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為什麽做人比讀書重要?~拜托大家了~如果有好的信息,貼出來``。

為什麽做人比讀書重要?~拜托大家了~如果有好的信息,貼出來``。

父母是孩子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麽,妳知道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麽嗎?也許大多數父母會說:“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孩子。”沒錯,但是他們應該是什麽樣的人呢?也許妳會說:“不壹定,要看他們的書讀得怎麽樣。如果他們讀得好,他們會取得很大的成就。如果他們讀得不好,壹切都是空談。所以,首要的是好好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未來要靠他們自己。”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這種心理,所以給孩子提供上學的機會成了每個家庭的中心任務。為了孩子好好讀書,父母是煞費苦心的,也是願意盡可能付出的。我們認為重視知識當然沒錯,沒有知識寸步難行。但如果只著眼於“孩子能不能上大學”,就會出現教育偏差。在我們身邊,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努力,最後卻壹無所獲,事與願違。(比如我因為身體不好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考上大學最想做的事就是自殺;禁不住各種誘惑去犯罪...)這樣的結局,不僅是父母的心,更是希望的破滅。原因是有些家長根本不明白教育的終極目的。我們知道,世界因為不同而精彩,人也是如此。出類拔萃,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是好的。但是,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考上清華、北大甚至劍橋、哈佛。他們中的壹些人可能只會去讀職高和技校,做普通工人。妳能否認他們存在的價值嗎?不能!葉聖陶先生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人格。記住,學習做人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知道了這壹點,妳的家庭教育就不會偏離方向。

所以我會著重講如何教孩子學會做人,成為什麽樣的人。

說到做人,很多人會想到思想道德教育,認為學會做人就是讓孩子成為雷鋒那樣的高尚的人。這種理解太狹隘了。我們說做人,首先是希望他們是正常的自然人,其次是希望他們是合格的社會人。讓他們既有健康的身體,又有健康的人格;既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體來說,做到以下四個方面非常重要。

第壹,讓孩子成為壹個健康快樂的人

健康的身體是做好壹切的前提,是快樂的源泉。那麽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些什麽呢?

第壹,培養孩子珍愛生命的意識。

讓孩子充分認識到,人的生命只有壹次,要好好珍惜,千萬不要在不經意間失去生命。加強安全意識,教會孩子自理自救的技能。(比如——防火防電,冷靜處理意外傷害)另外,給孩子買壹份保險也是明智之舉。

第二,註意科學飲食和保健。

多讀壹些飲食保健方面的書,讓孩子吃得健康,而不是越胖越好。

第三,努力營造宜人的生活空間。

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和活動的時間,給孩子玩耍的權利和自由,不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比如——考試必先,單親家庭的畸形教育)讓他們身心快樂成長。

第二,讓孩子成為壹個誠實善良的人

誠實善良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是立人之本,交友之道,商業之魂。這種品質需要從小培養,所以家長要做的是:

1,告訴孩子誠實善良的好處和不誠實的危害。

其實很多孩子都是無意說謊的。家長要註意小事,發現問題及時引導。(比如《狼來了》)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幸運的是,放羊的孩子雖然丟了幾只羊,卻擺脫了說謊的毛病;可悲的是,是狼,而不是人,讓他擺脫了他的問題。那些村民完全有機會去引導和教育他,把他的損失降到最低。這是值得深思的。

2.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給某人壹只玫瑰的手,盡管它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仍然很香。沒有互相關心和幫助,人是無法相處的。關心是愛的前提。如果壹個孩子不在乎身邊的人和事,他什麽都不會愛,他會對別人的愛無意識。這樣的孩子以後會孤獨痛苦,感受不到世界的真情,生活沒有色彩。關心他人也是壹種品質和習慣,需要從小培養。父母要經常告訴孩子關心他人的好處,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關心他人。

(1)關愛他人從孝敬父母開始。俗話說“孝為先德”。很簡單,如果壹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乎,很難想象他還會在乎別人。關愛父母也是孩子最容易做到的事。比如早晚向父母問好;吃飯時要求父母先動筷子;出門向父母問好,征求意見;遞壹杯水或者壹雙拖鞋;祝父母生日快樂等。不要小看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就是教育。

(2)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讓孩子學習壹些家務;作為家庭的壹員,孩子有責任參加家務勞動。其次,讓孩子學會為家庭分憂;要告訴孩子,父母養活壹個家庭不容易,有責任為家庭做貢獻,要有與家庭分憂的意識,不能讓父母擔心。第三,讓孩子學會關心集體。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比如各種比賽,巡演等等。通過集體活動培養他們的榮辱觀和合作意識。總之,壹個人只有懂得關心他人,關心集體,才能進壹步發展為關心國家興亡,社會進步,民族昌盛,最終實現完美人格。

把孩子培養成誠實善良的人也很重要,就是父母以身作則。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再感人的說教也比不上榜樣的力量。(示例-父母的積極和消極行為)

第三,讓孩子成為壹個樂觀自信的人

樂觀自信是成功的基礎。每個人生來都有壹種無形的魔力:它可以讓妳精神煥發,也可以讓妳情緒低落;它可以讓妳冷靜理智,也可以讓妳暴躁易怒;它可以讓妳心平氣和地學習,也可以讓妳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它可以讓妳的生活甜蜜幸福,也可以讓妳的生活抑郁平淡;它可以增強妳的力量,也可以削弱妳的力量。這些讓人感覺到神奇變化的力量,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心態。心理學家發現,成功不在於天賦,而在於心態。成功始於覺醒,心態決定命運。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壹位研究人員稱,中國約有3.4億17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保守估計有3000萬人存在各種學習情緒和行為障礙,其中中小學生占21.6%-32%。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學習適應。以上都是心態造成的。心態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比如,不同心態的孩子,如果放在壹個有半杯牛奶的孩子面前,會有不同的情緒。有的孩子會因為奶太少而不開心,有的孩子則慶幸半杯總比沒有好。後者的心態是積極的。

積極的態度是正確的態度。通常是樂觀自信,大方豁達,誠實忠誠,通情達理,開拓創新。小學生的積極心態是在家長的細心呵護下培養出來的。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經常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例子——淘氣男孩當總督)這個例子說明,孩子的成績總是與他們的自信心密切相關。

有壹句教育名言:“讓孩子擡起頭來走路”。“擡起頭”就是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信心,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信心。那麽,家長應該怎麽做才能讓孩子自信向上呢?

1,尊重孩子的人格

對人格的尊重是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而且不管孩子有多少優點或缺點,妳絕對不能說任何有辱人格或傷害自尊的話。如:“妳沒救了,豬腦”“妳活不過八代”“早知道妳這樣,生妳的時候就把妳壓死了”等等。這些話足以毀掉壹個孩子,會覺得自己無能,什麽都做不好。這樣的孩子怎麽才能變得有用?相反,雖然有些孩子表現得很壹般,但家長可以抓住孩子唯壹的閃光點,用鼓勵的語言和眼神暗示孩子:妳能行。妳做得對。繼續努力,妳會成功的!然後,孩子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和希望,時刻告訴自己:我能行!我做事就不會畏手畏腳了。此外,對孩子的尊重還表現在,當父母做錯了事時,能夠坦誠地向孩子承認錯誤,而不是強詞奪理,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占據重要地位。

2.發自內心地欣賞妳的孩子。

孩子的本能是把事情做好。父母的責備會讓他們失去信心,而父母的欣賞和鼓勵會讓他們更加努力。所以經常鼓勵是很重要的。哪怕是小小的成功,也能增強人的自信心。孩子寫壹手好字,做壹道對題,得到壹朵小紅花,做壹次家務,都是希望得到認可的。父母應該幫助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而不是無動於衷。

妳經常對孩子說的話應該是:妳真棒!幹得好!妳能做到的!妳不比別人笨!沒關系,我相信我下次能考得很好!妳做得很好!我的孩子絕對是最棒的!最忌諱對孩子說的壹句話是:妳真笨!連神仙都教不了妳!考第壹是對的!妳做不好!不需要等待。也許妳的孩子有很多缺點,但我生來就是有用的!他壹定有什麽特別之處。家長要善於觀察和發現。美國有壹種EDA教育,經常對孩子說:妳真棒!這種教育理念認為,告訴孩子“妳很棒”給了孩子壹種自信,這比妳的孩子真的很棒更重要。希望大家能記住這句話。

第四,讓孩子成為壹個勇敢堅定的人。

勇氣和毅力是成功的保證。如果說讓孩子獨處的父母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那麽那些過分關心孩子的父母已經為孩子的壹生埋下了甜蜜的陷阱。如果父母從小就為孩子做壹切,那麽孩子長大後就無法適應這個復雜的社會,最終會被社會淘汰。(比如妳學習好,妳就上不了大學。)那麽,家長該怎麽辦呢?

1,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

能夠愉快地與人相處,是壹個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任務是學習,不到畢業不應該分心。這顯然是錯誤的。讀書的目的是什麽?目的是讓孩子有更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生存能力,這是從小培養的。如果只片面追求分數,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是廢物,這絕不是危言聳聽(30歲找不到伴侶,高分低能)。從宏觀上看,各國共存。如果妳的孩子成績優秀,能上重點大學,那麽他可能要肩負起歷史的使命和能力。從微觀的角度來說,無論是誰,活在世上都要和人打交道。能與人相處融洽的人,事業和家庭都容易成功。所以從小學會與人相處,不僅可以發展心理,完善人格,還可以從中積累經驗,為以後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措施:(1)給孩子與人相處的機會(玩得開心,安排在合適的時間出門,留在集體生活中)。(2)教給孩子與人相處的原則(互相尊重、慈善、心胸寬廣、真心相助)。

2.告訴孩子他們可以說“不”

謙虛是壹種美德,但並不等同於懦弱。兒童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維護自己的自尊。俗話說“聖旨難違,父命難違”。生活實踐中最難學會的就是說“不”。簡單的壹句話,對維護壹個人的人格、尊嚴和判斷力大有裨益。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到:(1)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勇敢對不當行為和誘惑說“不”。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人的重要品質。壹方面,他們可以更好地與人溝通,獲取知識,避免做違心的事(包括違法);另壹方面是光明正大,避免誤會。很多人不忍心拒絕別人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也不管能不能做到。結果往往是吃力不討好,痛苦不堪。除了別人,妳也要對自己的不當行為說“不”(比如電視節目好,但是很晚了,家裏有電腦忍不住想打遊戲)。敢於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良行為說“不”也是勇敢。(2)教會孩子把握說“不”和頂嘴的分寸。很多家長都知道諾諾獨生子女將來成不了大事,但他們討厭孩子的頂嘴和任性。如何區分它們?關鍵是從孩子的角度看他說的話是否合理,合理是前者。父母要冷眼對待不講道理的頂嘴或任性,如:先講道理再讓他關起門來想;先不要和他爭論,給他壹個臺階,讓他自己走開;換個話題或者雙方各退壹步。記住,家庭要有民主氛圍,即使孩子不正確,也要讓孩子分辨,犯罪嫌疑人可以為自己辯護。孩子不如他們嗎?但絕不能放縱,要有效控制孩子的需求。妳不能無休止地滿足孩子,這樣也會讓孩子迷失方向。所以家長要掌握管教的分寸。

3.引導孩子把苦難當成教育,把挫折當成成長。

人的能力是經過艱苦奮鬥鍛煉出來的。大部分有錢人家的兒子都抵擋不住財富的誘惑,所以陷入了不屑壹顧的生活。這些人不是窮孩子的對手。往往是那些為擺脫貧困而奮鬥的孩子,成為了創造型人才。很多家長總會感嘆:小時候沒人管,很懂事。現在的孩子天天說話,天天看,也讓人擔心。簡單的道理是,我們小時候家裏孩子多,父母管不了,無形中給了孩子施展才華的空間,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做。那時候生活並不富裕,有些孩子習慣了也不覺得苦。還有壹些孩子,因為向往富裕的生活,所以努力成就人生。壹個在國外奮鬥脫貧的人說:“雖然我做不了富人的後代,但我會努力做富人的祖先。”

人的壹生不可能壹帆風順。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就做好吃苦和克服挫折的心理準備。(1)孩子要量力而行。(包括學習和做事)我們關註的不僅僅是結果,更重要的是在做的過程中如何克服困難,磨練意誌,學會處理問題。(2)管住孩子的零花錢,教育孩子不要攀比。(3)不要在壹些事情上同情孩子。不要把所有的責備和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避免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不良作風。(例——中國學生生日郊遊,下雨;日本小學生搬桌子)(4)對於那些為數不多的身體有缺陷的孩子,要耐心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去克服困難和自我。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我們應該面對現實,學會堅持。我們可以不比正常人強,但我們可以選擇比自己更好的生活方式。(觀世音菩薩張海迪)

以上是我對家庭教育中引導孩子做人的壹些看法。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孩子的教育是壹個漫長而反復的過程。作為父母,壹定要持之以恒,積累經驗教訓。衷心祝願我們的孩子有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