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预订 - 誰有例子?

誰有例子?

我出生於5月,1911,四川重慶郊區獅子山。當時我爺爺林福喜是重慶電報局局長。次年遷居福州。1914隨父親若晴移居北京。小時候爸爸和叔叔教四書,詩經,左傳。我爺爺每天監督我用小寫字母寫40個單詞。小時候好玩,幾天沒把字寫小楷。我爺爺檢查的時候,我不配。1924年就讀於北京書院,1928年高中畢業。當時燕京大學搬到了新校區,校園環境優雅。匯文畢業生可以免試進入燕大學,於是我和大部分同學壹起進入燕大學,專業是物理。學了壹年,父親對燕京畢業後找工作沒有把握,鐵道部委派我轉學到交大唐山學院。1929轉到交大唐山學院學習土木工程。不僅父親因病失業,我的學費也由哥哥久明負擔,我們也深深地感謝舅舅群和表弟郭幫助我們完成了學業。5月,1930,我打電話給在唐山的舒敏叔叔,說我父親病了,希望能盡快來北京。當我父親去世時,我馬上就到了。當時哥哥在京豐鐵路局工作,住在天津。我母親、姐姐和我都住在我哥哥的地方。寒暑假回天津,嫂子陳和瓊對嫂子很好。每次回學校,嫂子都會準備鹹豬腳,豬肝之類的,叫我帶回學校吃。

1933年初,日本侵華加速。唐山離前線近,於是師生全部搬到上海,在上海交大的教室和宿舍使用。學校裏有壹棟樓(叫上院),原計劃毀掉重建。因為它的陳舊,我們安排了壹批逃跑的學生住在上面的房子裏。那裏的門窗和地板極其破舊,蚊子在房間裏嗡嗡叫,臭蟲在枕頭下爬,老鼠在地上跑來跑去。我們深受“海陸空”的威脅。剛開始的幾個晚上,我們睡不好,但是壹兩個星期後,我們就習慣了,也就不難了。經常坐在賬戶裏看賬戶外的書。每翻壹頁,我就伸手把賬號翻到外面。轉完之後,我把手收回來,以免被蚊子叮咬。我就是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完成了畢業考試。

交通大學第壹屆畢業生被鐵道部派往美國深造。我為這個機會努力工作。我在唐山學院的四年裏,每學期成績都是最高的。我不想等到畢業,所以沒有拿到鐵道部的錢。1933開頭,電氣系教授朱武華告訴清華,今年要招公派學生去美國留學,讓我準備考試。壹般大學畢業生需要兩年工作經驗才能報考,排名前四的不需要。因為我在前四,所以要被唐山學院送到南京做參考。

清華公派生20個名額,科目很多,每個科目只有壹兩個。我估計考上的機會很渺茫,所以準備三年後再考。第壹年落選,第二年再考;第二年再考不及格,第三年再考。我在南京考完試後回到了天津。不久,我收到了唐山同學王誌超的來信,請我去山東水利培訓班任教。工資比鐵道部鐵路局高4倍。就在這時,我看了報紙,得知我已經被清華錄取學校美學飛機架設計制造。能得到這個空運救國的機會,我很激動。清華規定,出國前需要在國內飛機工廠實習,了解國內的技術水平,這樣留學時才能知道國內的需求。這壹期飛機發動機的設計者和制造者是同年畢業於交大的顧廣福和劉世贊。清華聘請了航空工程的前輩錢昌祚、王成福、王鑄作為我們三人的導師。我們三個都被送到杭州建橋航校附屬工廠當學徒,廠長王成福給了我更多的指導。顧和劉是機械專業的畢業生,他們熟悉發動機的原理和結構。我是土木工程系畢業的,對航空發動機知之甚少,覺得很慚愧。經過五個月的試用期,我從顧和劉那裏學到了很多東西。我離開建橋後,去了南京飛機修理廠和上海海軍飛機廠幾個星期,準備出國。

當時我的導師錢昌佐認為我應該去麻省理工學院深造。1934年5月,我乘坐麥金利總統號輪船去美國,在西雅圖登陸。當時我表哥同濟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書,我就坐火車去舊金山見同濟,然後順道去芝加哥參觀世界博覽會。展出的物品對我來說很新奇,我就像“劉奶奶進大觀園”壹樣,大開眼界。有壹次我走在路上,聽到兩個人在壹輛車裏說話。當我往車裏看時,壹個人也沒有。問了才知道是車裏的收音機。看完展覽後,我註冊了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從而開始了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兩年的學習和生活。

我的願望和任務是回國後承擔飛機設計制造的責任。清華大部分公派學生用三年時間,夠讀博士,用兩年時間學習設計制造方面的課程,另壹年在美國各個飛機工廠實習,讓理論和實踐知識相結合。所以除了修航空工程的主幹課程,我還修很多實用的制造課程,比如力學,鑄造,輕金屬熱處理等等。後來發現這些課程對我在國內的工作幫助很大。1935暑假期間,密歇根大學力學權威Timoshenko教授舉辦了工程力學研討會。他自己教工程振動,英國權威教授Sonthwell教彈性力學。師資力量相當強大。研討會有80多人參加,我是其中之壹。修完課程後,索思韋爾教授認為我和黃文熙(他是我當年在清華的公費學生)成績最好。那個暑假,我在密歇根上完了四門課。沒想到這四門課對我以後讀博士有用。1936我在麻省理工讀完碩士,離校後在美國各飛機公司實習,收集設計資料,熟悉生產流程和材料規格。我不拿公司的工資,因為清華的公費足夠我生活,所以在壹個部門實習達到目標後可以轉到其他部門,花的時間很節省。後來我發現我在這裏得到的經驗和收集的材料對我在中國的工作非常重要。

65438-0937回國在清華航空工程系和航空研究院做研究和教學。由於日本入侵和華北危機,我和清華航空學院搬到了南昌,然後去了成都。起初,中國唯壹的飛機制造廠在南昌,規模很大,很多人,包括感興趣的工程師,負責各種領導工作。隨著德意日聯盟,意大利工兵全部撤退。南昌離前線很近,所以工廠決定搬到四川南川叢林溝的壹個巨大山洞裏,有壹片中空的海。洞內建了壹座三層小樓,所有的材料和機器都是從南昌水運過來的。但運輸時間過長,導致很多材料生銹,必須經過檢測鑒定才能使用,對機械設備也沒有指導。當時工廠把我從清華借來工作。我把在美國實習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篩選,分發到各個部門進行應用。材料按規格鑒定,我和廠長紀壹起指導職工工作,使工廠順利復工。工廠復工後,更名為第二飛機廠,朱琳任廠長。

抗戰時期急需飛機,我和同事們就用南昌運來的材料和零件,仿制了20架蘇式E-16驅逐機和30架訓練機,算是為抗戰做了點小貢獻。

1939年,我嫁給了交通大學湯山學院的校友蔣。婚後從重慶到昆明,回到清華讀書教書。日軍侵華很急,我改回飛機廠繼續仿制E-16飛機,助力抗戰。那時候錢暢還只是廠長,員工們意氣風發,任勞任怨,加班加點,沒有加班費,也沒有怨言。我很榮幸能和這個班的員工壹起工作。長期發電要靠柴油機,柴油機供應被切斷,就用植物油代替。植物油的價格在幾天內漲了五倍。中長約有10輛卡車開往南川渝。當時汽油的供應也很困難,有“壹滴汽油壹滴血”的說法,所以用酒精代替。在去重慶的路上,卡車經常停在酒店加油,能源短缺的問題非常嚴重。剛到工廠的時候,我是個設計師,很快就當上了公共服務的主任。顧廣福很快來到工廠,當了控制班的主任。他的發動機和機械師經驗非常豐富,他做出了最大的貢獻。錢昌祚不久被調到疊雲航空工業飛機廠主持工作,廠長由李國培接任。

當時由於多年抗戰,飛機金屬材料匱乏,但有很多航空工程專業畢業,技術知識過硬的工程師。為了節省金屬材料,培養我國的飛機設計人才,決定自行設計建造木制飛機,機身和機翼都是木制的。廠長李國培鼓勵這壹有助於抗戰的行動。為了便於指揮工作,新設了壹個機試樓室,直屬公共事務部,由公共事務部設計制造。我是審判大樓室的主任,顧廣福和高邦君是副主任。設計和制造檢驗工程師有:程寶弟、、景廣生、、、陸、俞乃喜、杜、張、、王元新、、王秀臣、林同基、胡長壽、高左毅、彭成義、蔡偉宇、徐運培。貢獻較大的技術人員有:余培金、顧家賢等。技術水平似乎不亞於歐美飛機公司。原計劃在首次試飛成功後,將該機設計改為輕型轟炸機參加抗戰,但在1944完成試飛時,抗戰在望,因此未進行此次設計變更。

新飛機的發動機和螺旋槳都是美國備件。這種飛機是單翼的,中間機翼兩側有兩個發動機。起落架安裝在中間機翼下面,可以收進發動機的短艙裏。當時國內沒有風洞試驗條件,所有的空氣動力數據都是從美國帶回來的書籍雜誌上取的,然後進行鑒定和應用。主要結構進行了靜態測試。經過兩年多的時間,1944年8月,設計和試制完成,運到重慶易白石機場試飛。飛機離開工廠時,我正患著瘧疾。谷光福帶領試飛人員前往易白石機場。試飛員李星·唐增在工廠裏見證了設計和試制過程,他掌握了有關試驗機的信息。他立即控制飛機在機場滑行,但飛機在跑道盡頭沒有起飛。他發現飛機機頭太重,於是將飛機停在跑道盡頭進行檢查。不久,顧廣福被調往英國聯系發動機合同,無法繼續領導易白石的試飛工作。那時候我的瘧疾還沒治好,廠裏又缺抗瘧藥。我只有疫苗針。因為急需主持試飛,我立即註射了兩針和兩針預防針,動身前往易白石飛機制造廠。檢查後發現升降舵副翼過低,於是進行了調整,機頭不再超重,飛機順利起飛。李興堂,我和探長林同濟(誌願者)第壹次起飛。我勸李興堂,如果新飛機出了事,妳們李家只會損失壹個人,而我林家會損失兩個人。聽了這話,他開車更小心了。附近飛機修理廠的員工看到起飛的飛機,都說:“二廠的飛機飛得真快。”得知此事,我們非常高興,當晚我們做了兩道好菜慶祝。

約20人護送新機,參與試飛。當時重慶下雨,試飛只能在晴天進行,所以在重慶停留的時間比較長。工廠規定三天以上差別很小。重慶生活費高,不夠用。財務室說可以貸款給員工,但是要我個人負責。如果我不能很快給他們報銷,員工也退不了,我就給他們報銷。當時工作人員工資微薄,我幾年的工資都不夠還錢。但我的試飛對中國航空技術的發展非常重要,我當即同意簽字。好在日後試飛成功,經會計長運總選批準,這筆錢報銷了。

第壹次飛越天空時,起落架沒有收起。著陸後,考慮到起落架可能對空氣阻力太大或放下時有困難,決定改進起落架控制系統。恰逢重慶雨季,持續了20天。期間改進了控制系統,飛機再次升空。起落架起落幾次,壹切都很成功。廠長馬德樹對試飛人員贊不絕口,對新機非常信任。8月1944,李興堂、高高和兩個裝配工,和我壹起,從重慶到成都進行新機首航。這是中國設計制造成功的第壹架運輸機。到達成都後,成都飛機修理廠廠長解成東按照試飛規範逐壹試飛,結果令人滿意。飛機命名為“C1010運輸機”。其主要表現如下:

總重量:10000磅;凈重6940磅

人員負荷:2名司機;8名乘客

海平面高速公路每小時176英裏。

下降速度是每小時75英裏。

飛行高度:15000英尺。

航程:1000英裏,適航時間為5(3/4)小時。

燃油量:180加侖

我在榮氏的時候,航空高級工程師(航空研究院副院長)王鑄表揚鼓勵我們,全廠的試制人員和員工都覺得能為祖國完成這項工作非常榮幸。

抗戰即將勝利時,為了發展中國的航空工業,成立了工業局,朱琳任局長。我被派去領導壹個20人左右的飛機設計團隊,在美國Cocteana公司學習噴氣式飛機設計。由於公司要求的高價,我們於1947轉到英國格洛斯特公司設計中國第壹架噴氣式飛機。這群工程師知識過硬,設計順利進行,卻在1949因為缺少資金而停止了設計。這些人大多已回國,其中有許多是當今著名的教授或主要工程師,如南京航空學院教授程寶棣、高永壽、陳,北京航空學院教授、張等。

65438到0949,我從英國轉到美國。我被美國底特律默西大學聘為副教授,工資很低。為了壹家五口的生活,我接受了這個任命。我到學校後,學校告訴我,如果我有博士學位,可以盡快升正教授,工資可以提高。所以我決定壹邊工作壹邊讀博士。1935暑假期間,我在密歇根大學工程力學系學習了四門課程,於是我去見了系主任埃裏克森教授。他仍然記得我,給了我很多鼓勵。1951我回到了密歇根大學,馬上參加了工程力學系的基礎博士考試。很快,我有幸接到了埃裏克森教授的電話,告訴我考試成績優異。按照秘校的規定,博士學位必須在學校修完幾門課程。我在底特律仁慈大學的課很重,所以我每周只能抽出半天時間去上壹所秘密學校。我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埃裏克森教授,他非常同情我,並向秘密學校的院長申請了我的特別許可,讓我選修三門研究課程,每門課程都有教授指導。我只要每周去壹次秘校,向三位教授匯報研究進展,就能順利修完規定的學分。我的博士論文是關於壹個加速度儀的設計和測試,導師是Ormondroyd教授。1953我讀完博士的時候已經42歲了,感覺自己像個老男孩!我被提升為正教授。

我在英國的時候去看過索思韋爾教授,他對我很熱情。在我離開英國之前,他寫信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李尚教授,向他推薦了我。從65438到0954,我被洛杉磯大學聘為工程學教授,也做過飛機公司和直升機公司的顧問。從1951開始,我對復雜晶體的塑性理論產生了興趣,創立了“復雜晶體的應力應變關系理論”。該理論適用於各種物理力學條件,與實驗結果相符。最近得到了蘇聯、日本、捷克等國塑性力學學者的壹致肯定和好評。從65438到0968,我發現我研究塑性力學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到金屬疲勞裂紋萌生的研究中,這是冶金力學中壹個非常古老的問題,被很多著名學者研究過(比如獲得諾貝爾獎的Mauter教授)。我用微觀力學解釋了很多顯微鏡下裂紋萌發的現象,這項研究現在得到了美國聯邦政府科研機構的資助,並在繼續研究。

從65438到0977,我被提升為加州大學特聘教授。我退休年齡是1978。到目前為止,學校已經續聘了壹名兼職教授。我有兩個博士生,壹個是北京機械系的,壹個是科大的。它比別人聰明,教它是壹種樂趣。本人是Wileg公司出版的《非彈性結構理論》壹書的作者,發表過100多篇關於結構分析、塑性力學、疲勞力學的論文。我對這些研究還是很感興趣的。

我的妻子蔣,勤勞、善良、管理有方。我能安心工作很多年,很多人都靠她。1978年,她突發腦溢血,左半身不遂,現在只能拄著拐杖在家勉強行走。我有三個孩子,壹個叫博穎,女的畢業於聖瑪麗大學管理系,她的丈夫邱是威斯康星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博士,現在是底特律仁慈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教授。他們的大兒子邱宗凱現在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電氣工程,二兒子邱宗軒正在讀高中。我的大兒子仲博於1962獲得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學士學位,於1967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現在他在這所學校研究空間物理,並應蘇聯科學院的邀請做過幾次講座。現在他代表美國參加歐洲太空研究,為太空電子學的測量做出了巨大貢獻。次子薄健,1970年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1981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自1981以來壹直是加州大學聖迪谷分校數學系的正教授。他的主要興趣是代數拓撲。

我每天慢跑2公裏,似乎對老年健康有很大幫助。現在還忙著學術研究和指導研究生。兼職教學,並在公司當顧問。總覺得時間不夠分配。

以上是我的傳記。也許有壹些地方可以供讀者參考。我的中文壞了很久了,肯定有很多不合適的話。我懇求讀者的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