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唐朝人「 ”以花為飯”,生活竟然還能如此高雅

唐朝人「 ”以花為飯”,生活竟然還能如此高雅

《長安十二時辰》裏頭,我註意到壹個有趣的小細節。 右相林九郎除了在府中運籌帷幄,還順便搞了點兒個人小愛好,那就是「 ”養花”。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這養花可是有大學問,澆水,施肥,播種,氣溫,濕度等工序與條件缺壹不可,但養花除了我們熟知的「 ”觀賞作用”以外,在唐朝還兼具另壹種極為特殊的用途,總結來說就四個字: 以花為飯。 在唐朝, *** 的鮮花不僅外相喜人,還被文人雅士們視作不可多得的美味食材。 但眾所周知的壹點,並非所有鮮花都能吃,有的花,兼具養生,但有的花,食之則有毒。 如水仙花,好看是好看,卻含有多種生物堿,人直接食用會導致頭昏腹瀉等壹系列不適癥狀,然而在外科醫學中水仙花又是鎮痛劑的基礎原料。 水仙花 再比如夜來香,初聞不會有任何不適,只覺得香氣沁人心脾,但久聞則必會頭昏腦漲,所以對於食用花朵這件事來說,並非所有的花都適合直接食用,反而要謹慎的進行篩選。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鮮花具備「 ”有毒”與「 ”無毒”之分,唐朝時的文人雅客們,究竟如何食花呢? 如果以菜式來劃分,那麽無外乎以下兩種: 第壹,涼菜。 興許現在去很多大酒店吃飯,在熱菜正式上桌之前,都會有幾道開胃小碟,其中不難見到有鮮花妝點擺盤。 但在唐朝,鮮花的作用並不止於點綴,反而往往在涼菜中充當主要食材。 如大詩人劉禹錫,曾酷愛壹道涼菜,名為: 菊苗齏蘆菔。 (齏:jī,菔:fú) 這道菜名看似文藝的很,其實所需食材非常簡單,菊苗,自然就是菊花的嫩葉,至於蘆菔嘛,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蘿蔔。 菊花 所以這道涼菜其實就是用切碎的菊花苗拌蘿蔔絲,現在的叫法,就是「 ”菊花蘿蔔絲”~ 想來以蘿蔔的清脆,再搭配菊花苗的沁人心脾,必然是十分爽口。 菊花蘿蔔絲(參考圖)因蘆菔壹般是指白蘿蔔 至於這道菜為何會是唐時文人的最愛,則來源於後唐時期的壹部小說,名為《雲仙散錄》,是由後唐文人馮贄(zhì),其中生動描繪了大詩人劉禹錫以壹碟「 ”菊苗齏蘆菔”,換取白居易壹碗「 ”六班茶”的趣事。 《雲仙散錄·換茶醒酒》:樂天方入關,劉禹錫正病酒。禹錫乃饋菊苗齏蘆菔鲊,換取樂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這「 ”六班茶”,為白居易所創之名茶,飲之有解酒的功效,因此劉禹錫在頭天晚上喝大了以後,第二天早上便去找白居易,哥倆見面分外熱絡,而為了醒酒,劉禹錫便拿出自己的最愛——「 ”菊苗齏蘆菔”,換壹碗白居易的「 ”六班茶”,如此便留下兩位大詩人之間的千古趣聞。 此故事足以說明,起碼在唐朝時的文人墨客之間,其實是十分喜愛以花為食材的涼菜,尤其是用菊苗調拌而成的菊苗齏蘆菔,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開胃涼調。 據說是現代人復原的「 ”菊苗齏蘆菔”,把菊花苗和蘿蔔切成壹樣細的絲,我是看不出來,大家能看出來嗎? 說起以花為食材做成的涼調,還有壹道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菜肴。 正是在唐宋時期大放異彩的「 ”金齏玉鲙”。(齏:jī,鲙:kuài) 晚唐時期的大文豪皮日休,曾作詩盛贊金齏玉鲙: ***君無事堪相賀,又到金齏玉鲙時。——《新秋即事三首》 而這壹道用鮮花與鱸魚調制而成的美味,更是江南壹帶百姓最愛的下飯美食之壹。 如白居易所作《鹽商婦》,便生動描述了沿江漁民以魚鲙下飯的場景: 何況江頭魚米賤,紅膾黃橙香稻飯。 展開來講,金齏玉鲙作為「 ”鮮花入菜”的代表美食,不僅在唐朝盛行,就連宋朝,也是壹等壹的著名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裏的「 ”金齏玉鲙” 首先按照《太平廣記》裏頭的說法,金齏玉鲙的主要食材之壹,便是鮮花。 然作鱸魚鲙,須八九月霜下之時。收鱸魚三尺以下者作幹鲙,浸漬訖,布裹瀝水令盡,散置盤內。取香柔花葉,相間細切,和鲙撥令調勻。霜後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 ”金玉鲙”,東南之佳味也。——《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三十四·食》(能食、非食附) 文中所說的「 ”取香柔花葉”,便是采摘鮮花的嫩葉,切成粗細相當的細絲,然後與鱸魚幹相互調拌均勻,如此便做成了東南地區久負盛名的極品美味,金齏玉鲙也。 現代版的「 ”金齏玉鲙” 這道獨特的美食不僅在唐代倍受文人喜愛,在宋朝同樣為文人騷客所追捧,如大詩人陸遊,便曾對金齏玉鲙不吝稱贊: 《夏日》:未說盤堆玉膾,且看臼搗金齏。 甚至在隋朝時期,金齏玉鲙還是壹份貢品,由江浙壹帶的吳郡進貢給隋煬帝,在品嘗這道奇特的涼調以後,隋煬帝當場贊不絕口,金齏玉鲙之名就此名揚天下。 《大業拾遺記》:吳郡獻海?幹鲙四瓶……並狀奏作幹鲙法。帝示群臣雲:「 ”昔術人介象於殿庭釣得海魚,此幻化耳。亦何足為異?今日之鲙,乃是真海魚所作,來自數千裏,亦是壹時奇味。” 如上,鮮花入菜,制作涼調的歷史,由於唐朝時期穩定繁榮的經濟環境,與文人墨客的獨特品味,而得到了壹定程度的流行與發揚,卻並未因為唐朝的衰亡而就此消失,反而在之後的朝代,如宋朝得到了完整的繼承,但通過以上的列舉,也足以看出古人對於「 ”鮮花”的鐘愛,在古人眼裏,鮮花不止是壹種觀賞物,更可入食,因而成為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 那麽說完了涼菜,開完了胃,咱們再來說說鮮花作為壹種食材,在唐朝時的另壹種吃法: 第二,熱菜。 熱菜能用到的烹飪方式,那可就是千變萬化了。 可油炸,可烹煮,可熬粥,還可腌制,比如前幾天我還吃到過壹瓶雲南當地的「 ”玫瑰花醬”,只是那個醬,太甜了,實在是甜到齁,我只吃了壹勺就忍不住咳嗽。 但在唐朝,當時的人們更註重於鮮花本身具備的養生功能,因此腌制的菜式較為少見,主要的烹飪方式無外乎兩種: 壹,油炸。 說來也很奇妙,可能有的朋友會問,這花兒壹炸,還能吃麽? 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大家,能吃,而且味道十分好,因為家庭緣故,我很小就喜歡吃壹種炸薄荷葉,雖然薄荷葉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屬於「 ”花”,但這類有著奇特芬香的植物,用熱油滾過壹遍以後,足以保留原本的清爽口感,甚至脆而不膩。 油炸薄荷葉 仍然是大詩人皮日休,在吃飯果腹之余,最喜歡吃壹種用油炸鮮花做成的小食,名為: 煠菊。 (煠:zhá,同炸。) 這道菜肴非常簡單,就是將鮮嫩的菊花葉用油炸壹遍,成為壹道美味的輔食。 或蒸壹升麻,或煠兩把菊。 用以閱幽奇,豈能資口腹。 ———《吳中苦雨因書壹百韻寄魯望》 油炸菊花 二,燉煮蓋澆。 有的朋友可能就會問了,這燉煮好理解,無外乎將鮮花撕成花瓣,下到粥裏壹起煮,可這「 ”蓋澆”又是什麽鬼? 誒嘿,唐人食花之奇妙,就在於蓋澆二字,即我前文所說的「 ”下飯菜”。 具體的表現為,將鮮花與豬肉壹同熬煮,借著鮮花的香味,所煮出來的肉有壹種獨特的香氣,具體是什麽香氣,因為咱也不是唐朝時候人,所以我也描述不出,但說起蓋澆飯之前,我先來說壹則歷史冷知識。 其實蓋澆飯,並非現代發明,反而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現,而且比現在的食材更為天然,不會有那麽多的佐料與添加劑。 煎豬排蓋澆飯 《禮記·內則》中便詳細記錄了周朝人如何制作蓋澆飯,當時的名稱還不叫蓋澆飯,而是叫做: 淳熬。 《禮記·內則》:淳熬,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唐朝經學家孔穎達,對這壹記載作疏雲: 淳熬者,是八珍之內,壹珍之膳名也。淳,沃也,則沃之以膏是也。熬,謂煎也,則煎醢是也。陸稻者,謂陸地之稻也。謂以陸地稻米,熟之為飯,煎醢使熬,加於飯上,恐其味薄,更沃之以膏,使味相湛漬,曰淳熬。——《禮記正義》 首先,是這「 ”煎醢”,說白了,就是煎肉,將煎好的肉搭配素材,再熬煮成湯菜,是為「 ”熬”,而為了不使其味道太過平淡,便會在熬煮過程中加入豬油,是為「 ”淳”,隨之蓋在米飯上,便是壹道色香味俱全,引人垂涎三尺的「 ”淳熬”。 (醢:hǎi,肉醬) 所以不管稱呼如何變化,相信各位看到也就明白了,這不就是壹道現在隨處可見的「 ”煎豬排蓋澆飯”嘛~ 煎豬排蓋澆飯 那與唐朝人又有何關系呢? 答案便是,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唐朝會吃的能人們,又在淳熬之中加入了鮮花,於此,這道歷經千百年的名吃,就又演變成壹種新的形式,正是赫赫有名的「 ”芍藥淳熬”! 這芍藥,正是被稱為「 ”花中宰相”的芍藥花,性微寒,味未酸,食之有通便功效。 鮮艷怒放的「 ”芍藥花” 在唐朝,便將芍藥花加入到淳熬之中,制作成壹道老少皆宜的「 ”升級版油煎豬肉蓋澆飯”,兼具美味與藥理,實在不得不令人感嘆壹句,還是唐朝人會吃呀~! 《為並州長史張仁亶進九鼎銘表》:芍藥淳熬,滌瀡隨膏餌,禦九州之美,順四時之和。 總結來說,鮮花在唐朝時作為壹種常見的食材,主要的料理方法為涼調,熬煮,乃至做成蓋澆飯這三類。 但除此之外,因鮮花的 *** 與特性,本身就是可以生吃的,如我國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老師,每日三餐必生吃鮮花,她也自述長期生吃鮮花能使自己常駐容顏,南方壹帶也常用鮮花釀酒,如桂花酒,或做成日常飲品,如菊花茶等,不壹而足,憑我壹文,自然也是難以詳盡。 但這些制作方法,其實早在千百年前的唐朝,就已經出現,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古人在美食方面的創新與鉆研,絲毫不比我們現代人差,興許最大的不同之處只是做飯用的炊具或者燃料不同,但歸根結底,對於美食的熱愛,我國五千年來,不論古今,皆是淵源流傳,壹脈相承。 這也反映出我們常說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同時往深了說,也體現出中華民族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取之自然,食之自然,以花為食,別有壹番人文生趣,以及千百年來積澱而成的文化風雅,成為有別於其他人類文明的傳奇象征。 最後壹句話收官: 我為生在中國而驕傲,更為中國美食而自豪! —————— 關註作者:錢品聚,了解更多歷史與文化趣聞,帶您發現更大的世界~! —————— 參考文獻: 《雲仙散錄·換茶醒酒》:樂天方入關,劉禹錫正病酒。禹錫乃饋菊苗齏蘆菔鲊,換取樂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新秋即事三首》:***君無事堪相賀,又到金齏玉鲙時。 《鹽商婦》:何況江頭魚米賤,紅膾黃橙香稻飯。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三十四·食》(能食、非食附):然作鱸魚鲙,須八九月霜下之時。收鱸魚三尺以下者作幹鲙,浸漬訖,布裹瀝水令盡,散置盤內。取香柔花葉,相間細切,和鲙撥令調勻。霜後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 ”金玉鲙”,東南之佳味也。 《夏日》:未說盤堆玉膾,且看臼搗金齏。 《大業拾遺記》:吳郡獻海?幹鲙四瓶……並狀奏作幹鲙法。帝示群臣雲:「 ”昔術人介象於殿庭釣得海魚,此幻化耳。亦何足為異?今日之鲙,乃是真海魚所作,來自數千裏,亦是壹時奇味。” 《吳中苦雨因書壹百韻寄魯望》:或蒸壹升麻,或煠兩把菊。 用以閱幽奇,豈能資口腹。 《禮記·內則》:淳熬,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禮記正義》:淳熬者,是八珍之內,壹珍之膳名也。淳,沃也,則沃之以膏是也。熬,謂煎也,則煎醢是也。陸稻者,謂陸地之稻也。謂以陸地稻米,熟之為飯,煎醢使熬,加於飯上,恐其味薄,更沃之以膏,使味相湛漬,曰淳熬。 《為並州長史張仁亶進九鼎銘表》:芍藥淳熬,滌瀡隨膏餌,禦九州之美,順四時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