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酒店住宿 - 盛宴大師的大師生活

盛宴大師的大師生活

盛宴大師於民國19年農歷65438+2月初四出生於江蘇南通狼山前的小娘崗。他俗人姓張。他的祖父張希範,祖母蔣,父親張選才,母親陳。法師俗人兄弟姐妹六人,排行最高,因其母張四十二歲生下,世間兄弟三人,姐妹二人。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夏天,法師14歲的時候,壹個叫戴的鄰居從江北狼山遠道而來。據說狼山廣教寺住持讓他去江南找壹個沙彌。他壹方面被動,壹方面主動把生辰交給這個戴居士,派他去狼山請示。那年秋天,戴居石也帶他出家了。

江蘇省長江北岸,北起徐州,南至崇明,除連雲港雲臺山外,僅南通市南郊約九公裏,有五座小山面向長江。從右至左:黃泥山、馬鞍山、狼山中心、尖山和君山。五嶽中,狼山靈峰鶴立雞群,被古代兵家視為天然的防禦堡壘,也是蘇北民眾朝拜香火的佛門勝地。

盛宴大師在狼山只住了33年(1944)10個月,然後去了上海,再回到狼山,35年春(1946)動身去了上海,再也沒有回過南通。他最後離開的時候,狼山已經被當時的抗日國軍反復駐防,狼山已經看不到過去香火鼎盛的時候了。

盛宴大師佛學知識的基礎是,他在狼山出家半年後,除了世代長老的及時監督,還有另壹位傳授禪宗的大師和壹位傳授四書五經的俗人傳授知識和涵養。之後我去了上海的大聖廟,每天念經,拜佛告白,為施主壹家放火增福,延年益壽,沒有余暇讀書。為了求學,民國36年春(公元1947年),大師離開上海大聖寺,到同樣位於上海的靜安寺佛學院做了壹名轉僧。

靜安寺佛學院的課程大概是中學水平,英語和數學是小學高年級到初中,語文是高中水平,佛教教大乘信仰論,梵天菩薩經,印度佛教史,八綱,八規頌等等。

法師在靜安寺住了五個學期,直到1949參軍。盛宴大師在他的自傳《學習與思考的歷程》中提到,他在1949年選擇參軍,最終選擇了通信公司。主要原因如書中所述:

“當時的社會和國家形勢,除了有錢自己帶機票和船票離開大陸,只有進入軍隊才是去臺灣省最容易的途徑。我沒有信徒,沒有積蓄,得不到老師的同意和資助,所以我不得不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參軍這條路。征兵站的軍官解釋說,只要集齊新兵人數,就立即開船到臺灣省接受新軍訓練;看我們幾個都是和尚,直接上戰場沖鋒大概不方便,所以我建議在部隊做後勤工作。”

盛宴大師參軍時的照片。

軍中生活是另壹種人生轉變方式,因為法師主動在軍中宣示:“我是和尚,以後也要當和尚!”“所以,雖然部隊的生活很辛苦,但我還是有假期修身養性的空間。那年5月19,我在上海外灘碼頭上船,去了臺灣省。經過兩天的航行,我在臺灣省高雄登陸。後來,經過壹夜的搬家,他們定居在新竹。隨著部隊的幾次搬遷和駐紮,1950年6月,出租經營者班被分配到臺北縣金山鄉1016的海濱339師司令部,在金山、石門、小薺基隆沿海居住了兩年多。後來隨著部隊整編和晉級考試,他被任命為高雄縣鳳山鎮第二軍團司令部準尉。那是6月1954。

在此期間,他在以下期刊發表文章:《學僧》、《獅子》、《當代青年》等。1953年,他報名參加了李博士主辦的中國文學藝術函授學校,選修了小說課。當時有謝冰瑩、申英、趙幼培等六七位當代著名文學作家。但這壹時期創作的作品僅在《文學界》雜誌上發表了《母親與父親》兩篇短篇小說,後被收錄到佛教文化服務處出版的《佛教文化與文學》中。自從溫碧峰在1956年秋調到國防部後,他也開始閱讀和發表大量文章。期間接觸了太虛大師的《人的成功就是佛的成功》和印順大師的《人間佛教》,陸續寫了許多關於佛教問題的文章,成為以後佛教和佛學的主旨。從1949年5月8日入伍,到1960年6月正式退伍,這段軍旅生涯超過了壹個小和尚的歲月,但他心裏壹直認為自己是個和尚。離開軍隊後,盛宴大師思考了未來,在和尚靈源的啟發下,決定再次出家。這壹次出家,他按照東初老人(公元1907-1977)的說法,被任命為剪發大師,賜名“智、空、聖、嚴”。

這位早期的東方老人是太虛大師的學生,曾擔任江蘇鎮江著名寺廟曹洞宗定慧寺的住持。他也是曹洞宗創始人東山梁家的第50代子孫。與此同時,老人還在臨濟宗下場天寧寺上學,並在臨濟宗普陀山部的壹座寺廟裏出家。因此,壹個人把曹洞宗和林濟宗的兩個教義傳了下去。

盛宴大師除了從東初老人們那裏得到了兩大門派的傳承外,還在6月5438+0978+2月5日得到了傳承林佶派法脈的靈源和尚賜予的法脈,並將其法脈命名為“知剛而柔”,還贈送了壹份法脈傳承譜《星燈集》,使其與鼓山湧泉寺林佶派下法脈產生了傳承關系,並

在東方早期,老人為了繼承太虛大師的遺誌,主張建立“人間佛教”,於是和幾位佛教青年合辦了《生活》月刊。早在東方大師撲向老人的位子時,生活的主編要求他辭職,於是大師從投稿人變成了主編,服務了兩年。1961農歷八月,師父在基隆巴度海會寺,在能心道長(1900 -1988)的座下,被選為沙彌的掌門。1961年秋,10月下旬回到北投中國佛教文化中心,不到壹周就告別了初東老人,同時辭去了《生活》的編輯工作。然後法師去了高雄縣美濃鎮廣林的“大雄山袁超寺”修行佛經和戒律。在此期間,我學習了《四阿嘎瑪》,即《龍阿嘎瑪》、《中國韓晶》、《曾軼阿嘎瑪》、《紮阿嘎瑪》,為以後的學科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此期間,大師發表了壹篇佛教文化與文學中關於戒律的文章:1961 6月,他發表了《讀了優婆塞的戒律:如何在家成為理想的菩薩》;1962年3月出版《讀弘毅大師三十三法》。在這篇文章中,他對菩薩護符有如下看法:

“《花圈經》裏說,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異端;所以,有戒犯罪,不如無戒不犯罪;壹個受了菩薩護符,發了菩提心的人,即使破了護符,也會受到懲罰,但是因為受了菩薩護符,他會決定成為真菩薩,甚至會獲得無上佛果...所以希望各位在加弟子多多留心,求菩薩護符。”

之後寫了19萬字的法紀大綱,交給星雲大師佛教文化服務處分發。全書共分七章:緒論、皈依三寶、五戒十善、八戒齋戒、米沙十戒及六撥叉法、比丘菩薩戒綱,此書也是重印流傳。面對教內外對佛教環境的汙染和誤解,盛宴大師感到了環境的惡劣和教義的缺失,於是他寫了壹篇文字來糾正佛教。在那個時期的早期,佛教和基督教之間的比較主要是由朱筠大師在公園裏公開進行的,但由於朱筠大師身體不好,他停止了戰鬥。與此同時,另壹位長老印順大師也作為基督徒誕生了。學佛30年,有人上門向他挑戰,向他說教。尹順長老寫了兩篇長文:神愛世人,再論神愛世人。後來,因為壹個杜威神父把佛教信仰融入了月神信仰,引發了另壹篇文章。

朱雲在臺南公園還在講的《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後來被俗人李誌剛記錄下來,成為1950年代的佛教思潮,後來時任《基督教生活》雙月刊主編的基督徒吳恩普先生針對朱筠大師的言論寫了壹本書《駁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裏面有很多批評的話,這本書《駁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就轉到了大師手裏。大師看了之後認為裏面有很多偏頗的論點,於是用了十天的時間寫了壹本書《駁佛教與基督教》

後來又陸續在[[1959]寫了壹篇《胡適思想中的宗教信仰》,提到先生的宗教觀;在香港道峰山“基督教中國宗教研究會”出版的《景風》雜誌上寫《佛教與基督教異同論》,糾正佛教與基督教的混淆,然後再發表壹篇《佛教與基督教異同論》,以正視聽。

1964到1966期間,陸續寫了幾篇文章,發表在潮聲、石覺、港佛等佛教雜誌上。在1967之後,它們被發表在由佛教文化服務處出版的壹本名為《基督教研究》的書的前言中。

因為挑戰攻佛、破佛、應戰,所以對研究基督教產生了興趣,結果寫了壹本書,所以這本書的主人公應該是攻佛的基督徒。為了寫這本書,我精讀了50多部相關的中西著作。我的態度是用西方學者的觀點介紹西方人信仰的宗教,用正統的基督教材料解釋基督教內容的真實面貌,客觀理性地引導佛教與基督教之間的壹些重要問題。我不想宣傳基督教,也無意攻擊基督教。我只是冷靜地分析研究,用歷史的眼光審視基督教。

這本書的出現得到了宗教界正反兩方面的反應,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者們極力對其進行批判。此後陸續出版了宗教方面的專著:1968年出版了《比較宗教學》,1969年8月撰寫了《世界佛教通史》。1969年3月4日,盛宴大師在沒有任何支持的情況下離開臺北前往東京。當我第壹次到達東京時,我在品川區的李政大學佛教系註冊。那時候法師三十九歲。

1971年,盛宴大師決定了他的碩士論文:《大乘佛教研究》。論文內容分為三章:1 .大乘佛教的組織和內容;2.大乘佛教的真實性和作者;3.大乘佛教的基本理念。論文完成後,我請了小澤大學的佐藤大玄先生和牛場的甄嬛先生潤色,並寄了壹份回臺省發表在《海潮音》雜誌上。1971該書於10年6月翻譯成中文,由東楚出版社於1979年6月出版。

1973期間,李政大學退休教授牛長甄嬛先生將印順法師的《中國禪宗史》翻譯成日文,寄給大正大學,並代為申請博士學位。因為盛宴大師當時與牛場的甄嬛先生關系密切,所以他代表他行事。那壹年,尹順大師的專著通過了大正大學的博士申請,也促成了中國第壹位博士的誕生。為此,盛宴大師為其撰寫了正文——《劃時代的比丘博士》。

碩士畢業後,盛宴大師選擇宜顏大師作為博士論文的研究課題,原因如下:

1.宜顏大師是晚明四大家之壹。他不僅是壹位學者,也是壹位實踐者。所謂對應解釋,就是佛教的標準原則。

2.所有人都認為胡藝大師是中國天臺宗最後壹位成功人士。我非常向往天臺宗提倡的教與止雙運並重的思想。因為這是教義和禪的互補,也是佛教今天需要的壹種精神。

3.我在選擇論文題目的時候,問了指導教授阪本幸雄。他說:他想寫,但是還是沒有消息!

於是,在1972,我開始收卷子。然而,在1973年,導師阪本教授去世,論文導師由木村弘之和野村姚萇擔任。論文的第壹章是關於宜顏·徐誌的背景,第二章是關於徐誌的職業生涯,第三章是關於徐誌的信仰和實踐,第四章是關於徐誌的作品,第五章是關於徐誌思想的形成和發展。1975年1月,碩士提出博士論文,經李政大學嚴格審查,於12年2月順利通過。同年3月17日上午,授予“學位記錄”(即授予博士學位證書)。論文的正式發表是在公元165438+10月23日才在日本出版的。在大師發表論文的階段,他應邀回臺參加“第四屆海外學者國家建設研究大會”,期間提出了三個問題:

1.宗教教育應該納入大學教育體系。

2.社會教育要註意風化地區的整頓和黑社會的引導。

3.註重精神教育,即人文與科技要並行發展。

雖然會議沒有取得任何具體成果,但在當時的佛教界,對於僧侶中出現壹個博士的反應畢竟是充滿了兩極分化的。此外,法師認為現階段能做的事情不多,於是在會期結束返回東京後,應美國居士沈的邀請,於1975+02+00前往美國講學。

美國佛教協會是由在美國的佛教徒沈創立的。通過這個協會,法師被安排在紐約布朗克斯區的代學園寺,屬於這個協會。法師在學園住了不到兩年。但由於西方人對現實的重視,對佛教和佛學的推廣集中在修持秘法、持咒和學習禪定上。直到現在,西方人在接觸佛教和修行佛教時,仍然把藏傳佛教和日本禪宗作為自己的主流。

1977 65438+2月,盛宴理發大師董楚老人在臺灣去世。大師得到消息後,立即回國料理後事,並按照他的遺願被任命為中國佛教文化中心負責人。此後,他壹直在美國和臺灣省旅行,兼顧這兩件事。後來,大師在紐約成立了禪宗中心,以教學為目的編撰了《禪的體驗》壹書,並相繼出版了《禪雜誌》(禪雜誌季刊)和《禪通訊》(禪通訊月刊)兩種英文期刊。到1992年底,禪宗雜誌已經出版。從1978開始,在中國佛教文化中心和臺灣北投農禪寺舉辦禪修活動,陸續出版了《禪的壹生》、《對花微笑》、《禪與悟》等7本禪宗書籍。國內外許多人視盛宴大師為禪師,因為他對冥想有著深刻的見解。法鼓山80歲的精神領袖盛宴大師因腎病復發,於2009年6月5438+10月5日入住臺大醫院接受治療。為了給師父祈福,法鼓山弟子舉行了10天的祈福法會,許多信眾遠道而來,祝福盛宴師父早日康復。

盛宴大師左腎惡性腫瘤,手術切除左腎,導致腎功能嚴重惡化,貧血。他不得不洗腎,並壹度住進臺大醫院接受治療。之後每周定期洗三次腎,回臺大做後續治療。

早在2007年底,當李連傑拜訪盛宴大師時,盛宴首次公開自己患有腎病。當時他說自己“做好了隨時死亡的準備”,這讓他的追隨者相當失望。2008年新年前夕,盛宴第壹次解釋說,他的左腎已經被切除,他拒絕換腎,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未來屈指可數。“用壹個腎就等於浪費壹個,很不厚道。還不如送給有需要的人。”

2008年6月5438+2月31日,盛宴到醫院定期檢查,被查出患有尿路相關癌癥。最終在醫護人員的建議下住院,於2009年2月3日下午4點去世。享年78歲。