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鄭和下西洋為什麽每次都停泊在長樂

鄭和下西洋為什麽每次都停泊在長樂

福建長樂,不但以它吉祥、動聽的地名令人神往,更因為它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舟師駐泊基地和開洋起點而聞名遐邇。

鄭和當年在長樂刊立的《天妃靈應之記》碑上銘記:“若長樂南山之行宮,余由舟師累駐於斯,伺風開洋。”據史料記載,長樂是鄭和下西洋船隊在遠航出國前停泊的最後壹個補充給養、招募水手的基地。在前後28年中,鄭和舟師至少6次駐紮於此,短則2個月,長則10個月。

佇立在當年鄭和龐大船隊駐泊的長樂太平港,遙想桅桿如林、風帆如雲的磅礴氣勢,不禁要問:中華天然良港比比皆是,鄭和為何對長樂情有獨鐘?

查閱明弘治《長樂縣誌》,內載:“太平港,舊名馬江,本朝永樂中遣內臣鄭和使西洋,因海舟皆泊此改名。”但史料沒有點明鄭和何以慧眼挑中長樂。

讓我們透過漫長的時空,去揭開這個“謎底”。

挑選駐泊良港,無疑是諸多要素中的重中之重。長樂鄭和研究會的專家告訴記者,太平港地處福建最大河流閩江入海口的南岸,是全國少有的淡水港灣。其寬闊的水域,不但便於數百艘海船停泊,更有取之不盡的飲用淡水,免去到陸上跋涉取水之辛勞。太平港背靠大陸,又面對數個小島嶼,如天然屏障減弱臺風對船隊的襲擾。長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霜雪,便於浩浩水軍停泊駐訓。尤為上乘的是,長樂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多刮東北大風,大大便於以風為動力的船隊揚帆出洋。

長樂素有“水手之鄉”的美譽,古時便是吳王夫差和三國吳主孫皓造船和訓練水師的要地。當年,長樂及周邊連江、福清等地的沿海港口,擁有堪稱雄厚的造船、航海技術力量,為鄭和修造船舶、集納人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

長樂當年有6萬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以“魚米之鄉”著稱,能為數百艘寶船和二萬多人員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鄭和船隊每次出洋均帶大量福建德化瓷器,長樂與德化之間有閩江支流大樟溪溝通,格外方便。

可以推想,鄭和挑中長樂,定然歷經多方實地調查和潛心比較。600年前的交通條件是何等之差,鄭和走南闖北考察之艱難,熟慮之周全,判斷之準確,均高人壹籌。

撫摸著在長樂出土的有關鄭和的珍貴歷史文物,聆聽數百年來流傳在長樂的有關鄭和的佚事趣聞,讓我們充分領略了這位大航海家的博大胸懷和精明謀略

鄭和率龐大船隊在長樂累計駐泊約4年時間,遺留下不少極其珍貴的史料,為後人研究和準確評判這段舉世矚目的歷史,提供了翔實的佐證。

數百年來,國內外歷史學家對鄭和下西洋的宗旨曾有種種猜測,其中不乏不實之詞。國外有些學者甚至斷言,鄭和遠涉重洋,有炫耀中國武力之嫌。直到1930年在長樂南山天妃宮遺址出土的《天妃靈應之記》碑,才讓人們撥雲驅霧見真相。此碑系鄭和於1431年冬最後壹次出使西洋前在長樂所立。碑文1177字,歷述鄭和下西洋目的、意義,前六下西洋經過、成果和第七次下西洋任務等。其中特別提到:下西洋的目的是“宣德化而柔遠人也”。明確點出下西洋是為了發展與各國的友好往來及經貿交流。

600年前,數百艘寶船在茫茫大海上夜航,究竟如何指揮協同、靠什麽聯絡?這個問題讓後世的研究者頗費腦筋。人們在研究“太監球”中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當年鄭和在長樂曾認壹位幹娘,當地方言稱“誼娘”。鄭和特意贈送誼娘壹木制球,其外形似燈罩,球內可點油燈,俗稱“太監球”。此物在“文革”期間被毀,誼娘後人依據記憶復制。經多方考證,“太監球”就是鄭和龐大船隊夜航中聯絡信號、傳達指示的燈。

在長樂高隍巷20號住宅前,有壹口古井,據《長樂縣誌》載:“天妃宮大井在縣治西隔四十余步,太監鄭和造井欄。”數百年過去了,居住這裏的群眾依然十分動情地告訴記者,這口古井當初並無井欄,鄭和擔心百姓打水時不慎滑落,便請石匠打成花崗石井欄,上邊鐫刻“義井”兩字。

細細品味鄭和留下的碑文,令我們驚嘆鄭和敢於走出國門、下西洋闖天下的雄才大略,更令我們嘆服鄭和視天下為壹家的寬闊、友善胸懷。

駐足在世世代代長樂人為鄭和修建的廟宇、紀念館、雕像面前,我們感慨頗多:長樂人為何把鄭和這個外鄉人視為自家人,且倍加崇敬?因為鄭和給了長樂人壹個闖蕩世界之夢……

長樂人對鄭和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從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淡漠。閩江口附近有壹山峰,風光秀麗,原名“龍峰巖”,因鄭和曾多次登攀,鄉人便改名為“三寶巖”,將他在山上所建之亭取名“三寶亭”(三寶太監是人們對鄭和的尊稱)。

1992年6月,在長樂閩江口南面的仙岐村,偶然發現了湮埋地下的廟宇——顯應宮。文物考古報告指出,該廟現存建築多建於明清兩代。廟內供奉7尊神像,居中者坐像高88公分,被稱為“巡海大臣(神)”。專家考證指出,“巡海大臣(神)”塑於明萬歷年間,是當時鄉人塑造的鄭和像。

改革開放以來,長樂人先後修建了鄭和公園、鄭和史跡陳列館,並建造了鄭和小區、鄭和大酒店、鄭和廣場、鄭和航海館、三寶亭、太平港帥營、鄭和船、祭海壇、鄭和舟師啟錨處等多處紀念性建築景觀。高高矗立於閩江口岸的鄭和塑像高14.05米,是國內外最大的壹尊鄭和石像雕塑。

長樂鄭和研究會,成立於2001年7月。該會秘書長曾國新是市旅遊局局長,他多年潛心研究鄭和,寫下學術論文十多篇,有的還糾正了壹些誤傳。如,史學界普遍認為鄭和首下西洋船隊起航時間是1405年7月11日,他經多年研究查證提出,7月11日是皇帝下出使西洋詔書的時間,起航具體時間雖然至今無法考證,但應在10月份後,因為長樂氣象歷史資料表明7月份不可能刮東北風。

為什麽長樂人如此尊崇鄭和?曾國新說,因為鄭和給了長樂人壹個闖蕩世界之夢。當年,許多長樂人跟隨鄭和下西洋,其中不少移居海外,這是後來長樂成為著名海員之鄉和僑鄉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