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親人骨灰可制成"生命晶石"佩戴?

親人骨灰可制成"生命晶石"佩戴?

28日壹早,杭州首位參與“生命晶石”體驗的逝者家屬張女士,將母親的骨灰交給制作人員。只見特殊設備內的超高溫將骨灰細化成粉末狀,經熔融高壓致密,冷卻凝結為灰白色的晶石狀圓珠。

“我母親喜歡青山綠水,也喜歡熱鬧,我覺得這是壹個很好的機會,積極響應國家節地生態殯葬的號召,對親人骨灰的保存也提高了壹個檔次。”張女士說。

據介紹,骨灰變晶石的整個制作過程,大約需要1個小時。已故成年人的骨灰可形成100—400粒晶石,其密度、硬度都高於骨灰,而體積僅為原來骨灰體積的10%—15%。

“逝而為石”,可存放陵園,也可居家安葬;可回歸自然,也可隨身攜帶。甚至可以選擇制成掛飾、首飾——對於這種創新處理方式,不同人的接受程度還是有很大差別。

“支持派”認為,當然願意把親人時常“帶在”身邊,就好像從未遠離壹樣。“與其每年去看冰冷的墓碑,不如讓這份帶著體溫的美好繼續下去。”網友“金色的兔小白”說。“反對派”則認為,還是入土為安的好。“把骨灰天天擺家裏或帶身上,難道不覺得瘆人嗎?”網友“傻傻魚兒水中遊”說。

從“厚葬示孝”到“厚養薄葬”

浙江省殯葬協會秘書長陳景蓮說,“入土為安”到可隨身佩戴的生命晶石,是節地生態葬理念,從“葬式多樣化”推進到“安放方式多樣化”,體現出對生命的全新態度。

“我們要傳承孝文化,也要讓緬懷追思更加人文、科學、環保。”陳景蓮說,這或許是節地生態安葬擺脫“叫好不叫座”的關鍵。

有觀點認為,相比於“厚葬示孝”,節地生態葬太簡陋,老百姓不歡迎,覺得對祖先不尊敬。“必須通過宣傳引導扭轉這個偏見,其實節地生態安葬也可以很高大上的。”浙江省殯葬協會常務副會長沙力說。

節地生態安葬是必然的趨勢,但需要循序漸進。杭州市殯葬行業協會秘書長蔡戴鷹說,“壹些人會選擇不保留骨灰的江葬、海葬。當然,現在選擇生態葬的人也是每年在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