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海岸的基本含義

海岸的基本含義

海洋和陸地相互接觸和相互作用的區域。包括以波浪為主的大範圍海水動力作用,即從波浪能作用於陸地的深度(波底)到風暴和波浪能到達的地帶。其寬度可從幾十米到幾十公裏不等,壹般可分為三部分:上層帶、中層帶(潮間帶)和下層帶。上帶,也叫岸上帶,是過去海水形成,岸上河流侵蝕堆積,沿海風吹形成的階地地形。它以海崖、海洞、海階地和平臺為特征。潮間帶由海灘和潮灘組成,是波浪活動最活躍、最強烈的地帶。下帶又稱為水下岸坡帶,是海岸以前下沈到海底的地方,壹般是從海水低潮時到達的地方到波浪和潮汐沒有顯著影響的地帶。

世界海岸線長約44萬公裏,中國海岸線長1.8萬公裏,島嶼海岸線長1.4萬公裏。海岸帶擁有豐富的生物、礦產、能源、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還有許多深深的港灣和大大小小的河流貫穿內陸。它既是國防的前哨,又是海陸交通的連接處,是人類經濟活動頻繁的地帶。這裏到處都是工業城市和海港。這個海岸有奇特迷人的地貌,可以變成壹個旅遊基地。

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及其鄰近地區,給海岸和河口的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海嘯、颶風和臺風襲擊海岸和海灘,對沿海工業和農業造成損害。在垂直於海岸線的海岸橫斷面上,海岸有以下組成部分:

①海岸(狹義)。靠近海濱,在海濱的陸地壹側,包括海崖、上升階地、海濱陸地壹側的低窪地帶、沙丘或穩定的植被地帶。

②海邊。也被稱為海灘。從低潮線向上到地形變化明顯的地方(如海崖、沙丘等。),包括後岸和前岸。有人認為海灘還應該包括與海灘發展過程密切相關的水下部分。後岸是指由風暴浪形成的灘肩,從海崖、沙丘延伸到前岸的後沿,具有較陡的岸坡或陡坡,高度較小。海灘肩向海壹側的邊界是海灘坡度的突變,稱為肩頂或海灘肩的外緣。前濱是指肩頂和低潮線之間的海灘。靠近肩頂的前濱部分通常是陡峭的,也稱為灘面。

③內賓。從低潮線到大海到消浪區的外側。在壹些內海岸有水下沙壩和淺的水下槽。

④外賓。碎波帶向海壹側的底部相對平緩(有人認為外岸從碎波帶外側延伸至陸架邊緣)。但也有學者不畫內岸,而把從低潮線開始向海延伸(包括上面的內岸)稱為外岸。

⑤近岸帶。包括海灘和水下沈積物活動區,水深約10 ~ 20米。19世紀以前,海岸研究處於地形描述和資料積累的初級階段。1909年,美國人W.M. Davis在結構、動力、時間三要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升降海岸侵蝕旋回理論,確立了海岸開發的系統概念。1919年,D.W .約翰遜的《海岸過程與海岸線發展》壹書問世,使海岸地貌學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20世紀40年代以來,隨著軍事和海岸工程建設的需要,海岸地貌進入了動力機制的研究階段。蘇聯。п. Zenkovich在《海岸開發基礎理論》壹書中,從動力學觀點闡述了海岸堆積地貌的形成機制。

D.因曼通過海灘觀察闡述了近岸帶的泥沙運動和海灘地貌特征。C . A.M King的《海灘與海岸》( 1959)壹書系統論述了海岸發展的動力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海岸研究正在利用新技術,結合物理和數學模型,向半定量和定量方向發展。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逐步研究海岸動力過程。65438 ~ 0964年,中國海岸帶首次試點調查在溫州進行。65438-0979在溫州開展海岸帶和灘塗資源綜合調查試點,65438-0980後在沿海省市逐步開展“中國海岸帶和灘塗資源綜合調查”。20多年來,中國海岸研究積累了大量資料,在海岸發育過程和海岸演變規律方面,尤其是淤泥質海岸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沿海開發

地質構造和地殼運動為沿海開發奠定了基礎。但在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造成海平面的大波動,導致海侵和海退,使海岸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直到6000 ~ 7000年前,海面上升到接近現代海面的高度,形成了現代海岸的輪廓。從此進入現代沿海開發階段。

海浪

波浪是塑造海岸最活躍、最有活力的因素。能量大,對海岸或沿海建築影響大;它還在近海物質處理和積累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波浪的作用下,粗粒物質通常被搬運上岸,細粒物質被搬運到海裏;從岸到海,海岸帶沈積物由粗變細,陡峭的海岸剖面在波浪侵蝕和堆積作用下逐漸變緩。

近岸流

當斜向入射的波浪接近海岸時,在碎波區產生平行於海岸的沿岸波流。復雜的近岸流系統是由水向岸邊的輸送和由此產生的離岸流(分流)、碎波引起的碎波流和潮流形成的。海水流動引起的泥沙運動形成了壹系列海岸堆積地貌。

潮汐

潮汐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波動和隨後的海水水平運動對塑造海岸有重要影響。不同岸段潮差差異很大,潮差直接影響海水動力的範圍。相應的潮流是水平流動的,在某些水域,流速小於1節;在中國杭州灣,湧潮的最大潮流速度可達12節以上。特別是對於細顆粒組成的海岸,潮流是泥沙輸運的主要力量。

生物

生物效應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很明顯。在珊瑚和珊瑚礁發育區,構成珊瑚礁堆積海岸。在紅樹林和鹽沼植物廣泛分布的海灣和河口灘塗上形成平靜隱蔽的海岸環境,有利於細顆粒物的快速堆積。但在壹些沿海地區,生物作用對海岸巖石有壹定的分解和破壞作用。

氣候因子

在不同的氣候帶,由於溫度、降水、蒸發、風等因素不同,風化作用的表現也不同,進而影響海岸的發育和演變,使海岸發育具有地帶性。海岸地貌的類型眾多而復雜,變化很大。許多研究人員試圖將海岸分成各種類型。如約翰·孫把海岸分為上升海岸、下沈海岸、中立海岸和復合海岸;從上升和下沈、侵蝕和積累的概念出發,根據各種組合對H Valantin進行分類;謝潑德將海岸分為壹級海岸、二級海岸和幾個亞類。到目前為止,對海岸的分類還沒有壹致的意見。由於海岸環境因素的復雜性,制定統壹的海岸分類仍然需要積累實踐知識。根據塑造海岸的主導因素和海岸的物質組成,可以提出以下幾種主要的海岸類型。

腐蝕

第四紀冰川晚期,海平面上升,沿海河谷和河口被海水淹沒,形成曲折的海岸線,有岬角和港灣。這種海岸形態與地質和構造因素有關,我國浙江、福建等地曲折海岸線的形成受構造線控制。在這種海岸上,由於波浪折射,岬角的波浪能有所收斂,而港灣的波浪能相對較小,造成了岬侵蝕、港灣堆積的海岸地貌。被侵蝕的河岸上有各種各樣的地貌:

面向開闊海域的海洞山區或臺地,在與海面的交界處受到波浪的侵蝕,沿著節理、斷層、層面等軟弱地質面,形成凹向內陸的波浪侵蝕龕場。由於水位的變化,巖壁交替變化,加速了巖石風化和波浪侵蝕的過程,將生態位擴大為海蝕洞。洞穴的橫截面高於洞穴的寬度;在垂直剖面上,洞的深度遠大於高度。海蝕洞的頂部壹般是波浪作用的上邊界,底部略低於海面。壹個貫穿兩端的海洞叫海拱石。海拱石崩塌,堅硬的巖石遺跡稱為海柱。

海蝕懸崖。海蝕洞不斷擴大,上部巖石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陡峭的懸崖。落下的鉆屑壹部分被沿岸流帶走,壹部分被海浪帶走,海浪會進壹步磨損巖壁。

海洋侵蝕平臺。在海蝕崖的發展和後退過程中,其前方的岸坡逐漸塑造成向大海平緩傾斜的巖石臺地。海蝕臺地多位於海平面附近,其寬度與巖性有關。在平臺擴張過程中,波浪能量消耗在平臺表面的摩擦和碎屑的運動中,削弱了波浪對海岸的沖刷能力,海岸後退的速度逐漸減緩甚至趨於穩定。在高潮位附近,也有海蝕的平面分布,可能是風暴潮作用或構造擡升的結果。海岸侵蝕過程與巖性密切相關。由致密花崗巖構成的海岸常呈層狀剝落,巖體多呈圓形,如蘇聯白海北部的科拉半島。石灰巖構成的基巖海岸受海水侵蝕,巖石表面布滿山谷,峰巒起伏,洞穴發育,尤其是亞得裏亞海北部的達爾馬提亞海岸。在巖性松軟的海岸,防腐強度差,海蝕陡崖退縮快。比如印度尼西亞的喀拉喀托島就是由火山灰構成的。據統計,從1883到1928沿海後退的平均速度為每年46米。海浪讓海岸變得多姿多彩,常見的洞穴、曲徑和崎嶇的巖石都可以變成旅遊景點。如中國海南島雅縣西南海岸、大連小平島東崖、蘇格蘭斯塔法島等。

斷層岸

斷層滑坡基本上受地質構造控制。中國臺灣省省東部是壹條直斷層海岸,北起三民考,南至鑾碧,全長360公裏,有些地方高達1.8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斷層海岸。其水下岸坡陡峭,離岸30公裏,是深達4500米的深海。在多佛海峽的英國海岸,壹座切割侏羅紀白堊土的白色懸崖構成了奇特而美麗的海岸。

堆積海岸

砂(礫石)堆積海岸

由松散的不同粒徑的淤泥或礫石組成,沿岸有海灘、沙堤、沙嘴、水下沙壩、風成沙丘等堆積地貌,常伴有瀉湖:

海灘。海灘的演變與沿岸波浪特征、沈積物補給和透水性密切相關。當碎波的向岸速度大於離岸速度時,海灘物質的供應量大於被清除的量,海灘發育成凸形橫截面,這在礫石海灘中是常見的。相反,在弱水入滲的海灘中,離岸流速大於岸上流速,海灘橫截面呈凹形,這在中細砂組成的海灘中較為常見。壹般上部海灘物質較厚,海灘坡度較大;下料細,灘坡平緩。由於海浪、沖刷和回流的反復作用,海灘沙成為分選的最佳沈積物。

在北美的大西洋海岸和歐洲的北海海岸,有壹系列與海岸平行的海岸沙堤,經常露出水面。被沙堤和陸地包圍的水域被稱為瀉湖。在與岬角和海灣相鄰的巖石海岸,經常有沙嘴。沙嘴是沿海岸漂流的狹長的沙堆,壹端與陸地相連,另壹端沿漂流方向伸入海中。有些礫石堆形成連接島嶼的沙洲,連接島嶼與陸地或島嶼與島嶼。有些海灘,如法國的諾曼底海岸和英國的壹些海岸,往往地形起伏,平行於海岸或成壹定角度的山脊和凹槽交替出現。

海岸沙丘。在風的吹拂下,海岸上可以形成起伏的沙丘。沙丘的排列方向往往與風向成直角,迎風面平緩而堅實,背風面坡度陡而松散。例如,沿海沙丘分布在中國北戴河沿岸、福建長樂沿岸、法國靠近大西洋的部分海岸、英國德文郡的部分海岸、北海的部分海岸、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和西部、美國的東部和西部的部分海岸。

沙質堆積海岸的剖面形狀常因波浪特性和波向的改變而改變。風暴潮和風暴潮形成了相應的剖面,導致了海岸沙質堆積的季節性演變。例如,美國西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在冬季形成風暴潮剖面,在夏季形成湧浪剖面。在我國中南部沿海,夏秋季多風暴廓線,冬季多湧浪廓線。

淤泥堆積海岸

位於泥沙來源豐富、潮汐作用強烈的岸邊。海岸物質大部分由0.05 ~ 0.001 mm的細粒沈積物組成,形成寬闊平緩的低海岸平原。穿過淺灘的波浪能量較弱,潮汐作用較為活躍。淤泥質海岸海岸線平直,海岸地貌單壹,根據潮波作用和地貌特征的不同,可分為:潮上帶。位於平均高潮水位之上,在極端洪水或風暴潮情況下海水可以到達的範圍。這壹帶地形略有起伏,多分布在低窪地帶,有風暴浪的作用和流水的痕跡。鹽沼上生長著稀疏的耐鹽植物;

潮間帶它是介於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之間的海水活動區,即高潮被淹、低潮露出的海灘(潮灘)。該區泥沙活動頻繁,沖淤變化復雜。潮灘上有落潮沖刷的樹枝狀潮溝和波浪侵蝕的凹坑。潮間帶的寬度因地而異,壹般幾公裏,最寬可超過10公裏。

平均低潮面向海壹側的潮下帶,是潮坪的延伸。其組成精細,水下岸坡平緩,等深線延伸方向與岸線近平行。

淤泥堆積海岸分布在世界主要河口附近。中國的長江、黃河、珠江等河流每年都有巨量的泥沙入海,使中國的淤泥質海岸廣泛發育,獨具特色。大致可分為兩種:壹種是在河口三角洲基礎上形成的,如渤海西部、蘇北沿海;另壹種是沿岸水搬運的細顆粒泥沙,堆積在隱蔽海灣,如杭州灣以南至閩江口以北的淤泥質海岸。

與更新世冰水沈積有關的淤泥質海岸,有壹系列斷續相連的離岸沙堤,構成了有利於細泥沙堆積的環境,其中以荷蘭海岸最為典型,美國東部海岸,聯邦德國、丹麥、英國的部分海岸也較為發育。

三角洲海岸

河流攜帶泥沙,在河口堆積,形成三角洲海岸,壹直延伸到大海。根據三角洲的形態可分為:鳥腳三角洲,其海岸線看起來像鳥腳,如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線向海突出的尖嘴三角洲,如意大利的臺伯河三角洲;扇形三角洲,其海岸線平緩地伸向大海,如中國的黃河三角洲和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此外,還有多島多通道三角洲,如我國的恒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生物海岸

從北回歸線附近到赤道淺海,珊瑚、紅樹林等生物群落繁衍生長,形成了熱帶亞熱帶地區獨特的海岸類型:

珊瑚礁海岸。由造礁珊瑚、有孔蟲、石灰質藻類等生物遺跡組成的海岸。珊瑚礁可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岸礁通常靠近海岸發育,在沿海水域形成壹個寬闊的淺水區。隨著珊瑚礁的變寬,海岸線向海邊移動。堡礁的延伸方向幾乎與海岸線平行,其外緣有壹個陡坡,與海岸相隔壹個瀉湖。環礁在平面上呈環狀,圍繞著壹個瀉湖。

紅樹林海岸。耐鹽茂盛的紅樹林群落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的灘塗上,構成了特殊的生物海岸。由於紅樹林植物樹冠茂盛,林中有特殊的根系和枯枝落葉,既抑制了風暴潮對海岸的侵蝕,又阻擋了潮水的漲落,促進了泥沙堆積和海灘淤積。在低海岸平原上,生長著陸地植被;在潮汐帶的沼澤上灌木叢生;潮間帶泥灘為紅樹林沼澤;潮下帶是淺水泥灘,壹些紅樹林的先鋒物種可以先生長。這些植被景觀帶是隨著海灘的淤積從陸地演變到海洋的。西班牙-陽光海岸

以陽光沙灘聞名的西班牙“陽光海岸”,2006年接待了900多萬遊客,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壹。

“太陽海岸”位於西班牙南部地中海沿岸,長度超過200公裏。它被譽為世界六大完美海灘之壹,也是西班牙四大旅遊區之壹。沿海連接了近百個中小城鎮,許多過去人煙稀少的沿海村莊變成了現代化的旅遊點。

那裏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全年日照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因此被稱為“陽光海岸”。夏季最高氣溫32-40℃,冬季最低氣溫14-16℃。遊客全年不斷。據當地旅遊局預測,2007年“陽光海岸”的遊客數量將達到950萬,同比增長2.6%。

“陽光海岸”接待的遊客以外國遊客為主,其中英國人占近三成。截至2006年6月165438+10月,“陽光海岸”擁有435家酒店,超過83000個床位。據西班牙儲蓄銀行基金會統計,20世紀初,“太陽海岸”旅遊年均收入超過77億歐元,占當地GDP的33.5%。

據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未來高鐵來西班牙,以及旅遊基礎設施的進壹步完善,2010年“太陽海岸”的遊客量有望達到11萬人次。

法國藍色海岸

法國著名的蔚藍海岸眾所周知,它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濱海風景區。

藍色海岸地區(C & ampocirc藍色海岸(Te d'Azur),又名裏維埃拉,是濱海阿爾卑斯省(les Alpes-Maritimes)和摩納哥王國的總稱,位於法國東南部邊境地區,毗鄰意大利。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片區域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地貌特征,海洋和山脈並存,景色獨特。

尼斯是這條路線上的重要城市,是法國第五大城市和第二大旅遊勝地。每年都有很多盛大的節日,狂歡節是最吸引人的壹個:每年的二三月份,尼斯都會舉行近三周的狂歡節活動,包括花車遊行、煙火、化妝舞會等活動,會比夏天的海邊更熱鬧。坐落在青山腳下、地中海岸邊的小城戛納,白色的建築、藍色的大海、壹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構成了壹幅絢麗的南方風光。每年這裏的戛納電影節都是全世界電影界的盛事。南部重鎮馬賽,氣候宜人,風景秀麗。這個城市有許多教堂和博物館。老港外中海的伊夫堡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在他的小說《基督山伯爵》中重點描寫的地方。“香水之都”格拉斯(Grasse)是壹個玫瑰、洋槐花等香料壹年四季盛開的小鎮,許多頂級香水大師都誕生於此。此外,在尼斯和戛納之間,還有很多像濱海坎耶、聖保羅德萬斯、比奧和瓦勒洛裏斯這樣的小村鎮。那裏美麗的風景和獨特的景色吸引了許多藝術家,如畢加索、雷諾阿和馬蒂斯,他們曾在這片藍色海岸地區生活過。美麗的自然景觀引發了他們的靈感,在這裏創作了許多不朽的傑作。

藍色海岸氣候宜人,壹年有300多個晴天。是壹個淡季和旺季沒有區別的旅遊景點。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與優雅蜿蜒的地中海海岸線遙相呼應,形成了藍天、雪山、碧海的獨特奇妙景觀。法國地中海文化元素是這裏吸引遊客的另壹大亮點。

路線:巴黎—-尼斯-芒通-埃澤-昂蒂布瓦勞裏斯—旺斯旺斯—聖保羅德旺斯聖保羅德旺斯—卡格尼斯蘇爾梅爾-比奧-比奧-瓦勞裏斯-洛裏斯-格拉斯-戛納-土倫—-馬賽。

澳大利亞-黃金海岸

澳大利亞黃金海岸位於澳大利亞東海岸中部,布裏斯班以南。由長約42公裏,10多個優質沙灘依次排列而成。它因海灘是金色的而得名。這裏氣候宜人,陽光充足,尤其是危險的海浪,適合沖浪和滑水。它是沖浪者的天堂,也是昆士蘭州重要的旅遊勝地。這裏有各種遊樂園、賭場、酒吧、夜總會、海洋世界和主題公園。

中國-椰子海岸

《海南國際旅遊島總體規劃(綱要)》提出在海南島東海岸建設名為“椰子海岸”的主題海岸,以挑戰世界著名的法國藍色海岸、西班牙陽光海岸、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吸引國際國內高端度假市場。海南省旅遊局副局長姚晨認為,世界各大假日遊客都愛去海岸旅遊,但亞洲旅遊海岸尚屬空白。然而,海南島東部集中了世界級旅遊海岸的必要條件,建設以優雅時尚為特色、以度假品牌為重點的旅遊海岸,是揚長避短、打造國際濱海度假勝地的良策。

椰子樹以椰子海岸命名,形象優美,地域性和文化性鮮明,與海南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密切相關,體現了熱帶、沿海和生態特色,也是海南島的標誌性植物。椰子濱海區以海南島東部的文昌、瓊海、萬寧、陵水海灘為中心,向內陸輻射1小時車程。海口和三亞是海南島的兩大港口城市,其主要旅遊特色是濱海度假休閑。這兩個城市也包括在椰子海岸地區。在文化定位上,椰樹海岸沿線市縣壹方面強調與國際濱海度假勝地相對應的水文化,突出海、河、泉、湖的親水特征;另壹方面,海南島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椰子文化也應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