構造-巖漿銅多金屬成礦帶;⑤東北-華北堿性玄武巖寶石成礦帶;⑥臺灣省金瓜石金銅礦帶。

以往對喜馬拉雅成礦作用的研究不夠。近年來,許多有關喜馬拉雅礦床的發現表明,我國喜馬拉雅成礦作用可能具有很大的強度,特別是在西南、西北和東南沿海地區,應引起重視。綜合研究區域地貌景觀和巖石侵蝕程度對尋找喜馬拉雅期礦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