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江門有哪些名勝古跡,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江門有哪些名勝古跡,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1,白水帶景區

白水帶是江門市的“肺”。這裏有40多座山峰,有壹條小溪在山谷間流過馬援鄉,遠看像壹條白色的絲帶,所以被稱為白水帶。白水四周壹溪三泉天山,總面積700多畝。壹條小溪是麻溪,三條泉是陶虹泉、龍口泉和洗滌劑泉。

這五座山是大花山、山頭山、松仔山、陶虹山和葫蘆山。山泉流出的水清涼、幹凈、甘甜,村民稱之為“神仙水”。數百年來,人們稱之為龍脈的聖地,爭相參觀和朝拜。白水河兩岸有水月宮、三聖寺、龍牧寺、江天依蘭閣、青雲橋、采蓮船等名勝古跡。

溪旁有山麓、姻緣石、姻緣樹、百年以上的茂密老樹,如鴨腳、榕樹、假蘋果、洋槐、松樹等,被厚實的小船覆蓋。此外,還有許多題詞和對聯,如清代李淵題寫的“明河”和“空山”以及翰林吳莖和裏仁周遲題寫的“馬援第壹泉”。

2.茶庵寺公園(茶庵公園)

茶庵是江門郊區的壹個著名景點。位於江海區外海鎮五馬歸古草山腳下,距市區約10公裏。這是壹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相傳唐代天文學家、僧人壹行禪師(thich nhat hanh)遊覽嶺南時,曾來此觀察天象,繪制星圖,並在此住小茅屋,以種茶為生。這座小屋被命名為“茶廟”。

張遂(公元682-727年)是中國古代與零之、張衡、李時珍齊名的偉大天文學家。壹群高僧畢生致力於天文地理的研究,漫遊全國。

唐中宗神龍初年,曾到過新會縣,喜愛沿海五馬,於是在山腳下立了壹座茅庵留宿,夜觀天象,畫星圖,深入研究天文地理氣象。

茶庵附近的人們非常欽佩壹群高僧的學識和風度。明朝萬歷年間,外海有個叫陳武德的書生,對壹群高僧的功名功德十分推崇。他提議建造壹座磚瓦廟作為永久的紀念,這座廟是以壹群高僧的小住所命名的。從此,“茶庵寺”得名,流傳至今。

3.陳少白故居?

陳少白故居位於江門市江海區外海鎮南華裏。由陳少白親自設計。故居分為兩處,隔江相望,由橋相連。橋的壹邊是白色的花園,另壹邊是三合壹的住宅。創建於1929,建成於1931,占地兩畝。自從白勺去世後,他的家人壹直住在其他地方,他的建築年久失修,逐漸呈現出衰落的跡象。

1991春天,外海鎮政府撥出巨資?百園內的沙倫坪、粥鍋亭、展雲臺、三合院、雅子樓等建築被逐壹修復,故居內還設立了陳少白事跡陳列館,陳列了大量名人字畫和歷史文物。將故居恢復原貌,煥發青春。

5月,1995,陳少白故居被指定為江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4月被定為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4、業主灌溉河道

玉林春秋禮東田園風光綿延十裏。錦鯉花產值高,蔬菜水果長勢旺盛,農業結構趨於優化。有好的配方,好的口碑。聯合國遊客蜂擁而至,迎接忙碌的儀式主持人。灌河沿岸森林茂密,環境優美,具有“田、林、路相連、渠相連”的田園風光。

全長8公裏的灌溉主河將裏東分為東西兩側,使裏東呈現出河直、路直、基直、林帶直的田間園網新貌。主灌河生態林帶由3萬多株池杉組成,平均株高超過10米,形成天然綠色屏障。1995期間,業主的灌河林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人與自然的最佳結合林”。

5.江南文化廣場

江南風韻自古人才輩出,江南觀音山下難舞。迫切需要控制弦樂,經常演奏廣場文化。社區的和諧展充滿了歡樂和娛樂,進展如畫。江南文化廣場位於東海路與江海路交叉口東側,是江海區重點文化設施之壹。

規劃用地面積3.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654.38+0.5萬平方米。有表演舞臺,健身廣場,活動場地,休閑步道,環線。配套園林景觀、停車場等設施。

2005年,165438+10月28日,江南文化廣場正式開工,2006年春節前竣工投入使用。廣場的建成使用,拓展了居民的活動空間,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進壹步提升了江海區的城市品位。

歷史故事:

江門,其地名最早見於明初《群峰集》第五卷,朱二印代李珍寫於《江門送別圖》序中。?

元末明初,元末明初至明洪武初年(約1360 ~ 1370),江門海西岸形成了壹個貿易集市,取名江門集市。明朝萬歷年間,新會縣龍溪鄉屬德都管轄。

清朝,清朝沿用明朝的制度。康熙年間,江門市場仍屬新會縣龍溪鄉桂都十五計劃管轄。光緒二十三年(1897),根據《中英西江貿易條約》建立,作為停泊外國船只和裝卸貨物的驛站。光緒二十八年(1902)《中英繼續通商航海條約》約定江門為對外貿易口岸,設立海關。它叫江門港。

民國14年(1926)10月26日經廣東省政府批準,江門設立省轄市。民國二十年(1932)二月,撤銷省轄市建制,鎮改為新會縣第十二區。民國二十六年(1938),三月改為新會縣二聯鄉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6)九月江門解放,為新會縣二區所轄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0,江門10月23日解放;65438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蕙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在江門成立,對江門、新會實行軍事管制。

5月1950,1,江蕙區軍控委員會江門辦公室成立,設立縣級,負責江門的行政事務。

1951年1月12日,改為省轄地級市,隸屬廣東省派出機構管轄;4月1日,江門市人民政府成立,江蕙區軍管會江門辦事處同時撤銷,結束軍管。1952年5月,改為嶽西辦事處領導;11隸屬廣東中心行政公署。

4月1958,11,江門市改為佛山市轄區縣級市;65438+2月,屬於江門地區。1961 4月2日,變更為肇慶地區。1963年6月轉佛山。

1966年初,重新設立為省級市。3月31967,31因文革實行軍管,成立江門軍管委員會,取代市人民委員會的職權。4月1968,江門市革命委員會成立。1970年江門降為縣級市,歸佛山領導。

1975 165438+10月,經國務院批準,江門改為省級市,由廣東省和佛山市雙重管轄。1979 165438+10月24日,撤銷江門市革命委員會,重新成立江門市人民政府。

6月65438+1、0983市領導縣制,江門市下轄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五個縣。9月,1日益轄陽江、陽春兩縣。

1984年7月,江門市分為市區和郊區兩個縣級區。截止1987年底,江門市* * *轄7縣2區。1988 65438+10月,陽江縣、陽春縣劃出江門市。

1992年4月至1994年2月,所轄的臺山、新會、開平、鶴山、恩平縣先後撤縣設市,設立為省轄縣級市,江門市受廣東省人民政府委托負責。2002年9月1日,江門市所轄新會市撤市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