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兒子需求量大,朋友跟我說:妳習慣了。

兒子需求量大,朋友跟我說:妳習慣了。

前兩天發朋友圈吐槽兒子的。

而他之所以這麽吵,只是因為我們叫他吃飯。他先是說他不餓,然後又說天太熱了。我們繼續吃,不理他,他就開始“行動”了。

爸爸心煩意亂,進了房間;妹子,遞過來壹張餐巾紙,被兒子無情地扔掉;我搬了個小凳子坐在他身邊,給他扇風,給他擦眼淚。

大概過了二十分鐘,他情緒平復下來,鉆進我懷裏哭了。

“媽媽”

從他出生開始,我就發現他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睡渣、米渣、物渣...集各種渣渣於壹身的“渣渣神”。

哄他睡覺比去西天取經還難。

我花了很大力氣才睡著。我壹放下,馬上就哭了。後來他喜歡聽水壺燒水的“咕嚕”聲,覺得很安心,但是壹關就立馬醒了,我真的燒水到懷疑人生...

很固執,無論去哪裏,我都會帶著那套格子床單,哪怕是住酒店。因為沒有那套床單,我兒子就要回家了,袖手旁觀躺在床上哭了很久,不肯睡覺。

有很強的先入為主的觀點,很小的事情都會歇斯底裏。我們出門,如果我們先出單元門,不給他扶著門,他會生氣。有壹次我老公出去打電話,關上門。兒子哭得眼睛腫了,聲音也沙啞了。

只要我們單方面想讓他做我們想做的事情,事情就會很糟糕。

同時他也很敏感,壹點不滿意就哭,也能壹下子觀察到我不開心的情緒。

我早上讓他寫拼音,寫得亂七八糟的,不想理他。然後他小心翼翼的來到書房,說:“媽媽,妳生氣了嗎?”

真的,他開心的時候是最開心的寶寶,生氣的時候也是最慘的寶寶。不是晴天就是暴風雨,沒有中間狀態。適合其他孩子的建議對他不會有任何影響。

前天,我們邀請了另外兩個朋友去參觀黃山古鎮。壹路上,其他孩子都很開心,除了他,莫名其妙地生氣,又哭又鬧,還說狠話。

我拉著他的手,試圖安撫他。朋友忍不住勸我:“妳這樣會慣壞孩子的。”說我態度要強硬,不要被小孩子牽著鼻子走。

壹方面兒子在說“我不要妳這樣的媽媽”,壹方面朋友又說我寵孩子。我真的覺得很無力,很沮喪,很累。

誰讓我養了個“高要求”的寶寶呢?

關於“高需求”寶寶,美國兒科學會會員、著名兒科醫生西爾斯曾專門總結過。我在這裏列出來了,大家可以據此對號入座:

感情強烈:做什麽事都用更多的精力,哭的更大聲,笑的更起勁,要求得不到滿足,脾氣特別大。

超級活躍:高需求兒童的肌肉和大腦很少放松或安靜;還有對刺激反應過度,只要周圍有什麽活動,就不能安靜的坐著。

無休止地要求擁抱:他們會榨取妳父母的每壹分精力,讓妳筋疲力盡。

頻繁哺乳:妳永遠不會壹次喝夠奶。完全是秉承“少吃多餐”的原則,壹天可能要餵20次。

要求很多:需要更多,也更挑剔。

經常醒來:壹切都需要更多,除了睡覺。

不滿意:即使妳盡力了,孩子也不會買。

不可預測:昨天有效的方法今天會失敗。很難壹勞永逸的討好,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還是組織不好。而且情緒很不穩定。開心的時候很開心。我生氣的時候,周圍的人都能感覺到火。

超級敏感:易受幹擾,易受刺激,就像走在蛋殼上,白天容易受驚,晚上難以入眠。

放不下:渴望與親近的人有親密的身體接觸。

分離焦慮:無法接受與父母分離,尤其是與母親分離。壹旦分開,各種哭。

他還指出,高需求的兒童也具有更高水平的創造力、同情心和洞察力,具有學習霸權和領導的巨大潛力。

後來看到壹本書《兒童行為問題的矯正》,裏面提到高需求的孩子有65,438+00%是難以撫養的。

壹定是特殊的緣分,讓10%的機緣發生在我身上,讓我遇見我的兒子。

這幾年來,在他折磨我入睡的那個晚上,我無數次的想,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麽,為什麽別的孩子都能很快入睡,而我的孩子卻壹定要被抱在懷裏哄著,天天氣人。

我每天都處於緊張和恐懼中。他不穩定的性格充滿了“驚嚇”。我不知道今天是美好的壹天還是糟糕的壹天。

聽到身邊的人說他太固執,太難管,太囂張,太調皮,我異常難過。

我的身體和情緒都在受到挑戰,疲憊不堪,精神恍惚。

但是當我知道他是高需求寶寶的時候,我突然放松了。

因為我知道他沒有病,也不知道我沒有教好他。這只是他天生的氣質。

家裏有高需求寶寶的媽媽都知道養這樣壹個孩子有多難,因為她們太有創造力了,性格也不壹樣。每次和寶寶打架,都要耗費壹片大海壹樣的精力。

他們好奇心強,學得快,但這也能讓他們沖動、疲憊;他們執著、頑強、善於決斷,但如果引導不當,這些特質就會變成不服從和反抗。

所以,我們需要用更有創意的方式來養育他們,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1.采用高接觸多回應的親密育兒法,溫和回應。

親密是有效教育的基礎。只有當我兒子的心貼近我的心,他才會聽我的話。

所以,在他哭鬧的時候,我沒有再讓他“哭夠”,而是積極傾聽,回應他。

因為對於高需求的孩子來說,哭不是故意的過錯,而是他們表達需求的壹種方式。如果我們置之不理,連最信任的人都先停止傾聽,孩子會很難過。

積極的、充滿愛的回應會讓“孩子-媽媽”的溝通渠道變得順暢,孩子下次需要的時候就不會那麽緊張,而會采取更溫和的方式。

兒子從出生到現在,我都不記得哭過多少次了。

但每次,只要我在他身邊,我都會摸著他的頭問他:“用妳自己的話說,妳需要媽媽做什麽?”他在哭著描述的時候,我時不時插壹些理解的話:“是的,我理解。”“妳真的很想要那個玩具,是嗎?”“如果妳得不到這個玩具,妳壹定很難過。”

在我表現出對兒子想法的理解後,他開始逐漸敞開心扉。

從小到大,他最願意聽我的話。婆婆說我把他慣壞了。其實我想說,是因為我最了解他。

2.在滿足孩子和說“不”之間找到平衡

需求高的孩子壹般比較固執,只認同自己的觀點。如果我們對他們說“不”,他們就會抵制妳,對妳所有的要求說“不”。

但如果對什麽都說“是”,就會讓孩子變得狂野,缺乏自制力。因此,我們需要在“是”和“不是”之間找到壹個平衡點。這裏有壹些說“不”的小技巧,妳可以試試。

我們可以學會討價還價。

兒子睡前想看動畫,不想睡覺。我會和他“交換”:“好吧,我退壹步,穿上妳的睡衣。洗完後,我們會壹起在床上看動畫。”很快,兒子就要睡著了。

有時候,也可以用壹個吸引孩子的東西來避免拉扯。

兒子起床會拒絕起床,拒絕刷牙,拒絕吃早飯,只是不開心地躺在床上。我會說,“起來刷牙。吃完飯,我們壹起出去打球吧。”

這樣既不會損害我們的權威,也能讓我們的兒子很好地完成我們的要求。

2)說“不”之後,給出壹個積極的替代方案。

說“不”之後,孩子可能會反抗,我們可以在他反抗之前馬上提供壹個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妳不能用刀切菜,但是妳可以幫媽媽用打蛋器打雞蛋。”

這樣既能制止危險行為,又能保持他們的好奇心,讓壹個想法有立足之地。

3)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要求高的孩子,意誌堅強,不會輕易接受我們對他們的安排。這時候把“馬上做……”改成選項會好很多。

我兒子每次都不想停止看電視。我會告訴他,如果妳看壹會兒電視,讓妳的眼睛休息壹下,那麽妳下次可以多看壹些。

睡覺前,他也會做出選擇:“妳是先穿睡衣還是先刷牙?”

選擇的過程會讓孩子有掌控感,更願意合作。

4)在“可行”的環境中,讓孩子去做通常“不可能”的事情

高需求的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能做什麽就做什麽。如果他整天處在壹個“沒有”“沒有接觸”的環境中,很容易哭,發脾氣。

我兒子很喜歡跳,但是他說過很多次了,他不能在沙發上跳。除了惹他生氣,沒用。後來,我會每周帶他去壹次操場。後來,我給他買了壹個蹦床,讓他盡情地跳。

這樣做了之後,對他和我都是壹種解脫。

還有壹些句型我覺得挺有用的:

當孩子尖叫“我不喜歡哭,但我喜歡妳優美的聲音。”當妳準備好了,過來用好聽的聲音和妳媽媽說話。"

下達指令時:不要說“不要跑”,而要說“我需要妳/我覺得妳不要到處跑”;

用“想什麽時候就什麽時候”:“等妳把玩具放好了,就可以出去玩了”。

3.做壹個自信情緒穩定的媽媽,愛自己。

母親只有情緒穩定,冷靜自信,才能照顧好孩子。

就像坐飛機的時候,演示飛行安全的視頻會提醒妳:“先把氧氣面罩戴上,再給孩子戴上。”如果壹個成年人窒息,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需求高的孩子非常敏感,容易被父母的情緒感染和影響。如果孩子哭了,媽媽瘋了,可能要我們好幾次才能安撫好孩子。

所以,面對孩子的哭鬧,冷靜是我們最好的處理方式。

有壹次,兒子不小心打碎了壹個玻璃杯,他突然大發脾氣,責怪姐姐不幫他,說他拿不動。我走過去,心平氣和地說:“走,我們壹起收拾。下次,如果妳什麽也做不了,可以找我幫忙。”

這樣兒子就不鬧了,也不覺得打碎杯子是什麽大事了。

高需求的孩子很難養。我們可以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壹位,但也不能忘記事後補償自己。如果我們不快樂,那麽孩子們將是第壹個受到影響的。

比如每個月給自己安排壹個獨處的時間,把孩子打發走,去逛街。晚上孩子們睡覺,點小龍蝦追劇...

放松心情,註入快樂的能量,有利於老母親的血液回流,讓我們更好的養育孩子。

陪伴高需求的孩子成長是很辛苦的。

因為我們養的不是普通的孩子,曾經“絕望”的孩子,我們要“拼命”養他們,他們會讓我們“好”壹輩子。

大人和孩子更容易放松我們的期望,接受他本來的樣子。

正如西爾斯橙色親子課堂上所說:“父母的角色就像園丁:我們不會改變花朵的顏色和開放日期,但我們會去除雜草,修剪多余的部分,讓花朵更加美麗。"

等著高要求的孩子長大後給我們驚喜!

*參考資料:《西爾斯橙親子課堂》壹書

土豆是典型的高需求高敏感的寶寶。

只要醒著,我就不停地動,在沙發上跳,拉窗簾,翻玩具等等。情緒激動。從小到大,只要家裏有客人,就壹定會翻車。來的人越多,他就越容易激動,直到失控。壹言不合就生氣,壹點小事就生氣。他沒有耐心。如果等5分鐘以上,他就會很不耐煩,不停催促...

我朋友的孩子都不像土豆。當我積極尋求外援,看醫生,做沙盤的時候,我才真正確認土豆是天生的品質,不是病。

從那以後,我和土豆爸爸調整了育兒方式,放松了期望,凡事有求必應,處處叫好,多陪伴,多關心。

土豆現在越來越好吃了。高需求的孩子和家庭需要:更多的理解;

多鼓勵;

更多幫助;

少批評。

* * *和大家壹起~如果妳身邊有這樣的寶貝,可以分享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